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开这6大误区,吃再多益生菌都没用!

益生菌是什么?
所谓的知识误区都是因为了解的不透彻导致的。
所以,在开始讲误区之前,我决定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类,而细菌就是咱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再往狭义了讲,我们所说的益生菌指的是:对于人体肠道来说,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肠道中有数不清的细菌,一共能分3大类:
有害菌、益生菌(有益菌)以及中性菌。
益生菌和有害菌相互制约,维持着肠道菌群的平衡。
如果因为内在或外在原因导致益生菌减少,打破了这种相互制约的平衡,那么益生菌的保护作用被削弱,有害菌过度滋生,这么一来,人就会生病。

大家打个比方:
你的肠道好比是一座城,益生菌就是这座城里的“警察”,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这座城的安全稳定,而有害菌就是“坏人”,中性菌就是“居民”,一些吃瓜群众。
正常情况下,因为有足够数量的“警察”在,“坏人”会有所收敛。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让城里原本的“警察”都消失了,那么“坏人”就会猖獗,破坏你的城,破坏肠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
当这种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生病。
好,知道了益生菌大致是怎么回事儿以后,再说说益生菌的生存需要什么特定的条件。
首先,是厌氧环境。
直接点说,就是没有氧气的环境。益生菌只有在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茁壮成长,如果接触到氧气,益生菌就会死亡。
当然,对于咱们人类来说,是不太能理解这种特殊需求的。
给大家打个比方,给益生菌接触到了氧气,就好比你被人掐住了脖颈子,你有多难受它就有多难受。
其次,是纤维素。
直接点说,就是益生菌的食物。民以食为天,益生菌也是,即便有了无氧的环境,没有食物照样得死的死蔫儿的蔫儿。
好了,关于益生菌的一些简单介绍就到这里了。
好,接下来大家说说关于补充益生菌,大家都容易陷入什么样的误区。

误区1
益生菌能“治百病”
一个新兴的概念出现时,很容易掀起一阵追捧的热潮。
因为大家对它不是很了解,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拼接出一个被“神化”过的形象。
益生菌算是近几年被“神化”的典型代表。
叔可忍婶儿都不能忍。
消化不良,胃口差,便秘,腹泻,但凡和消化系统沾边儿的,都觉得要吃点益生菌。
甚至不少人认为,虽然孩子现在没生病,但是补点益生菌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好。
简单来说,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啊。
但上面也提到了,城里原本的“警察”(益生菌)要是少了,“坏人”就会猖獗,你只能通过从外界借调“警察”来恢复原先的平衡,它们的职责和功能仅在于此。
你不可能让“警察”去干建筑工人的活儿,指望它们能把你的小瓦房翻成大别墅。
益生菌没那么大的本事,别为难它们。
它只能调节肠道菌群,让其恢复到平衡状态。
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误区2
自行随意补充
好,既然益生菌不能强身健体,那孩子肠道平衡被打破了,这个时候补充总没错吧?
所以,大家又陷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腹泻、便秘或等等其他情况,只要吃了益生菌,就一定能起到调节作用。
事实上,这样随意自行补充收效甚微。
因为益生菌是一个总称,它里面还有各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要通过肠道菌群检测来确定你体内到底是少了哪一种或哪几种益生菌。
缺什么补什么,这才是硬道理。
如果体内缺乏的是双歧杆菌,你补乳酸杆菌就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还是那个比方,就算是“警察”,也有各自的分工,有专门负责出去抓“坏人”的,还有负责内勤的。
你让一个负责内勤的“警察”去抓“坏人”,完了还怪人家没用。人家也很委屈啊。
所以说,补益生菌最好是在做了肠道菌群检测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

误区3
孩子还小要减量
咱们做家长的都有一个惯性思维:
孩子就是“S”号的成人。
这点在用药上表现的尤为显著。
给孩子补充益生菌的时候,说明书上让一次吃一袋,咱们一想,孩子还小,少吃点吧,一次吃四分之三,或者干脆吃半袋好了。
这么吃,可以说是很没有效果了。
因为人体内的细菌虽然体积微小但是数量是你难以想象的庞大,所以不能用咱们平时用的数量级去衡量它们。
益生菌通常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衡量的,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吃50~150亿个益生菌是最合适的。
以100亿为例,如果人为减半了,那就直接少了50个亿。
50个亿啊!

