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准备好了才来到人世间的,所以他施设的法门都是一种全盘的规划。佛陀不会说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这回事情。
佛陀的法为什么叫一佛乘呢?因为佛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长线的布局,都是“为实施权”。不管是修什么法,只要是你听佛陀的话去做的,佛陀保证你是绝不虚妄。即便修阿罗汉,他修了成就涅槃,也不虚妄,他对接过来,直接入“相似即佛”。他也没有吃亏,他前面的阿罗汉也没白走。

所以你记得,只要你以前修的是佛法,只要是佛法,是佛陀说的话,佛陀要你布施,叫你持戒、忍辱,虽然一开始没有圆满,但是绝对功不唐捐。就是你以后回归到《法华经》的时候,你前面所修的绝对不会白费。为什么?因为佛陀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佛陀可以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一定可以对接,你这个法跟我这个法一定可以对接。

从佛的角度,当然是希望给众生最圆满的,尽量不要施设方便。但是佛陀看到了两件事,非常严重:第一个,三界火宅。众生的五蕴已经进入了不稳定的状态,感受、想象,色受想行识非常躁动;更重要的是寿命短暂,五浊恶世现前。这第一个,环境不好。第二个,内心又起严重的颠倒妄想,“不觉不知”。这两种情况,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你看佛陀处理事情,佛陀从来不改变外境,因为五蕴是个果报,是长时间过去的积累。你为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出世呢?你怎么就不在正法时代出世呢?共业所感。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这是我们的共业。共业没关系,你要有自知之明那也就可以。所以佛陀不改变外境,改变内心,加强内心的觉知。佛陀必须改变我们这个不觉不知的问题,这个盲点要解决。

法大机小,众生不能因为实相的观照而得度。为什么呢?因为众生,第一个,老病死的折磨,更可怕是你寿命太短。大乘的佛法都要长时间积累的,而你这个外境不断地干扰你,遮障太重,所以早晚被这个三界火宅所烧,就没办法解大乘实相的真理。
因为众生“执物不坚”,就不坚固,就是说善根不够啊。大乘佛法信心很重要,你要坚持下去。所有的大乘法门都是不思议境,因为大乘法门不像小乘法,可以马上看到效果,它是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佛陀的底限就是,想尽任何办法不能让众生堕落三恶道。这是关键,这是底限。因为堕落三恶道对我们善根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增上生,你可以慢慢来。你看有些求增上生的,今天进步一点,明天进步一点。但是你一定要善得人身,这是一个底限。修行,你说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也可以,但是请你不要到三恶道去,你要有本事让自己远离三恶道。因为你到三恶道,当然很多痛苦,那就算了,痛苦生灭法就过了,关键是你从三恶道出来,你这个人就傻傻的,就是根性迟钝,心识闇钝。就是说,你过去的善根遭受到毁灭性的伤害,你要经过很长时间去弥补,才会恢复到你现在的功力。只要你去一趟三恶道,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以,众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给他们直接讲大乘法门,“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有三恶道的危机,佛陀不能冒这个风险,法大机小。

佛陀也是两阶段地度化众生,不能直接讲大乘的菩提道,要先讲解脱道再讲菩提道。为什么?因为避免堕落三恶道。“如来亦复如是”,佛陀虽有广大的十力、四无所畏这种大乘的功德而不用,没有直接地把这个法传给众生,而是用三乘的空性法门,在火宅中救拔众生,为说三乘法,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就是解决生死问题,这是一个基本。

佛陀说,这得看情况。圣人没有契机的问题,只要契理。圣人是只要道理对了,他就可以修了。凡夫一定要契机,因为凡夫五蕴的功能太强烈了,他一定要注意他的感受。他有他的想象,他有他的“深心之所欲”,他有他的希望。所以,对凡夫,你只要不契机,他就执物不坚,他就不能坚持,这个法对他就没有用。也就是说,从契机的角度,虽然三乘的空性赶不上中道实相,但是因为契机,先解决解脱道,再成就菩提道。

净土宗也是契机。你看我们净土宗也是两阶段:先到净土去,然后亲近十方诸佛,然后就广修无量的六波罗蜜。所以我们凡夫,修净土宗的人,重点还是在往生,很少人说修净土的人他现在就开始行六波罗蜜的,很少。净土宗其实要都摄六根的。印光大师说,净土宗到晚年要少管闲事。那这样讲的话,你说,违背大乘的思想!你如果讲这句话,就说明没有学过《法华经》。什么叫权法妙?什么叫实法妙?因为你现在三界火宅,你的重点不是成就菩提道,你要赶快出离三界火宅。所以,你说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这句话合乎实相的道理,但是不契机。为什么不契机?因为你要面对三界火宅。

