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求财富《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念诵方法: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普光明藏会上佛菩萨
南无一切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chi)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í)阇(shé)崛(kū)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着。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养。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嗔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着。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词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补阙咒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佉啰佉啰。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
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三遍)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利哆 哆婆曳 娑诃 (七遍)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法华八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佛在《法华经》中有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比喻能觉悟深奥之法理。一切诸佛皆觉悟宇宙真理而成就圆满真实智慧。

1.三车喻——出自《譬喻品第三》

羊车、鹿车、牛车喻佛讲法华之前的七方便引导法,是佛方便说,非佛究竟真实说。大白牛车喻唯一真理实相大法(《法华经》),一切诸佛出世本怀皆为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诸佛出世目的为开众生佛之智慧,七方便法是佛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法华是诸佛心血智慧之结晶,故为十方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的秘密之藏,必籍一定机缘方得真相大白于天下!实为石破天惊之举,风起云涌之慨叹!

2.穷子喻——出自《信解品第四》

穷子本是富翁之子,只因惯于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不认亲父,父以穷子无勇气接受事实为叹,故方便近穷子善诱引导。

此喻阐明精辟之理,众生不悟与佛无二即为穷子,实是穷子之自私心,下劣心,心胸狭隘不能胸怀大志,须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生佛一如。病人好人本一人!梦人醒人不二人!善刀恶刀本一刀!大道至简真理至易!越是最简单的真理越不为众生接受理解,从而由简变繁,故而众生企图通过苦修苦证成佛,不知悟后起修是第一圆通,实为牛角尖之弊端。《楞严》讲成佛易如反掌,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要知道凡夫之所以成凡夫是因众生执着凡夫,故成为地地道道的凡夫!众生本是佛,只因迷悟而差!悟之者佛也!迷之者凡夫也!

3.药草喻——出自《药草喻品第五》

慈云普覆,天降一味法雨,大地上草木丛林种类各异,随分受润。

《法华》是讲唯一真理——实相大法(无相无不相,一心三藏是诸法实相),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打开天窗阐述真理大法。悟《法华》者无一法不是妙法,佛讲七方便法时只能暗含真谛,故众生把一乘法分为三乘解,讲法华时合三归一,唯悟入实相方是彻法底源之智解、真解、正解、深解!

4.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第七》

此喻是法华时期佛劝小乘人回小向大,不做定性声闻,不滞留在化城,乃至劝修七方便法之修行人要胸怀大志,志向成佛宝所,正如佛讲信受法华者方能成大器,纯属真实、真修是也!

5.明珠喻——出自《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宝藏,不论高低贵贱,不分何方门派。此藏非佛所赐,实乃众生本有,悟之者得妙用。即悟即佛,悟实相真理者即入圆教菩萨圣位——分真佛(也叫“月牙佛”)。圆顿大法不历修证,不历阶梯,可一步登天!悟后起修事修皆为心修,心修一修一切修,心证一证一切证!宏传叙讲“系珠明理性之常在”也!

6.凿井喻——出自《法师品第十》

高山凿井唯见干土时离水尚远,打出湿泥时即将出水。

此喻言简意赅,落地有声,字字千斤!不遇法华为大不幸,遇者幸中极幸!不遇者尚未能开佛智,执方便法实是小智已出,尚未大智。《法华》十品讲,在家出家人行菩萨道,倘若不遇、读、诵、持法华者,此人未
圆融是众生本来面目。二品中讲佛刚悟道唯想传成佛之法,缘于众生过分执着,机缘未到只能用方便法引导,要知诸佛不甘心众生不成佛,因众生本是佛,故不从修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佛从悟(“吾心”)而得圆满智慧妙用。可见佛讲真理大法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8.医子喻——出自《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比喻三意:〈一〉众生执迷不悟中毒至深,心病是大病。心病需心药医,心结需心解,众生要自修自悟自度。〈二〉《法华》是佛临终遗嘱,为使众生回光返照求心不赖佛,佛非灭示灭,唯以真理嘱咐后人。〈三〉见佛肉身不为真见佛亦不能成佛,《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悟法华受持法华为真见佛,而且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心见一见一切见,一悟一切悟!是智见、佛见!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悟真理即见佛即成佛(月牙佛)!从此不再有后顾之忧,走上成佛光明大道!