误区4
死菌活菌都一样
大家都知道应该补充益生菌,但也有不少人觉得,我哪儿知道什么死菌活菌,只要是益生菌不就行了吗?
从概念上出发,益生菌必须是活菌,也就是说它得在有活性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
如果补充的是死菌,除了费钱以外,基本没其他作用了。
这个也很好理解。
就好比,你费尽千辛万苦借来了“警察”,但发现这些“警察”跟橱窗里的模特似的,光杵着不能动弹,那要它们干嘛?
当然,大家也会说,道理我都懂,问题是我又没有火眼金睛,我哪知道它是活的还是死的?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
那就是拿你买的益生菌加鲜牛奶发酸奶。
在无客观主观因素影响下,如果能发出酸奶,那证明这是活菌,如果发不出来,那说明是死菌。
这么简单的方法是不是透露着让人欣喜若狂的神奇?

误区5 不即冲即服
这一点其实也好理解,但也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毕竟我们和益生菌所处的生存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体会不到那种厌氧菌被暴露在氧气中的绝望。
但事实上,你把益生菌的包装拆开的那一刻起,就好比一个人被掐住了脖颈子,什么时候益生菌进了无氧的肠道内,这只手才能松开。
你就想想吧,要是换做是你,你能坚持多长时间?
所以啊,在服用益生菌的时候,尽量开了袋后立马温水冲服,开袋即食。
如果一时半会儿还来不及就吃,那就别着急打开包装。
不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益生菌死亡的就越多,效果就越差。

误区6
和抗生素同服
大家对抗生素可以说是很了解了,但是我打赌,益生菌和抗生素相生相克的关系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
毕竟,在大家看来,不管是抗生素还是益生菌,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恢复健康的“药物”。
因此,不少人在给孩子喂抗生素的时候顺道就把益生菌就喂了。
如果我说这么做是不对的,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咋了?这俩药会起反应啊?
给你们科普一下,抗生素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所谓“消炎”,官方的说法是杀灭细菌。
在这个功能下,抗生素又被赋予了“盲人杀手”的称号。
也就是说,只要是细菌,不管你是有害菌,还是益生菌,统统杀灭。
所以,益生菌和抗生素同服,其意义等同于“猫鼠同笼”。
一来一回,净白折腾了。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孩子需要吃益生菌和抗生素,那两者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对益生菌效果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益生菌知识的简单分享。大家有任何意见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里给我留言。
下面是我总结的知识点。
好记,不多。

拿走,不谢。

1.益生菌是对于人体肠道来说,只有益而无害的活菌。

2.益生菌不是“万能药”,它的作用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只能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

3.补充益生菌要有针对性,最好是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的结果遵医嘱合理补充。

4.服用时要遵医嘱,不要擅自减量。

5.要现冲现服,益生菌暴露在有氧环境中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6.服用益生菌和抗生素时,两者之间最好间隔2个小时,避免“猫鼠同笼”问题。

【“液态阳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立方米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立方米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1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立方米、10亿立方米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液态阳光”: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新路径】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甘肃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灿及其团队,历时20年载攻克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而随着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成功完成工业化验证,人类为早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有了一条全新路径。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车辆离开兰州新区繁华的核心区,沿着笔直开阔的道路向西北方向行驶20余公里,便到了兰州新区倾力打造的化工园区。道路一侧的一座小山丘上,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壮观。

“这是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占地259亩,用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兰州新区石投集团高级技术主管李春新介绍说。

距离山丘不远,就是项目的主厂区,里面矗立着项目的核心设备——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空中穿梭交织的管道、高耸的反应塔,显示出十足的科技范儿。

“用山丘上光伏板发的电,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再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就生产出了甲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液态阳光’。”李春新尽量用最简要的语言道明了项目的原理。

甲醇,可作为燃料替代石油,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化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电解水制氢,氢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甲醇,在实验室早就在研究,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何特别之处?

