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大家好像都很开心,但是好像又都很难过。好多好多的人觉得很累,好多好多的人在夜里哭啊。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们开心一点,怎么才能世界快乐一点。虽然有时候,生活吧,确实有一点苦,也可能是很多。而有时候连这种苦都还要隐藏起来,不敢让人发现。我们都在真心的笑,我们也在真心地哭。时光有时候甜的如蜜,但有时候,又。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快乐的活。不开心的时候,听听歌吧。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下流浪的灵魂。不开心的时候,捐款帮助下别人。这样,我不开心的时候,还有人能够开心。那也就抵消了嘛。

修行人
“ 入定 ”
是怎样一种状态?

文 :清定上师

先把入定感觉讲一遍:
当感觉到身体逐渐、
逐渐消失;

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渐由粗变细了;

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
逐渐减少,

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

怎样出定的呢?

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
告诉自己入定多久
( 如要入定几个小时或几天 )。

那么时间一到,
自然而然会出定。

如果入定前,
没动念头,
即没把出定的时间输进去,
又无外人引出,
自己很难出定。

有极个别的人,
在入定前没有暗示自己入定的时间,
他很难出定。

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

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
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
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

后来发明了引磬,
“ 引磬 ”,

顾名思义,
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

你们现在可以通过一种想象力,

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
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
接着呼吸由粗变细,
渐渐没有了,
念头也没有了。

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反,
首先忽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

再感受到自己有呼吸了,
再下来就是感到有念头了,

接着会分析,
会判断了。

当这三种现象一出现,
眼睛一睁开,
发现自己又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怎么突然入定了,

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出定了?

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出现。

打坐过程中突然空掉了,
刚知道空掉了,
又突然没有了

( 即恢复了
身体、
呼吸、
念头 )!

不知道自己怎么进去的,
也不知道怎么出来的。

佛门里经常让参一个话头:

问自己是从哪里来?

如果你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
就会知道将来到哪里去。

之所以不知道将来到哪里去,
就是因为不知道从哪里来。

你入定把握好以后,
自然会知道怎么出定。

在最初阶段,
通常只在定中住十分钟,
就赶快出定,
再入定十分钟。

这样出—入—出—入,
反复十几次,
几十次之后,

你自然会掌握入定、
出定的技巧。

一般人不知道方法,
在定中住几个小时,
被外界的人把他突然唤醒后,
又入不了定。

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了,
所以把怎么入定给忘掉了。

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
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

比如你从梦中醒来,
身体没动,
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接着做梦。

如果动了,
翻了个身,
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

入定、
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

如果你会修行,
你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
( 梦中一样可以成就 ),

时间久了就会
入定、
出定。

有些人是先天带来的,
有一点清晰,
知道自己怎么入睡,
怎么醒来的。

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

前几秒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呼吸的存在,

只有微细的念头存在。

慢慢才感受到身体的存在、
呼吸的存在,

念头出现。

就要翻身了。

你们会问,
身体这关没过,

腿疼能不能入定?

身体这关未过,
一样可以入定!

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
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

因为能睡就能入定。

只是有一点区别,
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
出定后会全身疼痛。

在入定的时候是由重到轻,
逐渐消失,
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
进一步感受到身体的存在,
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

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
住定、
出定的修行人,

他就掌握了生死?

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

因为入定过程与死亡过程一样。

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
他的神识走了。

同样,
当一个人死亡以后,
他的神识也走掉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
有个词语叫
“ 中阴身 ”。

什么叫中阴身呢?

离开这个身体,
还未进入那个身体,
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

对于能把握的人,
不叫
“ 中阴身 ”了。

叫什么呢?

古、今、中、外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

各教、
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

最通俗的叫法是
“ 灵魂 ”,

虽然佛教不叫
“ 灵魂 ”,

但有另外的名称。

死亡:我们另一半的生命

现在的你,是通过想象

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特定的生命时空中的,

死后你会回到这片未知的空间,

然后开始构建自己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01

生命另一半的秘密

我们所认为的死亡,只是人死之后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这就造成了更深的恐惧。却从来没有人急切地想要知道,“生命的另—半”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但是,如果压根儿就没有那“另一半”呢?也许死亡只是相对的,并非一种彻底性的改变,毕竟,全世界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死去,而死亡的一瞬间只是这个过程的延伸。

圣保罗在谈到快要死去向彻底死亡过渡时说,他坚信死后的世界是存在的,而上帝所承诺的救赎,也让死亡这件可怕的事情不再那么恐怖。

然而,从快要死去到彻底死亡,也是一个在细胞更替中持续了数十亿年的自然过程。生和死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就像你每次看到自己身上的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一样,这个生命凋谢的过程就像树上老去的树叶自然落下。

