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药山惟俨禅师 绦州人,姓韩氏。年十七,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唐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乃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密领玄旨。

  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遮里作么?”曰:“一切不为。”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千圣亦不识。”石头以偈赞曰: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石头有时垂语曰:“言语动用勿交涉。”师曰:“不言语动用,亦勿交涉。”石头曰:“遮里针劄不入。”师曰:“遮里如石上栽华。”石头然之。师后居澧州药山,海众云会。

  圣严法师云:《“蚊子上铁牛”是禅宗的常用语,有两层含意:第一,是悟境不容置喙,根本开不了口形容;第二,未开悟前的修行过程中,明知目标是一只铁牛,你自己是一只蚊子,仍要继续不断叮下去。从思辩和逻辑的角度看,那是愚蠢的、无聊的;但以用功夫而言,唯有如此才能踏踏实实。既不要用力,同时也不要放弃;既是在用力,同时也不要祈求;既不是等待,同时也要坚持。到最后忘了自己是在用功,也忘了自己是在追求,内外和主客一起放下,这就是悟境现前。》(东初出版社《公案一百》页94)

  平实云:圣严法师既未曾证悟,偏又好说悟后事,以邀令名,乃以十余年所创造出之大名声,作如是公案拈提,连载于报纸;后更梓行为书,广行流通于天下,句句皆成野狐证据,如今狐狸尾巴扬向半天高,没遮掩处,佛门四众皆已知悉,设欲补救,已无门矣!愚哉!悲哉!

  禅子当知:只管打坐者,乃是意识心也。坐至觉知心忘却六尘、忘却自己─心法两忘时,依旧是第六意识心,并不因此而得转变为第八阿赖耶、实相心。如是倡导只管打坐之人,永远不能发起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之发起者,乃以亲证如来藏实相心,因此得以现观如来藏之中道性、之本来自在性、之本来清净性、之本来常住涅槃体性,由亲证故,乃能从自心流露,侃侃而谈,发人所未能发,言人所未能言,而句句契符三乘经典,非依强记研究之意识思惟组织而得。如是正理,一切禅子欲求证悟者,皆应了知,莫为圣严法师之言所惑。

  活在当下者,亦复如是:正当见闻觉知六尘而了了分明时,乃至处于六尘中都不执著六尘、都不执著自己者,若不断除“觉知心常而不坏”之恶见者,依旧不能证得声闻初果,何况能证得声闻阿罗汉所不能证得之大乘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之发起,要因亲证如来藏而现观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然后意识觉知心转依如来藏本来所住之中道境界,以之为实相境界,如是而生起般若智慧乃至一切种智之智慧,方是亲证中道观者;绝非圣严法师与印顺法师等人,同欲以意识觉知心入住中道境界者所能知之也。

  是故,“活在当下”之一切境界,皆是意识境界,从来不是实相境界,亦非声闻初果所住境界,是声闻一至四果人所须断灭之境界故,是意识我、众生我所住境界故,名为我见者所住境界故。是故,以“活在当下”之任何境界,或其变相之任何境界,作为禅宗之证悟、作为般若之证悟、作为声闻解脱道之证悟境界者,皆是错会佛法之人,皆是未断我见之人,尚且不能获得声闻初果之分证解脱境界,何况能发起般若智慧?如是正知正见,一切真正学佛之人,若非纯为修学人天善法者,皆当了知,而后可免受诸邪师误导,步入歧途复又违犯大妄语戒;苟能如是者,此世方有证悟之缘也。

  复次,圣严法师云:“未开悟前的修行过程中,明知目标是一只铁牛,你自己是一只蚊子,仍要继续不断叮下去”,乃是妄语;此谓悟前之修行,应知目标为亲证如来藏,而非铁牛─圣严法师所言离念离烦恼之禅法。悟前之目标何在?未具正见之所有行者根本不知,不可谓为“明知”也。圣严法师却以未知、未悟之身,而言悟者所知之目标,故有如是整篇错误之教示,用来误导众生,便开示言:“既不要用力,同时也不要放弃;既是在用力,同时也不要祈求;既不是等待,同时也要坚持。到最后忘了自己是在用功,也忘了自己是在追求”。圣严法师道出如是言句:教人莫求悟,亦莫放弃;当用力,亦莫放弃;当用力求悟,亦莫求悟;当坚持得悟,亦莫等待悟境。如是言语,一切真实证悟之人,闻之必皆掩口葫芦、忍俊不已。

