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强调“十四年抗战”?#勿忘九一八##为什么要强调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逐渐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回望历史,警钟长鸣。

围绕这段历史,我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鹏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每到“九·一八”,我们都会看到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纪念这一事件,呼吁“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为什么90年前的这场事变至今仍能引发广大民众的共情?

彭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奋斗,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我想,这种在危难关头全体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共情的主要原因。

观察者网:要讲好“九·一八”前后的历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讲述“九·一八”背景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历史维度是必须要突出强调的?

彭鹏:首先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一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内部埋藏了很多隐患。德国对这个条约体系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束缚。日本也对其中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军备限制不满,认为抑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一战和二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休战。所以这种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上台后,加剧了这种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就是在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国内的情况,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也是全世界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期。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也是如此。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日本国内底层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成为日本政府高层的选择。

况且在一战中,日本通过出兵太平洋和中国山东,获得了原来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这使日本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在国内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再次扩张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而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还有一个维度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满洲”。 这是因为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 “满洲”就享有特殊权益,1906年日本以与清政府共同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成立了 “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以“满铁”为中心,对“满洲”开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希望控制东北地区的内政、外交、经济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论调,将东北地区作为日本的战略要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早有布局和谋划的。

观察者网: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对东北就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东北的重要原因?

彭鹏:刚才提到的“满铁”,成立之后便在东北地区紧锣密度地展开活动,其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 是日本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它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详细的调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势力。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日本入侵东北的过程便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带领的正规军在抗日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日本能够那么快占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者网: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教材中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从1931到1937,这六年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彭鹏: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七七事变后这一方针得到落实。中国各种力量就是在这六年之间逐渐凝聚起来,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这六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心方面,还是抗日战争的战局发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这六年时间都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当中。

这六年也让我们看出国共之间战略眼光的高低。面对民族大义,中共能够抛弃国共之间的隔阂,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民族使命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共的战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战争”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认为“大东亚战争”也是以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武力扩张是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

观察者网: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了国际视野,李顿调查团也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历史名词。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顿调查团?

彭鹏:李顿调查团确实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的发掘 。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李顿调查团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对其评价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李顿调查团并未实际的解决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作为维护国际正义的组织,国际联盟所派出的调查团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在对日制裁方面力量非常薄弱。与之前国际联盟所标榜的“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宗旨相差甚远,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顿调查团评价不高的原因。

李顿调查团和当时的国联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他们实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并不具备制裁主权 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也是二战以后成立联合国时,一定要设安理会和维和部队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瑞士日内瓦一部分有关国际联盟的原始档案资料被带回国,学术界对国际联盟的研究可以说更广泛深入。有关李顿调查团的评价也更多元化,比如也有学者认为李顿调查团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从报告书的内容看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较为公正。此外,日本因为对国联调查十分不满,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国联调查并未过分偏袒日本。

我想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和发掘,我们对李顿调查团,甚至说对国际联盟的评价会更加多元化。

观察者网:在抗战初期,华北曾有一些势力打着“新民主义”“王道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扬不抵抗思想。而这些历史故纸堆里的谬论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坚持。对此,我们该如何与之展开话语斗争?

彭鹏:其实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有过类似的宣传,打着“文明”的旗号,声称对中国的侵略是“文明”征服“野蛮”,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这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侵略是想要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沦陷区的人民甘心当亡国奴,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一种手段。

所谓“先进”征服“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类观点实际上就是为侵略 、殖民做辩护。现如今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在宣传美化侵略,其实是与尊重国家主权的主流观点为敌,与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为敌。

观察者网:在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民众并未放弃抵抗。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北抗联外,还有哪些团体、抵抗力量值得今人铭记?

彭鹏:当时,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正规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力量是在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抵抗的,因此遭遇了不少挫折。

而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在嫩江桥地区有力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次行动被称为“江桥抗战”。这次战役是东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场战斗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追忆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彭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我们为什么强调“十四年抗战”?#勿忘九一八##为什么要强调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逐渐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回望历史,警钟长鸣。

围绕这段历史,我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鹏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每到“九·一八”,我们都会看到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纪念这一事件,呼吁“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为什么90年前的这场事变至今仍能引发广大民众的共情?

彭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奋斗,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我想,这种在危难关头全体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共情的主要原因。

观察者网:要讲好“九·一八”前后的历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讲述“九·一八”背景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历史维度是必须要突出强调的?

