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十乘观法
天台宗为进修初住所实际熏修的十种观行法门
指天台宗为进修初住所实际熏修的十种观行法门。又名十法成乘观、十乘观心,略称十乘、十观。此十法能令观行成就,运载行者至果地,故名十乘观法。出自《摩诃止观》卷五之二。
中文名
十乘观法
别名
十法成乘观、十乘观心
快速
导航
总结
观不思议境:
就吾人现前的一念,观即空、即假、即中。修行之前,须先定所观之境。然万法皆具三千三谛,互相融摄,而无迷悟因果之别。一一皆具不可思议的妙谛,故皆可作为所观之境。今由于万法唯心,特以现前的一念心作为所观之境。妙境是诸法之本,妙观是诸行之源。上根之人修此一法,自可具十境十观,登初住真因之位。然中、下根人不能进修此行,故令其修第二以下的观行。
发真正菩提心:又名起慈悲心。
观不思议境若不成就,则发四弘誓愿,上求下化。此心与不思议境同时俱起,非前非后。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发菩提心当在一切修行之初,今置在第二,是因此人心志弛缓,虽已发心,而不能成观,故令其再次发心。
善巧安心止观:
又名巧安止观。即用止观之行,巧安心于法性上。既已发愿,其次当立行以实现其愿。行以止观为首要,故以止观令心安住于法性上。
破法遍:
破除心对于诸法的执着。心既安住在法界之理上,而未能悟入,是因心有所著,故当遍破其执。诸教虽有四门,乃至八万四千之别,但无不以“无生”为首,今先于无生门遍破诸惑,再以“无生”度入余门。
识通塞:
识是“分别了知”之谓,智能通达妙理故曰“通”,情能障碍正道故曰“塞”。既已用破法破除情执,却未能悟入诸法实相,乃因其识别有错谬。故当识此通塞,护通破塞。通塞若约法而言,即为塞六蔽、治六度、塞生死烦恼、通菩提涅盘、塞三惑、通三关。若约行人之得失而言,则迷事之法,称理亦为通,悟理之法,从情亦为塞。
道品调适:
又名修道品。即检讨三十七道品,抉择适合行者之根机者而修。既已识别情智之得失,而未能悟入,是因所用的法门不调适,故今依次调适三十七道品,一一加以诠量简择。上列方法为入理常轨,故名作正行。
对治助开:
又名助道对治。即以助道对治障碍,开辟三解脱门。既以前法具足正行的方轨,而未能入,是因障道的“事恶”起而助理恶无明,障覆理善中道观的智慧,今以事之六度为始,修不净、背舍、胜处等法,以对治此处的“事恶”。此法以小助大,以偏助圆,故称对治助开。正助二法既已具备,修观的方轨也已周足,中根之人至此,自能具足十法而悟入。
知次位:
又名知位次。即行者了知自身修证之分齐,能免增上慢心。障重的下根人既已修正、助等法,而未明修证,乃因堕于上慢,今依此观法,辨知真似的差别与阶次,令行者明识次位,发奋策进。
能安心:
谓心安然能忍,不为顺逆之缘所动,而成就道事。既已识知次位分齐,仍为内外之缘所动,其因在于内德多损,故令修此法,以防其障缘。逆缘固为障碍,顺缘亦能妨行。行人依修观之功,初入外凡,障转慧开,传诵渐广,则外招名利,内动宿障,终至自行破败。此时即当修此法,安忍不动,入内凡似位。
无法爱:
不爱着似位之法,进而入法性。既入似位,得六根互用,离内外见思之惑障,永不堕苦,即生爱着之心,名为法爱,又不退不进,名作顶堕,今令修此法,除法爱之惰心,进入初住真因之位,以利益众生,现广大佛事。
总结
此十乘观法,其体为一不思议的妙观,分之为十,乃因修观行者的根机有上、中、下三品之别。上根仅修第一观不思议境,破无明,入初住。中根修第二发真正菩提心以至第七对治助开,破无明,入初住。下根修后三法入初住。
以下更就十乘,细加分别。前一是观道的常规,三根通修,始终不废,后九是增修的方法,犹如病重,药渐加味。后九观中,第二至第七是观成的巧术,中下二根均修,第八、第九、第十,是进修的方法,下根方修。再者,第二、第三、第四是行门的正轨,发心立行的细格;第五、第六、第七是随宜的方便,适时的差排(区别整理之意)。又,十观中的前七,是修观的方法,后三是行位的策进。策进中的知次位,令免去上慢,证入五品,次一能安忍,令策进五品而入六根,后一无法爱,令六根入初住。
十乘之所据,在《法华经》《譬喻品》中。该品“其车高广”一句为第一观不思议境之依据,即以车体之高广,譬喻如来所知见的三千实相妙境极广至高。“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为第二发真正菩提心之据,谓四弘誓犹如幰盖,普覆法界。“安置丹枕”为第三巧安止观之所据,丹枕是安息之具,借喻巧安止观。“驾以白牛,其疾如风”为第四破法遍之据,以白牛拉车速疾,喻一心同时观照中道与空假二边,其智德融妙,三惑同时断尽。又,车外丹枕为第五识通塞之据,轸是牛车停止运转时,防其退转的设备,今以其能调停车之动静,喻通塞之检校。“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为第六修道品之据,以白牛能引大车,喻三十七道品能为前导,引行者至妙觉道场。“又多仆从而侍卫”为第七对治助开之据,喻三十七道品能资助正观。“乘此宝车游四方”为第八知次位之据,以四方喻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与十地等四十位。至于第九能安忍与第十无法爱,《止观大意》并未举出所据之经文。《止观辅行》说安忍是忍五品、违顺之境,令入六根,离爱是离六根中相似之法爱,次位是行之所阶,为劝励行者离障离爱,故别出五品与六根清净。由此可知前七正明车体与具度,后三是乘之所涉,若无所涉,则运之义不成,故通皆名乘。
十乘观行不仅为初心行者所修,五品观行位以上,远至妙觉位,无不具此。此十乘即是大乘,因此圆实之机无不常修。

#佛弟子卍楞严经[超话]#21.《楞严经·卷第二》之(5) —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二
......
