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游人在栈道上游览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生机勃勃的秧苗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郑加林向记者介绍会馆村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村民程家来在捞青苔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植保无人机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荷塘和玻璃步道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游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稻田画设计效果图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来源:津云

【留洋旗帜时尚宠儿!“就压着打”的谢晖,可不是没有故事的男同学】“就压着打”成为中超开赛后的热门话题。
这句话来自现任大连人主帅的前国脚谢晖,一年之前他因为酒后豪言被推上风口浪尖,半个月前他被戏谑为“最快带队冲超主帅”,如今则是中超赛场最风光的教头之一。
将时间线拉回到去年8月,一段饭桌上的视频在中国足球圈疯传,只见酒至半酣的谢晖在觥筹交错间说道:“他(成都蓉城)两个亿,叫徐正源了,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压着打,不懂球,没用,我就要把这些不懂球的都打出原型。”
一时之间,“就压着打”成为足坛热词,谢晖的豪情万丈固然让球迷好生佩服,但也因此丢掉了南通支云的帅位。如今一年之后,谢晖重出江湖,“压着打”也成为他的标签,引起了段子手们的狂欢。
事实上,中国足坛从来不缺性格直率的人物,谢晖就是其中一个,在球员时代他就是球迷的谈资,原因是身上“八分之一的英国血统”——谢晖的曾祖父是一位孤儿,从小在英国人的育婴堂中长大,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作为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出国,一战爆发时成为一名英国军医,然后和一名年轻漂亮的英国女护士生下了谢晖的祖父……
上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谢晖满腔热血的曾祖父决定回国,谢家由此定居上海。谢晖的爷爷同样充满传奇色彩,担任过英租界警长,做过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还成为一名工程师。
到了谢晖的父辈,运动基因开始爆棚,他的父亲是短跑运动员,母亲则是跳高运动员。继承运动基因的谢晖成为足坛名宿简直顺理成章,11岁就进入徐汇区体校,然后到上海三队、二队和青年队,他始终是同侪翘楚。
1993年,中国足球加速职业化的进程,得到徐根宝赏识的谢晖被选入上海申花,就此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后年轻的谢晖放开手脚,年仅20岁时就在1995赛季的甲A中轰入10球,身体强壮且富有冲击力的他也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当时,谢晖和范志毅、祁宏一同被称作“申花三剑客”,他们一同帮助球队夺得甲A冠军。
不仅如此,谢晖还是中国足球最早一批留洋的球星之一,早在1998年他便收到了法兰克福的邀请,但多方因素导致未能成行,一年之后他加盟了德乙球队亚琛,一度成为主力前锋,当时在亚琛的大街上都能看到印有谢晖的海报。
然而到了2001/02赛季,谢晖遇到了瓶颈,逐渐失去主力位置,为了参加韩日世界杯,他选择租借回老东家上海申花踢球,遗憾的即便推掉很多商业合作专心于足球,他仍旧无法找到进球的感觉,与米卢的世界杯大名单失之交臂,成为谢晖整个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
当时的谢晖,为了能够参加世界杯,几乎做出了一切努力,对阵金德的比赛时甚至在防守中撞破眉骨缝了7针。
在谢晖看来,自己理应排在国足五大前锋之内,然而世界杯大名单的结果给了他残酷的一击,他也表示“或许是自己自负了”。之后的职业生涯,谢晖兜兜转转于德国和中超,有过2004年因为与重庆力帆的合同纠纷一整年没有比赛的忧伤,也有而立之年找回自己重返国家队的光辉,最终2009年在申花退役。
职业生涯三入申花,有过22次国家队出场,且有过出彩的留洋经历,谢晖的职业生涯堪称精彩,他也成为申花历史上第一位拥有“退役仪式”待遇的球员。退役之后,谢晖做过申花的助理教练兼新闻发言人,做过上海幸运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主教练,做过上海上港的助教,终于在2020年成为南通支云的主帅。
在爱情上,谢晖也充满话题,他2004年与模特女友佟晨洁结婚,一度被称作“中国版小贝夫妇”,但2011年谢晖首度承认婚变。离婚后谢晖再出席VOGUE主办的摩登之夜活动时的伴侣已经是外籍女友,他高调承认恋情,撒了不少狗粮,成为娱乐记者追拍的宠儿......
