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湖北一农民正在沟渠旁取土,突然挖出一个糊满泥的“铁疙瘩”,于是拉回家作系猪的石头,谁知,这竟是一块重100斤的特大银锭!

这位汉川民乐乡丁岗村的农民叫蒋少雄。3月28日,他正在修猪圈,为了将猪圈地面垫高,蒋少雄请来两位邻居帮忙,一起到村头的沟渠旁取些土回来。三人各自分工,蒋少雄和一位邻居负责挖土,另一位邻居则负责用两轮推车运土。

蒋少雄两人正挖得起劲时,突然“哐当”一声,铁锹似乎砸到了石头。两人对望一眼,均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此时已经挖了接近1米深(实际0.8米),早不应该有石头了。

蒋少雄蹲下扒了扒土,只见一个东西露出半个角,呈灰褐色,也看不出什么材质。邻居见状笑道:“这不就是块石头嘛!”蒋少雄又仔细瞧了瞧、摸了摸,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还有一层“铁锈”。

蒋少雄抬头对邻居说道:“看像个铁块,也不晓得多大,刚好挖回去拴猪!”于是两人围着这块“铁疙瘩”挖了起来。哪知道,挖出来之后才发现,“铁疙瘩”还不小,看上去像一顶古代的帽子,上面大下面小。

这“铁疙瘩”挖出来满身糊着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于是三人用推车将它运到了蒋少雄家。但蒋少雄觉得这“废铁块”满身泥,怕它弄脏家里,竟直接将其扔在了门口,准备等猪圈修好后,再把它埋进土里作系猪的石头。

就这样,“铁疙瘩”放在蒋少雄家门口风吹日晒,来来往往的人对这个糊着泥的大家伙,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时间一长,蒋少雄都快忘记它的存在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老者路过,恰好看到了这“铁疙瘩”。此时它上面的泥已全部被晒掉,老者围着它看了半天,随后找到蒋少雄,竟提出要将它买回去!蒋少雄半信半疑,这东西放在门口几个月没人要,为何这老者突然要买呢?

可老者笑而不答,让蒋少雄更加疑惑!但不管他如何旁敲侧击,老者就是不说缘由,还把价钱又加了一点!虽然价钱依旧给的不高,但蒋少雄有些心动,本来这“铁疙瘩”留着也没什么用。

但蒋少雄又觉得哪里不对头,思量半晌,他心一横,一口回绝了老者!老者目的没达到,只得悻悻离开,临走时还留下地址,嘱咐蒋少雄想通了可以去找他。

蒋少雄回屋后,将这奇怪的事情告诉了妻子,蒋妻心思机敏,顿时明白这不起眼的“铁疙瘩”或许有些玄机,于是连忙让蒋少雄将它搬进了屋。两人围着它看了很久,才发现上面还有三行字。

遗憾的是,两人都不识字,蒋妻颇识大体,她对蒋少雄说道:“我看这铁疙瘩写着字,搞不好是个文物,我听大喇叭广播,买卖这东西要坐牢...”顿了顿,她又说道:“反正这铁疙瘩也不值钱,你明天去县文物站问问,让他们来看看,到底是个啥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蒋少雄赶到文物站,文物站工作人员听后,立即随蒋少雄一同来到他家。经工作者鉴定,这竟是一块重达50公斤的特大银锭!令蒋少雄夫妇万万没想到的是,昨天家里的一块废铁,今天摇身一变成了国宝!

