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沉默地走在中原大地上 - 原创 张3丰 城市的地得 2022-10-29 23:48 发表于四川】

这两天我在努力了解河南的疫情。

前两天看到一段跳楼的视频,郑州一个母亲给孩子看病没有办法出门,用床单接成绳带着孩子顺下,她和孩子都摔死了。我没有转发,后来打听到这视频是几年前的,我向好几个朋友进行了辟谣。

但是,今天看到的富士康员工逃难的事情,再也没有办法“辟谣”了。我相信郑州一定是出了问题。

前几天网上就传出富士康港区有2万人感染,富士康公司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那是“严重失实”,受疫情影响的只是一小部分——仅仅是港区富士康,就有35万工人,即便是“小部分”,也不是少数。

更诡异的是,这样的消息,是由富士康方面放出,而不是郑州市防控部门。看郑州官方通报的疫情,几乎是风平浪静,29日不过3例确诊,20个无症状(连续多日都是如此)。

问了一些在郑州的朋友,都说情况很不乐观,大部分区域都在封控中,有的生活物资也很难保障。更离奇的是,在疫情通报中,根本看不到和富士康有关的内容。

郑州质疑的声音渐多,当地媒体郑州晚报的公号有一天甚至放出了很多真正的市民声音出来,虽然很快就消失了,也说明当地人心中的困惑,已经到了难以遮掩的地步。

周四,郑州集中回应了全市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很多市民关心阳性病例转移不及时,相关部门表态说,以后会如何改进——这里多少有点诡异,一个中心城市,已经封控那么久了,每天20多例阳性,转移能有多大问题?

这就是郑州的气氛,即便是在成都,我也能感受得到,有很大的不对劲。

今天,看到一些照片,不由悲从中来。我这个公号以写城市为主,这些照片却瞬间把我拉回童年,拉回河南农村和那片麦田。

一些人带着行李,披着毛毯或者被子,行走在中原大地上,走在麦田中,他们是富士康员工,从厂里逃了出来,正在徒步回家。我注意到相关文章,有一些就是从郑州回我的老家周口。

这事在河南应该已经成了大事件,因为沿途百姓也已经知道,他们在逃难路线上放了一些生活必须品,水,馒头——就这个意义上说,这比1942年的逃荒还是好多了,现在河南人必经已经不缺吃的,不能让河南人饿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西华县相关部门说,他们欢迎回来的老乡,不会驱赶他们,只需要按要求测核酸和居家隔离。西华县在周口的西部,就处在从郑州徒步回我老家的途中,可能这已经是一条成熟路线了。

在富士康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据我所知,有很多是高中毕业生,他们要么没有考上大学,要么是学校很差很难就业。在河南,很多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要读高中就要奔着大学去了——那些高考失意的青年,更容易去富士康打工,收入虽然低,但是听起来又比到工地上好一些。

现在,这些河南子弟,正徒步在家乡的田野上。在2022年的深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

看到两篇文章,都把这件事讲成了感人的故事:路人纷纷伸出援手,大家相互帮助,还有人在照片上写着,“我是河南人”——但是我却感动不起来,只觉得愤怒和心酸。

我不相信那些传说,什么阳性没人管,只有躺在床上等死——这病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不是重病或死亡,而是饥饿和其他罪恶,是各种难以理解、难以抵挡的荒谬。几乎中国人要受的苦,河南人都要受一遍,而且河南人往往又是最苦的。

我当然赞成他们的选择,无论多难都要走回家。在这样的逃难场景中,我看到了父母和祖辈的命运,也看到了自己,我没有办法不身临其境。

郑州有责任回答,富士康到底发生了什么。
………………………………………………………………………………

【郑州富士康外地工人徒步返乡,沿途居民纷纷送食品做补给站 - Mr王的饭后茶 2022-10-29 20:22】

最近2天,郑州富士康的打工人选择徒步返乡成了众多人关心的热点。因为疫情原因,几十万的厂区物资匮乏,很多工人生活得不到保障。据称现在很多车间实行工作两天,休息两天。工作有工作餐,而调休就要自己解决。

平时是厂区负责食宿,所以很多打工者都没有储备,厂区因为管控商店无法营业,生活成了大问题。即便是工作餐也是盒饭和泡面,且多人反映食物严重腐烂,无法食用。

除此以外,健康的风险更大,车间加班加点完成产量,导致很多密接人群正常上班,每天厂区都有新的感染者,导致人心惶惶。再加上确诊员工没法及时转运,宿舍管理问题等等,总之呆在厂区已经很不安全。