生物学家们更倾向于认为:“死亡”是整体生命延伸的一种必然过程,是重生,也是新生命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但是,当你看到泛黄的树叶从枝丫上落下,为来年春天的新生嫩芽腾出空间的时候,以上这些观点可能并不能让你感到慰藉,因为你仍要面对作为个体之人的死亡。

我在这里不想对死亡的客观条件做过多的讨论,我想把重点放在“你”的死亡这个论点上——这个“你”此刻还活着,并且想要一直活下去。

02

你每时每刻都在“死亡”,也在创造新的自己

死亡是没有人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但如果我能让你看到自己死亡的真相,那么所有的这些好生恶死和恐惧情绪都被克服,这样,你在生和死的问题上就都能坦然面对,投入更多精力了。

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自己对生的极度渴望和激情,激情并非疯狂,也不是某种被恐惧所驱使的情绪。

然而,从无意识的层面上来看,现在大多数人都觉得活着的每一天都像是从鬼门关把自己抢回来一样,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的时间太短,这是一种非常疯狂的想法。

当你把自己看作永恒的一部分时,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就会慢慢消失,只有看到自己意识的人才有资格作为内观者——即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你也能够初心不改。

生命是流动的,总在吸纳—些新的内容,它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

03

给自己找一个新的位置

并非你在这个世界上,而是世界在你身体里;

不是“你”在你身体里,而是你身体在“你”之内。

所以,当我们说—个人快要死的时候,灵魂就会离开他的身;其实更正确的说法是,身体离开了灵魂——身体穿梭在这个世界上,来回往复,而现在它彻底地离开了,并且再也不会回来;而灵魂并不会离开,因为它无处不在。

有一个跟灵魂很契合的专业术语——Akashic(阿卡西)。

以梵语的字面理解“Akashic”是空间的意思,但其更深层的概念其实是灵魂空间,或者说意识领域。

死去之后,你哪里也不会去,因为你已经在“阿卡西”的区域内了,在那儿,你无处不在。

想象一个有四面墙和一个屋顶的房子,如果这个房子倒了,那么墙壁和房顶都会坍,但是房子内部的空间并没有受影响,你可以聘请一个建筑师来设计一个新房子,当你重建之后,房子里面的空间还是跟以前一样,并未受到影响。

通过建起这栋房子,你把无限的空间分成了内部和外部,但这个区分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古老的先哲曾经说过,你的身体就像那座房子,在我们出生的时候,房子建成,而当我们死去的时候,房子就会塌陷坍,但“阿卡西”,或者说灵魂空间,还是像原来一样,保持不变,还是无边无际。

按照古代智者的说法,所有痛苦的由来,也是最开始的那个烦恼根源,其实就是无明,不知道自己是谁。

如果你是那无边的区域,那么死亡根本不像我们听说的那么可怕。

死亡的终极目的,其实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存在形式,在空间和时间的多维度里,找到一个新的位置。

换句话说,现在的你,是通过想象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特定的生命时空中的,死后你会回到这片未知的空间,然后开始构建自己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04

死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些印度传统思想则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你死去的时候,首先开始的是消除此生的业,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和毕生所学会储存在灵魂里,传递到下辈子,然后做一个全新的灵魂契约。

在死亡前的最后时刻,大家通常会觉得像走马灯一样在眼前放映一生所有重要的经历,当他们在死亡面前沉溺的时候,他们的整个人生并不会像人们说的那样光速闪过,但是会慢慢地充分地理解自出生以来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但是如果死后要去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还是会跟这个一样,在你的里面。那这是否意味着天堂和地狱其实是不存在的呢?

看窗外的一棵树,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由意识领域内的无限潜力具象塑形之后,才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天堂和地狱与窗外的那棵树—样,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05

生与死之间的决裂,只是一种假象

死亡,可以被认为是我们生在世上所有幻象的汇总,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这些幻象也都中止了。

如果你总是用“我”“我的”这样的词汇来思考自己,那你只是一遍遍地诉诸过去,对已经死去的时间耿耿于怀。

然而,生命本来就是未知的,如果你想要有些新的想法、欲念或体验,就要遵循意识的指示将其一一付诸现实。

不断地重复过去,只会让你一直无法更新现在的自己,困在死去的时空里,守着—堆老旧的思想和观念生活,失去生命本来的意义。

还记得第一次吃冰激凌是什么感觉吗?如果不记得了,就看看那些年幼的孩子路过冰激凌摊位时是什么反应。

孩子脸上的表情会告诉你,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种纯真的喜悦当中了,但第二次路过冰激凌摊时,孩子可能会乞求或缠着你给他们买,但比起第一次,可能已没那么纯粹的幸福感了。