你只有八十岁,扣掉你以前颠倒的时候二十几岁,你晚年的时候身体又体弱多病,你真正能够修的才几年?所以,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从现在末法时代来说,契理不契机,不合乎现实。什么叫契理契机呢?就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现在这个时候寿命短暂、身心世界躁动,一定要走两阶段式的成佛之道,先解脱、再成佛。佛陀就是这样思考的。这就是为什么佛陀一开始没有向三乘人讲华严,而是直接施设方便,就是解脱道虽然不圆满,但是契机。

那么佛陀施设三乘以后,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劝修。佛陀说: “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就是众生们,你们不能再好乐三界的快乐。佛陀讲苦谛,就是这个娑婆世界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追求快乐,但在每一个快乐当中,“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这个快乐有过失,要我们知苦。第二个,断集。用无常、无我的智慧调伏爱取烦恼,勿贪粗弊的色声香味触法,调伏爱取。因为你贪着爱取,你就会为三界火所烧。

这个断除内心的爱取。知苦,断集,后面就是慕灭,修道。应该出离三界,成就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等种种的涅槃、出世的功德。“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的法门,三乘的空性,尤其是我空的智慧,是十方圣人之所称叹。为什么空性这么好呢?自在无碍。你修空性,你今生贪的少一点,你就不会有痛苦。今生远离痛苦,来生无所依求,不受轮回之苦。

劝修的核心思想只有四个字,就是“勤修精进”,这是成败的关键。

現今有的人說,你只要去依止一位賢哲的上師就好了,你不需要再去恭敬其他的上師。講出這些話的人,魔已經進入了他的心識。如果為了將普天下一切眾生安置到 佛果,那麼自己就一定要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去積累福慧二資糧;要積累福慧二資糧,就一定要去供養所有一切諸佛與上師。並不是說,只去供養少數的皈依處,而 不去供養其他的皈依處,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自己有私心地去累積福慧資糧,如此自己也會對佛及登地菩薩,或是對上師及善知識產生分別心,這樣就很難去積聚福 德資糧了。反之,如果我們不去分別,長時間的去供養皈依他們,就可以積累福德資糧。 將所有的善知識視為自己的供養及皈依處,而去積累資糧。因為眾生的業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並不知道佛菩薩究竟在何方,並非以現今暫時能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 而去作區別和衡量。反而,正因為你不能生起很大的信心,才更要特別去找你無法生起信心的這種人,來培養自己的恭敬心,以此方式來積累福德資糧。

平常修持一座簡短的儀軌,首先,要觀修空性,觀想種子字發射出五彩光芒,然後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比方說觀修不動佛法門,也同樣是以這種方式,種子字發 射光芒,然後供養不動佛及眷屬,不動佛的身語意融入自己的三門,觀想不動佛具足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功德,以這種方式去修持。普天之下,有如恆河沙數的佛, 我們都應對他們生起信心而去供養,如此所引生的福德資糧,就會成雙成倍的增長。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教言》

维摩诘居士所说的秘密 :
菩萨竟然会病!
而且与我们有关!

我们从
「 方便品第二 」 的文字中,

了解到维摩诘居士劝我们要追求法身,
而不是会朽坏的肉身。

他亦提出了多种修行的内容,
让我们看清楚目标和方向。

其实他所提出的观点,
也是出自一贯佛教对生老病死的角度,
并非他自创。

所以,
我们已经进一步了解佛教的教导。

我们既然有了基础,
便能进入《维摩诘经》中,

非常重要的一品,
即是
「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

《 维摩诘经 》 的
写法相当有趣,
故事性比其他佛经强。

这一品也不例外,
用了戏剧的手法去描写,
重点是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的对话。


「 弟子品第三 」 及
「 菩萨品第四 」 之中,
佛陀吩咐所有弟子去维摩诘居士处探病,

但他们都因为害怕维摩诘居士的质问,
不愿意前往。

唯有被称为
「 智慧第一 」 的
文殊菩萨愿意前行。

他心知会受到维摩诘居士的种种考验,
其他佛弟子也知道,

所以当文殊菩萨去探病时,
所有佛弟子都同步出发,
他们想目睹文殊菩萨如何反驳维摩诘居士。

在这一品中,
提及两个重要问题 :

一 、「 维摩诘居士的病是因甚么而起?

要病多久?

