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有神通

宗萨钦哲

文殊师利问疾品(2)

昨天说到,文殊菩萨说,依靠佛的加持,所以他答应前往看病。天、龙、药叉、阿罗汉、菩萨们,都认为有好戏可看,便全部前往维摩诘居士的家。

维摩诘居士也具有神通,知道他们要来,就在他们尚未抵达前,加持自己的房子空无一物,只剩他躺的一张床。这有很深的含义,床座表示是我们自心的依附处,是心之所依,维摩诘在准备说有关这些的内容。

文殊菩萨偕同许多眷属来探望维摩诘居士。文殊师利问:”你的病况如何?你为什么生病?你什么时候可以痊愈?”像我们平常在《普贤行愿品》里念诵的“虚空无尽,众生无尽,我的愿也无尽”,这在《维摩诘经》里也有。维摩诘说,一切众生烦恼之病不痊愈间,我的病也不会痊愈,我的病是悲心。大乘经典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这是非常广大的。

然后文殊师利问:“咦,你的房子怎么空空荡荡的?你的侍者都到哪里去了?”维摩诘回答:“一切佛的净土全都是空的。”文殊师利问:“为什么佛土都是空的?”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个答复,维摩诘回答说:“因为空性而空。”心中想一切法是空性,就是见。所谓见,大乘认为是不好的。五种烦恼有贪、嗔、痴、疑、见,有见是不好的,说乔达摩佛已断除所有的见。维摩诘对刚才问的“你的侍者都到哪里去了?”做了回答,他说:“烦恼、魔就是我的侍者。在轮回中,魔是菩萨最好的侍者......”他说了很多这类的话,我不晓得怎么解说,即使要说也说不完。像有想我的见是不好的见,但是有断我执的见也不好,这也必须去除。如同《现观庄严论》所讲,没有任何要去除的,也没有任何要安置的。生病也无自性。

《维摩诘经》始于维摩诘生病。在这里,对生病做了很多解释。真正的病是见 -- 有我见、他见,还有轮回、涅槃,这也是见。如是说时,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只是口说而已,到底要如何修持?其实修持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是容易修持并且可以修成。关于这些方法,这里也讲了很多,需要方便与智慧二者。没有方便的智慧,会生病;有方便的智慧,不会生病。没有智慧的方便,会束缚,也就是会生病;有智慧的方便,不会生病。没有方便的智慧是什么情形呢?就是有些人会想,一切法是空性、无相、无愿,于是认为没有相好、没有佛净土、没有众生可成熟,想完全没有,即是缺乏方便的智慧,那是会生病的。有方便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生起这样的想法:有佛的相好,有佛的净土,有可利益的众生。发愿获得相好庄严,同时也要思维佛的相好和佛的净土都是空性。文殊菩萨与维摩诘有非常多诸如此类广大的对话。

| 不思议品

这时旁边的舍利弗心想,这屋里连椅子都没有,这么多大菩萨、阿罗汉要坐在哪里呢?舍利弗心中如此作想的时候,维摩诘居士以神通知道了舍利弗的想法,就问舍利弗:“你是为了法而来,还是为了座位而来?追求法的有情连自己的身体都不要......”维摩诘在这里讲了许多大乘不共的法。“追求法的有情不会欲求色、受、想、行、识五蕴,也不会追求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之后就很难懂了。“欲求法的有情连佛也不贪著,也不贪著法,也不贪著僧。”平常讲四谛的时候会说:要知苦,要断集,要修道,要现证灭。而这边却讲,欲求法的有情不会想要知道苦,也不可以想要断集。寂天菩萨也讲过:有与无在心中皆不现前(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之后萨迦派也讲:只要是执著,就不是见(当执著生起,正见已丧失)。这些都是说凡有所执著,就是不对的。

接着维摩诘居士又说,想要知苦、断集、修道、现证灭的人并不想修持法,他们追求的是戏论,都在追求身心的寂静,而不是在追求法。意思是,如同想要逃离嘈杂的城市到寂静处,那些想知苦断集的有情只想要逃离轮回,到达涅槃的寂静处,并不想要追求法。

在开始的时候,我跟各位说过,维摩诘居士加持让所有椅子、垫子等等都空掉,那些椅子或坐垫是我们的心所依附之处。举例来说,就像是射箭的时候,必须有一个靶。维摩诘居士说,有这些是不行的。

维摩诘还说,没有阿赖耶。为什么呢?平常我们会说,如果此生行善,来世会有好的异熟果。因为此生行善到来世异熟果之间,此生所行的善必须有一个储藏、依附的地方,所以认为要有阿赖耶。这些是见。

