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佛堂讲话(第一天)
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
一、念佛须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打七’乃是常事;衲僧来此参加佛七,承诸位檀越真诚的发心。利益一方有情众生。真是功德无量!衲僧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父,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今天所讲的话,可分成三段: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天涯海角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北,他在北与你相会;你到南,他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著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遗。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来念佛用功时,不须要讲话;因有初发心的人,故不得不讲,然而讲话总是‘打闲岔’,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紧张兮兮的神经碰上满街盛开的桂花,总是不自觉会心一笑,桂花真是上天使得一个小机灵~✔今天算是忙里偷闲,等了很久的公交车,到老城区去买心心念念的「板栗饼」还惊喜
  • 2022.5.18睡起来九点多 出门 买了俩饼子 四个包子白栋送我去单位 到了单位就差不多十一点了我收拾收拾 十二点出去上班 耍手机 发卡 倒着休息 洗衣服 洗
  • 宝贝,希望你每一天都快乐健康幸福,在爱的包裹下成长[爱你][爱你][爱你][抱抱][抱抱][抱抱]ps:因为最近忙于找到合适你的阿姨,这条祝福迟到了…”李南夜:
  • “星星的孩子”多美的名字,让人心痛的是,《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的患病儿童已有约200万人之多,统
  • 但命运的转变由不得人,就像每天的天气,当我十五岁那年就要进行中考的当儿,幸福抛开了我们。三个空瓶攒一起,有的差不多两个月前用完了,拖着没扔而已(拖延癌晚期,没救
  • 景点摩崖石刻上的“赤壁”二字,带您瞬间穿越回到那场谋略智慧震古烁今的战争现场;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拜风台上,羽扇轻摇,借出一个三国鼎立的新
  •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
  • 因为,在所有菩萨当中,地藏菩萨是一位满愿第一的如意菩萨,是一切增业修法迅速成就的本尊,是加持条件要求最低、最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哪怕只有丁点善根众生的菩萨,是佛门中
  • (3)即使眼前迷雾蒙蒙,我仍然相信会有美丽的风景,因为,我曾在那些净郎的日子里见过他的模样,所以,出发吧。(11)那些看似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看到努力
  • 比特币到达四十三万人民币难道就没风险一直涨涨涨吗风险也没有人会和你打招呼该跌忽然就来悄无声息金融大鳄风格就是不吐骨头所以提示风险很重要但向上还会有缓冲比特币的确
  • 因为是少年,是最有希望、最有未来的美好模样,若不是真的身陷其中,大概是不会想到、不愿相信这些拥有灿烂时光的孩子们有那么样的恶意吧。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深呼吸很多次,
  • #情感问题分析# 其实只要情绪下头,不会真的分了,即便男生不挽回,女生最后也会灰溜溜的找你复合。你们已经分分合合多次,女生耐心用光,她提分手的时候自认是比较理性
  • ”118小时不枉虚拟世界里在埃及希腊走一趟[苦涩]昨天下课和埃及裔老师Bish交流完“我在埃及的所见所闻所感”Bish:“有机会去埃及的话一定要去金字塔里面看看
  • 生活需要艺术,花儿朵朵全都在等待,我们还在咬牙坚持最初的梦想,希望能够看到我们这群追梦人的心声!坚持用心做教育的理念,却没有迎来我们的春天。
  • #李镇赫 别放精神线##垂直入坑李镇赫# 〔动图〕 ©azul9668 ☀️【3期储蓄罐 】 【普通批特典:】 【睡衣set: 】 【电脑包: 】 【
  • 详情进入 早安心语阳光: 你不清楚为什么而忙,就会忙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光。也许有一天,当你长大了,受过太多的伤,失望太多,思虑也多了,你再也不会那么炽烈地爱一个
  • 别看洋河很有名,其实江苏本地人很少喝,反而更喜欢这4款小众酒不过,除了美食和美景,江苏的美酒也是小有名气的,特别是洋河,担任了江苏白酒“扛把子”多年,在人们心目
  • 浸润了琥珀调的东方木香调香水,拥有美味诱人的内核,捕捉到TF男士耽于享乐,敢于出众的特质。浸润了琥珀调的东方木香调香水,拥有美味诱人的内核,捕捉到TF男士耽于享
  • 当然大家都希望能通过更少的考试次数拿到理想的分数,所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模考分数作出合理的报名组合也是考生们需要规划的。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就成功考出了自己的理
  • 毕竟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追求奢华、追求富足,充斥着太多的诱惑,人们已渐渐忘记了何为朴素,何为简朴。不谄媚,不自卑,寂静开落,不取悦任何人,只为了能开出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