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三联美食# 虽已立秋,但骄阳仍似火,肆无忌惮地喷薄着自己的能量。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更叫人无处躲藏。万树蝉鸣不歇,且愈发震耳,从来不顾及人们是否在休憩午睡,更觉空气中都翻着热浪。在这样一个燥热的午后,窝在家吹空调,吃西瓜,是最惬意之事。若是离海边近些,在傍晚太阳落山之时,还可以到海边戏水、洗个海澡,趁着凉快赶个海,都是不错的选择。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若说到吃,人多不爱动弹,且没有食欲,每餐只吃上几口便弃筷了之,转身便去寻些冰凉饮品以平息暑气。故而,若想在这慵懒夏日里道出几品正餐美食,总是不易的。

炎热天气里的美食,需能消暑不腻才好。若美食热气腾腾,吃毕,定是大汗淋漓、暑气难散,不喝上点冰饮、冲个凉,总是觉得浑身粘腻不舒爽;可若正餐便是冰凉,入胃之后,用自己的五脏去暖食物,长此以往,必会伤了脾胃,就像有些店家做的冷面,为了突出“冷”,会在冰镇汤汁中再加冰块,真是玉碗冰寒滴露华,只吃几口,肠胃便要投降。

而凉拌面恰好处在中间地段,不似汤面,端上来后碗口氤氲,热气不散,也不似冷面,冰冷的温度只锁住了味道,令人无从品味。凉拌面凉而不冰,温而不烫,面条煮熟后过水,温度随活水流走,留下的是温和的舒适口感。

就是这样一碗面,在芸芸众面之中,实属普通。不似重庆小面那样,如网红般在全国各地开花;也不似老北京炸酱面那样,历史悠久,出场有范儿。可就是这样一碗平凡之面,却也是很多亦是平凡普通的我们的消暑主食之选。

凉拌面普通,但也不可小瞧,想做出一盘可口的凉拌面,需要用心琢磨。面条被凉水恰到好处地冲过,温度中庸,劲道爽滑。而除了主料面条,还可有黄瓜丝、香菜、胡萝卜丝、火腿丝、西红柿片等什锦蔬菜搭配,颜色各异,令单调的面食也充满了色彩的点缀,从品相上就能看到厨师在这道菜上的心思投入程度。

蔬菜提供了一道菜里所需的维生素,而叫醒味蕾的一定是调味料。凉拌面中加入糖醋盐、蒜泥、葱油、蚝油等用以调味。若问我这些调味料以何种比例才能呈现出最可口的味道,我只能说每种都放入“适量”,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全在厨师的手感中。而想要保证每次做出来都是一样的口味,无它,唯手熟尔。

大蒜经过挤压碾碎,释放了内部蕴藏的辛辣。正是这辛辣叩开了味蕾,令人胃口大开。而糖醋永远是最佳搭档,它们调出的酸甜口味,在炎热的夏天给人带来了一股清凉,不腻不烦,使得凉拌面不需在温度上过度强调“冷”或“冰”。仅靠酸甜的味道,便在舌尖激发出凉爽之感。这也是我认为凉拌面较冷面高明之处,就像一个普通人,虽无甚多特色、不温不火,但平易近人,不因个性而拒人千里之外。

凉拌面上桌时,各色蔬菜似彩虹一般排列整齐,食客需要自己动手将其搅拌均匀。筷子插进面条之后搅拌翻转,尽量将每根面条都均匀蘸上调味料,搅拌越充分,味道便越能融入面条和蔬菜之中。

而搅拌之后,各色蔬菜均匀分布在面条中,面条一杯银线乱,只见蒌蒿数筯玉簪横。轻挑起一筷子,面条缠绕着各色蔬菜,滴答着饱含厨师多年手艺精心调制的酸甜辛香。再送入口中,面条的劲道与蔬菜的清新脆爽完美配合,唇齿间感受不同口感的同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也得到了充足的摄入。真是夏日里大大的满足。

小扇引微凉,悠悠日长,能够吃上一盘凉拌面是很惬意的事情。因其爽口,故多食亦不厌,就似与普通人交往,不累、舒服。

凉拌面不像陕西biang biang面、朝鲜族冷面那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味。倒是很多主打面条小吃铺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应季产品。所以各个小吃铺各有独家秘方配方,味道不尽相同,都藏着各自设计的小心思,既有互相切磋,也在暗暗比拼较劲儿,不过这倒是让我们这些食客饱了口福。

有的小店为了提升香味,会放入炒花生或花生碎。花生散落在面条间,不知哪口会吃到、哪口会错过,故每口都有期待,每口都有惊喜。

有时,为了这一筷子面条里味道均衡,还会故意挑上花生;有时也会根据自己下筷的频率,调整吃花生的节奏,在一碗面里也吃出了战略布局。花生越咀嚼越香,和面条、蔬菜与调味料带来的味道不同,花生的香来自自身的油脂,与碳水和维生素形成对比,又做到了营养的有效补充。