所以很多河南省内的员工决定立即返乡,对于这部分人群,很多地方表示欢迎回家,只是要保证做好防护,到目的地就地隔离。所以很多离郑州比较近的员工决定徒步返乡。

之所以选择徒步返乡,因为现在疫情的原因,包括厂区所在的航空港区以及郑州周边,公共交通已经停止运营。再加上特殊时期,也没有人敢于冒险,徒步返乡成了唯一的选择。

为了避开关卡的盘查,很多选择徒步回家的人选择乡间小路,这些返乡的人有的是郑州周边县城的,也有几百公里之外的周口、洛阳、商丘的人。尽管回家之路异常艰难,但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选择了逃离。

在得知这部分人的情况后,很多人选择了理解。虽然这样的方式会给沿途和老家带来风险,但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健康同样重要。

很多沿途的居民更是尽自己所能,在沿途摆放了很多水和食品,因为这些徒步返乡的员工在厂里物资匮乏,沿途商店也没开放,再加上特殊情况下购物更不方便,于是这些好心人送的东西就成了他们返乡路上的补给。

随着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状况,加入补给站的群众越来越多,有些路上遇到的司机,一看他们拉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主动把车上的东西放在路边,让他们免费自取,还为自己不能送他们一程而自责。

善良的河南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已经回到家的人在视频中说,虽然回家的路很难,一路上经历了很多痛苦,但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没有歧视,也没有责备,群众们都力所能及的帮助,并远远嘘寒问暖为他们加油,让他格外感动。

有网友留言说:如果你们在路上饿了,看到谁家地里有红薯、萝卜或者水果,请随便拿来充饥,我相信河南人没有一个会怪你们。

在前往开封的大路上,很多村口都摆着饮用水和面包等食物,本地的群众远远招呼他们随便拿,而且告诉他们下一个村也有补给,到了开封就有车在等待接他们回家。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这些陌生人的善举,是他们孤独返乡路上的一支火把,温暖了这群可怜行人回家的路。这是一场特殊的马拉松,没有呐喊加油的观众,却有一个个陌生人用善良温暖了这个特殊的深秋!

『郑州富士康外地工人徒步返乡,沿途居民纷纷送食品做补给站』https://t.cn/A6o0O8UR

#重图有新书#【聊聊考古那些事儿】

丨作者 : 许宏著
丨ISBN : 9787555913368
丨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丨索书号 : K825.81=76/66
丨内容简介:
考古人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常常灰头土脸,偶尔惊天动地。
搞调查勘探的时候经常会有老乡觉得我们形迹可疑。时间一长,队员们干脆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考古人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一些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吃什么、用什么、扔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学就是一门关于垃圾的学问。我们的发掘对象往往是废墟和垃圾堆,但是我们能从其中探出许多宝物来。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
我把二里头界定为最早的中国。如果说华夏族群、华夏文明是一棵大树的话,二里头之前只是一些根须、分叉,从二里头开始才有了主干;如果是一条大河的话,从二里头开始形成干流,前面是一些支流。对于早期中国的定义,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把早期中国比喻成一个生命体的话,我们可以追溯到婴儿的呱呱坠地,或者是再往前上溯到精子、卵子的碰撞,或者再往前上溯到父母恋爱结合,甚至认为父方、母方任何一方的出生才是这个生命体诞生的前提,这都没有问题。
考古有啥用?
考古学是研究人的学问,人之前的不归考古管。但光是人的历史至少就有两三百万年了。如果把这两三百万年假设为24小时的话,那么到半夜11点57分之后,才进入有文字的历史。中国的文字出现得更晚,还不到2分钟。而这之外的漫长人类发展史,要想搞清它的过程,复原它的轨迹,回答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这类问题,只能依靠考古学了。

#奋斗在路上#【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之#大国工匠#|李万君:焊枪在手 匠心闪耀】李万君最近很忙。作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电焊工、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他不但要赶回因年初疫情耽误的生产进度,还得组织最近的员工考试。面对中工网记者的采访,身着工服的李万君热情的面容下显露出藏不住的倦意。他身后工作室的展示架上不但能看到他获得的各种荣誉、人生经历写成的书籍,还有四块“匾”。那是他用焊枪“绣”的,每个字都铿锵有力,笔画上有如龙鳞一般层层叠叠的焊接痕迹,宣告这不同寻常的“艺术”。
  从业35年来,李万君始终坚守在焊接岗位一线,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总结并定制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近十年来,李万君当选首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6年“感动中国”,他是唯一的产业工人
  “我也没寻思能感动中国!”说到2016年“感动中国”,李万君难免有些感慨。
  李万君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的消息不是通过官方,而是弟弟给他发的消息,提醒他快发朋友圈。李万君点开投票页面,看了另外十九个人的事迹。得知其中有两位已经牺牲时,他不禁红了眼眶,连忙给弟弟回消息。他说:“我就是一名技术工人,国家给了很多荣誉,活都是应该干的。人家才是感动中国。”
  2007年他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并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一次又一次实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这些,在他口中都成了轻飘飘的一句“一名技术工人该干的”,即便在厂里、公司中的同事纷纷投票支持,他依旧不认为自己应该“感动中国”。
  直到有人说“李万君是感动中国这届唯一的产业工人”时,李万君才意识到,感动中国这项荣誉,不仅是他李万军个人的,也是属于全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荣誉。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李万君和妻子掏出手机,点开了投票页面……