  复次,悟境本无玄妙,一切现成平实,唯是亲证如来藏识,导致般若智慧显发而已;如是境界,一切证悟之人皆能以一句言语道出,非是不可言说者;特以世尊教诫:为防众生福慧未具足者闻之生疑乃至诽谤正法、破坏正法,是故不许明言。非是不能一语道破也。然而一切未悟之人,皆如圣严法师一般,臆想猜测证悟之境;然而臆想思惟者,穷劫亦不能知,是故言不及义;由自知言不及义故,遂开示云:“是悟境不容置喙,根本开不了口形容”,证悟之人甫闻如是一语,便知圣严法师根本未悟,即知所言皆不能及于第一义谛,皆是戏论。

  由是正理,当知学禅之人,不应效法圣严法师之愚行─叮铁牛,而应求证自己本具之如来藏,然后现观如来藏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万勿以圣严法师之法自误,万勿以为“内外和主客一起放下,这就是悟境现前”,否则穷此一劫过去,仍旧不可能有真悟之缘也,未来劫中仍将与真悟无缘也。愿我佛门一切修学禅宗之人,普能知之,弃舍邪知邪见,回归正知正见。且举药山闲坐公案,提示正知正见,冀我佛门学人得入正见法道,乃至获得正觉:

  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绦州人,姓韩氏。年十七,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唐朝大历八年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一日思惟佛法后,乃曰:“大丈夫,应当能离一切三界法而自清净,岂能在此寺院中为了服务在家之世俗人,而作种种琐琐屑屑之事呢?”因此缘故,随即往谒石头希迁大师,而得密领玄旨。

  药山惟俨证悟之后,有一日正在打坐之时,石头希迁禅师看到药山禅师正在打坐,便问曰:“你在这里作什么?”药山禅师答覆说:“我一切都不追求。”石头禅师便道:“这样子就是闲坐了。”药山禅师答说:“如果是闲坐的话,那就是有所为也。”石头大师又问曰:“你说是一切法都不追求,且说说看:你是不追求个什么?”药山禅师答曰:“即使是一千位阿罗汉来到这里,也是不识得祂的。”石头大师闻伊恁么道,便以偈赞叹曰:

  众生从古以来就一直与祂共住,却又不知道祂的名号, 每天与祂互相扶持著,任运不停,就这么走;

  自古以来,那些声闻乘中修证最高的贤圣们,都还是不能识得祂,

  那些卤莽造次的凡夫一类的人,岂有可能明白呢?

  石头大师有时垂语开示曰:“这个实相心,一切的言语动用,都与祂不相干。”往常每有大师见公案中真悟禅师间之进退应对,便自己在动转中大作文章;然而进退动转,只是风大之用,行蕴所摄,乃是有为无常之法,何须于此妄法之上大作文章?还知古今一切真悟之师皆道“从来不曾踏著一片地”么?还知真心从来不曾礼佛睡觉屙屎送尿么?有什么动转可作文章?乃竟堕于动转之上,尽是愚痴无智之人也!

  有人曾闻曾阅禅师作此破斥,便又堕入离语言文字之觉知心法相上,便以为远离语言文字之觉知心即是法界之实相心。药山惟俨禅师却不如是,闻石头大师恁么开示,便反其言曰:“正当觉知心不言语动用之时,也是与证悟之如来藏无关─不是如来藏也。”石头大师闻药山禅师恁么道,便又说道:“这里连一根针都劄不进去。”药山禅师却答道:“这里就好像是石头上栽植花木一样。”石头大师听了,便然可药山禅师之言语。药山禅师后来居住于澧州之药山,海众云会,遂名药山惟俨。