然后,便是那著名的“就压着打”,在同一个视频中谢晖还说道:“像申花、上港什么都是几百个亿在投入,我们1000万人民币,中甲第5名,就是让你脑子干净一点,别瞎搞。”说出这段话后,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谢晖公开道歉并辞职。
抛开舆情因素不谈,谢晖执教南通支云的历程是成功的,他带着一支低成本运营的俱乐部打出了竞争力,便注定有一天会在职业赛场的舞台上“再就业”。
半年之后,谢晖就等来了机会。今年3月19日,上赛季降级的大连人任命谢晖为教练,仅仅一个多月后,重庆两江竞技便宣布解散,大连人递补成功,谢晖由此被戏谑为“最快带队冲超成功”的主帅。
新赛季开始之后,被视作保级热门的大连人出人意料地展现出犀利的一面,首战面对四外援出战的河南嵩山龙门两度取得领先,可惜最后时刻被卡兰加绝平无缘开门红;此战对阵广州城,谢晖继续“压着打”,大连人最终2比0取得完胜。
到了第三轮,面对赛季的第一个强敌,全华班的大连人丝毫不惧三外援的长春亚泰,再次率先取得领先,并收获1比1的平局。
赛季开局三轮不败,且战平两支外援云集的球队,谢晖的战术部署和临场指挥都广受好评,而更让人动容的或许还是他在场边的姿态——他始终振臂高呼:“压上啊”,“快点压”。
毫无疑问,谢晖狂放的性格让他总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他也因此吃亏上当过,但难能可贵的是,多年之后,谢晖依旧遵循着自己的本心。
也许,在中国足球这低迷的时刻,我们更需要不一样的色彩,谢晖就是其中一种,我们不知道他和大连人最终会走向何方,但此刻的中超,需要“狂人”,需要“就压着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早在19世纪,新加坡就有类似于骑楼这样的建筑了。在新加坡一个繁华地段的楼盘,作为人均资产占比最大的房地产,在资产泡沫面前会无动于衷吗,通胀预期只要在所以有价资产
  • 警察:她已结婚,你被骗了】2018年12月份,刘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杨某,一段时间后,两人成为了恋人,并举行了订婚仪式。每天起来看到这风景就会让人很开心跟杨哥努
  • #东宫BGM##电视剧东宫[超话]#@电视剧东宫给你一个么么哒,原来东宫甜也不是不可以[笑cry][笑cry][笑cry][笑cry] 东宫女孩不是吹,就是好看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念叨很多天要去看 结果听了一些影评 看了一些剧透 又拖延症拖了好些天 差点就自己拖完不看了 好在表弟提议去 还贼迅速地买了电影票很喜欢夺冠
  • 一开始是看中徐汇区湖南路那边,但房子太小租金很高(虽然装修不错)而且步行去商场好像有一段距离,是闹中取静的地段,纠结后还是考虑静安区,找到安乐坊的一间,风格和现
  • #刘在石[超话]##刘在石0814生日快乐##闲着干嘛呢?!
  • #遥昇[超话]##遥昇克拉直播歌单# 1.21直播歌单00:16:40{刻在我心底的名字}00:25:08{莫问归期}BGM00:30:11{爱何辜}BGM00
  • 说的是“我(马志明)认为德云社和其他的小剧场都是相声阵地中的一员。一、二大爷的委屈和怨气侯耀华之所以写这样的文字,笔者认为,中间可能有他一直隐忍的委屈和怨气,适
  • 刚刚跟同事说,她就担心搞这么优惠的活动会不会质量上不过关?但我不怪他。
  • !我要先下手为强!
  • 他们之间的欧冠席位之争和即将进行的比赛一样精彩,更强的球队会取得胜利,我认为米兰更强。【安切洛蒂:米兰比尤文更强,他们将战胜尤文】埃弗顿主帅安切洛蒂谈到了本赛季
  • 。横店鹰眼果然又被我发现疑点了,你看我像开心的样子吗?
  • 春风十里不如你,梦里梦外都是你。日子苦点没关系 因为还有你关于你,千军万马,四海潮生,你一笑,我心都甜了。
  • #网教学历[超话]# 【武汉理工大学】网教 本科,可随时来我校报名,十分钟完成 大专,处于暂停注册状态,请耐心排队 #学历##学历提升##专升本##湖北专升本#
  • 有很多人说过喜欢我,只想要一个肯坚持的,那就足够了。他有一百种表白的方式,可是却没耐心用一件事让你体会到安全感,他们想跟你在一起却不想走远,想得到你的心却只肯搞
  • 有的人意识到,也觉醒了,有的人受制于此,作出了相应的人生选择。#想要更好生活而努力的L# 其实鸡血flag真不适合我这种三天新鲜的人不过呢事情都有转机不知道今年
  • 你的生物场‭‮净清‬‬了,不清净的场来了,‭‮不得不‬‬清净,你的‭‮体身‬‬有序,无序、生病的人,进入你‭‮个这‬‬场不得不有序,有些‭‮病生‬‬的人,来了,
  • 2021年5月2日 阴第一次兼职 发传单外加要家长电话(刚开始不知道)我这种内向的人想着去锻炼锻炼 可没想到每分每秒都处在社死中 有些家长真的很没有礼貌 不听人
  • 我就不一一解释 总之不要听别人的一两句而开始否定讨厌Ak 首先你不清楚他是个怎样的人 你只是听别人乱说 你就知道?#极限挑战##岳云鹏##叫我ak就好了[超话]
  • 六年之后,一家古董店的老板亨利无意间得到了这面镜子,结局还是一样,他也不明不白的突发疾病死亡……这场诡异的死亡事件就这样持续一遍又一遍地发生着,但是没有人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