不过,作为东北人,我最喜欢的还是放入麻酱的凉拌面。麻酱香醇,符合东北人喜酱香的偏好,若与蒜泥按比例混合,有开胃之效,故常常出现在东北人的餐桌上。

比如本是辛辣口味的四川火锅和麻辣烫,到了东北也被调教成东北风格,麻酱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在面条中加入麻酱,是绝妙的搭配,裹住了麻酱与蒜泥的面条在舌尖被截断扭转。此时,唇齿留香,还未咽下这一口,筷子便已挑起了下一口等待。

凉拌面,虽也普通,但在夏季给我们补充了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丝清爽,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虽平凡却有温度,充满正能量。

节选自《夏日消暑主食,非凉面莫属》文 | 袁小肚

#V光计划#【第512期丨杨旭恒:天地气概,洪荒英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中国警察、好汉、英雄的故事,此人姓杨名旭恒,是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的副所长,32岁,形象魁梧,仪表堂堂。

在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的同时,距离郑州30公里左右的新密市,累计降雨量也达到512.7毫米,也是突破了历史极值,在平时,新密市的110服务台一天接警量最多会达到800起,而截至于7月20日14时,就接到了近2000起报警求助电话。

“东瓦店村告急!速去援救!”因为杨旭恒之前在“一村一警”工作中当过包村民警,又做过社区民警,非常熟悉东瓦店村的情况,在7月20日14时07分,当他接到城关镇派出所所长王晓龙的指令后,迅速赶到现场。此时东瓦店村已被洪水围困,村里的一楼房屋有一半都淹在水中,许多户村民被大水困在家中。

于是杨旭恒和派出所同事们引导群众快速撤离,并成功地将受困的30名村民带离河道,转移至东瓦店村村部并安置妥当。

但在半小时之后,也就是14时40分左右,城关镇派出所又不断接到辖区群众的救助警情,当时,杨旭恒还在东瓦店村河段劝导疏散沿河群众,14时56分,杨旭恒再次接到所长的救援指令:“翟沟村金河湾小区被洪水围困,已淹没到小区一楼,迅速前往!”

当杨旭恒带着战友,携救生设备行至西瓦店村的一座桥头时,看到一辆面包车正被洪水“推”着漂过来,并与另外一辆面包车相撞,车里还有人!杨旭恒迅速跑过去,帮该面包车的女司机把车内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抱下来,那孩子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拉着杨旭恒的警服,并焦急地喊“妈妈!”

杨旭恒很快为她们穿上救生衣,将母女二人转移至桥头凸出的一块石头上。为了避免车辆继续下滑,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他驾驶警车先抵住了受困车辆的前面,但当他重新走回到桥头凸出部位时,只听得“轰隆隆”几声巨响,他的警车连同那两辆受困车辆一起被洪水冲走了。

杨旭恒等人刚刚安置好受到洪水惊吓的母女二人,又发现路北边有几名老百姓被洪水包围着,急欲涉水前行,情况已经十分危险。“我过去接他们过来!”说完,杨旭恒就第一个冲过去,那时候天色已经放暗,几乎都看不清那些被困者的脸了,而大雨却仍在继续肆虐着,双洎河的河道里洪水越来越深、越来越凶猛,杨旭恒一边靠近群众,一边用力吹着警哨,指挥着他们往东南角一片高地上转移。最关键时刻,杨旭恒的紧急救援专业能力发挥了大作用,受困老百姓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全部转移到桥头的安全地带。

“辖区有两名村民被困在树上,还有多名村民被困在房屋内!”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被困,让杨旭恒和同事们在越来越凶猛的洪水威胁面前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下午18时左右,因强新密市的降雨仍在继续,市公安局局长调来一辆水陆两栖救援车,但光有车还不够,更需要有熟悉地形的人员一同前往开展救援。

“我是党员,我熟悉情况,还是我去吧!”于是派出所副所长杨旭恒派,和另一位63岁的村干部杨全,两个人携带着救生圈、救生绳等装备,坐上了水陆两栖救援车,但当车子行驶至湾子河村路段时,水陆两栖救援车也被急流从路面冲入双洎河道内,司机跳车逃生(后被民警救下),这辆车子车辆快速翻滚下沉,坐在车里的杨旭恒和杨全来不及逃生,就已经瞬间不见踪影。

“当时的水太猛了,几乎就在一瞬间,他俩可都不见了,根本看不到冲到了……”城关城派出所民警魏宏建回忆起这段,说着说着就哭起来,虽然悲痛欲绝,但他们还是要含着眼泪继续开展接下来的救援。 而到此时,杨旭恒和派出所的战友们在大暴雨中已经先后接处警16起、救助起群众51人,之后,杨旭恒和杨全两人被洪水连人带车卷走,天色昏暗下来,他们生死未卜,而大雨还一直在下着,双洎河的洪水还一直在猛涨……

