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青岛: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数字青岛,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方面发力攻坚——

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9月2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月波介绍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总体情况,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华东辉介绍《青岛市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六个城市”的重要基础、重要保障。当前,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公平正义、城市品质、市容环境、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赛道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为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标注了坐标。

面对机遇挑战,青岛提出“1+5+10”的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框架体系,即:一个总体目标、五个建设愿景、十项重点工程。其中,总体目标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人民城市为目标,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市治理体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塑造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

近年来,青岛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期待,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在市政府“三民”活动民意测评中,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在15个领域中位居首位;获评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智慧安防小区(村庄)实现全覆盖;连续多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些发展成果,为在更高水平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有利基础。要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青岛还将着重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在城市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功能,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以党的领导优势引领城市治理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以建设人民城市为目标,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努力方向,聚焦道路交通治理、市容秩序、城市养犬、政务服务等民生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打造“青诉即办”平台,以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大城善治”。

坚持精细化治理这一科学方法。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从重点领域立法、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云脑建设等宏观顶层设计,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道路保洁率、建成公厕密度等具体民生实事,以“绣花功夫”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这一价值追求。把法治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和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法治青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坚持改革创新这一内生动力。坚持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构建“城市数据中枢”,拓展“一码通城”服务体系,推进“一网通办”,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能进化、有温度。

坚持安全韧性这一发展底板。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侵害民生犯罪,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以整体韧性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努力实现“五个建设愿景”

发布会介绍了青岛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五个建设愿景”,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数字青岛,努力实现“安全发展底板更加牢固,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城市文明涵养更富底蕴,城市环境品质更加优化,智慧赋能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五个具体目标。

“五个建设愿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平安青岛是基础,法治青岛是保障,文明青岛是底蕴,美丽青岛是形象,数字青岛是引领,共同构成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青岛方案”。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和“莱西经验”,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市级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60%,道路交通运行健康指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把青岛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青岛,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健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法智谷”建设,打造青岛涉外法务中心,建设区域国际仲裁中心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比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五。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青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面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市级以上文明达标村镇覆盖率超过70%,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总数达到20%,让文明成为青岛这座城市最深厚的底蕴。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青岛,持续实施洁净道路、洁净岸线、洁净清运、洁净家园等七个洁净行动,规范治理市容秩序,小区楼院洁净率达90%以上,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最洁净的城市之一。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青岛,加快城市治理一脑协同、一网统管,打造无证明城市,推进智慧民生场景落地,实施行政审批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能力和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重点推进“十项重点工程”

发布会介绍,为深入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围绕《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五年规划》,青岛编制了2022—2024年《三年行动方案》。在三年行动中,青岛将推进“十项重点工程”,这是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推进路径。其中,前5项为全国示范创建工程,2024年前全部完成;后5项工程聚焦青岛城市治理中的突出短板和关键领域,重点推动提升。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设新型社区邻里中心60处以上,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全覆盖建成镇(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努力建设省内乃至全国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高地”。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人民满意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建15个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4处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在全市所有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每万人律师数提升至9人,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青岛。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程。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升公共交通、商贸餐饮等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整治提升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建成区内农贸市场全部规范化达标,美丽庭院创建率30%以上,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镇98%以上,努力让青岛成为文明城市范例。

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构建治安防控圈、市域防控单元、治安要素管控、治安防控基础保障四大体系,打造“群众身边警务”,建设智慧公安检查站,实施城市网络安全战略,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

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全环节服务管理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制毒物品监管、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全层级禁毒工作责任“六全体系”,各区(市)至少建设1处标准化禁毒教育基地,各镇(街道)建立标准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全市建成100个“净土之乡”“无毒社区”。

道路交通畅通治理工程。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建设,规范停车管理,实施医院、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治理,制定差异化停车收费标准和动态调整的价格机制,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实现全市停车资源联网共享,建设120个公共停车场、7.04万个泊位,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0条,道路交通运行健康指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城市管理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推动“七个洁净”行动,环境卫生“境善净美”、市容景观“增品提质”、市容秩序“规范有序”,打造市容秩序示范路1000条,建设园林式居住区(单位)150个,建成区公厕密度达到4座/平方公里,把青岛打造成全国最洁净城市之一。

