#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服贸观止# |北京联通将携臻·1000M优质网络亮相服贸会】8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联通了解到,本次服贸会上,北京联通将以臻·1000M优质网络能力为基座,与合作伙伴联手打造“联通智家”系统家居生态应用,构建出一个万物智联、千兆加持的时尚“生活圈”。北京联通基于全场景的千兆精品网络,将超高清视频、智能音箱、智能门铃、家庭安防、远程教育等诸多应用逐步引入京城家庭,为人们带来“听、看、玩、用”的全新智慧生活体验。

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除上述产品外,北京联通还将重磅亮相数字金融、5G新通信等全新应用,以及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适老助残、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

本届服贸会上,中国联通展位位于首钢园区11号馆T25展区,9月1日-5日对大众开放。共包含四大专区。

其中,党建专区包含“联通智慧党建平台”和“数字政府”两大版块;公众专区包含数字金融版块、5G新通信版块和“联通智家”版块;行业专区分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家庭养老服务、智慧城市、智慧三农、智慧文旅、智慧政务等版块;冬奥专区包含“智慧观赛”多款应用、冬奥高铁5G超清演播室介绍、5G智能车联网系统介绍、5G背包及云转播系统、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等内容。(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文 资料图)

【开启首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航程】 图①:服贸会上,观众在北京亦庄展位参观。
  杜建坡摄(影像中国)
  图②:北京生态谷智慧农场内,工作人员在操作智慧系统。
  陈晓根摄(影像中国)
  图③:游客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参观拍照。
  贺路启摄(影像中国)
  图④:今年6月,北京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图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副中心。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老城保护 彰显古都魅力

  本报记者 施 芳

  正阳门城楼巍然矗立,雨燕在天空盘旋;什刹海畔,站在银锭桥上远眺,西山美景清晰可见……生活在什刹海附近、年过七旬的李淑琴对老城变化体会很深:“大杂院变规整了,胡同敞亮了,出门遛弯儿,处处是美景。”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北京魅力所在。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的中轴线,是首都的文化名片。

  10年来,“老城保护”替代了“旧城改造”。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提速,老城面貌更有韵味。

  申遗保护,规划先行。北京编制《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指导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工作;修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等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遗产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修旧如旧,重焕光彩。北京有序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文物腾退、考古发掘等48项任务。景山兴庆阁等重点文物有序修缮,正阳桥遗址发掘出明代镇水兽遗存,太庙、先农坛相关区域办公用房完成腾退……文物古建得到更好保护,成效赢得群众点赞。

  “北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回应了人们所需所盼,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郑军表示。在“数字中轴”启动仪式上,5个小时内就有50多万人为中轴线申遗助力;在“家在中轴”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人们倾情写下一个个与中轴线、与老城的故事……

  北京中轴线,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如今它更好融入人们的生活,更加彰显古都魅力。

  接诉即办 解决急难愁盼

  本报记者 王昊男

  这10年,群众诉求“马上办”,在北京早已不是新鲜事。只要拨通“12345”市民热线,身边小事也被当成大事来办。而且,接诉即办。

  “我们院里的生活设施,谁能来维护一下?”西长安街街道东中胡同22号院,4户居民共用的厕所年久失修、设施简陋,带来不便。“也没有适老化设施,蹲久了腿麻,冬天容易摔跤。”在院里住了几十年的王翠芝说。

  高效响应,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我们发现这类问题并不是个案。”西长安街街道干部耿军魂介绍,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西城区成立了西长安街街道未达标厕所提升改造专班,“主动治理,将这些共性问题一揽子解决。”

  问需于民,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改造工程启动前,街道工作人员逐一入户听意见,“一厕一设计,一厕一方案”。今年初,东中胡同22号院作为先行示范院落,启动了提升改造项目。

  铺设真空排污管道,更新给排水设施,加装供暖换气等配套设施……一系列改造措施,让居民获得感满满。“蹲便坑改成了坐便器,地面铺了防滑砖,墙面还装了扶手。”新厕所的适老化改造,让王翠芝很是满意,“这事办得真好!”