怎样才能康復?」

(「 居士是疾,
何所因起?
其生久如?
当云何灭?」)

二 、「 菩萨应该如何安慰患病的菩萨?」

(「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骤眼看,
这两个问题没有关联。

维摩诘居士患病,
与如何安慰患病的菩萨,

有甚么关系?

或许只能说维摩诘居士已成菩萨,
而文殊菩萨的探病,

是一位菩萨对另一位菩萨的对话,
仅此而已。

如果这样想,
便看不到两者的共同主题 :
菩萨!

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
明明是讲疾病的,

为甚么会突然转为菩萨呢?

答案很简单,
疾病只是维摩诘居士的藉口,
广传佛法才是他要做的事。

他本身是一名大乘菩萨的修行人,
一切依循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

所以,
他在此向佛弟子解释菩萨的本质,
也是可理解的。

维摩诘居士的病从何而来?

根据古印度对身体的理解,
万物皆由四大而来。

对疾病最好的解释,
就是四大不平衡。

而 《 佛说佛医经 》
除了指出四大的重要外,
还指出人体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气候,

要配合不同的食物,
例如 :

「 春三月有寒,

不得食麦、
豆,

宜食粳米、
醍醐诸热物。

夏三月有风,

不得食芋、
豆、
麦,
宜食粳米、
乳、
酪。

秋三月有热,

不得食粳米、
醍醐,

宜食细米、麨、蜜、稻、黍。

冬三月有风寒,
阳兴阴合,

宜食粳米、
胡豆、
羹、
醍醐。⋯⋯ 」

除此之外,
经中亦指出患病有十种内外
「 因缘 」 :

「 人得病有十因缘 :

一者 、
久坐不饭;

二者 、
食无贷;

三者 、
忧愁;

四者 、
疲极;

五者 、
婬泆;

六者 、
瞋恚;

七者 、
忍大便;

八者 、
忍小便;

九者 、
制上风;

十者 、
制下风。

从是十因缘生病。」

仔细读这十种因缘,
对现代人也是很好的提醒。

但是,
维摩诘居士却不是指着
「 四大 」 来回答,

而是说 :
「 从痴有爱,
则我病生。」

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的病从何而起,

但他却说从
「 痴 」 与
「 有爱 」 而起。

他所说的,
并不是我们肉身上的病,
而是生命上的病。

痴来自无明,
爱产生执着,

两者都能令生命困在生死轮迴之中,
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维摩诘居士由肉身的病,
转移到生命的病上,

他最终所关心的,
不是肉身。

对他来说,
肉身只是修行的工具,
解脱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他指无明
( 痴 ) 与执着
( 爱 ) 是他的病源。

他进一步回答问题 :
「 以一切众生病,
是故我病。

若一切众生病灭,
则我病灭。」

他的病不只是自己的无明与执着而来,
更是因所有众生而来。

只要众生的病康復,
他的病也会康復。

这是甚么意思呢?

演培法师在他的
《 维摩诘所说经讲记 》里说得好 :

「 要知菩萨之所以为菩萨,
除了上求佛道,

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
要想救度众生,
就得入生死海中,

因为众生是在生死中,
如不长期的示现在生死中,

试问怎能度生?」

首先,
我们介绍何为菩萨。

菩萨,
全名为
「 菩提萨埵 」。

菩提解作 「 佛道 」,
萨埵解作 「 众生 」,
全名解作追求佛道的众生。

菩蕯属于大乘佛教中,
理想的修行者。

而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最大分别,
就是大乘佛教除了追求自我修行,
也关心众生能否成佛,

所谓
「 自度度他 」。

菩蕯拥有一颗慈悲心,
希望众生一同脱离生死,

对他们每一世所受的苦,
菩萨都特别上心。

正如地藏菩萨所言 :
「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对佛教而言,
众生都患上因无明而生的病,

不断在生死轮迴中,
受尽无限的苦。

菩萨为了救助在病苦中的众生,
自愿来到人间,
用各种方法救度其他人。

若菩萨不投入人间,
不了解世人的生活,

怎能明白众生的处境?