  至于圣严法师所举蚊子叮铁牛者,非如彼所说之旨。本意乃是:未亲证悟如来藏之人,永难名邈实相心之自性,永难为人说真正之禅也;设欲强举,必如蚊子于铁牛身上而欲叮咬一般,终无下嘴之处,是名蚊子叮铁牛也。此句言语乃是诃责未悟之人,诃其不能说明与形容悟境与内涵;圣严法师不知此意,却取来教人修持无念境界,教人在彼蚊子叮铁牛之愚痴境界中,等待悟境之现前,然后却又教人不可等待悟境现前。复又教人不可求悟、不可参究实相心第八识所在,只要放下一切主客内外,以之为悟;如是修行者,根本不可能证得如来藏实相心;如是完全以意识心自住境界而放下一切,以此名之为悟者,根本无法言及证悟之内涵与方法。如是未悟之人而欲说悟事,若有所说,其法皆与禅宗之证悟无干,绝无可能道出真正之禅也!无力开示真正之禅,却又好乐说禅,正似蚊子叮铁牛─于真悟者面前永无下嘴处─永远道不得真正之禅也。如是臆想所说者,真可谓去道远矣!焉可谓是禅宗之真实正法?

  世俗人及诸外道,成日里打坐修行,追求一念不生之境界,以之为涅槃,或以之为禅宗证悟之境界,皆是有为法也。乃至如是进修,亲证四禅八定境界具足者,亦仍是外道境界,终究与佛法之解脱道不相应,亦与佛法之佛菩提不相应,纵能成日里住在四禅中或非想非非想定中,只成个常见外道尔,有何解脱果之证量?有何般若之证量?何况圣严法师连初禅都不能证得?焉能教人禅定之修行法门?连我见都不能断,云何能教人以解脱道?如来藏之所在,至今都未曾知、未曾见,云何能教人以禅宗证悟之法?

  乃至慧解脱阿罗汉之进修四禅八定者,亦只是求证俱解脱之境界,脱离时解脱“待时方能取证无余涅槃”之境界尔;于彼成就俱解脱果时,方知慧解脱与俱解脱者,皆是同由声闻之解脱慧而得解脱分段生死流转,非因禅定而得解脱生死轮转也,方知证得四禅八定已,实与解脱无关也;方知证得灭尽定者,亦是凭藉慧解脱之智慧而取证灭尽定,非由定得,四禅八定唯是助缘尔。此时便知:证得俱解脱果时,唯是能提前进入无余涅槃尔;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时,与慧解脱阿罗汉所住“境界”完全无二,无有高下之别。

  是故,凡我佛门学人,欲求解脱果之修证者,应在断除我见与我执上用心,不可专在修证禅定上用心,更不可专在修证无念离念之欲界境界上用心,否则必堕意识觉知心境界中,如是精进而修者,只是浪掷一生而已。假使逢遇真能教人证取禅定境界之师,待其证得四禅八定具足已,仍将只是个常见外道之凡夫尔;唯能以其禅定证量而入定中数天数月,以邀无知众生之崇拜,终究不能脱离分段生死之轮回也。若如圣严法师之不解禅定之修证,不证禅定之现量境界;复又不断我见与我执,不能取证声闻初果;亦不曾证悟大乘禅宗之禅,不入别教七住位中,而以无念离念之境界,作为禅宗般若之正修行,则去道远矣!焉能领众亲证三乘菩提之一?大众监之!颂曰:

  维摩宴坐传古今,药山踵继无所为,无始劫来亘相随。

  声闻千圣尚不识,造次凡夫知有谁?撑眼欲破亦睽违。(调寄浣溪纱)

. 世界上的事物是怎样存在的,这一点并不神秘,神秘的是他是那样的存在着。
. 凡可言说的,说清楚;凡不可言说的,保持沉默。
. 我语言的边界,也即我世界的边界。
. 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 感觉是私有的。当然,接吻也是一种仪式,而且它是不会腐烂的.

告诉他们,我渡过了美好的 一生

------ 维特根斯坦

【星云大师全集5金刚经讲话】金刚经讲话第二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三十❶
作者:星云大师
2020/1/1

佛陀!如来说的三千大千世界,

也并非是真实、恒常存在的,它亦只是个假名而已。

为什么呢?