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推进“法智谷”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提高仲裁国际化水平,打造多元法律服务平台,推广“3+N”互联网仲裁“青岛模式”,法治区块链链盟成员单位和上链企业数据平台增长50%,多元法律服务中心入驻调解组织增长60%,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位居全省前列。

智慧赋能城市治理工程。建设城市云脑,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推进“一网统管”“一码通城”“一网通办”,打造300个智慧社区,使用频率前50项电子证照证明广泛应用,建设“青岛智慧政务全场景体验中心”,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和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程。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社会矛盾风险、公共安全风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完成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感知网络国家试点任务,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过程中,青岛必将牢记嘱托、发力攻坚,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细化完善重点措施,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https://t.cn/A6SkUB6E

【#专家谈#丨郭秦川:环境改善 投资扩大 恢复趋好】上半年来,陕西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冲击和影响,深入贯彻国家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好恢复。围绕补短板调结构,积极谋划投资项目,强化项目跟进服务,有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扩大投资和落地实施,扎实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有效加快推进投资并呈现恢复性向好态势。

一、投资环境与条件有效改善

上半年,随着陕西疫情防控工作向好面的不断扩大,防控成效积极趋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提供了有利发展环境和条件,为加快复工复产复能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有效恢复加固了基础,稳定了陕西宏观经济加快恢复态势。上半年陕西实现GDP 15252.34亿元,占全国GDP比重2.7%,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上半年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增速位居第11位,较去年有恢复性加快趋势。其中,第二季度实现GDP7986.93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当季2.9个百分点,当季增速位于全国第三位。数据反映了主要经济指标在疫情防控不确定不稳定中恢复向好趋势明显,为投资向好恢复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条件。

二、陕西投资趋势向好

上半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当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0位。从二季度观察,增速呈线性回升态势。其中4月、5月、6月分别增长9.5%、8.9%、9.4%。

(一)投资恢复趋稳

陕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趋势向好平稳,投资结构有效优化。从产业结构观察,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长8.1%,第三产业增长10.3%。受疫情、季节和基数影响,投资惯性和政策刺激逐步消化,向常态化趋势发展。产业间投资增速趋于同向运行状态。

(二)国有控股带动明显

从投资主体观察,上半年陕西国有控股投资增速22.2%,占总投资额比重52.1%;民间投资增长2.6%,占总投资额比重47.6%。数据显示,国有控股投资增速较快,带动性较为明显。

(三)工业领域结构性恢复

上半年,陕西工业领域呈现结构性恢复。一是采掘业投资增长18.3%,较上月回升3.4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等恢复较快。二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3,较上月回升4.9个百分点,主要支撑来源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增速回升,凸显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三是制造业投资增长2.6%,较上月转正并回升5.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出现结构性带动恢复,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等恢复迅猛,有效支撑了制造业转正回升。同时,能源工业增速加快,上半年增长15.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9.5%。

(四)社会领域恢复差异明显

受上半年疫情影响,陕西服务业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此后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预期信心回升中,呈现内部要素差别性逐步恢复态势。其中,恢复较快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4%,增速较上月回升4.1个百分点,反映了此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金融业增长85.9%,增速较上月回升130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58.9%(其中卫生增长74.9%),增速较上月增长0.1个百分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35.4%,增速较上月回升16.6个百分点。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社会面恢复相对缓慢。

(五)项目投资进度平稳

上半年来,陕西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扩建项目增速回落收窄,增长-23.5%,增幅较上月收窄1.7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改项目增长6.8%,增幅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增幅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运行相对平稳。其中,国有控股增长62.2%。

(七)区域投资恢复加快

从上半年陕西三大区域投资观察,陕南增速较快,增长18%,关中地区增长7.6%,陕北地区增长7.7%,反映了地区间投资发展基础和速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三、投资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投资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和基础,需要在重视投资规模、增速同时管控好结构和节奏,更要依据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现实发展需要,做好“对标对表”,以适应新时代新阶段新理念的发展诉求。全面客观科学推进投资结构和格局的优化,需要在推进与逐步优化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当前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综上所述,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趋向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而信息传输业上半年下降2.1%,较上月-11.7%,加快收窄。主要受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下降4.9%,较上月-16.5%收窄影响明显。同时,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下降3.4%。数据反映了基建投资偏好性和资金挤兑性,需要做好结构性调整。