维摩诘居士问文殊菩萨说:“你曾经去过很多地方,你到过很多佛的净土。在你去过的这么多佛土中,你见过最好的座椅是在哪里?”文殊师利说:“东方的一个佛净土里有很好的宝座,那个座椅有六百八十万由旬那么大。”维摩诘居士听到后,心中思维,就把那个东方某佛土的座椅都搬到他家里。不只一张椅子,而是搬来了三万两千张椅子。这三万两千张椅子来到维摩诘居士家中时,屋内依然有很多空间,这些椅子没有变小,维摩诘居士的家也没有变大。很多初地以上的菩萨坐在椅子上,然后维摩诘居士说:“舍利弗,你也坐到椅子上。”舍利弗说:“我没法坐上去。”维摩诘居士就对舍利弗说:“有办法的,你向东方净土的佛顶礼三次。”因为礼拜三次的福德,让舍利弗能够坐上椅子。就像我一再跟各位说的,这些都是大乘的不共教法。一方面说诸法是空性、无我;另一方面又说,因为顶礼三次累积的福德而证得空性,于是能坐到如此高广的椅子上。 https://t.cn/R2Wx1Aq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指路回人生就像一场长长途旅行,在在这场旅行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事,会遇到美美丽的风景,会遇到很多想要或者不不想要的东西,譬如
  • 《首席医官》作者银河九天,原名谢荣鹏,曾用笔名出水小葱水上飘,1982年生,山西万荣人,最为专注的网络写手,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强][强][强]#谢荣鹏##
  • “求索自由毅将顽疴焚”-他有一些并不美好的经历,但他也勇敢的走了出来。”-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将你的恣意潇洒写出万分之一,可我依然尽力为你写到了这里,我写你
  • ▷.26▷温柔又很惊艳的文案_1. “不止玫瑰有爱意”2. “可以是青涩的暗恋 可以是轰轰烈烈的明恋 但绝对不是不相互喜欢就亲小嘴”3. “你记得花 花就不怕枯
  • 表情包来了,拿图吱声[开学季]意气风发为什么要一直玩游戏,要哭了,可不可以陪陪我小狗超级超级无敌想你什么伤心难过,美女就不该有太多情绪明白我懂啦你那迷人的脸蛋简
  • 后来你也见过我出糗的样子,因为从我心里我知道了我能依靠你,我敢肆无忌惮的去放纵自己,我们能够成为彼此最后的肩膀,我全身心的投入,以至于我现在无法自拔……但是这段
  • #每日一善# ⭐ #阳光信用#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的人。善于捕捉健康的元素,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幸福,你就会成为富有的人。
  • ☀十人九痔.咱家的痔疮水纯中药秘制配方,没有任何副作用,小孩,孕妇,母乳期,都可以用。☀咱家的痔疮水,纯中药秘制配方,无痛治疗,无副作用,花钱少,见效快,小孩,
  • 漫威全年龄段“麻烦冤家”系列将于今年11月发布全新系列《彼得·帕克与迈尔斯·莫拉莱斯:蜘蛛双侠麻烦冤家》(Peter Parker & Miles Mo
  • 红点奖 & IF奖 Black Levantar下吸式吸油烟机,以极简美学,展现厨间艺术缩影;以前卫设计诉说生活态度语言,重塑厨房烹饪新体验。——8集B
  • 如果是医院责任,医院医疗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 ”“是的,她可是为漂亮的姑娘,我和我的秋裤朋友们现在战意高昂,哦朋友,反击即将开始,相信我,和我一起发电,保护斯大林格勒,保护秋茹姑娘吧!”“不怕,我的朋友,我
  • 郁金香是26号四五点画完的,后面都找不到数字了,用喜欢的颜色画的,上半部分太难画了,密密麻麻,弯着腰可累,拿远一点又近视[泪][泪][泪]小姨发钱给曹黛玉,五个
  • 我喜欢肖战[好爱哦] 肖战演技好 肖战唱歌棒 肖战长得帅[赞啊]肖战又高又帅 肖战唱歌好听 肖战作品好看[打call]期待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期待肖战顾魏期
  • 这样的人,虽然不那么“伟光正”不像网文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佛挡杀佛,谁挑战我我就加倍奉还,这样的人,活的很不起眼,但是他们的心态和做法,往往会为他们积累非常优质的口
  • 这种新闻真的很多,爆出来的又能有多少,凌晨出的事现在还没结果,真的是在包庇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怕,我怕加害者过得好,我怕大家以后对这种新闻不管不顾,我怕在我
  • ✨很好吃的泰国菜 刚好不用排队的蛋糕 很社牛的滴滴司机 总之一切都刚刚好我大概是把沈大成五芳斋所有种类糕点和仙豆糕所有口味都吃遍了 谁能拒绝得了黑芝麻和豆沙呢连
  • 有人说看她的作品就像,深夜坐在酒吧听着狂野朋克,喝上一杯激情浓烈的伏特加,片刻自由而欢愉[笑而不语]#商业摄影教学##时尚摄影##迈克尔杰克逊[超话]#噗,看到
  • 4月26日午盘:上午走了个倒V,传统易观察角度就不多说,说说自己的角度.1、合约矛盾,IH偏见空,IC偏多,反应在现货上先一致偏多,但合约不一致一影响延伸,二这
  • 不得不说你是真的很帅,在战场上是QTE救我狗命的游隼医生(虽然你没有liv奶得多但是因为你是我现在唯一一个SS所以你的含金量是绝对有的!他们上街游行抗议,并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