“关键在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李灿院士团队所研发的高效催化剂。”李春新说,这一项目由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等3个重要生产环节组成,其中,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催化剂在后面两个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加入的一种特殊物质,其本身不会参与反应,却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全面提升效率。

实验室里,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再让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复杂漫长,且条件也相对苛刻,而没有实现大规模化工业过程。而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效催化剂,则极大加快了电解水和二氧化碳加氢的进程,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使工业化生产“液态阳光”变为了现实。

“通俗地讲,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生产出甲醇的过程,它将无形的太阳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当中,因此,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甲醇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李春新进一步解释说。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总顾问、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有贤认为,“液态阳光”合成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其重大现实意义在于将二氧化碳变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划时代地解决了工业二氧化碳尾气的利用问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之所以被大量排放,是因为它无法被大量利用,产生不了价值。而在‘液态阳光’的生产中,二氧化碳变成了重要原料,有了利用的价值。”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

催化技术重大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不远处就是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和星海公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

大连化物所是一座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见长的综合性研究所,催化化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自1983年到大连化物所读研究生以来,李灿院士不断向着一座又一座催化领域高峰努力攀登。“液态阳光”则是李灿和他的团队在催化剂研究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液态阳光’合成成功,实际上就是催化技术的成功。”近期,记者专程前往大连化物所,对李灿院士进行了专访。李灿介绍说,“液态阳光”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加入催化剂,大幅提升了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加氢两个生产环节效率。

也就是说,李灿团队分别攻克了两大催化技术。

以电解水制氢为例: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大,生产出同样体积的氢气不仅成本高,而且速度慢。但使用李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先进电催化剂后,单位时间内电解的氢气量大幅增加。

“以前,一小时能够出几百方氢气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可以出1000方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李灿说。

制氢速度提升的同时,还有成本的下降。

传统制氢,每产生一立方米氢气大概需要耗5度以上的电能,但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把生产一立方米氢气的耗电量降至4.3度。

“别小看这0.7度,一方省下0.7度,1亿方、10亿方又要省下多少电,这个量大得不得了。”李灿说,工业生产必须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干。

前沿技术的探索之路往往充满着艰辛。

“液态阳光”的成功,研制出具有很强靶向性的催化剂是关键。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李灿院士团队没有放弃。

“加入催化剂后,要让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甲醇,而不是甲烷之类的其他物质。”李灿院士说。

与实验室环境不同,工业合成“液态阳光”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杂质、水、温度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比如:要确保催化剂耐高温,温度升高不会被烧死、烧结。同时,工业二氧化碳含有大量杂质,有毒化作用,这又需要催化剂要特别“皮实”,既要在温度高的时候不怕烧结,又要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粗粮杂粮”原料过来能够被消纳。

“一般的催化剂很怕水,温度高的时候,水对催化剂的破坏很严重,而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李灿说。

通过许多次攻关,一系列问题最终逐一得到解决。
李灿院士团队成员在大连化物所实验室进行催化剂性能测试。

2020年10月15日,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而“液态阳光”项目运行数据也显示,项目运行1000小时的时候,催化剂依然没有明显失活,抗中毒和抗烧结良好,达到了推广条件。这意味着“液态阳光”这一科技成果已经具备工业化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液态阳光”示范项目为下一步建设10万吨级、百万吨级的“液态阳光”生产线打下了基础。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用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发电,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出清洁的甲醇。”李灿说。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月1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总占地面积289亩,投资约1.4亿元的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投运,呈液体状的粗甲醇第一次从设备终端的管道中流出。

“电是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水是普通的工业用水,二氧化碳是从合成氨工厂尾气中捕获的,整个甲醇的生产过程完全实现了绿色生产。”李灿院士团队的王集杰博士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化学品的工业化生产存在着放大效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利用小型设备在实验室得出的研究结果,往往与大型生产装置得出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在实验室里,最初放入反应管的催化剂只有1克,成功后,我们把量放大100倍以上,也就是加入100克催化剂再看结果,成功了,才有了进行工业试验的基础。”王集杰说。

从试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到完成工业中试,是“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一次大跨越。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可年产甲醇1000吨,反应器中投入的催化剂达到了1.6吨,是原始试验的160万倍,达到了项目的工业化示范作用。

“现在的任务是进行推广应用,建设10万吨级甚至规模更大的项目。”王集杰说。

新技术能否被推广,还要算经济账。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有关负责人、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锦算过一笔账,在这一项目中,每吨甲醇的生产成本为3000元。而以传统的煤化工方式生产,每吨甲醇的成本约为2000元。

3000元与2000元,貌似“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缺乏竞争力。

“项目的二氧化碳是购买的,因此增加了500元的成本,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二氧化碳排放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我们项目很有可能‘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二氧化碳,从而使‘液态阳光’成本大幅降低。”姜锦说。

在合成“液态阳光”过程中,除了二氧化碳,电价也对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3000元的成本是按每度电0.20元的价格计算的,现在有些地方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了几分钱。”对“液态阳光”合成技术的推广前景,姜锦充满信心。

