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奖# 】华人作家钱佳楠获“欧·亨利奖” 她的小说写了啥?
【侨报网综合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短篇小说奖“欧·亨利奖”近日揭晓本年度获奖名单,中国作家钱佳楠的英文小说《To the Dogs》获奖。这位来自上海的“85后”作家写了一个“听来的故事”,欧·亨利奖评委认为这个故事和其他获奖作品一样,不仅能够抚慰人心,而且蕴藏着深远的智慧。
20部“年度最佳” 9月将集结出版
20日,文学网站Literary Hub发布了2021年度欧·亨利奖(O. Henry Award)的获奖名单,20部得奖作品中,一篇名为《To the Dogs》的短篇小说出自中国作家钱佳楠。钱佳楠当天通过个人微博确认了获奖一事,中国的作家同行及文学杂志《萌芽》等纷纷在其微博下留言,向她表示祝贺。
钱佳楠还透露,获奖小说会收进“美国年度最佳短篇小说”(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作品集中。据知名出版商兰登书屋网站介绍,这一获奖作品集名为《2021年最佳短篇小说:欧·亨利奖获奖作品集》(the Best Short Stories of2021:The O.Henry Prize Winners),将由兰登书屋旗下的Anchor Books出版社于今年9月14日推出。
钱佳楠此次获奖的作品《To the Dogs》曾于2019年9月4日发表于文学杂志《格兰塔》网站(Granta Online)。《格兰塔》发布这一奖项消息称,今年共有4名将作品首发于该平台(网站或杂志)的作者获得了欧·亨利奖,另外还有5名获奖者曾在该平台发表过作品。
《格兰塔》是一本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由剑桥大学的学生创办于1889年,刊名取自剑桥大学的剑河上游河段名“River Granta”。
获奖小说写了啥?
“在一个可怕的夏天,我上了火车,身上的白色名牌衬衫被汗水浸透。”这是《To the Dogs》的开篇第一句话。小说全篇用英文写就,但讲述的是中国故事:1972年,15岁的主人公“赵”从上海去乡下当知青。
小说第一段中,“赵”穿着父亲送的体面衬衫——父亲只在婚礼和爷爷的葬礼上穿过两次。在《格兰塔》网站刊发的一篇关于创作思路的作者自述中,钱佳楠提及这一细节,“对赵来说,登上火车是一切的开始,他只有15岁,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概念。他在上海的家长大,颇有教养,他被教导穿正式的衬衫来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历史的怪异之处在于,一个群体的共同特质在另一个群体看来会显得奇怪又陌生”。
小说中还出现了汉语拼音,一处是“我”(即主人公“赵”)在乡下思念家人时给陪伴自己的流浪狗“小白”唱上海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另一处是村里人用粗口互相笑骂“diao yangzi”(注:某方言中的“交配”之意)。
钱佳楠称,来美国之前的2014年,她每周会邀请不同的客人到上海家中共进晚餐,听对方讲人生故事,《To the Dogs》就源自其中一名客人的讲述。小说成稿中有文学创作成分,“但我不会告诉你们哪些部分是虚构的”。
《格兰塔》网站介绍钱佳楠等4名作者的小说获奖,另有数名获奖者曾在该平台发表作品。(图片来源:《格兰塔》网站)
获奖因“给人安慰”及“深远智慧”
Literary Hub网站发表了欧·亨利奖的评选编辑、作家奎格利(Jenny Minton Quigley)的声明,奎格利称,她与特邀编辑、尼日利亚作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从刊发在各个平台上的短篇小说中筛选出了1000部作品,最后评选出20部获奖之作。
北京《新京报》援引阿迪契的话报道称:“我期待着给人安慰的故事,这是一种每天需要被唤醒的安慰,这样的安慰可以成为生命、生活的范本,提醒我们‘生活的奥秘没有答案’。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小说拥有智慧。虽然‘智慧’不论作为一个词汇还是一个概念都显得有些老派,但实际上,如果说这些短篇故事有什么统一的主题,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深远的智慧。”
据介绍,欧·亨利奖创立于1919年,即知名小说家欧·亨利(O.Henry,本名William Sydney Porter)去世第二年,设立目的是为纪念这位“美国短篇小说之王”并激励年轻作家的创作。这个创立超百年的奖项每年都颁发,仅2020年中断了一届。
钱佳楠是上海作协成员。图为她2019年在上海参加活动,介绍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吃鸡蛋的人》。该小说以上海世纪之交的大转型为背景书写年轻人的孤独和爱,以此表现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图片来源:上海作家网)
钱佳楠是谁?
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钱佳楠1988年出生在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2016年来美,在大名鼎鼎的爱荷华作家工作坊获得创意写作(英语)硕士学位,后进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2020年进入南加州大学攻读文学与创作博士。
钱佳楠目前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短篇集《人只会老,不会死》,长篇《不吃鸡蛋的人》等作品。她的英语作品散见《纽约时报》《格兰塔》等媒体平台,是文学网站The Millions的专栏作者,同时为美中两国多家刊物撰写书评及翻译作品。
刊发在媒体上的作品经常会同步更新在钱佳楠同名微信公众号、豆瓣主页(账号“至秦”)及微博上,她也经常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在美留学的生活片段,以及双语写作的经验和心得。在今年2月由微信公众号“跳岛FM”组织的一次双语写作交流活动上,钱佳楠提到美国亚裔写作者的困境,即总是被当成“多元化的标志”却难以被视作“Great American Novel”的主流,“留给每个人的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待在这个笼子里,如果不愿意,你又怎么样走出来”。
2019年3月,还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就读的钱佳楠带着首部长篇小说《不吃鸡蛋的人》到上海参加交流活动。据上海作协官网“上海作家网”报道,她在活动中提及双语写作时称,用中文创作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带着一种上海的“腔调”,用英语写作如“孩子般学步”充满无数的可能。英语写作能让她看到更多中西语言与文化的细微差别,但是语言的转变同时也带来障碍——当读者群变成了美国人,那么写作是否要迎合西方人的“东方想象”?