  坚持30年不挨“扣”
  35年前,李万君志高一毕业就进厂子,当了水箱工段的电焊工。“远看像逃难的,近看要饭的,仔细看是水箱工段干电焊的。”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他们这些焊工。
  当时用的还是老式焊条、电弧焊,20多个焊工电焊机一开,工作间就乌烟瘴气,10米之外看不见人。
  李万军告诉中工网记者:“那时候一个月发仨口罩,绦了布(纱布)的,还不管事儿。”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干一天电焊下来,鼻子里熏得黢黑,工作服上也烧得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不到一年的时间,跟李万君同岗位的28个职高同学,调走了25个。
  “环境很差,烟熏火燎。说句心里话,打心里不愿意干。”李万君也找到父亲,想让他帮忙给自己调一个好点儿的工作。用他的话说“都想坐办公室”。父亲不但没有同意,还劝他:“你职高毕业没啥文凭,你要放弃技术,这一辈子一混就过去了。”
  李万君当时对父亲“把焊接学好,踏踏实实干点儿活儿,将来也会有出息”的劝解不以为意,更没想过要当劳模。他仅有的小目标就是不被扣钱。那时,焊漏一个水箱要扣5毛钱。“五毛钱能买一兜饼干呢!”李万军说,“我当初就是想当一个合格不挨‘扣’的焊工,没想到坚守了30多年,就发生质的转变。”

  “外国人能干的活,我们也能。”
  “当时我一听,脸腾地就红了。作为客车厂第一高手,你都焊不了,别人怎么焊接呢?”李万君中午饭都吃不下了。
  那是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使得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250公里,并在中车长客试制生产。
  该车型第一个转向架是李万君焊接的。但外国专家来做首件鉴定后连连说“No”,指出里面质量缺陷太多了,有开裂翻车风险。不仅如此,他们一边技术封锁,还一边说“风凉话”:“你们中国对于这样高精尖的技术,就只能依赖于进口,因为你们达不到我们所检验的标准,所以想要发展高速列车,技术必须进口。”。
  “我也挺上火的。”李万君说,他心里憋着这股火,同时也在想“外国人也是人,只要外国人能干的活儿,我们中国就一定能干出来”。
  半个月来,李万君像个新来的学徒一样,抛开曾经的荣誉、骄傲,心里一遍遍地想着焊接标准,焊接部位、控制熔深、少接头、少瑕疵……极高的技术要求和苛刻的检测过程,让李万君一度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想过要请教当时的外方的检验专家,但对方明显什么也不愿透露。
  “一次机会,我发现焊枪嘴挨到大管子根儿没事,慢慢移动步伐转圈,能够边焊边走。”李万君对记者说得轻描淡写,但周长六百毫米环口的周围有横梁和其他零件在旁边成为焊接障碍,别说边焊边转圈,就算拿着毛笔沿着画一圈,都未必能粗细一致。
  最终,李万君一焊枪一气呵成、一个接头都没有的“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保证动车组转向架的批量生产,并且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标准”。
  攻克250公里旅客列车转向架核心技术后,李万君并没有停下脚步。2015年,他带领的攻关团队就开始紧锣密鼓开展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铁复兴号,也就是当时被称作“中国标准动车组”的试制工作。
  转向架侧梁扭杆座的空间曲线焊缝必须以零缺陷通过100%射线探伤检查。“以前我们借鉴国外的技术,现在没有国外的技术可以借鉴。”李万君回忆,刚开始焊8个扭杆座都不合格。李万君只能带着徒弟无数次地打磨、测试。最终,他们总结出的“一枪三焊”操作法,克服了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等难题,确保按期投产。
  转向架焊接岗位上,他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31项获得国家专利。