(二)化工工业投资增速下降

陕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重视能源工业发展同时,需要积极关注化工工业的推进。上半年化工工业投资增速下降15.7%,较上月-14%持续回落。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下滑

高技术产业是陕西发展的方向和转化经济发展动能的着力点和支撑,在产业布局和投资进度上需科学调整和指导。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下降9.1%,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对该产业增长影响较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下降29.7%,且这一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同时,高新技术服务业增速放缓,增长2.6%,增幅较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

(四)文化产业投资回落

文化产业是陕西优势传统产业,彰显陕西软实力和服务业竞争力的切入点和支撑点。上半年这一产业投资增长下降10.8%,增幅较上月回落7.2个百分点。增速影响较大行业主要反映在文化装备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等。

四、深化与优化并举,持续扩大投资规模

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加之疫情防控压力叠加,稳投资压力持续加大。下阶段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抓住经济恢复期重要时间节点,有效统筹国家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以及陕西配套政策对接,突出政策兑现实效,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确保夯实“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持经济发展向好势头,有效扩大投资规模,深化与优化投资并举,加快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实现预期目标。

(一)建设平衡有度

要统筹协调战略规划推进力度、进度、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协调性和平衡性。重点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和陕西十四五规划目标,加快实施推进。在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等规划中、加强战略规划“合成”效应和“几何”效应发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立项实施进度与落地。同时,严防项目资金、数量、方向、空间等挤兑,或顾此失彼。统筹“铁公机”投资与软实力培育投资协调性。要加强项目所涉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区域利益、区位利益等利益各方统筹与平衡,有效推进各级各层各类项目建设投资进度。

(二)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持续推进和深化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加强能源化工工业深化与优化投资并举,坚持“双碳”目标不放松,精准推进能源化工转型升级与过渡。重点持续推进能源化工工业绿色化建设与发展投资,在强链、拓链、延链投资上做功课要效益。

二是有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化投融资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要着眼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技术链的直接性、间接性、逻辑性投资,统筹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协调投资,更不能因投资失重造成断链和成本、财务、效益下滑等风险增加。

三是在稳定疫情防控形势与严防猴痘入境及突发应急事件前提下,加快有序恢复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涉及消费和生产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投资有序引导和提升,克服思想顾忌,激活社会活动活力,推进投资对这些行业的青睐和加大。

(三)持续深化监测

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机改等重大项目或核心项目,加强舆情监测,深化和优化监测点、面、时、财、产、信等评估评价,客观科学研判项目开工、建设、竣工等进度。有效解决投资项目监督督导中出现的问题,如涉及社会面的难点、焦点、节点、困难等,以及项目建设者难处、苦处、头痛处等知晓度和协调度,特别是在涉及土地、能耗、资金、环资、财金、审计、水电、气暖、消防等与项目密切相关问题,客观评估定性,科学研判干预,推进和实施现场协调机制高效运转,问题解决当面。事后督导通报,过程公开透明,以有利有力的措施、方法和手段确保开工见效。

(四)统筹市场与规划

搞好市场投资与规划项目的有效结合,推进市场需求与政府规划诉求的协调性、平衡性、融合性,以规划服务市场为落脚点,从提高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更大产能、激活和带动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竞相拼发为目标,让投资市场化与政府指导化相互促进,互为功能,不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五)强化有效激励

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强化有激励、不搞一刀切。在鼓励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的财金激励同时,加大对中小微潜力企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单位的支持力度。持续引导商业银行有序、有量、有效地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同时加强投放水平评价和督导,适时公开通报进度。

(作者系陕西统计科学研究所二级调研员、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委员)

中国广电5G今日正式放号 四大运营商将再掀“价格战”?