H#太原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天龙山佛首海外回归 上春晚引爆全国

农历除夕夜,太原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后,作为“嘉宾”惊艳亮相央视春晚特别节目《国宝回家》。佛容绽放,抚慰万千就地过年游子的乡愁。
  春节期间,“天龙山流失佛首回归祖国”这一热门话题不仅刷爆了山西人的朋友圈,更是燃爆全国,引得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山西晚报“文博山西”微信公众号在除夕夜无缝连接,抢先在国内媒体中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截止发稿之际,阅读量突破了4万+;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上的话题“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阅读量达到2.1亿次阅读……这个春节,天龙山石窟,火了;佛首回归,成为现象级文化话题!
  
佛首今朝回归 源于一场海外拍卖会
  春晚中,佛首初露真容,脸庞圆润,眼睛上挑,嘴角微抿,笑意盈盈,看上去庄重而不失温暖。据了解,该佛首高44.5厘米,宽33.7厘米,是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中的主尊佛首,这也是该石窟中唯一一座隋代时期开凿的石窟。如今,她能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是源自一场海外的拍卖会。
  据了解,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根据窟前壁《石室铭》记载,此窟由当时驻守晋阳(今太原)的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造像上承南北朝之风格,下启唐代丰盈秀腴之先声,是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的重要实例。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太原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的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盗运境外,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据推测,此尊第八窟北壁佛头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凿出境,流失海外。
  2020年9月14日,日本东瀛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定于20日至22日拍卖一尊“天龙山石雕佛头”,疑似天龙山石窟在历史上流失的文物。随即,相关工作人员立即与天龙山石窟的老照片、石窟本体的残余部、专家意见进行比对、核实,确认此件佛头原属天龙山第8窟(隋代)北壁龛内主尊佛像。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取得联系,鼓励促成文物回归。11月17日,张荣将持有的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12月12日12时,佛首安全运抵北京,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回家!
  该佛首的回归,为百年来首件从日本回流的天龙山石窟佛雕,为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标本,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暂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佛首回归带来文化盛宴 线上线下感知天龙山石窟
  当全国人民热议佛首回归之际,其回归首秀已经于2月12日(大年初一)上午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名为“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不仅呈现了天龙山石窟以及第八窟的基本情况,也用数字化复原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大众更多见证了天龙山石窟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在2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杭侃还带来了名为“度尽劫波——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讲座,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公众更加了解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讲座中,杭侃就东魏北齐时候的晋阳、天龙山石窟第八窟的艺术成就等内容作了精彩演讲,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颜娟英的《天龙山石窟的再省思》、李裕群和李纲的《天龙山石窟》等文献中,探寻了天龙山石窟的历史印迹和精湛艺术。他对文献史料与考古材料的结合与运用,赢得了线上听众们的赞誉,也让大家对天龙山石窟多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佛首回归,杭侃也参加了鉴定工作,在讲座中他分享道:“我们围绕这尊佛首反复地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在颔首微笑、非常打动人。”
  从佛首在央视春晚亮相之际,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就在朋友圈发布了各种关于天龙山石窟的报道和VR动态影像,表达了国宝回归带给文博人的喜悦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了“国运强,则文化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真理。
  “美是感受与感动的能力。对未来的希望,让我们看得见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杭侃在讲座中的结束语,不仅道出了文博工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民众对于国宝回家的期盼。
  