#弘扬真理##印广讲堂##万法唯心现#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谁到了一定年纪不都一样吗,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包装这个东西万能…​​谁又能逃过岁月的洗礼,阿SA脸僵的彻底,阿娇除了胖点,这个年纪脸还没塌,真的很不错了。如果
  • 我猜测我明年过年大概能够收到吧……【我市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问题专项治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以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为目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问题专项治理,扎实
  • #换乘恋爱[超话]# 说服自己,放平心态,吁吁1. 如果真诚努娜最后选择150,就尊重祝福(说明努娜受到得伤害还不够多,那就经受自己选择后的历练。#考研[超话]
  • 其实伤痛那也就是一种美,伤透了那就是会清醒,去给了自己一个清新的自己。[姜饼人][赞][赞啊]#支付宝扫码领红包##大红包# 支付宝扫码,今天领大红包 #支付宝
  • (配自拍照) 4. 我爱你的时候一定最爱你,没有任何排兵布阵精心算计,你任何心眼都不应该用在我身上。 (配自拍照) 7. 我们只是朋友而已,你不回消息是正常的
  • !!
  • 与此同时,关于法拉第未来的资金状况,根据文件也可以看到,截止2022年9月21日,在美国的现金头寸为335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210万美元限制性现金。[并不简单
  • #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 这里也太像迪士尼了吧~缤纷色彩的童趣世界,拍照很出片又很好玩!墨镜一戴,姿势凹起来就对了~还有粉色沙滩哟️ 纽奇趣味庄园137pcs创
  • #创作星计划# 【10.10—10.16 处女座一周运势】得分:60综合运势: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点多,你需要理清头绪,把事情合理安排好,别试图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两件
  • #广州九芯电子# 请按以下情况排除:A.控制方式是否正确,按键方式,一线串口,两线串口,是否跟工作单上一致;B.如果是NVA,NVB的则可直接用数据脚短触高电平
  • 凭什么”那女子眸底,毫不掩饰浓浓恨意。再见,盖头下的她,满面泪痕。
  •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 让我幸福和感动的不仅仅是刘副校长亲自驾车接送、演讲结束送献鲜花、而且提问时,同学们积极抢答,几手乎全部回答正确。【一如既往的爱着妳】缘来甄的是妳、原来真的走到
  • 李健的魅力恰恰就在这里吧,他这首歌的几个版本,就是如此贴合我这样似乎在异乡又似乎也是自己家乡的人。”只是,生活从不会是一帆风顺,虽然在现在的城市也已经生活了8年
  • 」就像看见爱人的微笑,穿上喜欢的衣服出门,吃到期盼已久的美食,喝醉和朋友在路上打闹的晚上,父母和出外打拼的你道别的时候,那次一个人躺在自己床上大哭的时候...
  • 对比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西安市不仅位于国内主要城市前列,而且二季度的经济10大指标全面得到较快修复,实现了稳步复苏。工业发力投资推动,是西安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上半年
  • 幸好我内心足够橡皮,把经历的一切当成《伴侣》才能在纷繁杂乱的同时,哼着《恋曲》保持住《永远的微笑》。这是你亲妈给你的《爱的箴言》你给我好好记着吧决定重新发一条生
  • 甲己合土,土为财,财是生官的,福主容易为了追求爱情而没有了自己,在爱情里面她是属于牺牲型的,可以为对方放弃一切,但是付出不等于回报,己土坐下是食伤为根,当巳火根
  • 征求意见稿提出,今后我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的城市,要研究制定共有产权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供应计划、面积标准、定价机制,明确建设规模,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坚持政府主导、
  • 薮さんのアダルティな魅力がギュッとつまった4月号「超絶男子図鑑」どうぞお楽しみに!聞いたスタッフ一同大爆笑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