如果有世界,那它也只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一个事物。

如来说的一合相,并非实有自体,只是假名为说罢了。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微尘,你认为如何?这些微尘数目难道不是很多吗?」

「太多了,佛陀!为什么呢?如果这些微尘有实在、恒常的体性,那么佛陀就不会说它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佛陀所说的众多微尘,实是缘生的假相,并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因此不可执为实有,说众多的微尘,那只是假名为说而已。

「佛陀!如来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并非是真实、恒常存在的,它亦只是个假名而已。为什么呢?如果有世界,那它也只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一个事物。如来说的一合相,并非实有自体,一非定一,合非定合,缘生则聚,缘灭则离,不是实存不变的,一合相也只是假名为说罢了。」

「须菩提!所谓一合相,本没有定相可言,是众缘和合而有,毕竟空无自性,非言语所能表诠,但是凡夫之人执着取相,贪恋执着以为其真实固定存在。」

原典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①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②。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③其事。」

注释

①此分说明一合相之理。如来为恐凡夫尚有执见未泯,不了解般若真谛,未明依、正皆为非实之理,所以用三千大千世界及微尘为例说明,世界是假合的,就连微尘亦是虚而不实的。三千大千世界与微尘,虽异而不异,合而不离之相,但毕竟皆是因缘幻现,终有离散坏灭之时。

②一合相:指由众缘和合而成的一件事物,以佛教观点言之,世间之一切法,皆为一合相。

③贪着:多求而无厌足曰贪,贪心固着而不离曰着。贪着,即贪爱欲境,取相不离之谓也。

讲话

前分说明正报无住,即证得佛果者,不住于佛果之相。此分延伸无住之义,再以吾人依报之器界为例,阐明微尘世界虽多,非有实体,不过是因缘聚合的幻有假相,佛陀已了知器界为因缘生灭之法,因此于三千大千世界摄化众生,不取相住着,随缘自在。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在第十三分中说:「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微尘世界的积集,不论巨细大小,都离不开因缘和合、生灭来去的假相。此分再以微尘世界的当体全空,申明返妄归真,不执着于器界的妄想攀缘心。妄心止息,才能像须菩提尊者住寂静处,得无诤、离欲三昧。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前分明如来法身,无去来相,又恐行者错认,有来去者是化身,无来去者是法身,不知三身不曾隔绝,非一非异。众生有来去相,佛则无来去,以三身无来去,显平等之义。佛陀以三种世间:一、器世间,二、有情世间,三、真觉世间,三番会释,依报无住,如幻如化,是虚妄所建立的假相。

经文中说:「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是指能修「析色归空观」者。如此莫大之界,碎而为尘,即使二乘天眼,也难以尽悉。极微之尘,数量难计,但微尘非实有其体。此微尘众,缘生相生,缘灭相灭,只是假合的幻相罢了!藉器世间微尘众之聚散,以明非一非多、无去无来之事。

所谓「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前以碎三千大千世界为微尘的「析色归空观」,今再用「体色明空观」,说明微尘非色非空之义。「佛说微尘众」者,不过是顺世俗谛而论,有个微尘众假合之相;设以真谛而言,则一尘不立,诸法性空,生灭聚散,无有自体,是为「即非微尘众」;设依中道第一义谛而论,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尘与非尘,原为一体,同是真如,假名不碍,故云「是名微尘众」。

《金刚经注解》说:

「人人身中,有微细善恶杂念,犹如大千世界微尘之多。此念无非影、响,虚妄建立,故云非微尘众。亦因转却无明烦恼之心,变作慈悲无碍之智,方入空寂智解,得大安乐,是名微尘众。」

从析解因缘和合的器界色法,观其虚妄不实,犹人之妄念如微尘众,幻化如影如响,无有来去处,明白器世间幻相的假谛;用一切法无自性的空观,得五蕴皆空的真谛;再更进一步,入中道第一义谛,了彻非色非空,体用无碍。

《止观大意》中,谈到观不思议境:

「境为所观,观为能观。所观者何?谓阴、界、入,不出色、心,色从心造,全体是心。」

故经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此之能造具足诸法,若漏无漏,非漏非无漏等,若因若果,非因非果等。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众生理具,诸佛已成,成之与理莫不性等。谓:

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尘,

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心,

一一尘中一切刹,一切刹尘亦复然。

诸法诸尘诸刹身,其体宛然无自性。

无性本来随物变,所以相入事恒分。

故我身心刹尘遍,诸佛众生亦复然。

一一身土体恒同,何妨心佛众生异?