 【十番显见之七  显见无碍】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十番显见之八  显见不分】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佛言:如是,如是!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
视频▶️https://t.cn/A6SHrLsn

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1⃣️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https://t.cn/A6S68JtO
2⃣️ 《如是我闻真实义》
▶️ https://t.cn/A6S68Jt0
3⃣️ 《法华经讲记》
▶️ https://t.cn/A66xO4bg
4⃣️ 《楞严经讲记》
▶️ https://t.cn/A6Je0Suk
5⃣️ 《心经讲记》
▶️ https://t.cn/A66xO4bB
6⃣️ 《阿弥陀经讲记》
▶️ https://t.cn/A66xO4b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嗯,不过是真的,嗯,还是早点睡觉吧,嗯,睡太晚太伤身了哦哈哈哈哈,那么大宝贝贝先晚安安了我。[兔子][兔子][彩虹屁][彩虹屁][抱抱][抱抱][月亮][月亮]
  • [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你搞清楚,我们玩家是你的爹,拿这几个破烂打发你爹是吧。绝对都不是单一的产性效应 ………真的太晚了[跪了][笑cry]不啰嗦了 滚去
  • #虚空济[超话]#喜欢老师这种“周游列国”的方式,因为粉丝的很多问题也是我自己的问题,平时都看不到。每次看到这种评论我都会想,网络上大家明明都很喜欢与弱者共情,
  • !!
  • ”  走进墅外桃源,林下烧烤区内,一个个烧烤亭里,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脸上挂满了笑容;儿童游乐区内,游船、钓小龙虾、淘气堡、沙坑……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玩得欢
  • 三年后,清华门口,她安静地站着,比起3年前消瘦了许多,带着行李,只是站着,像是在等谁。过一会,她只是安静的走到男孩面前,仰头说,我的梦想是清华,我想在那里等你。
  • 你杀了我哥李天,才坐上总捕头的位置,如今还不承认?”说着,欧阳两下拍开了曹小姐被点住的穴道:“李天临终前嘱咐我帮他找到妹妹,我和他已结拜兄弟,他的妹妹就是我的妹
  • 项目概算总投资134.82亿元,路线起于西安市鄠邑区谷子硙,途径西安市高新区、长安区、蓝田县三个区(县)共17个街办103个自然村,终点位于蓝田县沪陕高速蓝田东
  • 更好笑的是,“小齐部落”的弟弟还要寻开心,怂恿队长表演跳舞。本来我们应该一起教育孩子,尽管理念不同,但你却选择和孩子站在一条线上对抗我,我很累!
  • 杜蕾斯避孕套 [鲜花]冈本避孕套 冈本001[鲜花]杰士邦避孕套 [鲜花][鲜花]第六感 大象 赤尾 名流 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
  • 在别人眼中,我和丈夫都读过大学,工作不错,又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了房,生了小孩,没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最早我们想建一个有机农场,抱着笔记本电脑和村里领导谈话,试图
  • 德国拜耳拜灭士 蟑螂药 19.9~~德国拜耳拜灭士 蚂蚁药 19.9[月亮]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时刻,使它
  • 所以,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你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給自己找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
  • 清晨早上,有人在睡觉,有人在工作,有人在跑步……有目标的睡不觉,没目标的睡不醒……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积极、努力才是对人生应有的态度,不管人生怎样?黯然了太
  • “当年写的时候,中国尚未全面改革开放,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职场戏’更没有想到写企业管理,集中塑造的主角掌柜卢孟实,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CEO。我把这个现象告诉何冀平
  • #袁冰妍[超话]# [羞嗒嗒]#袁冰妍雷霆令# [羞嗒嗒]#袁冰妍未来可期# 岁月静好,幸好有你袁冰妍|凤清欢|倾城亦清欢|红凝|落花时节又逢君|刘泠|祝卿好|
  • 礼县秦公墓葬群为已发现年代最早的秦公墓葬,比陕西凤翔的秦景公一号大墓还早200多年,是同时代的各个诸侯国国君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比当时的中原强国晋国的国君墓还要
  • 建工学校的学生也不笨,看上去还蛮灵泛的,以前在做面试时,建校的学生当义工,问他们对这些30、40岁专业从事土木十几年在工地上摸爬滚打晒得黑黑的叔叔阿姨答问题答得
  • 【2016年影响房地产市场十大事件】一方面“去库存”最大规模展开,大力鼓励购房。一线及周边城市和部分房价过热的二线城市通过出台限购限贷等政策,并对违规房企和中介
  • #夕花朝拾# ——早起捡漏啦!!!|•'-'•)و✧昨晚的好物~龟龟都整理在这里了!我压抑住激动的心跟我妈说“啊,这里竟然有果子诶”当机立断我也写了一张~我妈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