到了7月21日的凌晨2时许,新密市公安局抽调出多名水性好的特警队员,成立了特别营救小组连夜进行搜救,此时,距离杨旭恒失联已经过去7个小时,营救小组最终没办法在大洪水中找到他们的踪影。

接下来,是关于杨旭恒和杨全故事的下半部分,其实也是更为精彩的部分。

话说杨旭恒在那辆水陆两栖救援车被大水淹没之时,他并没有慌乱,急中生智,与杨全合力打开车上的天窗,爬到了车外,但这时又一个大浪打来,二人一下子就没了踪影。在事后,杨旭恒说,当他在前去解救被困群众时,就已经把救生绳拴在了救生衣上,他还让杨全把救生绳的另一端缠在手腕上,所以当他们被巨浪一起打到水里时,他不忘大声喊道:“拽着绳子就有希望。”

事实证明,杨旭恒在这紧急中做出的这个判断极为准确。

夜色越来越黑了,杨旭恒和杨全两人在洪水中一直靠救生衣漂着,他们也不知道漂了多久,也不知道漂到什么地方,只看见漆黑的夜空和冰冷的雨水。漂着漂着,突然间杨旭恒右手碰到了什么东西,他一用力,居然给抓住了,原来是歪倒在河道内一根线杆上的电线,他再一用力,随着洪水漂浮,身体游荡了一下,脚下也踩住了水底。于是他对身边的杨全说:“叔,保持体力,咱就有救!”

二人慢慢站稳了脚,拼全力往水浅的地方走,不知道又过了多久,他们摸到一道围墙的栏杆。于是杨旭恒拼力把杨全托到栏杆的顶部,然后,再由杨全扯住救生绳,把杨旭恒拉上去。那个地方勉强能够坐下他们两个人。

当时虽然说身体能坐下,但双腿还在水里浸泡着,夜深而风大,年纪大的杨全打起了哆嗦,学过急救的杨旭恒当即把杨全的手攥在自己的手里,不停地为他搓着,以保持温度。等到二人在栏杆上稍稍恢复了些体力后,杨旭恒决定带着杨全继续走。“泡在水里时间久了肯定不行,得想法自救,不能困死在这里。”他跟杨全说。于是他们在水上捡了几根树枝,一边摸索着一边向前走,没走多久就隐约看到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他们便摸过去,慢慢站在石头上。就这样,他们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天边露白,估计是早上五六点的样子。

等他们终于熬到了天亮,杨旭恒就笑着对杨全说:“这个地形我熟悉,岸边是一家停产铝厂的围墙。我在局里技能培训班上学过游泳,你跟在我身后。”昨天晚上,从西瓦店他们落水处到这里,已经足足有3公里,而从他们落水到此刻也已过去10个小时。他们手拉手一步一步蹚着齐腰深的水向铝厂办公楼行进,因为体力严重透支,他们从围墙到办公楼之间短短的100多米间,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天色大亮后,他们走到铝厂的围墙下,之后再用尽全力游进办公楼。当他们进入办公楼后,发现还有5名群众被困在里面,派出所副所长杨旭恒就将受困群众组织到一起,安抚好大家情绪,一起耐心等待救援。

“我是杨旭恒,我现在的位置是……”

7月21日早上6时14分,杨旭恒借用群众的手机向110指挥中心报告位置,接警的王晓钰喜极而泣,哭着将这个好消息通知到救援队,并立即向局党委报告。当局领导带领救援队赶到后,大家流着眼泪把杨旭恒和杨全送进了医院。

如此,经历这样一个黑夜的大水淹没,加之体力完全透支,还要照顾另一位年长30多岁的同伴,杨旭恒他们最后还是逃出生天,究其原因,在于他严格按照局里救援必须穿戴救生衣的要求执行,他一直都穿着救生衣工作,且身上带着救生绳,这就有了自救的基本条件。

另外,作为一名警察,危急时刻,杨旭恒有着常人不及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平时严格训练形成的应急实战能力,即使在那辆水陆两栖救援车被大水淹没之时,仍然保持着头脑清醒,直到找到生路;另外,他还有“一村一警”的经历,经常深入基层走访,对基层村落的地理位置非常之熟悉,对河道周边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即使在长久的黑暗中,仍能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大致位置,从而寻找到最佳的自救位置。