异故分于染净缘,缘体本空空不空。

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寄。

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

如是观时,名观心性。随缘不变故为性,不变随缘故为心。故《涅盘经》云:

「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上定者,名第一义;第一义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毗卢遮那。」此遮那,性具三佛性;遮那遍故,三佛亦遍。故知三佛唯一刹那。三佛遍故,刹那则遍。如是观者,名观烦恼,名观法身。此观法身,是观三身,是观刹那,是观海藏,是观真如,是观实相,是观众生,是观己身,是观虚空,是观中道。故此妙境为诸法本,故此妙观是诸行源。如是方离偏小邪外,所以居在十法之首。上根一观,横竖该摄,便识无相,众相宛然;即破无明,登于初住,若内外凡。故喻云:其事高广,乃至道场。中根未晓,更修下法(指更修以下「起慈悲心」及「善巧安心」等等法门)。

所谓不思议境,谓「阴、界、入,不出色、心」而言,就「色从心造,全体是心」,亦即一念刹那心,含摄空、假、中三谛,为不思议妙境,如是观者,名观烦恼,名观法身。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哪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见语言者是!」

石头禅师不以为然的说道:「有见有言即是妄心,真心是离却见闻音声!」

宝通感到惭愧,日夜精勤参究:什么才是自己的真心?

十天以后,宝通又再回来请示道:「上次我答的不对,今天,我知道什么是我的心了!」

石头禅师问道:「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扬眉瞬目。」

石头禅师不满意的再问道:「除却扬眉瞬目,请将你的真心拿来!」意即真心非语默动静之形相。

宝通冷汗直冒,答道:「如果扬眉瞬目处不是真心,那么我无心可取!」

石头禅师喝斥道:「你这拨无因果的野狐禅,万物的呈现,源于心识的运作,若言无心,尽同谤法。见闻觉知,虽是妄心,但若不用心,不从假悟空,于空悟色法一如,体相无碍的第一义谛,又如何悟入生、佛平等,烦恼即菩提,上妙不思议境呢?」

宝通禅师终于言下大悟。

微尘起于世界,轮回由于一念妄想识心,善恶念头都在我们的一心。如何转烦恼火焰为清凉红莲,于眼见和合的器世间的幻相,领悟到身内所依存的种种名相、地位、权势、财利、感情等建构的世界,危脆不实。如果以空观析解,这些东西和器世间的微尘众一样,不过是因缘和合、暂时生起的幻相罢了!

以前有个国王,他非常疼爱女儿,从早到晚都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

有一天下了一场雨,淌着水的地面,浮着水泡,公主看见水泡,心里非常欢喜,就对国王说:「我要用水泡,作成头上戴的花环。」

国王告诉女儿:「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么能拿来做花环呢?」

公主对国王说:「如果没有水泡做成的花环,我就绝食自杀。」

国王听了女儿的话,赶快召集能工巧匠,对他们说:「你们手艺精巧,没有做不到的事。你们赶快拿水泡来,给公主做花环,要是做不成,就杀了你们!」

工匠们个个惶恐又无奈的回禀国王:「我们无法拿水泡做花环。」

就在国王要处死这些工匠的时候,走出来一个老工匠,上前禀告国王道:「我能用水泡给公主做花环。」

那个老匠人对公主说:「我不懂水泡的好坏,请公主取来自己欢喜的水泡,我替你做花环。」

公主就去取水泡,但手一碰触,水泡就破灭了。一天下来,一个水泡都捞不到,公主若有所悟,就对国王说:「水泡是不实在的,无法长久存在,还是给我个紫金花环吧,不会像水泡乍现乍灭。」

要水泡花环的公主,只看到水面漾着云色彩光的影像,不知水泡是因缘集成的幻相,认假为真。就像凡夫执我、我所,由微尘妄念,虚构贪瞋痴的身心世界,心绪如野马驰逐,一念差池,枉费蹉跎圆彰佛土、顿证三身的大好因缘。唐朝沩山灵佑禅师言:

幻身梦宅,空中物色,

前际无穷,后际宁克?