这块银锭通高15.5厘米,面长40厘米,面宽16厘米,两端为折边,下部上长29厘米,底面长26厘米,宽13厘米,下部厚11.9厘米。银锭正面相对来比较光滑,其他各面则比较粗糙。

银锭中间有个1.9厘米的缺损,是铸造冷却时自然留下来的,底部有两个字,但因磨损已无法看清。在银锭面部,刻了整齐排列的三行铭文,从右至左分别为“洪顺合记”,“上上洋点”,“六十七号”共计12个字。

银锭重达49.28公斤,而且成色非常好,如此大的银锭,在全国来说都非常罕见,因此被称为"银锭王"。这块银锭刚发现时,因没有留下任何断代或记年的痕迹,被推测时代为明代。但从字面或铸锭形制上来看,却有很明显的元代风格。

银锭上的“洪顺合记”表示银锭银铺字号;“上上洋点”(洋:古代指银,如:大洋,光洋等)中,“上上洋”是指银锭的成色较好,而“点”表示块的意思,这种标记是南宋及元代的典型风格;“六十七号”则为银锭编号。由此推断,应是元代之物。

银锭上没有官署名称和税银款识,说明它既不是官银,也不是税银,而是民间铸造的私银。从“六十七号”的编号看,洪顺合至少有银六十七件,充分证实了铸银人的富有,同时也反映了元代国家储银量相当丰富。这么大块头的银锭无法在市场流通,应属于银号的固定资产。

那么,这么大块银锭为什么会出现在丁岗村的河边呢?

原来,丁岗村所属的刘家隔镇,在元明时期交通发达,经济十分繁华。据《湖广图经志书》记载,刘家隔处于长江、汉水和襄水等交通要地,一片车水马龙、舟辑云集的繁忙景象。丁岗村距离刘家隔古镇不到4公里,在元代是汉水故道,这块特大银锭可能是银号在运输途中,不慎落入水中所致。

8月26日,文物部门在刘家隔举行了盛大的献交银锭授奖大会,对献宝有功的蒋少雄等人给予了奖励。1987年10月,这块大银锭参加了“中国钱币展览”,成为展览里最大的明星。

如此罕见的大银锭,为研究元代的货币、银材铸造和运输等提供了实物,堪称“国之瑰宝”,目前藏于汉川市博物馆。

【华佗的“遗产”怎样化成产业“金山”?】#厚重亳州#一缕千年药香,流播造福当代社会。华佗悬壶济世、著书育人、名扬万世,在亳州留下众多“遗产”:驰名中外的五禽戏、典雅质朴的华祖庵、当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如今已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400多亿元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金山”。当下,“北华佗”持续守正创新注入新动力,乘势续写时代新篇。

守正创新,一缕药香传千年

在亳州闹市之中,有一处叫华祖庵的景区,是纪念神医华佗的地方。相传在1800多年前,华佗曾在这里开设医馆,为穷苦百姓免费看病送药。

“华佗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亳州市药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韩志军说,华佗去世后,每到他的忌日,亳州的医师们都会自发到华祖庵祭拜并施医接诊,免费为百姓看病,传承华佗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

华祖庵,这片传承医脉的“祖庭”,成为亳州中医药文化的滥觞。每到华佗忌日,除了医师义诊,亳州人还将自种或采摘的药材拿来售卖,祭祀活动演变成庙会性质的中药材贸易集市。“这就是亳州药市的雏形,慢慢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中药材交易市场。”韩志军说。

到了明清时期,亳州中医药迈向历史大发展。韩志军介绍,亳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涡河水运发达,全国各地的药商纷纷到亳州经营中药材,商贾云集,商贸繁荣,为此地赢得“小南京”美誉。

今天,行走在药香浓郁的亳州老街,仍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繁华景象。旧时亳州城有“七十二条街,三十六条巷”,其中里仁街、纸坊街、老花市聚集近百家药栈,大部分为外地药商所开办。外省药商在亳州建立的会馆最多时30多个。亳州最负盛名的4A景区花戏楼,位于山陕会馆,为清顺治年间山西和陕西两省药商所建。

在爬子巷,有一家传承了130多年的中医药“老字号”——承庆堂,以经营丸散膏丹起家,其膏方熬制经过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等九步,疗效显著,深受消费者欢迎,畅销至今。

