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故事 | 翻开史前人类的“记事本”】
 

周兴华庆幸自己能成为考古路上的逐梦人。

  家乡的那座大山,让他爱得深沉;那些石头上的画,让他魂萦梦绕。因为那里积淀着历史的页码,闪烁着祖先的智慧,荷载着古人的辉煌。

  从遇见大麦地,到邂逅“维纳斯”,再到发现重型石器,在与大麦地岩画朝夕相伴的30多年里,他无数次走进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去寻觅、去探索、去发现。

  年近八旬,他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与大麦地“情缘”远远未了。大麦地新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他兴奋,继而生出遗憾,更知此生使命:“这里其实是世界遗产的代表作,看来我们的脚步一天都不能停歇。”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说。

  遇见“大麦地”

  周兴华从未想到,自己会离一个传说这么近,正是这个传说,让他有缘在家乡的大山深处与历史隔空对话。

  这个传说在中卫香山流传数百年,故事的主角是一匹“神马”,周兴华坚信:有传说和故事的地方,必定是一个灵秀氖氲的神奇之地。

  时光回溯到35年前的一天,一位老乡赶着一群牲口从周兴华面前走过。

  他随口问:“往山里面赶?”

  老乡回答:“饮水去。”

  老乡突然又问他:“你去过石马沟吗?”

  周兴华摇摇头,老乡指着香山的那一面低声说:“要有时间,你去看看,石马沟里面矗立着一大块青石板,平整光滑。太阳爬上山顶时,一群‘神马’的影子就落在青石板上,活灵活现。中午太阳一过,‘神马’就不见了。”

  神奇的传闻,诱发了周兴华的好奇,他决心寻找这块青石板上的“神马”。一天,他顺着牧羊人指引的方向,走进了石马沟,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块青石板。当时,阳光正好从东方斜射到石面上,从远处看,图像清清楚楚。

  “那何止是一群‘神马’,几匹‘神马’上还骑着人。走近看,图像逐渐模糊,用手摸,图像与岩面一样平整,无沟槽刻痕。”历史专业“科班”出身的周兴华瞬间判断,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岩画。

  “岩画!我的家乡也有岩画!”他惊喜地喊出了声音,那一刻,他的思绪早已飞出了香山,飞向了以岩画作为文明发祥地标志的那些地方,飞向了遥远的史前时代。

  神话传说与考古的碰撞,迎来了香山岩画的大发现,也诱发了周兴华对香山及中卫境内其他大山是否还遗存有岩画的探寻。

  1985年,宁夏地调二队的一幅《中卫及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及分布图》,掀开了大麦地岩画的发现始末。在勘察金矿过程中,周兴华意外地发现,在这片荒山野岭中居然还遗存着一个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史前岩画博物馆”。

  经过考证后得知,这片荒山野岭原是一处曾经种过大麦的小山坡,从不见任何经传、地图及地名记载,是牧羊人给小山坡随口起的名字,只有当地的牧羊人才会称其为“大麦地”。

  20世纪80年代,中卫的文物工作者整理岩画资料时,将这里的岩画命名为“大麦地岩画”,大麦地的名字被第一次载入《中卫岩画》。

  翻开“记事本”

  一个旧背包,两个饼子,三瓶矿泉水,还是那身“标配”,退休后每月4次进山是周兴华给自己定的“硬指标”。

  出中卫城区,一路向北便是祁连山的余脉—卫宁北山脚下,这里西临腾格里沙漠,东面与巍峨连绵的贺兰山相对,奔腾不息的黄河日夜相伴。

  车子停下后,周兴华警觉地环顾四周,确信没有人发现后,他指着一条崎岖的山路,一路叮嘱司机:尽量快一点,抓紧进山。

  这条山路,是进入大麦地岩画核心地带最近的一条路,他从不向别人提及。“这条路过去全是石头,是我用双手捡出来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也正因为大麦地岩画这种隐秘性,使它保存了基本的原生状态。”周兴华说。

  他是一名文物考古工作者,更是这座大山里的“常客”,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就是这座大山的“眼睛”。“这是人类的瑰宝,必须不遗余力保护好,不能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机会。”

  站在山间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一缕阳光打在周兴华的脸上,他的脸紧紧贴住一幅“狩猎长卷”,就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要用岩画纪录中国,给我留个影吧。”随着相机咔咔的声响,时间定格的那一瞬间成为永恒。

  大麦地岩画问世后,对时任中卫县副县长的周兴华来说,探索这里的岩画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他必须要跑得比黄河水更快。随后几年间,他对大麦地岩画作了详细的普查。终于,一部史前文明的长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专家考证,以大麦地为中心的中卫北山岩画约有6800多幅,含个体图案2万多个,其中大麦地岩画区最为集中,约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岩画2300多幅,个体图像8532多个,每平方公里图像个数达568个之多,分布密度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0多倍,这一新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

