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立夏后,苋菜在接踵而至的降水中越长越壮实,“蹭蹭蹭”地长成茎高叶茂、凌风骄然的样子,摆在菜摊上抢眼得很,是一眼看得见的鲜嫩、肥实。紫红带绿的红苋、绿得透亮的米苋,蓬蓬勃勃攒在一起,一掂手便有了“好大一把”的富足感。

苋分六种,“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和马齿苋”,“六苋之首”马齿苋如果不刻意去寻,通常在菜市场难以找到。而红苋、紫苋、五色苋却总是让人更偏爱一份,苋菜若不是紫色或红色似乎就不地道,少了一种旷野生长的踏实感。

“苋登白玉盘,藉以如霞绮”,对苋菜的记忆常常是色泽胜于口感。小时候每每进入夏季,家里总少不了红苋菜。妹妹自幼胃口不好,每到这时,母亲总要把红色的汤汁倒在饭碗里,拌匀了再端给她。每每这时,我们必瞪大了眼睛,只见那一粒粒米饭染成了胭脂红,泛着淡紫色的油光,让人不忍下口,自然也不记得苋菜的味道。

直到自己一勺一羹地开启烟火人生,才真正体会到苋菜作为时蔬野菜的可贵,它既可以寻常小炒,也是可以素手为羹,直登大雅之堂的野菜。

苋菜素炒,贵在择选。苋菜的生命周期长,从谷雨时节吃到立秋,都各有其味。俗话:“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六七月地肥水美,这时候的苋菜随手摘来随手炒。若是不放心,在根茎处拦腰一掐,嫩而多汁便一定正鲜嫩着呢。择菜有手位,从顶尖上一溜儿顺下来,二三厘米的茎配二三片叶,往篮子里一码,整齐匀净,既不会长到“卡喉咙”,也不至于吃起来,空荡无物。

炒苋菜少不得用“蒜子”,无论是随手一拍、还是滚刀切成颗粒、斜切成薄片,或者细细碎碎切成蒜蓉,往油锅里一丢,蒜香冒气之时把苋菜放下去炒,“蒜仔”粲然其中,越炒越是翻滚浸染成水墨千红中最为柔软鲜嫩的颜色。张爱玲在文章中说 “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

而我总觉得肥白的蒜瓣还是来得突兀,那些丝丝缕缕缠绕的苋菜中,一片片规整的蒜片才是标配,在那些清晰可见的切面里,一抹红沿着蒜瓣的纹理逐渐铺陈渲染,层次分明而又不失灵动,独特的嫣红里藏着俏而不争的安宁。一枚枚蒜片将苋菜的紫红由浓及淡在物物相生中化成了无以复制的一抹红。这时候,蒜香和苋菜的味道融合在一起,也成就了最好的味道。

湖南人炒苋菜,若是上心,这才是第一步。一盘上好的苋菜少不了一个味道正好的“松花皮蛋”。皮蛋成墨青色,色沉而不暗,Q弹而透亮,松花点缀其中,犹如水墨点染,瞬间灵动起来。而糖心的蛋黄,冲破了墨青色的边界,通透而明亮。小心翼翼地切成三角状,放在苋菜里,加鸡汤或排骨汤煮上五六分钟,松花蛋在汤汁里消融,而苋菜在汤汁中越发柔嫩。这时候煮出来的苋菜“到口相融”,却又汤汁饱满,而色泽依旧鲜明光亮。

苋菜做汤羹是绝配,陆游曾感叹“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同是高汤取汁,广东人却常常将炒好的苋菜置于一侧,取海参、虾米、瑶柱、火腿等炒制后入高汤熬制,待到汤浓滚沸之时,再浇于苋菜之上,是典型的“大堂”做法。

“地三鲜”与“水三鲜”融为一体其实由来已久,清代的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录:“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但改良后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以高汤浇制,瞬间也吃出了“高级”感。

我国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已有“苋”字。苋菜的根茎叶皆可以入食。宋朝记载苋菜:“根茎亦可糟藏,食之甚美,味辛。”相传早在春秋战国之时,有一老者在蕺山上采得野苋菜梗一把,又老又硬的菜梗一时无法煮熟,便藏于瓦罐中以备日后再煮。数日后,罐内竟发出阵阵香气,老汉取而蒸食,竟一蒸即熟,其味又远胜于茎叶,百姓闻之,纷纷效仿,流传至今。

这是今天宁绍人“臭苋菜”的做法。三伏天,循俗做酱,将苋菜梗茎切断,烈日暴晒、贮存发酵至黏滑。而臭苋菜梗发酵的卤汁可以再腌渍其他瓜果蔬菜,古人称为“齑”,在那些墨浓青绿的卤汁里,人们常常观色摇头、闻味掩鼻,但卤汁之金贵在于时间的沉淀和精心耐心的守护。一代代的老辈人颇好这一口,正可谓“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舌尖上的乐章,演绎的是念念不忘的乡情。