承庆堂的膏药虽好,但制作工艺复杂,且为了保密,多以口传心授为主,不利于在现代社会传承弘扬。承庆堂第四代传承人李正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整理出一套标准化膏剂制作技艺,大大提高了特色膏药的生产效率。

“采用新工艺制作的膏药,具有使用方便、透气性好、无残留、吸收快、安全可靠等优点,采用机械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品种更丰富,有20多种。”李正风说。

这样一来,古法熬制技艺在新时期得以继续传承发展,更多人用上了好膏药。

在亳州,像这样传统中医药进行现代化转化的发展“脉络”随处可见。承庆堂、松山堂、普庆堂……一大批中医药企业从亳州老街起家并发展壮大,不少成为了“安徽老字号”,建起了崭新的生产加工车间,在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快速迈进。

守正创新方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神医华佗留下的一缕药香,流播1000多年后,继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祛病除患、守护安康。

说到华佗,必须提到华佗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驰名中外的养生健身功——五禽戏。

古代导引养生术的文化精髓正走进全国各地的校园。亳州市五禽戏推广中心主任陈静介绍,亳州编制的校园五禽戏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三个版本,已进入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健身教材,成为中国青少年强身健体的独特运动项目。

在亳州,五禽戏被列入党政事业单位的“工间操”,职工们日常锻炼健身,到每年药博会上,举行万人齐练五禽戏的表演,成为大会上一道颇为壮观的风景。

抢抓机遇,中医药业写新篇

在华祖庵景区,一处用竹篱围起来的小药圃,种植着菊花、芍药花、曼陀罗、白术等中药材,相传这是华佗在亳州种下的第一块药圃。此后,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在亳州延绵千年。

时至今日,亳州的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已达1450亿元,是这座古城风头最劲的“拳头产业”。

这还要从首届药交会说起。上世纪80年代,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逐渐开放,政府、集体、个人竞相入市,本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急剧增加,产量逐年攀升,销售成了初涉市场的亳州人的第一道难题。

1985年,亳州市的前身——亳县,决定举办一场全国性的中药材交易会,时间定在9月9日,因为这一天是华佗的诞辰纪念日,又有“九月九”健康增寿的寓意。

“当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彩旗飘飘,宣传横幅挂满街南街北,比过年还热闹。”历史的盛况,安徽省中药材商会会长卢景川今日仍历历在目。

首届药交会取得了巨大成功,27个省、市、自治区约1200名药商参会。此后,药交会成为亳州每年固定举办的经贸盛会,从人气到交易额,一届超过一届。2004年,亳州市开始在药交会的基础上,举办规模档次更高的国际中医药博览会。

经贸盛会助攻药业经济迅猛发展,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上市药材品种2800多种,年交易额逾400亿元。这座城市慢慢有了“中华药都”的美名。

2015年10月,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14个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不久后,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连续两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安徽聚全省之力,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走进了位于基地里的安徽誉隆亚东药业有限公司,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已有3个中药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负责人刘铁峰介绍,2019年投产以来,企业获得了借转补项目支持资金8000万元,享受税收财政扶持政策,“政府还帮我们解决市政污水管道堵塞问题,架设了专用供电线路,解决了生产旺季用电紧张问题。”

亳州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高频词汇——以药立市。因势利导、矢志不移地推动富民强市首位产业,形成“政策洼地”和“投资高地”,已吸引北京同仁堂、中国中药、广药集团等69家全国医药百强及知名企业落户亳州。

近日,《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该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廖自荣表示,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北华佗、南新安”久负盛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对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又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发展大好时机。