彭鹏:首先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一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内部埋藏了很多隐患。德国对这个条约体系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束缚。日本也对其中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军备限制不满,认为抑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一战和二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休战。所以这种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上台后,加剧了这种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就是在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国内的情况,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也是全世界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期。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也是如此。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日本国内底层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成为日本政府高层的选择。

况且在一战中,日本通过出兵太平洋和中国山东,获得了原来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这使日本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在国内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再次扩张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而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还有一个维度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满洲”。 这是因为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 “满洲”就享有特殊权益,1906年日本以与清政府共同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成立了 “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以“满铁”为中心,对“满洲”开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希望控制东北地区的内政、外交、经济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论调,将东北地区作为日本的战略要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早有布局和谋划的。

观察者网: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对东北就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东北的重要原因?

彭鹏:刚才提到的“满铁”,成立之后便在东北地区紧锣密度地展开活动,其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 是日本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它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详细的调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势力。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日本入侵东北的过程便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带领的正规军在抗日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日本能够那么快占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者网: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教材中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从1931到1937,这六年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彭鹏: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七七事变后这一方针得到落实。中国各种力量就是在这六年之间逐渐凝聚起来,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这六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心方面,还是抗日战争的战局发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这六年时间都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当中。

这六年也让我们看出国共之间战略眼光的高低。面对民族大义,中共能够抛弃国共之间的隔阂,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民族使命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共的战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战争”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认为“大东亚战争”也是以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武力扩张是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

观察者网: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了国际视野,李顿调查团也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历史名词。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顿调查团?

彭鹏:李顿调查团确实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的发掘 。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李顿调查团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对其评价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李顿调查团并未实际的解决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作为维护国际正义的组织,国际联盟所派出的调查团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在对日制裁方面力量非常薄弱。与之前国际联盟所标榜的“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宗旨相差甚远,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顿调查团评价不高的原因。

李顿调查团和当时的国联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他们实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并不具备制裁主权 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也是二战以后成立联合国时,一定要设安理会和维和部队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瑞士日内瓦一部分有关国际联盟的原始档案资料被带回国,学术界对国际联盟的研究可以说更广泛深入。有关李顿调查团的评价也更多元化,比如也有学者认为李顿调查团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从报告书的内容看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较为公正。此外,日本因为对国联调查十分不满,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国联调查并未过分偏袒日本。

我想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和发掘,我们对李顿调查团,甚至说对国际联盟的评价会更加多元化。

观察者网:在抗战初期,华北曾有一些势力打着“新民主义”“王道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扬不抵抗思想。而这些历史故纸堆里的谬论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坚持。对此,我们该如何与之展开话语斗争?

彭鹏:其实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有过类似的宣传,打着“文明”的旗号,声称对中国的侵略是“文明”征服“野蛮”,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这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侵略是想要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沦陷区的人民甘心当亡国奴,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一种手段。

所谓“先进”征服“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类观点实际上就是为侵略 、殖民做辩护。现如今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在宣传美化侵略,其实是与尊重国家主权的主流观点为敌,与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为敌。

观察者网:在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民众并未放弃抵抗。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北抗联外,还有哪些团体、抵抗力量值得今人铭记?

彭鹏:当时,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正规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力量是在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抵抗的,因此遭遇了不少挫折。

而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在嫩江桥地区有力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次行动被称为“江桥抗战”。这次战役是东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场战斗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追忆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彭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观察者网)

今天,我们为什么强调“十四年抗战”?#勿忘九一八# #为什么要强调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逐渐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回望历史,警钟长鸣。

围绕这段历史,我们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彭鹏进行了交流。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九一八事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每到“九·一八”,我们都会看到许多普通民众自发纪念这一事件,呼吁“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为什么90年前的这场事变至今仍能引发广大民众的共情?

彭鹏: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没有丧失信心,没有放弃奋斗,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我想,这种在危难关头全体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共情的主要原因。

观察者网:要讲好“九·一八”前后的历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讲述“九·一八”背景的时候,您觉得有哪些历史维度是必须要突出强调的?