  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耿军魂介绍,社区将“文明有序如厕、讲究公序公德、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用水用电”等内容写进公约,还制定了院落卫生轮值制度,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诉即办,就是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多从需求侧出发,“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着力点,进一步通过服务和管理为群众排忧解难。”

  智慧管理 服务城市社区

  本报记者 贺 勇

  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身份,供水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智慧电梯实现高效运行……作为海淀区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四季青镇北坞嘉园小区共安装了18种2000余个传感器,智能应用场景走进市民生活。

  “建设智慧社区,居民感受到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四季青镇综治办主任李莹说。

  近年来,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着力建设智慧管理体系——“城市大脑”,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科技之路。

  北坞嘉园智慧社区系统正是海淀“城市大脑”建设贴近民生的生动体现。在模拟演练中,当烟雾传感器报警,北坞嘉园小区的中控大屏幕便自动提示,保安和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同时接到手机APP提示和报警电话,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城市大脑’不仅解放了人力,而且更加精准精细。”海淀区城市大脑专班副主任巩振文说。

  “城市大脑”还能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搭建了‘1+1+2+N’总体框架,包括一张城市感知神经网络、一个城市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业务场景应用,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智慧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巩振文介绍。

  随着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海淀“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区已建成的5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40多个信息系统已接入数据,“管得住大事、盯得住小事、理得清难事”的愿景正变为现实。

  氢能产业 推动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贺 勇

  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园区扩容蹄疾步稳……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处处涌动着抓产业、拓空间、谋发展的强劲动能。

  北京一直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北京冬奥,氢气成为火炬唯一燃料,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运输主力,实现了氢能应用的产业化突破。

  “北京将建成‘区域协同、辐射发展、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氢能城市。”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彭雪海介绍,北京正在北部区域打造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在南部区域打造氢能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就是南部区域的关键组成部分。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相关负责人刘亚洁表示,大兴区坐拥新机场、毗邻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北京市2/3的物流园集中在此,可以提供丰富的氢能应用场景。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累计对接项目超过330个,其中有120家企业已经注册落地;示范区南区也已启动建设,首期将于今年底建成。

  主动作为,抢抓先机。大兴还出台全市首个氢能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氢十条”,在优质项目落地、科研投入、氢源保障等方面支持企业入区发展。今年4月,大兴区又出台“氢十条”2.0版,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

  放眼更广阔的区域,北京正携手津冀,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打造燃料电池汽车货运示范专线。按照《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实现氢燃料货运车替代传统货运车4400辆,每年减少使用柴油14.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46万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注入澎湃的绿色动力。