佛首不久后将回到天龙山 期待跨世纪的身首团圆
  “每次走进石窟,总感到一种心痛的美,渴望流失的造像能回归故里,身首合一。”陪伴天龙山石窟20余年,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灏对这里充满了感情。此次佛首回归,不失为一种“圆梦”,也亦如大家关心的那样,佛首何时能回到天龙山?回到天龙山后,又该如何保护?
  于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次佛首虽然回归,但佛身部分受自然侵蚀,仅能看清大致轮廓,所以佛首目前不会安装回佛身本体。”刘玉伟则表示,太原市文物局已初步拿出方案,佛首回归后会在天龙山石窟数字博物馆进行保存和展示,待条件成熟时跟随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一起巡展。“我们也将精心呵护天龙山石窟,加强文物本体保护,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改造。”
  天龙山石窟佛首的回归,不仅仅是文物本体跨越百年的久别重逢,更是寄托了众多文博工作者的期盼。近年来,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一直致力于打造石窟数字化复原项目,从2014年起,历时7年,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让流失文物与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数字化影像成果的“合体”减少了天龙山石窟造像身首分离之憾。如今,佛首实物归来、展示,一路走来,彰显了走向复兴、走向强盛的中国力量,留下了太原文物人孜孜不倦追索流失文物的奔忙印迹。
  佛首回归,促使天龙山石窟涌入大众视线,也带火了“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的线上展览,公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天龙山石窟的微信公众号,就能欣赏到这个线上展览,通过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等形式,见证美轮美奂的天龙山石窟艺术,也可以置身被数字技术复原的11座石窟之内,感受现实中的残破缺失与复原后的形神合一带来的强烈对比与震撼。此外,山西晚报记者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现“国宝回家”专题栏目,里面重点展示和介绍了北壁佛首造像的石窟艺术、雕刻艺术和它的历史。据于灏介绍,后期还会在该板块继续征集天龙山流失海外造像的相关信息,也呼吁各界人士、机构为更多天龙山造像的回归共同努力!
  截至记者发稿,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开设的线上数字复原展浏览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山西文物“回家”之路奏响民族文化强音
  云冈石窟佛造像佛眼回归、石佛头像回归、邓峪石塔回归,再加上此次回归的天龙山佛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晋字牌文物,历经漫漫岁月,跨越万千山水,踏上了回家之路,也让中华民族之文化薪火相传。
  在云冈内的博物馆里,珍藏有一枚陶制佛眼,它曾漂泊50余年,在1985年由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史克门捐赠后,重归故地;2014年和2018年,美国华裔王纯杰先生,先后两次向山西捐赠了云冈石窟内被盗凿的石佛造像的头像,使其身首团圆;2017年,中国台湾中台禅寺向山西捐赠了唐代邓峪石塔塔身,这座漂泊在外近20载的石塔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时隔4年,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家,这不仅仅是山西文化之盛世,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盛世,亿万国人感受到了国宝带来的震撼与喜悦,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时空无法阻断,游子回家的心情,愿流失海外的文物,能跨越千山万水,重回祖国怀抱。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李承协[超话]#✨#摘星诗人李承协#✨#JDON on the track#
【公告】

微博超话开设板块划分新功能,为便于大家使用超话并查找相关资讯,屋塔现下设如图八个板块:
重要资讯 个人账号 视频中字 屋塔公告 饭拍图频 安利问答 饭制产出 图频分享
具体分类标准见图1

为方便大家在超话内检索李承协相关重要资讯,【前四板块仅由屋塔更新发帖】,感谢理解

为营造更好的超话环境,也更便于大家在超话内查找讯息、分享沟通交流,希望今后在超话内发帖时能自主将对应内容发至相应的板块区域内,感谢配合

由于目前超话板块划分的功能尚且不完善仍在更新之中,超话主持人无法编辑超话内其他粉丝发帖板块,【从现在开始未正确发至对应板块的内容我们将作以提示,如仍未修改将屏蔽处理】,还望谅解

