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是对“空”最深刻的解释,能听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维摩菩萨生病,世尊让文殊菩萨去探望,文殊菩萨看到房间里只有维摩诘一人躺在一张床上,其他什么都没有,就问到:“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菩萨问:你生病了,这屋子里怎么连一个伺候你的人都没有?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维摩诘尊者说,诸佛国土也是空的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净土宗的一些朋友们都知道,诸佛国土是充满了诸上善人、大菩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有两位大侍者,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还有无量的大菩萨。不要说没有侍者,大侍者都无量无边,怎么会没有侍者、没有随从呢?

维摩诘尊者告诉大家,这些随从都是空,这个空的意思就是真空。要以为有这些存在,那就着相了,就没有领悟最上乘的法意,这就是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这是真空,真正没有这些菩萨,或者说大家要明白这些菩萨的相也是空,是这个意思。

又问:“以何为空?”既然提到空了,空这个字,外道有六十二种对于空、断、常各种各样的解释。这时文殊菩萨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空就是空,还有什么额外的空吗?又问:“空何用空?”如果是空,还要说空干什么?既然是空,还要空掉它干什么呢?这里问的什么呢?既然世界本空,那干嘛还要把屋子里的侍者都遣去,还要把屋子清空呢?空何用空?这就把前面安排的道具场景这个问题给接上了。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什么叫以无分别空故空?就是屋子里有东西也是空,没东西还是空。维摩诘长者反过来又给了文殊菩萨一棒子:你这个问也不成立,我把这个屋子里清空了,它也是空,不清空它也是空。你问既然不清空也是空,干嘛还要清空呢?那我告诉你,清空它也还是空。这是两个人从正反两方面给大家演戏,开示大家。

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文殊菩萨又问:既然是空,那一会儿把它清空说空,又说它本空,这不是分别吗?维摩诘尊者说:分别亦空——分别也是空,何苦留一个“我在分别”的这一念呢?这个地方越来越细了,这不是打嘴仗,这是考验见地的浅深以及是否着相的问题。比刚才又深了一步。这是告诉大家不要怕用思想,因为用也是空。真正了悟最上法的菩萨,度生是要用这些意识的,是可以用思想的,用也是空,不要害怕用。因为没有迷惑在里面,所以是善用、是般若用、是智慧用、是即用即了的用,而不像凡夫那样是着相的用、迷惑的用、颠倒的用,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分别亦空。不要怕分别,分别也是空。把屋子清空和不清空都是随缘用,也都是空,都是智慧的体现。

前面是讲空的慧,从分别亦空往下讲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其慧方便。皆已得度。前面明白了真正的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是慧,后面就要行方便了。善用空,就是方便。又问:“空当于何求?”在什么地方可以求得空?空的智慧从哪里来?空的妙用从哪里来?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是当时印度外道种种的邪见,归纳一下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断,一种是常。

什么叫断和常?这个断和常,都是指着现象说的。比如身体、桌子、板凳,看看世界相,指着相说这个相是常,是恒常存在的。或者说相会断灭,会永远消失。从根儿上讲,只要一指这个相那就以为相是常了,现在的常将来就是断、就是灭,这是印度六十二种邪见的根本。这里讲空的智慧从哪里来?就从六十二见中来,从邪见中来。为什么?因为这六十二见已经把天下所有东西都辩论完了,不是断就是常,那么对于这些邪见的觉破,在超越了断和常的时候,说断也好、说常也好都是戏论。对于没有的东西,去说断说常就是六十二见,从六十二见中超越,就可以获得空的智慧了。也就是说,在教导凡夫的方便法中,就可以领悟空的智慧。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文殊菩萨接着问,怎么能够明白六十二见呢?怎么能获得这六十二见呢?这也是进一步开示众生。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解脱就是空慧。在哪儿能找到六十二见呢?在诸佛的空慧里就能照见众生这六十二见。不要说六十二见,就是八万四千种邪见都可以在诸佛的空解脱的智慧当中照见,就像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照妖镜似的,无论有丝毫的邪见,都能在镜子里显现出来。 这是反复地告诉大家:智慧就在邪见当中,邪见也就在智慧当中。就在凡夫着相处来领悟无相可着,同样的,就在无相可着的智慧当中度化众生的六十二见。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文殊菩萨问:诸佛解脱从哪儿去求啊?维摩诘尊者答:应该在一切众生的心行中求。什么叫众生的心行呢?就是随一切众生的缘,就可以得到诸佛的解脱了,或者说菩萨的化身本来就是随众生的心行而生的,菩萨讲法是随众生心行之缘而有的。所有的法都是应缘而生的,药是因病而施的。 这就是禅宗反复提倡的“道在悟不在修,佛在用不在成”这两句,尤其是“佛在用不在成”。诸佛的解脱或者解脱的诸佛哪里来?就是在用上,在一切随缘之用上,诸佛就产生了。缘过去了,诸佛也就没有来过,也就没有了。没有这个缘,也就没有这个佛,也没有这个菩萨,也没有这个法。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就是这个意思。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维摩诘说:仁者刚才又问,我的那些侍者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侍者。我的侍者是谁呀?一切诸魔外道就是我的侍者。为什么?没有诸魔外道就没有“我这个化身”。天下没有一个病人的话,谁需要医生呢。这就是说,没有诸魔怎么会有“我”产生,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化身产生呢。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