同样的场景,时过境迁,每重复一次,那种感官和心灵上的体验都会大打折扣,因为当你重复那些已知的东西时,感觉绝对不可能比第一次体验时更好,正应了中国古代那句老话“人生若只如初见”,所以很多道理都是共通的。

想要全然地活着,必须要把自己投入到那个非局限的领域内,体验新想法和经验的不断产生。

如果你还陷在世间的种种自欺欺人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生活在这种间断、不连续的生命模式里。

当你死了,你还会进入那个未知的领域,那一刻,你会有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死亡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统计后会自动给你发红包[/cp]小凤又在发福利喽,只限五人,先到先「红包游戏」:向我推荐好友送红包啦!我统计后会自动给你发红包[/cp]小凤又在发福利喽,只限
  • 在《今生有你》中,谈静和聂宇晟的遇相由萌生情谊美好而又带着诗意的缘分,发展为虽然天各一方但丝丝牵挂的深厚爱情。总体感觉以钟汉良的能力可以驾驭多种角色,但他所涉猎
  •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哪里都是诱惑,哪里都有不公,做好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找到为自己快乐的理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没有人能懂得自己经历了什么,唯有时间告诉了我
  • 3星去年的中秋节收到了硕士阶段第一篇用稿通知,心里特别开心,甚至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自己是多么多么的开心,仿佛暑假那段沉沦的自己消失了,那个时候也是我对自己很
  • 果然真不愧是80.90.00都在沉迷的男人不需要数据,但想要还是轻而易举王的世界,实力为尊说实话感觉刷数据好累呀,老年人果然只适合听听歌潜潜水,不想参与辣么多复
  • #NiziU[超话]# #NiziU九色日常# 【20220915】官方照片墙更新大阪〜最开心了!还要再见面哦♡约定好啦——————————-오사카~정말 즐거
  • 牙齿刚补了没几天,却因为咀嚼较硬的事物,补进去的银汞材料掉出来一大块;用牙签拨弄嵌在牙齿里的食物时,连同补牙的填充物一起拨了出来,不停地嵌食物,不断用牙签,结果
  • 39.最难堪的不是她不爱你 而是她说她很喜欢你很爱你要一直陪着你 却轻而易举的可以放弃你40.“当新鲜感褪去的时候真正的爱才开始浮现”【Moviematic--
  •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这两年全世界都不太平,疫情肆虐,全球气候变暖,各种天灾人祸,人类是个共同体,希望能齐心协力的熬过去,而不是为了小利益而自私的去活着,如
  • 【“双警”联动 开展常态化防溺水巡查】为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8月24日,全椒县公安局二郎口派出所组织“江淮义警”开展常
  • 疫情期间回国行程复杂、政策多变,大家动身前不妨先问问小乐,薇◔✉溲◔『aifei◔XL3』(记得把◔删掉再查),问清楚了再动身也不迟啊~ #转机回国##回国机票
  • 眼罩千千万,但只要你用过望舒心的蒸汽眼罩,你就知道它有多好用!如果你平时睡眠质量不错,也一样可以买一些回去备着,午休啊,旅游出差啊这种吵闹/光线刺眼的场合你也能
  • 每日睡前许愿:盼邓伦早日归#邓伦# dl #邓伦现状##区块链[超话]#相信很多操作者都有过一样的经历,从市场本身来看,似乎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然而就是这一刻,微
  • 楼下的迎春花果真踩着立春,放肆的开起来,对比着公园里不论日子从未停息放风筝的小朋友,由此得出,天地万物至少还在凭时序奔腾运转向前,而其中人却不是听话的那一个。想
  • 6、原文:我一直在想你古文: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12、原文:如果你变心了,我就会放手古风文: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 随着省联赛的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赛事愈发受到外界的关注,中国男篮主帅杜锋在线上为省联赛送上了祝福,他表示:“期待各队在省联赛中赛出风格和水平,共同推动篮球事业蓬勃
  • 创作思路的心路历程还是挺单纯的…这篇文其实是七月份的古风七夕赞战文的性质,因为写好伴云来那篇实在是太太太……(我就不再重复了,老朋友应该都懂的)于是当时就发了一
  • 基于桐庐古村落旅游发展的案例分析[J]. 现代管理, 2022, 12(9): 1148-1154. 【湖北省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及措施体系分析】湖北省自
  • -晚上朋友一起吃老北京铜火锅,也提前约一下中秋节我们也一起,嘿嘿~~看连火锅店的肉都码了一个超圆的样子#拼个圆常思念#。!
  • 而正方所持观点举例中列举的“日常饮食诱导或者加重银屑病患者病情”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依据,有的患者受忌口说法的影响,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就会去回想最近是否吃了什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