育人“养根”,擦亮“北华佗”名片

为培养更多中医人才,亳州市投资10.5亿元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12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同步开展分项作业,大部分单体建筑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在中医药学院基础上,增设中药系、中医系、护理与康复系、公共卫生管理系,开设12个中医药类专业,积极申请建设华佗中医药大学。”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表示,国家有关部委统筹沪苏浙等国内“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资源,与亳州学院结对帮扶,帮助其提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力争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独立办学,早日创建成开放型、综合性的华佗中医药大学,高质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设立唐祖宣国医大师工作室、徐经世国医大师工作室及杨骏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新建市级名中医工作室8个;开展三届市级名中医评选活动,评选出42名市级名老中医……从“医生”到“名医”,亳州开足马力加快构建人才梯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1人、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3人、省级名中医8人、省级基层名中医7人。

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为亳州中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九洲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批配方颗粒生产试点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符合性研究工作。

除了配方颗粒,九洲方圆制药公司还计划开发出50种院内制剂。“公司还与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合作,研发、生产更多院内制剂。”该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刘玉成介绍。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创新型药企越来越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药都产业实力。

亳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立足实际,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以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北华佗”名片!

【久恋之家 梦里梁园入画来】“梦里梁园,暖风迟日熏罗绮。满城桃李,车马红尘起。” 梁园,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梦里梁园”,是一片无比丰厚的文化热土。“从小朱集到大商丘”,梁园,还是商丘城市百年变迁的中心舞台。4000多年前,这里是殷商部族的发祥地。2300多年前,文哲大师庄子诞生在这里。2000多年前,这里为“三百里梁园”故地……

  梁园的“美丽基因”没有失传,日益焕发光彩。梁园区黄河故道,像一幅七彩画卷徐徐展开——万亩森林郁郁葱葱,万亩水面湖光潋滟,万亩湿地水草丰美。

  “梦里梁园”入画来。今天,“商丘城市后花园”,正在叠翠流金的梁园大地展现迷人的英姿。

  梦里梁园 文旅融合做文章

  梁园,是一片无比丰厚的文化热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4000多年前,这里是殷商部族的发祥地。“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梁园作为商丘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心中的“殷商之源”。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3800多年前,在这片热土上,商祖王亥赶着牛车,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从此成为“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天下华商的心灵故乡。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3600多年前,商汤革命始蒙亳,从这里兴兵出发,建立了大商王朝。商汤告命天下的兴兵之地蒙亳,也称北亳,就在今天的梁园区北部。

  “微子封宋,以续殷祀。”3000多年前,这里是周代宋国,诞生“中华圣人文化圈”的地方。诸子百家中,老子、庄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梁园区三陵台,因宋国戴、武、宣三公王陵并峙而得名,是宋氏、戴氏等海内外宗亲的根亲圣地。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2300多年前,文哲大师庄周诞生在这里。庄子,名庄周,宋国蒙邑人。春秋战国时期宋国蒙邑故城和汉代梁国蒙县故城,就在今梁园区李庄乡蒙墙寺村。蒙墙寺重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前身为庄子祠。北宋大文豪苏轼应宋城县令王兢之邀于元丰元年(1078年)专门写了《庄子祠堂记》一文。

  “梁园方圆三百里,七台八景誉天下。”2000多年前,这里为“三百里梁园”故地,成就了梁园厚重的文化根脉。西汉梁孝王刘武建立了三百里皇家园林,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辞赋大家齐聚这里,梁园成为闻名天下的汉赋之乡。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1200多年前,唐代诗仙李白客居梁园。李白、杜甫、高适,盛唐诗坛的“三剑客”在梁园把酒吟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中国第一篇以“旅”为篇名的文献,记载的是王亥到有易出游的经过,商丘成为中国旅游发源地。三百里梁园盛极一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个旅游景区。商丘和梁园,是中国旅游发源地、中国旅游景区发祥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在孟渚台(今梁园区东北黄河故道)临水隐居悟道十年才形成了《道德经》。今天的黄河故道岸边,还曾是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故里蒙泽。庄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万物齐一”。黄河故道,是梁园最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产生地。