“众魔者乐生死”。众魔就是烦恼的众生、无明的众生、愚痴的众生,他们在生死苦海里翻滚,所以就会有菩萨在生死海里随着大家一起翻滚。这就是有形必有影,众生走到哪儿都会有个脱不开的影子,菩萨就是众生的影子,没有众生这个形,菩萨这些影子也就没有。“但是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诸见就是各种邪见,但是菩萨于诸邪见没有丝毫的动摇和迷惑。意思是菩萨化身虽然是如影随形的,一有众生就有菩萨,但是菩萨不像众生那样迷惑,众生是迷惑的,菩萨是不迷惑。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所有长毒药的地方旁边一定长着解药,解药和毒药是伴生的。菩萨就是解药,众生就是毒药,是如影随形的,没众生也就不会有菩萨。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文殊菩萨又问:你这个病,是什么样的相状,怎么描述?维摩诘尊者说:我这个病是没有形象的,是不可以见到的、看不见的。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文殊菩萨问:你这个病是身体病了还是心病了啊?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身体会生病,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会生病。维摩诘尊者说: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什么叫身相离故?就是说不是身体生病。还是举木偶人的例子,木偶戏里一个林黛玉生病了,林黛玉是个木偶,她生什么病,对不对?就是说我们身体相根本和病毫不相干,永远没有身体生病这件事,身体就是一个傀儡,是个木偶,是个死东西,是个死的幻相。“亦非心合”这里的心是指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一类的东西。说我们思想情感生病了,思想情感真的会生病吗?错了。大家以为木偶剧里林黛玉葬花好像是得了相思病,她的心生病了,其实是大家的误解,木偶哪会有真正的思想?所以身相生病和思想情感生病都是误解,都不会生病,实际上就没有病这件事,所谓这个病相的显现就是法身生起的一个应缘之用。因为众生有无尽的愚痴,所以法身会生出无量的菩萨化身来应众生的愚痴,其中可能就有凡夫认为的各种各样的病相,生老病死的这种相状。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文殊菩萨反复追问,为什么问完身心又问四大?因为当时印度外道认为,世界上有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以他从这个角度让维摩诘尊者再开示一遍四大也不存在。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维摩诘说,我这个病并不是地水火风四大生病,因为没有地水火风,但亦不离地大或者亦不离四大,就是我这个化身是在众生这里应缘的表现,要以众生认为的四大的方式来显现,所以不离四大。众生的病是从四大起的,因为众生认为有四大存在,认为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我”,这是众生真正的病,这个病是愚痴的病。这里讲的所有的病都是指愚痴,根本就不是指身体的败坏,也不是指大家认为的身体哪个器官的衰竭、残疾,这里的病都是指愚痴。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就是指妄认四大组成的五蕴是我,从各种各样的四大而起的愚痴,众生有愚痴的病,所以才有了一个病的维摩诘出现,是故我病。实际上维摩诘这个病是应众生病缘而化现出来的,所以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尊者才能在这里讲法,来治疗众生的病。这里一定要绕过来,维摩诘尊者没有身体哪有什么病?众生看见他有身体,实际上这是一种药。尊者菩萨们的病,都是对众生的药。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道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你暂且耐心等待(结果)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还不如早些给他找个地方安置了他,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楞严经讲记》卷一(12)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2019年最新流通版)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是不是很可怜呢?讲到现在,他还不知道真心在哪里。阿难顽固地认为六识心就是我,他供养一切佛、做一切善事就是靠它;当然做坏事也是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有一句经文:「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意思就是讲,不明心见性的人修无量法门、行无量善,都不能成就。何况谁能修无量法门、谁能行无量善呢?佛的教诲啊,我们要刻骨铭心!