多位运营商从业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意味着,拿到5G牌照三年后,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将于6月27日正式面市,中国广电192号段即将正式向公众放号。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表示,此前已有相关人员用192号段进行测试。
6月8日,广电系上市公司歌华有线就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宣布中国广电5G开放预约业务。彼时,记者即根据相关提示进行预约,截至目前尚未收到来自中国广电及歌华有线的相关通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的眼睛是用来发现一切,同时也是体现自身美与丑的心灵窗户。肖战:他用自己略显纤瘦的身躯、单薄的肩膀扛起社会责任,引领、带动着世人做一个有信仰、有担当之人,每当
  • 零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禁毒宣传“进农村”活动在“6月3日虎门销烟”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5月27日,永州市零陵区市场
  • #金智秀[超话]##金智秀生而优越[超话]##金智秀##金智秀雪滴花##金智秀迪奥双线全球大使##金智秀夏日甜心##金智秀公式照##金智秀私服##金智秀视觉门面
  • 傷を負いながらにも関わらず美形なお顔、鋭いキラキラいつも潤ってる目、艶やかの黒髪、流水のようで思わず触りたくような上質な筋肉、果てしない長い足、まるで目にも見え
  • 还有第一集的胡晶晶着实让我破防了:原来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的人,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很坚强,都把自己的不开心诉说给她时,她也累了,她倒下了。而
  • Ce fut comme une apparition. “这就像是一个幻觉。#Mémoire de la vie littéraire#Dans les an
  • 更有10元优惠券等你来拿哟~[星星]活动指路:哔哩哔哩漫画APP—我的—活动中心—对家CP活动banner~ #汉服配饰[超话]##岂曰无衣-汉服配饰##绒花#
  • 花式打褶裙,上身便化身成为优雅女郎,再搭配复古小配饰,经典造型永不过时。—- calle altea,微信: LIUHUI662037#西班牙租房[超话]##马
  • ⏰『宁夏奥立升』诚邀您8月21日加入我们‍♂️相约银川当代美术馆,不见不散报名热线:0951-7883188报名热线:13895485413 如何在#银川当代美
  • ![跪了][跪了][跪了]天现宝宝们,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
  • #蔡徐坤vivo s10系列代言人# |#蔡徐坤代言cpb肌肤之钥# 有没有闻到烧焦的味道?那是站站的心焦急到燃烧快来#蔡徐坤[超话]#【签到】【发帖互动】le
  • 人和人之间也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相处多久,不管爱或不爱,有些人,下辈子都无法再见了。人的一生,遇到爱,遇到好感,都不稀奇,难得的是遇到珍惜你的人,这个世上,短暂
  • 感恩相遇,感谢肖战带来那么好的唐三肖战演技好,肖战唱歌棒,肖战颜值高,肖战很暖心,肖战人品好,肖战有礼貌,肖战工作努力,肖战非常敬业,肖战尊敬前辈,肖战绅士风度
  • 武汉重启,更需有缘人共度过华年,公益服务,一如既往!!
  • #近些日子~收拾收拾游戏、卖了几千块钱[二哈]全都换成数字版、便捷又环保♻️(实际上是要换)补了两天的UE灯光基础、对比下lumen工作上慢慢的佛了、只会说嗯、
  • 今日打工日记:今天上午遇到个叔叔 一看就是那种老板 梳着大背头 打着发胶 但是好有礼貌 叫我的时候:姑娘我问你吧啦吧啦的 说话声音还小小的可温柔了 然后让他扫码
  • #郑秀文[超话]# SKY MUSIC天空銷量榜市場指標真實數量逢星期一更新公佈銷售日期[16-08-2021至 22-08-2021]1)鄭秀文 - LIST
  • 原来在溧阳西北境的古赖国,自隋朝开皇十一年,便划入溧水县境内。固城镇与丹徒距离也不甚遥远,1983年之前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丹徒县同属镇江地区,都归镇江行政
  • 在这里就明确的产生了“都市的人”与“地方的人”之间的比较,从故事的最一开始,两个人就是完全不同的。浅野一二零便想着要在《错位的青春》这边找补回来,发挥了当时全部
  • 5.大多数时候,别人的评价对你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对那些评价可以参考,但不要介怀。不适应的都死了,适应的基因都剩下了,所以后代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