  “三天不吃馍,也要听听刘忠河。”豫剧大师刘忠河是梁园区刘口镇大刘村人,被誉为豫东红脸王、豫剧“马连良”。梁园是著名的“戏窝子”,是豫剧豫东调的兴盛地。梁园区还拥有国家级“非遗”四平调。四平调,作为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流行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壤地区。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原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上世纪60年代初被《河南日报》送以“铁脚剧团”之美称,并因其为四平调剧种的创始团而冠以“天下第一团”之称。

  “从小朱集,到大商丘。”梁园还是商丘城市百年变迁的中心舞台,近现代的商丘市是一座由朱集小镇发展起来的城市。梁园区老城区旧称“朱集”,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朱集开始形成集镇。1916年,陇海铁路修通,建立朱集车站,后改为商丘车站。一百年后的2016年,郑徐高铁正式运营,梁园步入“高铁时代”。铁路改变梁园,改变“老朱集”。

  依托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今的梁园,正在形成以黄河文化、根亲文化、汉梁文化、戏曲文化等为特色品牌,围绕打造“文化梁园”的目标,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久恋之家 商丘城市后花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三百里梁园”盛景早已湮没于历史烟云,但梁园的“美丽基因”没有失传,并且日益焕发光彩。

  梁园区黄河故道,经过新时代的精心雕饰,仿佛一幅七彩画卷徐徐展开。

  绵延134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是商丘最大的生态屏障,高耸的故道大堤是古代商丘人民战天斗地的象征。如今,梁园区依托黄河故道留下的森林、水面、湿地,致力于生态旅游建设和开发,把一万亩森林、一万亩水面和一万亩湿地,以不同风格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商丘城市后花园”。

  “三个一万亩”,如今已经纳入梁园区“一线一带一路”观光旅游线路。一线是指打造从凯旋北路经国家森林公园、天沐湖至105国道共计42公里的故道花海线路,沿线带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一带是指黄河故道生态带,沿天沐湖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孙福集湿地打造37公里长的生态休闲观光带;一路是指汉梁文化旅游路线,依托三陵台、清凉寺、老君台等资源,打造梁园汉梁文化、根亲文化旅游线。

  万亩水面千种风情。千顷澄碧、水天一色、水鸟云集、小吃荟萃,这是天沐湖景区的自然写照。天沐湖位于刘口镇,水域面积1万多亩,平均水深2米。这里一年四季候鸟栖息,仅目前发现的就有天鹅、丹顶鹤、白鹭、鸿雁、野鸭等数十种野生鸟类。

  万亩森林一往情深。从天沐湖沿故道西行六七公里,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平原人工林国家森林公园。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今拥有银杏、杜仲、塔松、杨树、刺槐、泡桐、水杉等20多个品种的绿化树,林木蓄积量4624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1.6%。国家森林公园早已成为商丘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黄河故道周边自然环境。

  万亩湿地鱼肥草美。穿越几十里故道密林,来到位于孙福集乡的万亩湿地。黄河故道孙福集乡境内,水面内种植的主要作物有莲藕、蒲草,湿地内常年有本地繁殖的鸟类20余种、候鸟近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省级保护鸟类3种,是全国四大名鱼之一黄河鲤鱼的栖息地。

  故道、故乡、故园、故土、故事……这是梁园区《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综合旅游区概念设计》的主题词,设计理念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落实市政府提出的“一廊提升”总体发展格局。