彭鹏:首先是当时的国际背景。一战后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内部埋藏了很多隐患。德国对这个条约体系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束缚。日本也对其中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军备限制不满,认为抑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一战和二战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仅仅是休战。所以这种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和日本上台后,加剧了这种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就是在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发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国内的情况,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也是全世界经济危机较为严重的时期。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也是如此。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日本国内底层民众和精英阶层的矛盾非常尖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对外扩张成为日本政府高层的选择。

况且在一战中,日本通过出兵太平洋和中国山东,获得了原来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这使日本尝到了侵略扩张的甜头;在国内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再次扩张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而扩张的目标直指中国东北。

还有一个维度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的“满洲”。 这是因为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在 “满洲”就享有特殊权益,1906年日本以与清政府共同修建铁路为借口,在东北成立了 “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以“满铁”为中心,对“满洲”开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动,希望控制东北地区的内政、外交、经济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满蒙生命线”的论调,将东北地区作为日本的战略要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早有布局和谋划的。

观察者网: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日本对东北就进行了诸多层面的渗透和经营。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极短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东北的重要原因?

彭鹏:刚才提到的“满铁”,成立之后便在东北地区紧锣密度地展开活动,其活动涵盖范围非常广, 是日本的综合性情报机构。它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领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详细的调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势力。有了前期的这些铺垫,日本入侵东北的过程便进展得更为顺利 ,这是一方面原因。

还有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带领的正规军在抗日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日本能够那么快占领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观察者网: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教材中强调“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从1931到1937,这六年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彭鹏: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方针,七七事变后这一方针得到落实。中国各种力量就是在这六年之间逐渐凝聚起来,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这六年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无论是从人心方面,还是抗日战争的战局发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这六年时间都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当中。

这六年也让我们看出国共之间战略眼光的高低。面对民族大义,中共能够抛弃国共之间的隔阂,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民族使命放在首位。这体现了中共的战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战争”的概念在日本学术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认为“大东亚战争”也是以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本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武力扩张是开始于中国东北地区。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

观察者网: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了国际视野,李顿调查团也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历史名词。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顿调查团?

彭鹏:李顿调查团确实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新材料的发掘 。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李顿调查团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对其评价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李顿调查团并未实际的解决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作为维护国际正义的组织,国际联盟所派出的调查团并没有发挥其功效,在对日制裁方面力量非常薄弱。与之前国际联盟所标榜的“维护国际和平正义”的宗旨相差甚远,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顿调查团评价不高的原因。

李顿调查团和当时的国联面临的一个困境在于,他们实际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国际联盟,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并不具备制裁主权 国家的军事能力。这也是二战以后成立联合国时,一定要设安理会和维和部队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随着材料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瑞士日内瓦一部分有关国际联盟的原始档案资料被带回国,学术界对国际联盟的研究可以说更广泛深入。有关李顿调查团的评价也更多元化,比如也有学者认为李顿调查团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对中国更为有利, 从报告书的内容看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较为公正。此外,日本因为对国联调查十分不满,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其实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国联调查并未过分偏袒日本。

我想随着更多资料的解密和发掘,我们对李顿调查团,甚至说对国际联盟的评价会更加多元化。

观察者网:在抗战初期,华北曾有一些势力打着“新民主义”“王道主义”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宣扬不抵抗思想。而这些历史故纸堆里的谬论至今仍为日本右翼所坚持。对此,我们该如何与之展开话语斗争?

彭鹏:其实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有过类似的宣传,打着“文明”的旗号,声称对中国的侵略是“文明”征服“野蛮”,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这种披着“文明”外衣的侵略是想要磨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沦陷区的人民甘心当亡国奴,同时也是应对国际社会谴责的一种手段。

所谓“先进”征服“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类观点实际上就是为侵略 、殖民做辩护。现如今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在宣传美化侵略,其实是与尊重国家主权的主流观点为敌,与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为敌。

观察者网:在东三省沦陷之后,东北民众并未放弃抵抗。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北抗联外,还有哪些团体、抵抗力量值得今人铭记?