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这就是主观武断,他认为离开了这个能想的心哪还有什么东西啊?他看不到。稍微想一想,「我这个能想的东西,在想之前它在不在?」他就明白离开能和所还有一个东西在,一定要追根寻源。

我实惊怖:这是他讲老实话。检验一下,如果你们听了这个法,感到「哎呀!原来如此啊」,或者认为「哪有这么回事」——这是不是两种境界啊?佛讲了,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已经在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善根;而能够提起一句佛号的人,在《无量寿经》讲,是四百亿佛法中种了善根。四百亿跟十万亿是不是有天地之别?有些人你再怎么劝他念佛他也不相信。他自己不相信还好,别人要相信的他还感到怀疑:那些人怎么就相信?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根机。检验我们的根机可不是要贡高我慢——哎呀!我真是个了不起的大菩萨——而是要我们去承担如来家业。



兼此大众,无不疑惑:这是他的下劣心。他认为自己疑惑,所以别人也疑惑,这是一种错误的估计。别人是这样也好,不是这样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讲你的想法,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你别开头结尾都要把大众拿起来给自己作掩护。真理与多数、少数没有关系。比如讲「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是一个人都不相信,影响不影响它是真理?你讲名闻利养,就算无量的人都相信,它能不能成为真理?不能。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无生法忍:在不同的次第含义也不一样。阿罗汉的无生法忍,是了脱肉团身分段生死,证得一个空性灵体;通教、别教的无生法忍是破一切相,见人我空、法我空;圆教的无生法忍,没有哪一法不是无生法忍,没有生、没有灭,随缘现生现灭,都是自性变现。我们成佛以后可以把过去死过的无量个身体一念现前;生过无数次的人、鬼、畜生,一念现前。有生、无生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同分妄见也是我。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生、非无生,可以示现有生和无生。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与唯心所造一样不一样?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与别教大法的根本区别,一字之别。孙悟空造出一个茶杯,他必定熟知这个茶杯是我造出来的;孙悟空如果现出个茶杯的话,你能不能看到孙悟空?是他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梦中生儿子,梦中儿子是不是妈妈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医院里生了个儿子,是变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要搞明白啊!往往一字之差呀,天地之别。所以别教叫「次第三藏」,它有次第性,有「能」与「所」;到了圆教,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真心变现出来的。这是诸佛出世的本怀,就是要讲清这个道理。至于「诸法所生」是先恒顺世间说法,然后以唯心所现来开示。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十法界的正报,凡、圣;染、净;因、果;与依报之大至世界,小至微尘,皆因心而能有体,而能存在。真心不生不灭,而随缘现生现灭,变现一切万法。真心既能变现万法,故真心必有体。真心有体,则其所变现之万法必有体。

草叶缕结:这把物体说到较小的地步。把草叶撕开以后,里面是不是还有一根叶脉,叫「缕结」。诘其根元:刨根问底,问清楚、查明白。咸有体性:有体有性。如果草有体,那就是长条的;有什么性呢?如果用方便法来讲,也有根、有种子,能发芽生长。当然这种「性」在佛法里仍然是相。纵令虚空,亦有名貌:这空旷通达也是一种相。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何况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怎么会无体呢?我们能看、能讲、能听,到底是谁在主宰?要把真面目找出来。清净、妙净就是以上所解释过的,这是讲两个「净」。「清净」,是讲如如不动;「妙净」呢,是讲我们一个念能够现空、现有、显现一切的万法。「妙」,在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佛就是人,人就是鬼,鬼就是天,天就是泥巴,泥巴就是风,风就是雨……世间人讲水火不相容,其实水就是火,火就是水,这就是「妙」。