只要苦海仍在,
众生也在病苦中,
菩萨亦不能离开苦海。

因此,
众生脱离生死后,
菩萨亦会康復。

最后维摩诘居士说
「 菩萨疾者,
以大悲起。」

由大悲心发起,
对众生的关心,
为人间的生死轮迴而焦急。

维摩诘居士就是这一种状况。

维摩诘居士由肉身的病,
打破四大的框架,

再谈及菩萨与广阔的生死大海,
层层而上。

菩萨所关心的不是肉身的病,
而是生死之病。

由文殊菩萨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认识菩萨及大乘佛法的一个特点 :
对众生的关爱,
及自度度他的精神。

如果修行者只顾自我修行,
对其他人一概不理,

佛法就不会广传,
我们亦不能解决生死问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们的表演有一种亲和力,由一种神秘的性质支撑着,吸引着你,就像一本在结局前被猛然合上的书。在这里,他们的朋友 Paul Mescal 试图解开这个问题。
  • NO.3 酉鸡属鸡人好运来临的一天,心情开朗,思维活跃,对工作充满热情,利于合作,会有惊人收获。酉鸡属鸡人好运来临的一天,心情开朗,思维活跃,对工作充满热情,
  • 灵能的官周明信片和个人文件夹就好像没钱请背景于是直接随机了个背景就把做立牌的人设给放上去一样…以及虽然人设和角色和绘画都是帅的,但那个过于明亮的对比色虽然放在动
  • ❤️她曾以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自己会很难好孕,检查又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和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更让她觉得难上加难✨入营监测卵泡,配合中西医调理+日常生活方式改善+科
  • ”或许是我总觉得此时的一个人是落寞的我也觉得未来我的工作或许会有无数个加班的夜现在偶尔坐晚班地铁的我到时或许就会成为这个城市常驻的夜归人现在想想如果那样我只觉得
  • 走到海边,dp和我描述他脑子里的场景时,塞给我一个耳机“赵导,听听这首歌”我与他就带着耳机站在海边,边听歌,边看海,还有海平面尽头的雪山时间仿佛停止了,左耳是海
  • 律师:欠网上先别着急还,进微信小程序叫【 蘑菇报告 】拉一份自己的大数据报告,3秒就出结果,查一下具体负债记录看下有没上征信,如果没记录可以不用管,有记录就要及
  • 对她来说,洗个小nk都需要好久的时间,因为不熟练,所以各种折腾,袜子也是要洗许久。当然,她是心疼我的,帮我开电热毯,倒水(开刀的地方还是有些疼的,尽量不弯腰)递
  • #和狗哥的日常碎碎念# 狗哥辛勤烤肉而我快乐干饭,等吃就可以了嘿嘿吃饭还吃累了,回去忍不住让他背我,跳到他背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想到有个好笑且尴尬的我有一个朋友
  • 今天又和老妈因为找工作吵起来了,一边说想让我做销售,转头又说做设计有前途,我说她到底想让我做什么,早上说做销售,晚上又说做设计,我说做设计是要有美术基础的啊,你
  • 后来他又遇到那位相士,相士惊讶地说:“你现在满脸阴骘(zhì)纹,一定是累积了很大的功德,不但会有儿子,而且儿子还会考上状元,你自己也能获享高寿。左右大臣两只猫
  • 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给你带来蜕变。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事,都不会太舒服,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给你带来蜕变。
  • 17、别让怯弱否定了自己 别让懒惰耽误了青春18、合群是平凡的开始,独行是拔尖的开端19、事情的开始是最好的,充满了小期待和温柔20、安静努力,不必声张,前方有
  • #王鹤棣微博之夜# whd#与王鹤棣共赴微博之夜#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
  • 我觉得很无感的一段就是老人和年轻小白的对话,隔壁座在擦眼泪,但是我毫无触动,因为在我的规划里就没有结婚生小孩,而剧本身依然把人框在这种固话设定里,所以我对剧里的
  • 看了一下小年的微博,15年到23年整整九年,他都在跟我们分享他的日常,其实每个人的日常都太过普通,里面却夹带着一些小惊喜,如果有一颗热爱的心去打开,它总会得到一
  • 龙女本身就是阴不如男士们的气场高,所以此气场会压力大一些,尤其是在阴历的2月份,3月份,8月份,11月份之中,其中的破坏为自我所导致,形成了双方的误解,克制,使
  • 啵啵嘿嘿每天的放松日常就是看摩哥的穿搭,不过姐真的不太爱他的牛仔裤!我也想瘦成这样,不不不,还是比他那样再壮一点,我爱力量感!
  • 学着做一个懂得爱和感恩的人,对于周遭事物,都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身边处处都是风景。走人间正道(1173) 不管曾经经历了什么,也要让自己保持内心的爱与感恩,以
  • 2、社会学角度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男性也可以承担起母亲的责任,成为孩子的照顾者和保护者,在这个意义上,男性代替女性当母亲是有可能的。1、生物学角度首先,从生物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