超话板块为目前新更功能,各位粉丝仍需一定时间适应,屋塔也无法全面的通知,还望大家帮忙互相传达告知,感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指标体系总共包含60个指标,并根据德尔菲法对不同指标附不同权重,满分为129.4分#中基透明指数# 近日,基金会中心网收到“行行走”老师在公众号“NGO微观察”
  • ”从高中时代开始,他就擅长使用副攻,即使在东丽,只要有机会,不,就算没有机会,他也会使用东丽。毕竟就在最近,在年末的天皇杯上,他也举起传球,在半决赛中失败后,她
  • #探藏设定# 这首bgm就很适合应也晴闻郎在沙漠中第一次遇到西容大祭时的场景。 这个传说能够指天唤雨的无上神者,他的面前是无数被风化吹散面容的神像。在众神
  • 后面慢慢还欠的借贝,房贷压力也越来越小,好像很多东西都好起来了,但是上个月家里告诉我我爸得了病,不过发现得早可以稳定住,那我当然不会因此放弃北京而回去,也当然得
  • 对于女方的说辞,网友在一边谴责周杰为人的同时,也对女方展开质疑,毕竟感情本身是你情我愿的事,况且在一起时,也势必知道周杰的真实年龄,既然现在瞧不上,当初为何在一
  • [暖一暖]携手@织羽集 、@华裳九州 、@ZJstory_子衿物语原创设计 、@锦瑟画未汉式生活馆 等知名品牌,推出的苦昼短、杏时茶等多款精美绝伦的衍生外观也已
  • 她陪伴西门长大,在西门因父母吵架而难过时用笑容安慰西门,西门每次躲起来偷偷伤心她也总能找到他……对西门而言小更就像春天的风西门太珍惜她了,珍惜到反而失去了触碰的
  • 他是一个商人,从前只一间简陋杂货铺在迎来送往的柜台,后来有了办公室我猜,他有时待在里面查账、看货单也许还会偷偷喝一杯那时候他是一个精明、沉默市侩的商人从前,我想
  • 启动仪式上,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发言,群团部门代表宣读了“美丽新乡在行动”主题活动倡议书,向广大群众发出倡议:美丽新乡建设,需要人人动手,争做环境秩序的维护者;需要
  • ”闲时,是流水还是金子,用来打发还是成长,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要求自己。希望,我们都能管理好自己,闲话不乱讲,闲钱不乱花,闲时不浪费,懂得约束,更拥有自由。
  • 另外林老师明明是个温暖的爸爸,这改的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冥顽不化强力说教?#杨紫肖战新剧余生请多指教好看吗#我感觉苦了杨紫和肖战两个人的搭配了。
  • 一会问我老大的背景墙是不是有个超人(手办)[允悲]然后想想还是去公园玩吧,天气太好到处都是人,玩了一会,晚上叫外卖吧,吃了pizza,吃完外卖,还要收拾厨房[苦
  • 真的是很珍贵的人才能勾起我的表达欲啊,我说,劝红子以后不要不知好歹,别对我的奶奶衬衫指手画脚了!带着饿了么上点好的春鲜,吃吃喝喝好不惬意!
  • ❤️赶紧承认对乖乖鱼真的心动了吧纪云禾!❤️赶紧承认对乖乖鱼真的心动了吧纪云禾!
  • 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 ,晚安!今天棚友们的干劲十足,非常的优秀呢~明天继续努力[赞]摩登兄弟刘宇宁[微风]刘宇宁[微风]宁哥[微风]棚主[月亮]#Fall I
  • #明日之后[超话]##不做人之后# [doge]主号选择做人,那只能牺牲一下小号了[喵喵]小号登录,打开适者生还活动,选择半感染者,与瑟里尔(一个大块头,好像是
  • 市委围绕解决群众对教育普惠的需求、对教育优质的期盼,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盘锦特色,推动了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 "当你刚来到阳光里·工业游园,就会被门口龙门吊的“硬核”工业风设计吸引。首先,消费者们普遍对于外观、配置、安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从外
  • 姜维却道:“听闻司马昭突然进兵长安,看样子已经对你猜忌!”姜维淡淡笑着,他还有个第四步,但他不会告诉钟会,因为那是复国的关键!
  • 2203142022.2.26杂记一二三.下午在书店看书昏昏欲睡趴着小憩了一会儿明明睡着了 脑子却很活跃 想着很多事情清楚地感觉到周围的人来人往时间一点点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