  充满诗情画意的梁园,曾是古人向往的富贵之乡,也是今天我们商丘人共同奋斗建设中的幸福家园。

  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梁园向好,就是商丘人的“久恋之家”。(商丘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享漫展场照 #奥电未来城 #大连奥电 #奥林匹克电子城 #奥电未来城新商业招商启动会 #大连奥电二次元 #大连二次元 #大连动漫同一时间服务三个客户,医疗险
  • 11.打败你的通常不是更好的产品,而是一个创新的品类或技术。5. 后疫情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疏解的诉求,共情力就是销售力。
  • [刃]#52h刃小食拼盘# 在各位老师的参与和支持下,时长两天的接力取得圆满成功啦,主页君在此整理了本次活动的全部作品[爱你]欢迎老师们食用~ ❣️5.20
  • 标配265/65 R17全地形轮胎,底盘离地间隙有所提升增加了20mm。在城市猎人版车型上需选装的后桥电控差速器锁,在刀锋英雄版车型上已经标配。
  • 实际上5点半欢就醒了,我困的眼睁不开,前一晚10点多刚躺下,11点多醒了吃完一觉睡到5点还可以了。[打call][打call][打call]第二天早起化妆虽然很
  • 后劲太大,现在还是特别兴奋根本睡不着[酷]串场的VCR几乎每一句都是梗、只为自己开的花首唱、两个半小时又是有氧又是玩游戏[喵喵]我是土狗,我只会说编曲真的牛逼!
  • 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可以看到效果,但在2~6个月后效果更,并可根据皮肤状况、年龄、生活x惯和老化过程持续1~2年。如果表面皮肤没有红斑、水泡等不适,就可以进行补水保
  • 要知道,底层就像一个封闭的系统,资源是有限的,加上人又很多,只有一个蛋糕一起分,你多我少,你有我无,为了生存,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去掠夺,哪怕是属于自己的。它不像
  • 小甜饼 年上 abo 短篇 he 情有独钟纯情直球黏人小狗攻x心动不自知而稍微冷淡受‍❤️‍‍路渊x苏允首发cp#黎黎书屋##推文##小说##原耽##南昌哪里可
  • 短时间没碰设计,但是接触了很多建筑行业别的附属职位,也很开心,但我仍热爱设计不够爱就别招惹不够爱就别招惹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 你不开心就不要参考天下无贼 要我何用
  • 回到校园,肖扬腾从吉安市红十字会得知受捐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正在积极治疗,身体正在恢复中,闻听此讯的肖扬腾高兴地说:“我希望通过自身经历,让大家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其
  • #说出心底的爱#遇见你,我才发现,明天和未来都变得很重要。我只爱你,从年少时的心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再到未来的每一个瞬间,我都只爱你。
  • #bl推文# 0519《秘密花园》by狐狸不归[打call][打call][打call]评分:⭐⭐⭐⭐⭐陆惊蛰×温时 平淡治愈风~成熟稳重年上攻x温柔漂亮人妻
  • 使用DNA鉴定法时,医生需要收集申请方和叔侄双方的样本,通过PCR、定序、分析等技术,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叔侄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关于亲子DNA验证,由父母代表子女,
  • “嗯,我们也不想毁了你,毕竟留下学校的处分,对以后找工作会有极大影响,所以我们叫你来,是解决问题的”。“嗯,我们也不想毁了你,毕竟留下学校的处分,对以后找工作会
  • #陈绮贞[超话]# 那年今日| 2020.5.21. 起床看到同事傳了連結,說誠品音樂館黑膠榜上,前十名有三張是我的唱片,我點進去看,仔細地看了每一張的介紹文字
  • 6⃣️妖8⃣️要开始有很多好东西要上,大家需要可以看看我的tuan,基本都比自己买划蒜好多不需要了解一下揪个也没关系。中间出了点小插曲,[泪][泪][泪]现在虽
  • #橘气JUQI[超话]##LESBIAN[超话]##le##橘气活动##从橘气开始的浪漫# 【5.21「从橘气开始的浪漫」征稿启事】橘气虽然一直被称为“拉拉朋友
  • 近日,河北敬业钢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取得了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GC2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这意味着敬业钢构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实力再次得到了肯定,有助
  • LPDDR6内存标准将敲定:速率可达17.6Gbps博主Darkmont今日放出了Synopsys与JEDEC关于下一代DDR6 / LPDDDR6内存标准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