  1991年,国际岩画研讨会第一次在宁夏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将目光聚焦大麦地。“这里的岩画很早!”“这幅是旧石器时代的。”……大麦地岩画的古老、丰富、密集与奇特,让与会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大麦地一时间沸腾了,在国际上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从那时起,前往大麦地核心区的崎岖山路便被戏称为“国际大道”。在这条道上,周兴华走了整整33年。狩猎、祭祀、生殖、战争、放牧、建筑、舞蹈……万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在“记事本”上记录的生活点滴,在周兴华脑海中刻成一幅“百科全书”。

  翻开这些史前人类的“记事本”,走进他们的精神家园,周兴华无数次与历史对话。

  邂逅“维纳斯”

  邂逅“维纳斯”,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

  1986年,周兴华在大麦地考察时,意外发现一块山石上凿刻着一幅岩画,大部分画面裸露,小部分画面上覆盖着块块苔藓,粗看像个大花朵,经反复辨认,才看出是个“小美人”。

  这是一位双乳饱满、大腹便便的石雕女性裸像。先民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孕妇特征:体态丰腴,乳房硕大饱满,腹部隆起,臀部肥大,五官省略,手臂纤细,双腿并立。他翻阅了介绍国外原始艺术的很多图画书籍,几经对比才恍然大悟:大麦地的这幅人形岩画,与国外史前考古发现的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生育女神的造形竟如出一辙!

  “史前学家通常将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生育女神称之为史前‘维纳斯’,认为这是人类造型艺术的开端,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周兴华说。此后的16年里,他查阅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有关雕塑女性裸像的大量资料,从年代学、地层学、类型学逐个进行对比。

  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周兴华将大麦地岩雕女性裸像称之为史前“岩画版维纳斯”。2004年,新华社刊发了《史前岩画版维纳斯惊现宁夏》一文,并公布了中国大麦地史前岩画维纳斯的凿刻形象。文章指出,史前“岩画版维纳斯”与西欧法国石灰石浅浮雕洛赛尔的维纳斯雷同,与奥地利石灰石圆雕维伦多府的维纳斯相像,以岩石为质地凿刻的这种相同形象的史前维纳斯,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3件。

  消息刊发后,大麦地的考古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坡,被罩上了神秘的光环,时至今日,每年来大麦地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有50多名。

  “岩画版维纳斯”究竟产生于什么年代?2009年,周兴华在大麦地岩画上意外发现了冰川擦痕打破动物岩画的自然遗迹,为大麦地岩画产生于距今2万至3.2万年前找到了自然形成的客观物证,为解决宁夏岩画乃至北方岩画的断代提供了客观的证据锁链。他考证认为,大麦地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自然遗迹证实,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生育女神。

  近些年,周兴华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他广泛查阅各地发现的岩画,没想到竟在大麦地毗邻地区的一幅岩画中,见到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女性裸像岩画,亦即生殖崇拜岩画:在位居中间的一个呈三角形的图案中,从上到下有4个梯形方框。其中从尖端向下的第一个梯形方框中,凿刻着一个女性裸像,其造形与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类同。

  周兴华考证认为,这幅生殖崇拜岩画等于给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的内涵作了详细的图语注解:第一个梯形方框中的女性裸像是至高无上的生育女神,从她开始生殖繁衍后代,人类就由1个变2个,由2个变3个,由3个变5个,世代无穷的繁衍下去。

  “寻找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早的石雕女性裸像之类的造型艺术品,是探索人类史前文明渊源、重建人类史前史的必由之路,大麦地‘岩画维纳斯’充分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也进一步证明古人在万千年前就具备了创造艺术品的思维与技能。”周兴华说。(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 文/图)

低成本探月接连失败 实施太空任务必须“不差钱”?

印度月船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视觉中国

最近,印度月船二号探测器在落向月球南极的最后阶段突发状况,与地面失去联系,至今“生死未卜”。无独有偶,今年4月,以色列月球登陆器“创世纪”号,也在距离月面10公里时出现故障,摔到了月球表面,功亏一篑。

这两次任务的成本都不高。“创世纪”号是目前到达月球最小、造价最低的登陆器,任务花费仅1亿美元。月船二号项目成本略高,也不过1.5亿美元。这样的成本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同类项目相差甚远。

低成本太空任务是不是注定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节约成本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一味追求便宜,应更多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实现。

过于强调成本 或增加风险,难获有价值成果

有报道称,印度的人工费用很低,其高水平航天工程师每月的工资仅为欧美工程师收入的零头,这能为他们的航天项目节约不少成本。

但想省更多,就要靠技术了。如果有成熟的火箭、航天器,或者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就能缩短研发周期,省下一些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印度此前发射过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具备一定技术基础,但技术水平并不很高。