  双奥之城 续写荣耀篇章

  本报记者 潘俊强

  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大国首都风范和城市魅力更加彰显,也让世界看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开闭幕式令人叹为观止,冬奥村(冬残奥村)独具匠心,赛事精彩纷呈,组织工作非凡卓越,得到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一座座节能减排的冬奥场馆,勾勒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美好图景;一项项令人震撼的先进技术,展现着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幅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画卷,描绘出区域发展的未来……“双奥”成功举办,离不开首都的过硬实力。北京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奥运场馆、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北京留下了丰厚的冬奥遗产。再次回到首钢滑雪大跳台时,石景山区工作人员程默涵感慨万千。她曾在这里参与冬奥运行服务保障,如今她看到,开放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参观,首钢园区奥运遗产开发利用正如火如荼进行。全面总结办赛成果,北京正努力成为奥林匹克遗产管理运用领域的先行者。
  历史选择了北京,时代造就了“双奥之城”。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丰富了城市内涵,北京将用奋斗与超越续写荣耀篇章。(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①江家祠堂,当着江父江母列祖列宗,他和蓝联手二打一,彼时,你心里仍是把他当做家人的,等于是家人联合外人打你一人,所以,当时你是那么惊怒,想必还有更多的痛心。番外
  • p2确实很悲伤,让我想到了活着中的一段(p3在比较大的议题面前我会选择保持距离,不会太过沉浸式悲伤,这或许是心理防御机制,总不能只看见负面的东西吧p4很真实,但
  • 南阳市总工会2022年12月6日来源:南阳日报#灰原哀[超话]# 2022#超话大赏#我推荐#灰原哀[超话]# ,一起为你心目中的年度角色超话增加热爱值吧!#星
  • 从威斯特法伦南看台死忠粉发散到普鲁士发家史,想知道历史上普鲁士有没有被胖揍的时期,摸到了腓特烈大帝和七年战争,b站逛了一圈德意志黑鹰相关,跟着凑了两下精德的热闹
  • 得不到结局的故事 大家才会说享受过程 我走错过很多路 可成长 不就是要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吗 我太清楚感情里没有信任有多可怕 这段路会有多坎坷 我体验过了 所
  • 作为佛系的追星人,十年于我而言是珍贵的亦是值得怀恋的,谁开始不是颜饭,只是最后都变成了死忠饭,谁开始不是叫的EXO,只是后来都知道那是EXO,谁开始听到EXO不
  • 记 昨天炫了两颗布洛芬,原本想睡个早觉十点多回床,没想到半夜药效过了痛醒,真没感情地掉眼泪艹,怎么会痛到想吐,兴兴帮我揉肚子腰也没用了,还摩擦手掌热热的帮我捂哈
  • 刘晚美滋滋地说我也觉得挺配的,然后和丁年说你今天穿的真好看,跟我这糖果色配。结束的时候严戏去结账老板娘看看严戏又看看丁年暧昧地笑着说小年轻穿得挺配的啊。
  • 拼命四郎少一个:热气腾腾速速拍完,等不及要吃火锅了,所以只有一张美女出街:在我们悉心的教育下,弟弟产出一张抹茶控:今天上班旺,五点还没下班,责班姐姐要点奶茶,我
  • 你说毋追,风雪太大,十年之后,我出去再还你一个年华无伤的白头与无离无别的天下。你说毋追,风雪太大,十年之后,我出去再还你一个年华无伤的白头与无离无别的天下。
  •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
  • 怎么着 现在的小姑娘一个个都活不起了吗 嗯?还是说怎么着 模仿不出来想搞垮谁呢想不出来文案就原封不动的抄 看的我真想跟你说一个666啊光抄文案不快乐 微博名字也
  • #王富贵#让我们都来看看、这个“非著名HZ”王富贵都干了些什么……多次冒充“业内人士”、“富婆”! 支持乐华维权、赶快告、必须告、让真相早日大白天下……#肖战#
  • 近期最爱周深《光字片》周深的声线听起来温暖又治愈,娓娓道来的唱来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美好的回忆里,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让人怀念的细节温暖。这首歌相比较其他光字
  • 系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 曾遭野蛮装修破坏法院在拍卖公告中提示,德邻公寓为第四批公示的上海市优秀建筑、历史保护建筑,为三类保护。公开资料显示,德邻公寓由英国五和洋行
  • 梦里我风光无限,也知道醒来后依然只是凡俗的人生,没有刹那芳华,也不会风情万种。也请相信,在这山高水长的人世间,终有人会翻山越岭为你而来,赠你惊喜,陪你同行。
  • 随后,警方把目光放在工藤加寿子身上,警方认为她是最后一个见过城丸秀德的人,可经过调查,工藤加寿子家的电话,当天上午也没拨出过电话。经进一步调查,那个二楼只住了一
  • 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问题那就一起努力吧(可能只有我这个小cj有吧)[失望]#华园速递# 到了孟冬,华园的景依旧是温暖明朗的,生活仍然是滚烫热烈的。在美好的冬日时光
  • #奥比岛手游[超话]# 七级家族招人,周供2500,想要一只积极常驻小熊,觉得下面条件合适的请私咱家[鼓掌]积极范围和目前情况: 1迷雾(周一周五七点半只要参与
  • 政策史诗级,但结果如何,有待12月份的一二手数据来给出答案,目前只能说值得观望和关注,因为近期的一系列救市不论是尺度还是频率都是前所未有的,楼市确切地说是购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