苋菜是南方菜,但也是北方面食的好搭档,据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御膳房最爱定期做苋菜面疙瘩。而今天更有用苋菜做煎饼“合子”,苋菜切碎与鸡蛋拌匀,调味后用面饼一夹,置入电饼铛,便只等妥帖“出炉”。苋菜、面糊、鸡蛋同时搅拌,做成煎饼也不输“葱油煎饼”之类。当南北方的食材碰撞交汇,便吃出了美食新意。

郑板桥说“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更是人生境界,山野时蔬佐餐,瓦壶就雨煮茶,简素生活赖于天时,更需要懂得在自然里旷达自在。

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去山野里采摘一把苋菜,在漫长的时光里尝鲜品物,当是清凉避伏的首选。

《一把红苋菜,夏日抹不去的胭脂色》文 | 罗焕娟

#六祖壇經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師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耽空守寂。則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 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 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盡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读完小说回来才发现大家就“真理”问题已经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这会彻底不用睡了导火线是微信视频号的运营在17:29分发布在创作者群的通知当即有创作者在群里反驳:这是
  • 2、我喜欢“崇实”这个店名,我们学校(都匀一中)的校训(立志、崇实、担当)里也有这个词语,也许每一个一中人看到这个词语都会倍感亲切,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崇实”精
  • 当然仙人和后生我是不可能看到的了,眼前的物象很真实的,意象却是虚无缥缈,这就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念想,也就给棋盘石留下了许多的得意,因而棋盘石就说了,我这里有一副棋
  • #喜迎二十大 辽宁在行动# #百万志愿者圆百万微心愿#【女律师8年资助了60名小学生 “微心愿”:帮更多孩子】于春艳是辽宁盘锦一名普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聪慧理
  • #终焉誓约[超话]# 【游戏意见建议收集专用贴 - 森野狩宴】各位冒险者日安,为了更及时地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从本版本开始,我们会定期开设意见收集专用贴,版本
  • 今亥流年财来耗身,故而收入很难理想;2021年岁运命三合水局耗身,需防夫妻矛盾加剧,要尽量避免争吵才可以;2021年你转入34至44岁的庚申大运中,干支食神泄气
  • 若是忽而一梦惊醒,眼前的故人还是故人,你是否还会做当初的自己呢?若是忽而一梦惊醒,眼前的故人还是故人,你是否还会做当初的自己呢?
  • 还有网友表示包容,说:猎奇时代,没事儿,我就是个看热闹的,越奇葩越好!还有网友表示包容,说:猎奇时代,没事儿,我就是个看热闹的,越奇葩越好!
  • 西野七瀬【すっぴんトーク】2022.04.20世界中で上演され続けている家族の物語『みんな我が子』で2度目の舞台出演を果たす、西野七瀬さんが本誌初登場♪舞台ファ
  • 我放弃了,我只会用醒图!全款76r 抽一个润音乐会 改地址/转寄(不记得能不能改地址了不能就转寄)关+评 嘴我担别来 二代担5雷三大 三代all不感兴趣可以逛
  • 散偏汤出自《辨证录》:“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其病有时重有时轻,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
  • 觊觎我男人你……[嘘]【我只代表我自己,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潇洒伟人#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过的笔名多达183个,从一字到六字不等,你知道多少?
  • 因为黑暗代表病,所以父亲有病和家里钱财困难,如不是,则代表本人头部病变或骨络有暗疾,还会有骨刺之疾,仕途不顺,多遇小人,或是公司发展不顺利等,因为黑为坎为水为险
  • 昨天休息一天好忙碌啊 早上带豆体检 中午去营业厅 下午回家睡一觉 然后起来找地方做核酸 五点钟去心心念念的奈儿宝玩到八点半 到家都九点半多了 十点后我和豆才睡
  • 就!)一个关于梦想和成真的故事喜欢的东西有很多一直喜欢的东西里,这个应该算是能排上前几的的了hhhh初中开始喜欢,一直不舍得买前几年去旅游,看见了也不舍得买疫情
  • 나는 사람을 좋아하는 가장 좋은 부분은 아주 오래후, 어느 날 네가 그 사람을 좋아하지 않더라도, 뒤돌아 보면, 그 상대방이 너에게 준 좋은 영
  • 可是她也过于清醒的知道,不是每个朋友都会有时间,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娇娇这一次真的什么都不管不顾,自己定了一个可以容纳30人的轰趴别墅,她说虽然
  • 在这个非常难熬的时期,我好像介于还行和不好之间,清醒亦或是混乱,在我还没捋清之前,希望疫情就可以结束,这实在不是太值得拥有日子[感冒] #每日一善[超话]##每
  • 【这个少儿重疾险,我挺喜欢】#保险#今年的儿童重疾险好产品特别多 青云卫1号、慧馨安2022还有大黄蜂6号每一个都非常能打 为后来者设立了很高的标杆 没有
  • #概念艺术# #影视概念设计# #每日分享#还记得去年跟音乐人合作过《宝贝》属于你自己《好久没见》以现在歌曲 已经早就过去一转眼就过去了 才知道加盟索尼音乐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