2008年10月,印度发射了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这台探测器造价约8300万美元,可以说很便宜了。同时,它的确有些本事。相比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200公里环月轨道,月船一号直接进入了距月面100公里高度的轨道;其携带的相机性能也不错,获取了分辨率较高的月球地质图、月球矿物图和月球地形图。为了“少花钱多办事”,月船一号搭载了6台国外的载荷,超过了载荷总数(11台)的一半,以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

不过卫星平台的缺陷,导致它未能完成为期2年的工作计划。2009年7月,月船一号的星体传感器发生严重故障,一度影响到定向导航。8月29日,地面突然与月船一号失去联系,多次努力均告失败,据判断,探测器的天线已停止工作。虽然NASA于2017年发现月船一号仍在月球轨道上转悠,但再也无法传回数据。

2013年11月,印度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10个月后,该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使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四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预算只有7300万美元,比许多好莱坞电影都便宜得多(如《地心引力》预算约1亿美元,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明日边缘》预算达1.78亿美元),但其技术含量也很有限。

首先,印度的运载火箭能力不强,其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吨多,仅为我国长征五号火箭的十分之一。庞之浩说,受火箭运力制约,印度只能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通过探测器围绕地球多次变轨,才能飞向火星。

这种比较“原始”的方法,早已不被航天界看好,因为这会消耗探测器大量燃料,直接影响其工作寿命。事实证明,曼加里安号抵达火星后,虽然开展了一些探测,但都是简单重复前人所为,并未获取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此次月船二号也是如此。庞之浩说,与我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落月时采用大型可变推力发动机不同,印度不具备这种技术能力,因而使用多台发动机并联,通过控制发动机工作数量来调整推力。同时其姿控发动机数量较少,备份也不够。探测器最终坠毁,很可能与发动机在切换时失控有关。

庞之浩认为,印度虽然实施了一些低成本太空任务,但过于强调成本,一方面会增加风险,另一方面也很难获得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如上述工程项目,最终收获以政治意义为主,也具有一定工程意义,但科学价值极为有限。

论节约的正确方式 钱都花在刀刃上,以创新谋最大效益

2007年9月,日本也发射了首颗绕月探测器——月亮女神一号。与印度的“穷游”相比,日本走的是“不差钱”路线。月亮女神项目耗资约4亿美元,当时被日本称为“美国阿波罗计划之后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探月计划”。

常言道“一分钱一分货”,重金打造的月亮女神一号技术十分复杂。庞之浩介绍,其由1个主探测器和2个子探测器组成,搭载了15种精密仪器,有些仪器的探测精度能达到以往同类设备的10倍甚至100倍。这使它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月球进行全面观测,获得了大量全新而且很有价值的探测数据。

可是,搞航天一定得这么烧钱吗?其实低成本航天活动的成功案例并非没有,我国嫦娥一号任务就是其中一个。

2004年初,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立项。国务院批给该工程20亿元经费,实际花了14亿元,其中包括嫦娥一号探测器、火箭的研制,以及2个地面测控站的建设。剩下的6亿元被用于研制备份探测器,即嫦娥二号。按照当时的汇率,1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7亿美元左右。

2007年实施的嫦娥一号任务,无论在工程上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不仅使我国突破并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也为后续探月及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在科学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例如获得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探明了14种有用元素在月球的含量与分布等。尤其是我国采用创新思路,凭借1台CCD相机和1台激光高度计解决月面拍摄难题,获得了世界首幅三维立体全月图。

由于嫦娥一号获得了成功,原本作为其备份的嫦娥二号,成为了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它不仅在探月成果上更进一步,为后续落月任务探了路,还成功开展了多项拓展试验。其开展的日地拉格朗日2点探测,以及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取得了珍贵的科学数据;最后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也注重节约成本,但该花的钱并未盲目节省,而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技术创新谋求效益最大化。

如果将中、日、印三国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进行对比,月船一号耗资最少,探测器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广泛采用了国际合作方式;月亮女神一号最贵、最大、最重,技术含量最高,与嫦娥一号同为自主研制。从任务完成情况来看,月船一号“提前退场”,而中日月球探测器均超期服役,圆满完成了任务。

庞之浩表示,所谓节约成本,并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一味求便宜,而要从任务全局考虑算总账。例如在载人航天领域,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跨越“登场”,直接跳过了国外先发射两艘飞船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过程。又如货运飞船,俄罗斯的做法是将联盟号飞船改成进步号货运飞船,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则是在“天宫”基础上改进而成,虽然研制经费较多,但运输能力比进步号多出将近2倍,后期运营成本可以大大节省。

综合来说,无论是火箭、航天器还是人工成本,都不可能无限制的降低,何况还要付出牺牲任务目标的代价。真正有“科技含量”的节约,是花该花的钱,办更多的事,但这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

