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海鲜舫南海沉没 网友质疑按剧本“谋杀”

陪伴港人半世纪的“香港地标”珍宝海鲜舫上星期二(14日)启航离港,至上周六(18日)行驶至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水域时遇上风浪,船身入水开始倾侧,负责航程的拖船公司经过尝试救援后不果,珍宝海鲜舫最终于20日沉入海底。

香港仔饮食集团指出,对海鲜舫的意外感到难过不舍,事件中未有任何船员受伤,由于事发地点水深超过一千米,拟进行打捞工程亦非常困难。集团此番表态,无疑是宣布此次的告别成了“诀别”,消息公布后大批市民感到惋惜。

旅游界名人质疑事件“耐人寻味”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新思维副主席崔定邦表示,珍宝海鲜舫沉没令港人震惊,形容事件“耐人寻味”,促政府跟进调查。崔定邦表示,特区政府应跟进调查事件,包括海事处是否获悉珍宝海鲜舫的最终目的地及航行路线,及调查拖到远洋后沉没是否属于可能出现的结果。

崔定邦说,政府原先委托海洋公园保育,但最终未能达成保育方案。他又提到,过去2周有不少有心人士,曾向当局提出保育方案,惟政府似“不为所动”,认为当局应作出回应。

曾联署去信要求保护海鲜舫的立法会议员陈家珮则表明,得悉海鲜舫沉没的消息后,心情无比沉重,“当时还有一丝希望佢会返来,现在连一丝希望都无埋。”希望未来政府在处理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或其他物件时,需要以该物件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避免日后再有同类型事件发生。

网友质疑:出了公海,“杀人”都没事
珍宝海鲜舫沉没引发不少人慨叹一个时代的终结时,但也有不少人“名侦探柯南”上身,推测海鲜舫的“死法”有太多疑点,更认为是早有剧本的“谋杀案”。

有网友翻出1999年珍宝海鲜舫姊妹船,同珍宝王国“海角皇宫”的出海照片,当中显示该船是利用半潜船,被运送到菲律宾马尼拉港;至2011年10月,信德集团有限公司将该船转赠青岛市政府,由菲律宾历时8日运抵青岛历两次长途海上转运,“海角皇宫”仍然安然无恙,更可继续营业。

网友指出,当年运船技术已非常先进,集团不可能不知更安全的方法,质疑强行将海鲜舫拖出公海,只是为“掉垃圾”,“睇个船底设计,根本唔可以大海航行,只系适合泊喺平静岸边,佢哋(集团)点会唔知”、“明明系掉垃圾出公海,仲要扮沉船”、“唔怪得唔透露安置地点啦”、“迟啲要(垃圾)征费,梗系而家安排啦”。

更有网友形容“你帮个90岁阿伯转院,唔用白车叫佢自己行过去,暴毙是常识吧”、“珍宝被慢慢拖走嘅画面仲喺脑海,有点伤感,好想知其佢喺边度落脚,如今回想,就好似一个垂垂老矣嘅动物,被人带去一个新屋企,事实原来系被带去安乐死”、“出咗公海,杀人都冇事(出自某电影)”。

不过协助将“珍宝海鲜舫”由香港仔避风塘拖离香港的拖船公司负责人温子杰指出,半潜船有如将货品放入货柜中再拖运,会较为安全,不过相关的费用“会贵好多”。他不清楚为何今次船公司未有使用半潜船,惟强调使用拖船作跨境拖运亦是常用的方法。

沉船地点水深千米,打捞基本无望
香港仔饮食集团公布,珍宝海鲜舫上星期二启航离港,有不少市民在海鲜舫离港当日,一早前去现场送别。海事处船只当日亦在场广播,呼吁其他船只驶离海鲜舫,至当日中午时分,珍宝海鲜舫由两艘拖船数架护航船开始脱离避风塘,网传目的地是柬埔寨。

到星期六下午,海鲜舫行驶至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水域时,遇上风浪,船身入水开始倾侧。负责航程的拖船公司经过尝试救援后不果,海鲜舫最终于星期日全面入水翻转。事件中未有任何船员受伤。

由于事发地点水深超过一千米,拟进行打捞工程亦非常困难。香港仔饮食集团对海鲜舫的意外感到难过不舍。公司现正向拖船公司进一步了解事故详情。根据规定要求,珍宝海鲜舫在离港前,已聘请专业海事工程人员详细检查船身和加上围板,并得到一切所需批文进行本次航行。

40多年历史怎么捱得过海上风暴?
家珮表示,早前得悉海鲜舫要拖往东南亚时,已心知不妙,“有海事前辈讲海鲜舫原先设计是浮在水面的食府,不是周围走,不可以承受大风大浪,而西沙那边一向天气不稳定,经常有风暴,海鲜舫已经四十几年,点捱呀,但船公司话搵了专家做评估话得,大家都无办法,结果而家就沉咗。”

陈家珮指出,一直有白武士打算拯救海鲜舫,但因为时间紧迫未能成事,她质疑政府未有全力协助,“市民睇唔到政府有诚意有心去保育呢艘船。”她说日后政府在处理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或其他物件时,需要以该物件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免日后再有同类型事件发生。

