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讲「一二三四五」,脑袋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就在这里,这就是见性,这就是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都是共一个第八识。第八识怎么来的呢?就是由第九识这个真心动了一下念,这就变成了第八识;然后我们第七识通过前面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再去看外面的六尘,在这看这个灯光了;然后我们的心呢,就从这里转到这里,从这里又通过六根转到那里了。所以我们的心一直在十法界里执著,心已经离开了本位。

我们当初就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真人,当初我们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一个念也没有,一片风、一滴雨、一个人猫狗相都没有,什么也没有;它里面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而且就知道自己什么都有。

既然有这些东西,还不简单得很——我想跑出来不就跑出来?我不想跑出来不就不跑出来。突然呢,动了一个念——是不是有个对立了?是不是有了二了?这就形成了虚空,这第一念就叫业相,业相没有相,它是动相。业是动的意思,带有造作。有了这一念动,有了这个虚空,跟着二念三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懂不懂啊?就对着第一个念在观照,这就叫转相,也叫我们的第七识;就观照这个第一个念怎么回事。因为它有虚空,是不是观照了?这个时候就叫晦昧虚空。由这里的真空变成有形有相的这个虚空,它就产生了空间的距离,叫虚空。那么当出现这一念的时候,当出现这个转相的时候,我们自己知道不知道啊?它这个时候仍然是知道,它能不能动啊?它不能动。它一动,我们就完了,你永远也找不到真心。你找到东,它跑到西了。它就是永远不动,它现多大,多大就是它;现小也是它,现大也是它。所以我们要找它很简单,停止妄想当下就在,这个真心一定是不动的。

那么当转相产生第七识成就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开始执著自己了——我真有智慧啊,怎么样怎么样啊……我还能分别啊,我还能执取啊——这个时候已经造成后七转识,它可以往外发展。前七转对着第一念而产生了虚空的感觉,到了后面的第七转,再通过六粗形成了地水火风肉团身根,是不是?众生相、世界相……那么好了,第七识可以通过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往外攀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尘,也是相分……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是相分,也是尘;然后比如通过这里的眼根看到那个光,是不是色尘啊?哦,这是光——是不是意识啊?从此我们的心就停在光上,然后通过这个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这个声音真好听;然后我们的心就停在声音上,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这里的五种俱生意识就是由意根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产生的五种意识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产生这五种俱生意识以后,又回过头来通过意根分别出第六种意识心——哎呀,声音真好听呐,这个光真亮

啊……有的人把意根就说为第七识,但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别。所以下面我们看这个「十番显见」到最后的功夫,如果一般地按照通教那种方便说的话,它不涉及到这里。就是这个见精通过我们的这个六根看到六尘的那个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见不是那个见。

当我们讲大乘因缘法的时候,我们的佛知佛见、正知正见不是这个见分之见。凡夫在这个位置已经发生了混淆,把我们的正知正见而转为见分之见。

毛病就在这里。当我们回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可以证到阿罗汉果位,但你不能破除无明微细烦恼;必须要破除一分灭相无明,你才能够涉及到佛知佛见。

世间法里讲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它停留在六种意识心里,它还没有回归到眼根,更没有回归到第七识;在外道的研究已经涉及到第七识。所以有的人说,你们佛法到底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啊?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着边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还没有涉及到第七识,它只是在六种意识心里打妄想。

再讲一遍啊。比如我讲「一二三四五」,嘴巴没有讲、脑袋没有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虽然在,有没有形相啊?这个时候就在这里,我的第七识就在这里。既然我的第七识没有形相,你的第七识有没有形相啊?(没有)。牛马猪羊第七识有没有形相啊?(没有)。那是不是所有的第七识都是一个第八识啊?因为第八识里真妄和合之心,第九识是不是在第八识里啊?第八识就是由我们的第九识这个真心它打了个妄想而有的。可以打一个妄想是不是马上就可以打出无量的妄想啊?那无量的妄想是不是都是那个业相啊?打妄想是不是就是无量的第七识啊?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无量的第七识与我们的真心共一个第八识。要讲究竟法,就是一个东西变出来的。什么共不共啊?可是你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所以我们的真心第九识在佛法里也叫白净识。第九识里在没有动心起念之前,这些眼识意识等七识是不是都存在呀?它都是我们的性具功德,仅仅它还没有动心起念,没有露形,没有露相,但它就是真实存在。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佛法,它总有一天要抛头露面。

比如说跑出来一个念,「啊」,这就是第一个念。在没有「啊」的(相)时候,它本来在不在啊?如果我心里没有「啊」的话,我现在能不能「啊」出来?但没有「啊」之前,你能不能现出「啊」呀?所以这段经文这个法理很难表达,佛和祖师大德表达为叫「真如不守自性」。哪有守不守?自己还守自己的规矩啊,是不是?不觉心动而有一念无明,是这样表述。所以动了第一个念马上就有无量的第二念,就有无量的第七识,然后盯着这个第一念打妄想。真心起了一个念的时候,我们的真空已经变成虚空。