记者 付毅飞

在三月份的互联网服务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对外发布了网络视频服务(品牌为“Apple TV+”),这一服务将会在11月上线,但是苹果并未公布视频会员的价格。据外媒最新消息引述知情人士称,苹果公司的视频会员拟定为每月9.99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进入网络视频市场,其实上是效仿了奈飞公司的商业模式,即推出优质的原创影视内容,通过会员付费来获取收入。

苹果网络视频也是该公司大力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务的一个项目。随着智能手机销量大幅下滑,苹果希望在2020年,服务业务能够贡献500亿美元的收入。

据国外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网络视频服务11月上线时,苹果公司将推出一小部分精选节目,然后在未来几个月更频繁地扩充节目目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⅝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⅜ 刷到这张图的时候被狠狠惊艳到了呜呜呜我要永久保存等到我结婚那天穿!
  • #Home设计[超话]# 越简约越自由,这才是生活的样子 #Home设计# 本案中,设计师展现出极简主义的稳重和不失惊艳的韵味,空间宁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炽热的
  • 不过我还是要说,我终于会做申论了。这个游戏很受小宝宝的喜爱,其实平时看宝宝们趁大人不注意拼命抽纸巾那劲头,我们就该知道他们有多爱玩这种抠一抠,拽一拽,撕扯的游戏
  • 【分享】关于看板和Scrum究竟选哪个,下面是比较中性的理解 Both Kanban and Scrum are designed to help teams
  • 又将城郊这处别馆命名息生馆,典出‘鹏之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暗指既来此处,该当反思,警醒虽困于名利场中,但不忘鸿鹄之志,而大鹏
  • 各位早上好! 做人,不要丢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乱,内心,不可以肮脏;有些话,能不说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适合;有些伤,能不揭就不放下,无声忘记更明智;有些事,可以看透
  • 并且,随着吃货文化的不断流行,在中国各地,有一些机构、商家将其作为热点、推广,举办各种类型的“吃货节”。并且,随着吃货文化的不断流行,在中国各地,有一些机构、商
  • ”  “杏花,不疼,那人伤了你,我便杀了他。”  国师大人还对杏花说:“杏花,我若是母猫儿,便嫁于你,为你生一窝猫崽子。
  • 希望好运降临幸福开心嗷!这儿的每个房间都有设置独立淋浴房建议大家spa前可以先淋浴这样可以给精油多一点时间充分滋润肌肤-Spa开始前会有个闻香放松环节顺着节奏一
  • 后来,酷酷的小人鱼长大了,爸爸们指着他对冬崽说:崽崽,这就是你童养夫。酷酷的小人鱼长大后,爸爸们指着他对冬崽说:崽崽,这就是你童养夫。
  • 今晚安全闸门终于可以人脸识别我了,做完核酸坐回来的厂车,人也没那么多。一直到下班前一共修了19台,组长也夸我了,问我今天感觉怎么样,准备明天让我开始修功能机。
  • with编辑部 1st love发售纪念活动报道memo④ーー……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买的CD是什么吗?❤️ 我第一次买的是岚的『僕の見ている風景』。
  • 在罗马队的其他引援目标中,对纳坦的尝试并不顺利,前多特蒙德球员扎加杜又容易受伤。穆帅去年加盟罗马队时,拜利向穆帅送去了祝福,并表示未来想要再次合作的意愿。
  •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本来也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我的老家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传出开发的消息,本以为是件好事,谁知对我家来
  • ”34岁的冰城露营玩家萱萱说,很多露营“小白”买的帐篷过于复杂,加上操作不熟练,有人忙乎两个小时都没支起来,“出来玩是为了放松,如果搞得太疲惫,就没必要了”。”
  • 郑博士请大家对照:1、直而椭圆肚脐:你有气质运势好,除非被小人陷害。郑博士请大家对照:1、直而椭圆肚脐:你有气质运势好,除非被小人陷害。
  • #Head In The Clouds-Hayd[音乐]# 失眠了 已经为还未开始的采风作业感到焦虑 好久没记录生活——一是想忘掉不太愉快的经历第二是想偷偷藏住
  • 公司的寄给了爸妈,校友会的寄了一份给娇妹,我自己一份和一起租房的姐妹分了分,同事投喂一份放在了公司,还有个家伙自己买的莲蓉的投喂了我两个,嘻嘻嘻假装今天是被大家
  • 人,每天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别人,羡慕嫉妒恨,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幻想未来,却很不愿意多花一点点时间,去多做一点点能改变未来的事...懒!​/算命.风水.看相|打赏.
  •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领先微信号:MJYX68 微信公众号:湄江印象 一辈子 一件事(做杯好茶),一杯好茶 敬天下有缘人我有一杯千年传承好茶与你分享,我有一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