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

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中国手机市场暴降4成,玩家该何去何从?】“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直言道。

没有行业能永远站在巅峰,手机市场发展进入深水区。尤其在当前,在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手机市场同样不能幸免,在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暴降超4成。具体厂家来看,国内的TOP 5玩家们,除了荣耀外,苹果、vivo、OPPO无不是在下滑,其中OPPO跌幅高达33.5%, vivo暴跌35.1%,排名第三,就连苹果都大跌了5.8%。

业内人士张其(化名)认为,荣耀逆势增长,是由于荣耀刚从华为独立出来,渠道重启,故而才能完成从0到1这样的“增量”光环。

潮电智库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5.2亿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2亿台。202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3.7亿台,同比下降10%;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2亿台,同比下滑8%。

厂商们深扎手机市场的同时,也在重找增长曲线,增设产品线、尝试创新业务等,但行业的零和博弈下,新的增长路线也具有很大的挑战。

孙燕飚表示,当前行业的共识是,未来三年内,手机市场都或将呈现消费疲软的状态。

{创新遇瓶颈}

早在2017年手机市场出现下滑时,手机产品创新遭遇瓶颈,价格却水涨船高,导致在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用户需求越来越弱,这些现象就已经初步显现。

四年过去,局面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市场格局方面,手机行业的倒闭潮、退出潮自2018年就已悄然开启,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下半场,头部格局也已基本稳定。产品方面,国产手机厂商们为了抢市场、谋利润,走向了冲高端的路线,一直瞄准细分点抢先占位,比如折叠屏手机、自研芯片、拍照摄影、快充技术等,但依然没有足以让市场感到惊艳的创新产品。

“现在手机的性能普遍已经很强,没必要常换,即便是像我这样的数码达人,手机也是用一整年都不想换。”一位前手机行业从业者表示。这并不是个例,资深产品经理判官此前便对深燃表示,自己的换机动力也在下降。

当3C产品爱好者的换机动力都已经大幅下降时,普通用户换机周期变长,也就不意外了。

2022年以来,国内手机厂商为了冲高端,都在押注折叠屏手机。拿刚刚过去的4月来说,手机市场的焦点都围绕在折叠屏手机上,先是vivo发布其第一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起售价8999元,到月底,华为也发布了降至9999元的外折屏手机Mate Xs 2。

厂商热闹,用户犹豫。潮电智库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手机一般是32个月的换机周期。

折叠屏手机被国内的手机厂商视为是冲击高端、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

而除了折叠屏手机这种新形态,普通用户选购手机时关注的,拍照摄影、屏幕刷新率、续航、性能、机身设计这五个方面,同样是手机厂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提及手机性能,就离不开核心芯片。小米、vivo、OPPO在去年都拿出了自研芯片,把底层创新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不过都是处理图像信息的芯片,并非更为核心、难度更大的系统级芯片(SoC)。

而至于手机核心芯片,在华为麒麟芯片受限后,国产厂商的旗舰手机大多采用的是高通骁龙,但骁龙最近两代芯片性能表现并不算好,而且发热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缓解。2021年多款旗舰手机出现了发热问题,主流的观点是,原因之一是,在限制骁龙芯片的发热问题上,这些手机厂商没有形成较好的散热方案。

整体来看,在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们的创新只能算挤牙膏。硬件层面,厂商们堆料到了极致后,越来越卷。软件层面的提升,越靠近底层,也越困难。

{市场饱和度加大}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手机市场早已是存量市场。

潮电智库预计,2022年至2024年的未来三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11亿台至12亿台之间波动。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3月在推特上透露,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已削减1.7亿部订单,占今年出货计划的五分之一。

这都预示手机市场能够抢夺的用户量规模已经见顶,各玩家的领地早已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国内手机市场的玩家,自2018年以来玩家渐少,金立退场、锤子破产、乐视倒下、一加回归OPPO……到2022年,不到半年,手机行业便有两起明星品牌被收购的消息传出,黑鲨被指在腾讯收购后转做VR/AR相关的硬件,魅族被传已被吉利收购,而且吉利已经成立手机公司。

一个又一个手机品牌的陨落,无不昭示着,小品牌成本高,没有规模和技术优势,大概率很难存活。小品牌被收购已经被视为是最好的归宿,新品牌成黑马、杀入头部的故事也很难再上演。