打比方,我们有时候什么也不想,在那里傻呆呆的,这时候旁边有个人把我们叫过来「嗳,你在干什么?」他马上清醒过来了。「你刚才在想什么?」他想了,刚才什么也没有想。有没有这种情况呐?打比方,这就是真心。你当时有没有虚空的感觉啊?如果有虚空的感觉,你就有相了。所以我们如果永远停留在这种状态,你永远也不会老一分一毫。好,真心打了一个妄想现出个虚空,现了个第八识,那么跟着就有无量的第七识。第七识都是第八识里见分在打妄想,就把我们本有的佛知佛见、真心的那个真光变成能见的见、见分。我们心里本来就是亮的,我们心里的亮既不是这个光亮,也不是黑暗,它光就是光,表面上好像是一样的。比如说,这是我们的肉团身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意在这心里。其实这个东西是不是也在我们心里啊?所以应该抓着这里,但是为了表现出来只有把它分开,然后我们这个意根啊,也就是说这个见精、见性、见分,它通过我们的眼睛就看到电灯光。

所以佛在《楞严经》讲,如果没有这个东西,眼睛能不能看到啊?没有这个东西,耳朵能不能听到啊?所以在这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也就是这个见分通过眼根见到灯光的时候——因为灯光是我们的所见呐,我们这个见分是不是那个灯光所见呐?不仅不是,连这个都不是,连眼都不是。这是阿难给佛问急了,反而倒退了。本来连这个眼睛都不是见,怎么反倒灯光还变成见了?要明白这个道理。或者说,「听听之时,听非是听」,是不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把能、所要分开,通过这种办法来引导到第七识,逐步地引导到这个我们的真心本性,乃至引导到通教那个空如来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再往这边是不是到通教的空如来藏啊?那么当我们这个无形无相的真如本性显现出了我们这个第七识妄见的见分的时候,这个真见不是这个妄见,这是不是讲到第九识了?

那我们再讲一讲这个第九识、第八识、第六识、前面五种意识以及不是意识的有形有相的万法是不是一个心呐?这就是第十识。所以佛法到十识就大圆满。这个十识是我们根据对《法华》《楞严》的理解创造性地讲个第十识,实际上没有第十。实际上这个佛学大辞典也好,祖师大德也好,包括佛也好,没有哪个讲过第十识,大家明白吗?我们把这个经听懂了以后,你怎么样讲都是对的。好,「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是双重观照,大家明白了吗?

见犹离见:也是双重观照。见分的这个能见与见分的所见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佛知佛见跟那个见分是不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啊?没有相对独立性,那你怎么来说法呀?

「见犹离见」要分开,这是佛通过方便引导把凡夫的心变细、变微、变精,让我们从那种烦躁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逐步地回归清净。见不能及:怎么「见不能及」啊?这个东西它能看到所见,它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能见呐?自己的眼睛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呐?自己的右手掌能不能打到自己的右手掌啊?同样,这个见跟这个见是不是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呢?他能不能自己看到自己啊?等他自己看到自己的时候,这个就已经变成了第八识了。他看到这个第八识就把它当成我了。所以佛法讲法难就难在这里,自己本来就是那个东西,自己却看不到。如果没有佛来开口的话,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么奇妙的法。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一切的东西、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们自在本性随缘显现。特别是讲了「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把心与物、心与心这个条理关系已经调理清楚了。当然这个法在第四卷有168个字,还会有详细说明。所以从这里一直说到后面第四卷专门就是讲我们的「心缘心所」这个法。所以佛在这里很感慨万分,怎么还在讲这个因缘自然和合相,还搞不清楚啊?云何复说,还在这里绕圈子出不来。我们把刚才这个次第搞明白了以后,一切的众说纷纭是不是都成了多余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声闻人是执著在外尘境界上,狭劣无识是见识短浅;不能通达清净实相,我们刚才讲的这整个的一段内容就是「清净实相」。这里的「清净实相」绝对不是把垃圾堆排除在外,懂不懂啊?甘露水就是老鼠药,垃圾堆就是黄金白银,这叫「清净实相」。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清净不清净,没有什么香甜苦辣、红黄黑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香非臭、非明非暗、非长非短、非一切,可是它可以随缘显现一切。