出此没彼,升沉疲极,

未免三轮,何时休息?

贪恋世间,阴缘成质,

从生至老,一无所得,

根本无明,因兹被惑。

光阴可惜,刹那不测,

今生空过,来世窒塞。

从迷至迷,皆因六贼,

六道往还,三界匍匐。

早访明师,亲近高德,

决择身心,去其荆棘。

世自浮虚,众缘岂逼?

研穷法理,以悟为则,

心境俱捐,莫记莫忆。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
  • 」)然后,这个人说的话每次都会让人惊艳满身是泥的Stopper。还有,我明白确实是屈才了。
  • —— 莫文蔚《慢慢喜欢你》5.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莫文蔚《慢慢喜欢你》15.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
  • 天空線:高樓被平房簇擁,工蜂供養蜂后;雨夜:巨幅投影在閃爍時是馬賽克;霓虹燈:短暫地收起氣焰,巴別塔裏的神眷永存於現世廢墟。   層疊的繭房中賽博朋克破殼,一
  • ” (20221011费加罗十月刊采访)#欧诗漫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任嘉伦##任嘉伦暮色心约##任嘉伦无忧渡##任嘉伦烈焰之武庚纪#✨ 任嘉伦暮色心约祁连山|任
  • 除了那些大肚子脂肪肝的男士,女孩子也要注意,如果脸上开始浮现大面积的黄褐斑,也说明该养养肝了。另外就是我新挖掘到的「优思益铁饮元气包」这个也要重点说说,本来是给
  • 16、实不相瞒,我是个隐形的富豪,至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钱 17、加我就现在,不要因为你的懦弱,导致我们两个人的寂 寞。 25、当你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不要
  • 曾惊艳到你了的古诗词1:原文:以后各走各的,没必要再联系古文: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2:原文: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你古文:苦酒折柳今相离 ,无风无月也无
  • 为什么不去自我反省,那些动不动就贪污几个亿,几十个亿甚至几百个亿的人,可以抵几万个老百姓,几十万个老百姓不止,找老百姓几个意思啊!那些热衷于切掉老百姓利益的砖家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
  • ——莫言14.从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莫言14.从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
  • 另外,在一些讨论之中,我还大胆开麦,那就是我认为作品化还是很重要的,由此从某天开始,我便老是长篇大论,逼逼叨叨,不再说些有的没的了。(都是我乱说的,阿聿我相
  • ❼还没定,对美容系有兴趣♡Check!4 神鸟美唯・地球社会共生学部3年Twitter:@aoyama22_miss4❶爱知县❷162.5cm❸みい、みいちゃん
  • 高颜值的美女土著粉丝,唯一遗憾的是耽误了,评论不要调侃女生年龄,美好祝福[鲜花][鲜花]#西安#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大概率会有下列的特征:1、情绪不稳定。在
  •   佛曰:你心中有佛,才心生善根;你心生善根,才心长智慧;你心长智慧,始与佛结缘,如黑暗见光,豁然开朗。但世俗的爱,止于枯骨....神与王的前世今生太短,回答不
  • 二宫入冥王的人,可能在这二十年里突然极度想赚钱,想积累物质。有些人开始追求自己青春的梦想,成为自己想变成的那个样子…冥王星的毁灭背后是慈悲,让你成为更有价值感的
  • 小伙伴说,印象中的杭州春天,在初春会在20℃上下踱步,从乍暖还寒开始过渡。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
  • 王薄眼皮怪异地跳了一下,低头看去,顾医轻飘飘地收回了手:“抱歉,不小心碰到了”碰到您所谓的贞洁的婚姻。本来就扁桃体发炎 今天还因为喝了白开水胃里难受得很 又引发
  • #班服# #班服图案# #班服设计# #班服定制#短句文案:1.纵使结局不如意遇见即是上上签.2.我什么都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3.能让你变孩子气的关系都特别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