警察杨旭恒,生于1989年,新密市人,于2011年入警,先后在新密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隗派出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工作,2020年调任城关派出所任副所长。2015年因工作出色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还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现在,杨旭恒先救出51名遇险老百姓,后被洪水卷走,又在深夜的大洪水里漂流10多个小时的故事已经在当地成为美谈和传奇,这里面除了他的舍己救人,还有沉着冷静,靠着一个优秀警察过硬的专业能力,鼓舞同伴坚持到最后,并奇迹般实现了自救的强大心理素质;在我看来,其勇毅,其仁义,其大能和大德,其沧海横流方显出之英雄本色,甚至相比于在2018年5月14日,凭个人出色技术和超人胆识,操作遇险飞机成功迫降,解救了所乘客的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的机长刘传键的事迹,都毫不逊气,其英雄气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注:本文根据光明网、人民网、法制网等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改写而成,全为向杨旭恒这样的英雄警察表达由衷的敬意!)#司马平邦说[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明仁宗朱高炽之前,不管是“三师”还是“三公”都是朝廷里位高权重的重臣,手里有一定的实权。但在明仁宗朱高炽之后,“三公”就逐渐成了一种虚职,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为
  • #读书[超话]##艺术[超话]##cv天空[超话]# 有一条建议我经常对别人说: 有志成为画家和作家的人会问:你为谁写作?我应该为谁写、为谁画? 我总是说『
  •   这两个故事多么奇妙地证实了我们的穆圣关于牧羊人的比喻: 伊本·欧麦尔的传述:他说:我听真主的使者ﷺ说:“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牧羊人,你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
  • 没人相信小雅的理想,也没人帮助她去实现,计划又要泡汤。有几个新加入的小伙伴跟了我几周,原来亏钱的,现在开始赚钱; 原来胡乱操作的,现在开始有章法;原来开仓就慌的
  • 嫦娥这个隐藏款我就不指望了[偷笑]做人要懂得知足!今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收集齐了我心仪已久的nanci今夕何夕盲盒!
  • [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我那么宅的人,被困在家里那么多天,好吃的外卖都没有,奶茶也不开门,家里人又嫌弃,害………我想出门!!
  • 一口气买了2个赤木体1个灵舞体1个GL高胖体还有2个2d塑胶宝宝,以后家里就会有6个可爱小孩了,快乐[可怜]#贺峻霖[超话]# #30天安利贺峻霖# 『Day
  • #推文##你也有今天# (钱恒x成瑶)[吃瓜]毒舌直男和独立女主的故事文中普及了很多法律知识总的来说 这本书很值得推荐前期男主巨毒舌 直男本男了后期真香这本
  • .【#学长学姐说 :我的新加坡留学生活# 】第36期提问:大专生,想要出国读专升本课程,请问申请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留学的要求有哪些?同时获得免雅思考喜悦的背后
  • 就觉得哇,这个女生一直发朋友圈一定很孤单很爱秀,啥事都在朋友圈里说,一定没朋友真的辣鸡#郑爽状态#不爱看就不看吧 非得刷存在感粉丝骂你活该,就准你骂粉丝不能护
  • 想想还是发个微博记录下这个不咋舒心的一天(其实有点扎心)下午去北外滩吹个风,为了免个停车费,跑去盒马买了一百大洋食物。结果着了道了,花了三千大洋更新了个戴森[允
  • 说实话,妈妈这次的危难,是妈妈的一次大业力的显现,算命先生都说了妈妈今年要自己给自己戴孝布。妈说,她出事前曾经有一算卦的给妈算过,说2015年自己可能要给自己戴
  • #爆裂风车# 世间没有好,也没有坏,只有因果在,世间没有对,也没有错,只有分别在,世间没有是,也没有非,只有执着在。愿有缘人能深信因果,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 △餐厅餐厅软饰延续了中式风格中端雅稳重的设色意图,在水墨山川、阡陌林舍的艺术画格调烘托下,赋予空间内敛含蓄的艺术风韵。△书房书房是安静的一隅,在墨色与橙色的搭配
  • !主要也是认识而已,交情不深呐[允悲]之前另外一个人也很可爱,拿我朋友圈的文案和夕阳照发个同样的圈,至少知道屏蔽我,但我们共同的朋友又截图给我看,我~#王一博谢
  • 而随后的研究发现NAD+的前体 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即瑞维拓的主要成分)可有效补偿年龄增长带来的体内NAD+含量下降,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对瑞维拓
  • 太阴损了,真是恶毒的,世上所有毒蛇加在一起都不如你啊!太恶心了。
  • 随‮刷手‬朋友圈‮理代‬收​‎ ͏ 每一次‮活出‬动 不跟风‮效不‬仿 ‮遇初‬思芙只做为消费‮考者‬虑的长线品牌 而不‮为是‬了快销‮了为‬赚钱而赚钱却‮有没
  • 然后我对她的好感度就 我可以跟SB吵架,也可以跟沙雕哈哈大笑,可以跟老司机开车,但是我在这种人温柔的人面前完全没办法我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可能遇不到爱情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