我目前能想到的极少数的再努力也难以成功的,可能就是人与人的缘分了吧。你因为喜欢对方(未必是男女之间的喜欢,只是认为这个人值得交往),于是各种表现,希望获得对方认可。
然而结果经常是,对方哪怕认可了,只要别的任何一个哪怕完全与我无关的偶然因素影响,也会让这种费心费力建立起来的信任也好,好感也罢,立即烟消云散,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时候,已经被对方否定的体无完肤了。
有些人,即使再心仪,也争取不来。算了吧,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还是喜欢在这里说,怎么说呢,我也好纠结,你不来有你的理由,我理解也能接受,可是我也有你去的缘由,毕竟是女孩嘛,家里想的也对,我这个人真的挺让人讨厌的,一事无成,不思进取,对我现在来说,把你维护好,娶到手里就算我这么大没有白活,多少有点成就,往后还很长,多希望余生能和你一起走过。#今日贴纸打卡##天气即天意# https://t.cn/RXnNvO8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终于有一天,微信群里出现男神的语音:  “你们每天,都在讨论这种东西吗?昨天終於把男神給看完了.看的我是嚇到不行劇情轉折起伏太可怕但是我真的覺得澤文這個角色
  • 身为万物之灵长,人因为有了思想和灵魂,也就有了高于一般性生物的价值追求。物质的层面,“人类只有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才能进行高一层次的追求”。
  • 裤筒宽松又不浮夸,穿着时髦洋气. 居家外出都可以穿,适合任何场合,做了情侣款,满足你们各种要求~ 能让你的另一半也可温暖整个冬天,这件 一定一定要入!绿城诚园都
  • 你喜欢幻想世界,喜欢童话中的wonderland,就让这所异想与现实中的交界点—爱宝乐园永久铭记;你喜欢皎皎明月,就让翰星郎的名字在古北水镇与月齐晖;你喜欢孩
  • 人应该提升的是自己的认知跟思维,才会有更多的路通向成功。 有幸作为嘉宾在浙大MBA企业参访中做分享,虽然只睡了三个小时但是,再次见到贾教授跟竺可桢学院的梁学长实
  • 我怎么那么好看呐~都怀疑我整过?啊哈哈哈哈哈全家露个脸~基德基了好几辈子~如果生在中国会讲中文叫才艺,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讲三字经了[憨笑]如果500人里选个小姐
  • 人这一生,好名声,是用有情有义赚来的;好感情,是用实心实意换来的;好人品,是用一辈子去打造的!人这一生:好名声,是用有情有义赚来的;好感情,是用实心实意换来的;
  • 也愿你“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愿你此生尽兴、赤诚善良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愿你惦念的
  • 之前去美国的可能会有躲避国内计划生育政策,也会有单纯为了好玩新鲜的,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人去美国生小孩,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让爱可生国际来讲讲赴美生孩子的
  • 我看欧洲文学看的还是比较少,对他们推崇的至高无上的信念只能心领神会不能感同身受,茨威格被称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共六篇短故事,每
  •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超话]# 都是我编的:独角兽,一位自视甚高的村民,感觉自己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每天都好快乐!#动物森友会##动物之森#看着
  • 很‌‎喜‌欢​一‎‎‎个词「‌‎纷‌至​‌‎沓‌‌‎来」所​‎有人都‌​‎愿‎你‌​‎的‌​美‌‌‎好‎一拥‎‎而‌‎至‌ 而‌‎我‌‌‎只祝‌你眼‌‎眸‎有
  • 仗着熟悉耍性子,自己也讨厌这样的行为,可是自己就这样做了。#味蕾的味儿#今年的广州,连续下雨的那几个月让人觉得是不是雨神去神游太空了.雨攒下来都够把地球淹了,身
  • 非智三摩地是种完全的觉性,但是没有觉知的对象。因为你所觉知的,仅仅是那个本我,那是最完整的觉性,而不是对任何“外在”对象的觉知,对任何不是本我的对象都无所觉知。
  •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现实与梦想脱节的时候,总有求之不得的东西,你若强求于它,痛苦随之而来,不如学水一般随缘洒脱,能屈能伸,当一回快意英雄。坚持我们的善良,任
  • #每日好书推荐#每日好书推荐今日起正式开更,会在米小奇QQ空间和微博@青年演员米小奇同步更新,欢迎关注![给力]今日推荐(2019.12.23)理查德·格里格,
  • 小wyt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以前还觉得画画时间好长啊,能不能快点回家。然后我和父母讲我要去别的地方学。
  • 14、A: 做题的时候要多想想出题者的意图 B: 他想我死15、你临死的遗言是什么?那么,他退下来实际不像我们想象的说,他今天退了,是不是这半辈子就退掉了?
  • 当然是的,而且陨石原型或者与此相关的陨石冲击波燃烧矿物药石,也是会被特殊微生物吃掉后酶解后萃取原本很难提取的生命物质。暗示人类可能有“外星血统”很多人不理解,啥
  • 一定要冷静的思考究竟是为什么感情才变淡,而且女人一定要明白,感情不能继续不一定就是其中一方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你们的感觉已经不在了,更不是你不够好!不要质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