彭鹏:当时,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正规军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东北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很多力量是在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抵抗的,因此遭遇了不少挫折。

而以马占山为首的黑龙江爱国军民就在嫩江桥地区有力抵抗了日本的侵略,这次行动被称为“江桥抗战”。这次战役是东北人民第一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自卫战争。

这场战斗激起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追忆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彭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一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杨的手作日记#今天南京还是阴天 今天是6.6昨天跟tyo说我总觉得高考时678号我翻朋友圈 看到三年前的高考前 我居然还陪tsy去医院她一个前团给自己直接翻
  • 射手座易心动,这样的心动他们自己不经意的表现出来,别人却当了真,只要是射手座说出来的承诺,别人就会觉得这样的海誓山盟是一辈子了。对待感情,双鱼座拿得起,放不下,
  • 沉香的烟煴,旧宣纸的书香,墨汁的松脂香,这都是让人非常安神静心的东方气息~总结:配料表里面加了皮革,但我愣是没能感觉出来,主香调是沉香和纸沙草,是传统的古旧气息
  • )【05月15日】 2、林彦俊:你小子是懂欣赏的,又给我们推荐电影和音乐电影:《革命之路》(P1)音乐: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管弦乐版)网易☁️: 3、WI
  • 这样的我,全程被冷处理,一句解释都没有,好像我是傻子,或者把我当垃圾,你爱看不看,咋滴啦,老子就是宣扬台独,关你p事? 我不看,它就不存在的“掩耳盗铃”式思维很
  • 例如白莲这个角色,她是一个冰属性共鸣者,主要的攻击方式是远程作战。游戏中的养成系统中有一项特别的属性叫做“仿声异能”它基于游戏的世界观,让玩家使用葫芦来吸收敌人
  • 杨超越;你的出现让我们月芽放飞了自我;也许是你的天真可爱让我们月芽爱你到无法自拔;你是上天派给我们月芽最可爱的女神;你的每一部作品让我们月芽看到了你是一个不一样
  • 何德何能啊,在生命中,能够这么深度参与儿子和summer的成长,他们两个是真正的共生有机体,自17岁相恋,8年深深的相爱,我和家人们一直是真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 )串场词;《慢慢喜欢你》完整的第一段副歌;《重塑》最后更实的强混;以及《再见海德》复盘了很多遍广州场,我已经掌握了举起望远镜的最佳时机(虽然最后手抖到错过了很多
  • (后来,我才知道 孕妇的血压要比一般人严格)然后,34周左右,有两天晚上出现胸闷,特别是假宫缩的时候,我误以为是自己吃太多了,但是这两天确实脚也比之前更肿了,我
  • 平潭海边拍照 日出日落 / 福州五一周边游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海边走走看看日出日落 海边怎么拍都是瞎琢磨但只要拍出自己心中的氛围感就很ok调色用了大批粉色调欧 总
  • 无师:你要知道,能发到朋友圈里的,都是朋友们生活中光鲜的一面,他们真正面对的压力、背负的艰辛、承担的困苦,你根本无从了解,如果一旦你看明白了,不会再羡慕,更没有
  • 在回乡下的这几天,我好幸福啊,可以作自由快乐的人,作爸妈迷糊的女儿,作一顿吃好多碗饭的小妹,可以和大姐在雨里疯狂的讲话和跳舞,可以拔老奶种好的水萝卜,我还没把
  • 所以,那1万美金,和范江涛、谢如祥救人不是“为了”、“只收”的关系。所以,那1万美金,和范江涛、谢如祥救人不是“为了”、“只收”的关系。
  • 总之,就别说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了,碰他一下,离他近点儿都不行。总之,他跟你沟通,似乎压根就不用考虑你的感受,只要能打压你,能占上风就行了,至于你会不会受伤,他才不
  • 大一的时候提及大四的学长学姐论文答辩总觉得这是一件很酷 很不得了的事情 幻想着自己迎来这一天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 穿着正装 站上讲台 胸有成竹 临危不乱老
  •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回归自然、拥抱传统。这也表明,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商业合作,不仅折射出两国的互信和友谊,同时也遵循着市场规律。
  • 一桌子十来个人,按说是其乐融融,但是由于都不喝酒,已经没有气氛,自己吃了一会已经吃饱,本来自己来的时候就做好做东的准备,可是朋友也不给机会,甚是寂寞沙洲冷!但是
  • 5月27日、岡山外語学院の生徒のステージを見ていただいた方、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ケータリングのお茶漬けが最高だった‍♂️仕事している近くで学校の運動会で盛り
  • 优质服务,从细微之处做起,我们把最简单、最直接的暖阳,给予每一位患者,用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诊疗有技术,服务有温度。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