珍宝海鲜舫可以说是香港人心中美好的集体回忆。有着46年历史,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海上食府”。海鲜舫设有金碧辉煌的中国宫廷建筑,雕梁画栋亦极尽精美,还有巨大的龙椅,陪伴无数香港人成长。

面积达45000平方呎,可容纳超过2300名客人的“珍宝王国”,拥有六个不同特色的宴会厅,最多可容纳高达720人之筵席。

借着瑰丽堂皇的装修,海鲜舫接待过的各国政要和商界名人数不胜数,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际巨星汤姆·克鲁斯、尊荣(约翰·韦恩)、尤·伯连纳、周润发、巩俐等,到访宾客人数超过3000万人。

珍宝海鲜舫是周星驰电影《食神》里“第二十八届超级食神大赛”的取景地,电影中薛家燕在海鲜坊的龙椅上吃黯然叉烧饭的那一幕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一度也令海鲜坊名声大噪。

对于《食神》取景地不幸沉没一事,该片导演李力持21日凌晨发文感慨,“充满经历,非常可惜,永远再见,只剩回忆。”

此外《无间道2》、李小龙电影《龙争虎斗》、占士邦片《铁金刚大战金手指》、《生死恋爱》、日剧《猛龙特工队》,韩片《盗贼门》等都曾在船上取景。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9.7日本地生活|发型✖️MyHairSalon爱死最近的超长仙女发~大家都知道弄头发十年来我只去Myhair也是唯一推荐过的发型店铺~因为知道发型对女生太重要
  • #类似闭关# DAY 4 20min 20min️‍♀ 2x4x12 3x50当我在游泳时我在想什么 乒乓球打不过老大爷 我真辣鸡 高中三年 把一切小时候会的东
  • 专员公署没有设置警察机构,只在东胜县、桃力民中心办事处和达旗组训处分设三个警察局,这就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设立在伊盟的警察机构。【对伊盟旧警察局的接管(一)】#红
  • 这三种状态,会经常在投资路上映射在每个人的心里,是生而为人的正常反应,我也不能脱俗。三七涨了,三七跌了,真的是一场又一场的好戏,投入的钱就像买戏票的钱,让你我参
  • 文案和前期也看不出后面还挺精彩的 作者有想法 想说的东西很多基本都表达出来了。比如:你觉得你在长期关系中很粘人,很依赖对方,这就是你的减分项,男生嘴上说喜欢女朋
  • 置身于海底世界,会惊叹于“海洋之王”沙虎鲨的稀有和凶残,也会被优雅的水母和魔鬼鱼抓住眼球,更会因企鹅憨态可掬的样子而开怀大笑,这个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让我们不用去
  • 多美乐心选 | 阿波罗兔教师节心意礼物盒 孩子刚刚开学,教师节马上也要到了,不知道要给老师送什么的,可以试试这个心意礼物盒,不仅可以做成立体贺卡、手捧花束、黏土
  • 走进十二星座的内心(2) 5.双子座:双子慢热,沉默,喜欢独处,三观正,不记仇,健忘体质,比你想象的深情,也比你以为的冷漠。 6.巨蟹座:当一个巨蟹不粘人,不吃
  • #是最喜欢的一个傍晚了[桃花] 毕业的这一年 如果说没有受到社会的打磨是不可能的 以前妈妈总说我的性格太过鲁莽娇气和冷漠 很难在这人潮汹涌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可是
  • 真把我给笑死了,不敢正面对线,拉黑了[笑cry]以下是对蠢笔的回复你从哪里看到“当时的政府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了?你倒是对自己有些认识,只可惜,你脑子是摆设,
  • ☎:13998287039#补水##水光针##江苏双眼皮##南通隆鼻##瘦脸##南通双眼皮##南通整容医院##南通整形##南通整形医院##江苏隆鼻##南通·南通
  • 一言难尽的一天,迟来的emo,体验到了跨专业学生的艰难,基础可以说是全无,才开学就各种ddl了,去洗澡连开两个都是坏的,穿了六次衣服也是怪我太蠢了。开学前想着以
  • 地处北国,这座“温暖”的城市在疫情肆虐之时,以情谊善待“武汉一家人”。吉林市的2020,艰难与拼搏同在,温情与感动同在,一场疫情令“武汉一家人”错过了2020年
  •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人間態の身体能力は過去をみてもトップクラスの怪人態チームのはずまだまだ物語はこれからですよぉ#仮面ライダーセイバー #ストリウス
  • 《千里江山图》它是锦绣山河的颂唱。(严重声明骂街行为不文明不可取,还是跳广场舞吧)传说中的我寻思你不要了呢,这事终于发生在我们老店门口了。
  • #江西是个好地方## 发现南昌遇见南昌#【长三角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方案出台 预计发送旅客超700万人次】9月15日,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近日,长三
  • !国产惊悚电影《#天牢地网#》今日发布定档海报并官宣将于10月15日在内地院线上映。
  • 乐视造车,造到倒闭……因为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家的资本会向落后产业收缩,比如房地产,钢铁行业,水泥建材……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应当削减规模,保持好目前所拥有
  • 我们做的虽然是一份小小的甜蜜事业,但是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对它的热爱,对它的呵护,对它的珍惜,我们很平凡、很简单、很开心、很快乐,我们从来没有所谓的成功过,
  • 今日,记者从驻马店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服务中心了解到,为持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维护好,推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