在红得发紫的市场竞争之下,头部品牌的地位渐稳。华为在芯片受限之后,随着市场份额的下降,成为手机市场最大变量,“让”出来的市场很快被瓜分,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新的市场格局也基本稳定。

国内市场上,独立之后的荣耀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目前,头部几家分别为OPPO、荣耀、vivo、苹果、小米。

而国际市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是头部五大厂商,尽管受季节周期性影响,每个季度的统计报告中,各家的排名会有所变化,小米在2021年二季度,还曾首次成为全球第二,但头部几家的位置整体稳定。

存量市场、格局稳定,厂商们更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尽可能多争一分市场。今年一季度,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手机市场更加惨淡,竞争也更加激烈。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的整体布局方向也基本相同。产品定位上,冲击高端;市场层面,向全球拓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产品线以及新业务。

孙燕飚指出,以舜宇光学、欧菲光为例,在其公布的未来发展方向中,都已经从以手机业务为重心,到发展智能汽车以及新业务。

小米财报显示,其通过开拓海外市场,2021年海外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49.8%。但曾连续16个季度在印度市场稳居第一的小米,最近却陷入了泥沼,先是年初被开出5.6亿的天价税单,又于近期遭遇扣押存款,总数高达48亿元,几天后才解除冻结。这些都意味着,印度这个手机增量市场,不再好做。手机厂商出海面临的合规性、营商环境一直在变化。

手机市场玩家们的拼杀,早已不再容易。焦虑的手机厂商们也迫切想要靠手机之外的产品线获得更多收入。

你们知道,古代是如何举报的吗?在哪些时期比较盛行呢?和现代的举报有什么区别呢?

要说管理,还得是以人治人。古代的一把手也担心过,有下属瞒报情况,自己被蒙在鼓里怎么办。于是,魏晋时期,朝廷中开始采用“风闻言事”的方法来监督众臣,即言官御史可以根据自己听说的内容(风闻)等,匿名对其他人官员进行奏表举报、弹劾(言事),用以监督官员的不良行为。

这对于远程管理众多人,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但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全凭传言就能举报的策略一定不会沿着制定初期的目标发展,必然引起新的麻烦。

到唐代时,对风闻言事的历史记录大量增加,一是史书量增加,二是唐代对这个制度进行了诸多调整,要求风闻提供的证据越来越多,有层级审批制度,有时甚至需要实名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假举报对人的影响,但是也打击了言官的积极性。

到宋朝时,由于对文官的重视,风闻言事又发展起来,不仅发展的多,还发展的广,不仅御史可以言事,还增加了不少可以言事和越级言事的文官。不用对风闻举证,言事错了也不用负责,在一定时期内,这个制度发展的特别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哪个官员没被言事过说明混的不咋地。程朱理学的代言人之一朱熹,就被言“为害风教,私故人财”。说他好色,和儿媳妇有染,还整出了孩子;侵占朋友的财产等。 这种事情真的只能风闻,毕竟不能站在床头拿证据。苏轼也被“乌台诗案”整的灰头土脸。
到底是多好,还得人自己想想。

明朝时文官的制度改变比较大,还有内阁产生,斗争此起彼伏,此时风闻言事制度更像是一种内斗的手段,包括言官都成为棋子。

清朝时,顺治帝在“陈名夏案”的党派斗争中,对风闻言事深恶痛绝,几乎封死该制度。但是他儿子康熙成年开始治理国家时,对于那几个称霸朝野的老臣迟迟找不到公开查处的理由,遍开启风闻言事,为清理门户做准备。当然结果也是他满意的,都写在了史书里。

到清中后期,风闻言事发展到了鼎盛,别说御史了,只要是个官,都能匿名发帖。文官武将,你争我抢,好不热闹啊,清帝喜笑颜开,每天喜滋滋地收大家夜里加班写好的小作文。

也就是说,举报这个东西,存在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往往发展方向不可把控。古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举报,更不是什么人都能被举报的,至少要有头有脸。现在又是什么样呢?