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中,之所以将甲醇称为“液态阳光”,是因为太阳的能量被一步步转移到了甲醇中。项目落户兰州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海拔高,太阳能资源丰富。

“当然,这也同兰州新区对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18年考察对接到2019年开工,再到2020年建成试运行,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兰州新区从土地、资金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姜锦说。

在王集杰看来,兰州新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近一半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如果能将这些二氧化碳捕集用于制造甲醇,按1.4:1的二氧化碳投入和甲醇产出比例,就等于全国每年在减排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够生产出35亿吨甲醇,社会效应无法估量。

王集杰说,目前工业捕集二氧化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人们还可以对轮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

“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在兰州新区完成工业化验证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已经有多家企业来对接合作,有的已经进入合同起草阶段,很快就有10万吨级以上的液态阳光甲醇合成项目启动建设。”王集杰说。

太阳能为动力,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碳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新甘肃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场战役会让更多人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哪有轻易的现实安稳,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场战役会让更多人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哪有轻易的现实安稳,不过是有人为
  • 比如马云为了维护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不得不挥泪斩卫哲 6.不捍卫传承价值观的干部,走人干部到公司里面来,不仅只是干活的,企业的底蕴,是从干部身上体现出来的
  • 【建设管理】鼓励委托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本次新规提出,合肥农房建设应鼓励建房户委托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或经认定具备相应施工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施工。【用地管理】坚持“
  • 对于选手引进的咨询,烦请通过官方邮箱账号:contact@damwon.gg进行联系。现在,DK仅会对通过官方邮件形式,对选手引入进行联系的内容作出答复。
  • 3.是因为之前有粉丝跟我说XC60有共振的情况,相比而言S90就好一些。目前比较倾向XC60,我在事业单位上班,开bba感觉有些高调,我该何抉择?
  •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3
  • 最好是在抖音平台,带你们开辟新的战场,我来帮你们在线运营,礼物提成,都是你们的,拿最高就行了,时长播够官方奖励也不抽你们的,有想来的私信我或者加我v:Jnc13
  • 【转】❤ ✨✨❤ 早上舒心,出门顺心, 路上小心,回家暖心, 夜里安心,遇事耐心, 做事细心,交友留心, 待人诚心,别人有爱心, 自己有信心,你
  • #Feifei的考研日记#DAY128⏰√红宝书单词√设计史现代主义设计背诵 果然自己整理的笔记背的就很有成就感 也记得很快√艺术概论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
  • 今天有点小小的开心因为得到了小小的夸奖连轴转时不断提醒自己,规避自己的缺点,要保护好团队里的人,克制情绪照顾周围人的感受经常控制不住说几句,静下来去哄几句一直觉
  • 心仪对象:有责任担当,和事业心,收入最好是跟我差不多哈,最好是有一个趣的灵魂哈#漳州##漳州生活##漳州身边事##漳州美食#女嘉宾[爱心] 21032202。心
  • _________散步#有什么是你独居之后才知道的#以前跟父母同住时候,活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揍。但戴耳机也不行,因为这样就听不
  • 正是有了流调队快速准确的信息,这一病例得到紧急有序的处置:江西疾控人员立即通报相关省市,按照属地原则对占女士往返上海两趟列车上的几百名乘客实行采样检测和相应的管
  • 你是人间琳琅。万事浮沉,你是人间归途。
  • 今天 其实上午下午心情还不错可能是有生活老师陪我我就好多了 阮老师会给我安全感呜呜中午很多孩子接走了 真好 自由 在小孩那里吃完饭 下午和孩子们玩儿了会儿在操场
  •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  
  • 太子湾是深圳海景豪宅的一线IP,80套纯一线海景,真公寓,0.3亿起步,0.5-0.7亿也平常。深圳西边的海,都是只有顶有钱的人才买地起,住得起——仅管理费就劝
  • 可如今不比往日,现代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满清,只是英美强盗似乎还活在自己的梦里,殊不知,派几条军舰就可以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如今不比往
  • 说到粥哈,我记得1楼是上学期才大改革的哈,招商了老多人,当时我就去上面被我吐槽的这家早上卖粥的地方买了。我就想吃个鸡蛋喝个豆浆啥的,去了1楼看看,好吧更加没有卖
  • 以前回国都是休假,带着给妻儿老小的东西与自己收集的、别人看不上的东西,而这次还空了一个箱子……浪费了行李重量……在迪拜转机时,有迪拜的同事联系我,叫我想办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