  自编教材传授技能,培训焊工2万多人次
  除了技术创新,李万君也很看重新人培养。
  2007年中车长客刚开始生产高铁列车时,就出现了焊工短缺的问题,需要补充400多名转向架焊工。
  “当时要找德国焊接专家培训。人家制定计划是培训两年,严重制约中国高铁发展。”李万君告诉中工网记者,专家从德国一起飞,就要以小时计费,成本太高了。
  于是,公司决定采取校企联办自主培养焊工,李万君也被层层推举为总指挥。
  “工人也能变老师!”得知消息后,李万君别提多兴奋,连忙去各大书店买专业书籍。但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教材。
  “那时候中国高铁刚开始生产,还没有这些培训的书。”李万君笑着说。后来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焊接经验做成PPT,详实、细致地为学生进行讲解。
  “孩子们也是非常着急,学得非常快、非常好。”李万君说。最终,400名校企联办的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
  “老外还说呢,你们在哪个国家培训的?有这么好的培训机构?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职高毕业的学生培训出来的。”提到这一点,李万君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
  后来,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李万君以此为平台,培训了许许多多优秀焊工。从2010年至今,组织集中培训400多次,累计培训焊工2万多人次。
  李万君带徒弟不仅传授技能,还通过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故事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理解“360行,行行出状元”的真正含义,教会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只要我们用工匠精神把每天的工作干好、干精,都会走出精彩的人生。”(中工网记者尹文卓)#非凡十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在匆匆的流年里,慢慢走 ,浅浅喜 ,深深爱 天地初飘雪❄️ ,人间共白头 人生太短,一不小心就会白了头 愿往后日子不愁,抬头满眼皆是温柔 愿在一场雪落后
  • 北京2021年高端住宅(单价10万元/平以上)成交额同比增长156%,热销楼盘主要集中在海淀、丰台两区。据北京中原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新建商品房市场(
  • 如果你的基础不大好,是可以选择假体+自体的结合。选自体脂肪还是假体要结合自身基础,特别是还有改善期望。
  • 我不!。
  • 她每天伺弄花草,擦拭欣赏她的小摆设,买菜做家务,与老朋友微信聊天……她说哪有时间孤独啊,每天都过的很充实。那你在家干啥子啊?老板是四川遂宁的,他们夫妇俩看我们的
  • 从前我有那么多朋友,打着火星文说着非主流的话,开着幼稚的玩笑,固执的希望空间的浏览人数跟留言板楼数再多一点,会直白的说我想你,不懂感情的年纪却硬要假装爱死了昨天
  • 此外,火星的这两颗卫星是太阳系内最原始的天体,由于自身质量较轻,没有任何地质活动,很好地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和早期演化的遗迹,因而是帮助人类了解地球和太阳系起源和演
  • 7.新的一年,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新年胜旧年,愿将来胜过往。我与旧事皆无憾,来年依旧迎花开8.新的一年,愿一切困难都能避重就轻,每一次困难都有心中共鸣,山野
  • [酷] 以及快乐的小妙招: 粘住真❤️好朋友![白眼]圣诞礼物立马被穿起来咯~ 明年的心愿是圣诞老人可以把肚子上的肉带走,这样拍照的时候就不会被摆到桌上了!
  • 然[吐]而在这#副业赚钱项目# #全民养龙# #人人赚# #呼呼#种战争中双方也都是需要陆地士兵的,在孟位三公里外是一个雷达站。 [静香微笑]然而在这
  • 東京の空の上で僕たちは、世界の形を決定的に変えてしまったのだ」"那年夏天,在那个天空之上的我们,把这个世界的样貌,彻底的改变了"世界变幻无常
  • 【贵阳智慧停车调整2022年春节期间路侧停车泊位收费】#贵阳身边事#尊敬的广大市民朋友:临近新春佳节,现将2022年春节期间路侧停车泊位收费事宜调整如下:一、2
  • 每天都有很多事做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的 一刻不得闲 工作买菜做饭孩子 样样少不了 犹觉得早饭刚吃过 又要准备午饭了 想到小时候住的都是平房小院子 到中午就看到各家
  • 随便拍出来就是满满高级感!在这个新商圈乱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家宝藏店铺!
  • 张翰也在综艺中透露,自己曾有三年半的时间不拍吻戏。在艺人拍戏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吻戏、激情戏或者更加亲密的戏份,于是有些人碍于自己的已婚的身份以及考虑伴侣会介意
  • 本人在上学就是说,可能回复比较慢[打call]今天的客人送了花给我[哆啦A梦吃惊]他说之前有陪朋友来文过一次,上次就和朋友说好再来的话要送花给我,我都不记得这么
  • ④我只是想回怼锯子娘 你看我哪一句骂6了吗?我真的会笑 哈喽你没事吧[开学季]①mjq那个词条我只是感叹 粉丝jz能力是真的diao 只是在说粉丝 我没有上升
  • 但在早前曝光的消息中,刘丽千母亲其实已经身患恶性肿瘤,能够陪伴她的时间并不多了,同时年仅20岁的刘丽千本人也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胃部经常出现相关疾病。故事到这
  • 【“锦绣成都•芙蓉花开”全国诗歌大赛向全国征稿 最高获得3万元奖金[话筒]】凡是汉语诗歌写作者,包括所有华语诗人、作家、诗歌爱好者,以芙蓉花为主题的原创现代诗,
  • 他说,拍戏是一直在做的事,比起上映之后那些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东西,“在拍戏当中成长是我更在意的事情。其实95%以上的人都是普通人,世上90%的财富和社会资源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