这是个动词,本身不分褒贬,但是为什么大家听到这词儿就觉得别扭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的叭 预计今天也是水深火热的一天如果不是临时取消核酸此刻我应该在排队核酸吧…晚安小王 稍稍坐了一会运动 好久没做运动了真的忙到飞起 有点点累感觉兼顾不大过来‍
  • ⋯ElizabethArden 伊丽莎白雅顿 全新包装【 超进化黄金导航胶囊 】 胶囊 100% 由天然植物与矿物质组成,都是可生物分解的,对自然环境也零负
  • 这时我想,不给你看看观音菩萨的威神力你是不会心服的。我心想:看情况法师是不会回来的了,我得自己想想方法,自救也好,度它们也好,就念观音心咒吧。
  • ✨ 美好时光的一些证据1️⃣中午休息时间看了会没补完的节目 感动了的综艺 致敬英雄2️⃣加了一个很熟但一直没有联系方式的朋友 结果出现了“加不上”……原因ta说
  • 计较太多是会不快乐的,有些人有些事太执着反而没意思。#力丸出道一周年快乐# [开学季]#力丸# 好像常说这样的话,说这个季节也要好好生活,按时吃饭,规律作息,说
  • 修行是给自己长实惠的,不是给虚荣心长面子的,认知这点很重要,愿所有看到此篇文者,都修真有份,近道无魔,修行圆满!修行是破我执的,你对某一具体的信仰、法门、老师、
  • 一发布,就被点爆的打印机,华为的PixLab X1,功能什么的看起来很不错,而且看了一些实测大佬的视频,这款机器还可以,搭载鸿蒙系统,华为手机使用的话,打印很方
  • 一般地认为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女性容易患产后抑郁症,这是因为1.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
  • #美食[超话]##美食种草新势力##美食生活新势力##潮流好物嘉年华#能力作风建设年丨暖心救助不缺位 是这春天里最暖的“警”色四月暖阳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他们总会
  • [疑问]来我的主页看看我的精选照片吧#微博贴纸# 我想告訴這個世界告訴你-世界上本無聖誕老人所有的驚喜、歡樂、幸福都來自爰你的人和你爰的人,安妮㊗️這個世界的有
  • 产品储藏阶段采用“三人三锁”到产品储藏阶段,负责人说这就要采用“三人三锁”的措施了,也就是在冬奥会期间,蔬菜存储库房企业库管、品控、政府监管每人一把锁一把钥匙,
  • 而我童年时,虽然也能吃到肉,但却也同样热切地盼望着能吃到散发天然豆香气儿的老豆腐。而豆腐被认为是性平味甘,所以老豆腐于我,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尤其是母亲在家里自
  • 无法抗拒联姻的女生,在他的葬礼上,不顾“人妻不可扶灵”的传统,不顾两个家族的巨大压力,坚持为歌手扶棺,送「挚友」最后一程。时光是思念、时光是陪伴我只想给你最美好
  • 关于解决金融和财政体系中的问题,货币政策委员会报告说,现在国家财政支持仍然充足,但很担心老百姓的生活消费问题,收入降低了,但消费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导致收入不
  • 爷爷站到一边对小老虎说:你能不能拍摄的时候不放pi呀。爷爷站到一边对小老虎说:你能不能拍摄的时候不放pi呀。
  • A游戏的第二天没有什么很强的戒断反应 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 就是偶尔会想到我在游戏里做点什么昨天有一点失恋的感觉(这6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正好被
  • 选择正确的潜孔钻头,是获得最佳使用效果的前提;2、在安装潜孔钻头时,要将钻头平缓置入潜孔冲击器卡钎套内,切勿用力碰撞,以免损伤钻头尾柄或卡钎套;3、在凿岩过程中
  • ▲苏轼画像在医生的帮助下,进入安济坊的病人一般都会受到妥善的管理,这让两宋时期的传染病防治水平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当年西晋流行瘟疫的时候,就曾经出台过一个规定
  • 茶有多种,其中白茶“不炒不揉,生晒为上”人工干预极少,味道淡而不薄,有一种最接近土壤与森林的味道。#2023考研# 人加油关注雕哥 #考研# 不迷路#荐见好物#
  • 花生的原产地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国现在的花生来源于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约在十六世纪才传入中国,到了十九世纪末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花生的原产地是一个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