举个例子:干柴、干煤掺一点水,火力是增强还是减弱啊?(增强)增强了是不是证明水就是火?把岩石放到炼钢炉里,化成了铁水;把一块铜、一块铁、一根金、一块银放在锅里,用火是不是烧出了铁水?(那本来是个固体的东西又没有掺水,完全是通过温度变成了水,证明那个火是不是就是水?即使在世间法里,只要我们细细地用心观照,就可以破除很多的邪知邪见。如果读过化学的同学就明白,在实验室里把一滴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氢气本来就是着火,氧气是助燃。)所以「清净妙净明心」呐,就是要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这个妙心所变现而已。



性一切心:这就是「即一切法」,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自性。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真心当下变现,真心变现的万法当下是不是心?孙悟空变现了茶杯,茶杯当下是不是孙悟空?可是茶杯没有孙悟空的相啊,所以叫「离一切相」。为什么「离一切相」呢?我们的心不是任何一个相,但是它可以现任何一个相。

《楞严经》后面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实际上是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相」?也可以讲「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离相即相。没有哪一法不是心,没有哪一相不是心。那为什么佛有时候讲「离一切相」呢?因为凡夫执著我这个妄心,所以叫你找出来到底哪一个心是你。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之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那么佛在这里批判,说阿难你执著你这个「分别觉观」的「了知性」一定是心。对于明心见性的人,这个分别心、妄心是不是真心啊?就是真心。这是阿难在这个阶段来讲,他仍然有顽固的我执。



所以佛在这里是以邪对邪。因为前面讲了,妄心是前尘虚妄相想,是因尘而有,离尘无体的。既然你有一个真心存在,那它一定是离尘有体的。诸尘事业:「事」,是名词,表万法;「业」,是动词,表万相动静之相。这个「诸尘事业」说尽了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

别有全性:怎么「别有全性」?你说的这个「性」是离于一切的根尘而单独存在。比如说离开这个茶杯「别有全性」,一定有个东西站出来,有名有貌、有形状大小、有方位处所,看得见摸得着,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空如来藏」,按照别教讲的那个真心,离开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不是有「全性」?但就是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比如,我把拳头变成手掌了,你眼睛看不到拳头,心能不能看到拳头?心看到拳头是不是拳性呐?心能不能看到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与这个手掌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心看到的这个无形无相之性,跟眼睛看到的有形有相之相,有没有区别呀?(没有),这就更能显现出它的智慧。这个拳头就是真实存在,心就能看到。

比如嘴巴讲了「一二三四五」,心里想了「一二三四五」,那么没有讲、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它在不在呀?虽然无形无相,我们用智慧来观照,比有形有相还要真切,非常真切。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那你这个听法之心就是对境起念的,以此类推,见色、嗅香、尝味、觉触、知法,而产生的种种心是不是都是前尘虚妄相想?是不是前尘分别影事?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里的话讲到位了。即使不看、不听、不嗅、不尝、不触、不想,一切见闻觉知、六种意识心统统停止。「内守幽闲」,「幽」,是表无形无相,「闲」,是无动无静,在佛法里一般地把它说为后七转识。怎么后七转识呢?

我们刚才讲到,比如我讲「一二三四五」的时候,头脑想了就变成第六种意识,头脑想之前是不是在心里啊?我们把它说为第七种意识。可是第七种意识来讲,一定要注意,第七种意识后面还有第八种意识。那么第七种意识这前半边的七转识,把第八识里的种子运输到这后七转识;后七转识再来通过六根来对外攀缘,集中在这里。到了这个位置来讲,看上去它是不是没有任何分别心?它时刻在这里等待使用。这叫「内守幽闲」,闲在这里。虽然没有动,它有一个所,「守」是不是还在用心?也有将之说为定中独头意识,也有方便说为第六识中的忘记功能。 https://t.cn/RJLBwu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谈过恋爱,谁没接过吻,可是,总有人能在一件小事儿上做到极致的可爱,如果你想永远给对方一个很甜的吻,那么至少,少从这一张嘴里说讨厌的话。可是,婚姻,谁都说不准好坏
  • 我怎么能这么喜欢这个狗啊修勾竟然会发光哈哈哈哈哈哈哈等等以下为凑凑凑热闹[可爱]人之初者,性本善也,人以善为本,事以诚为信,说话要以实为准,做事要有责任心,与人
  • 不喜欢太浓重又向往妩媚的小女人选这瓶没错的❤️ 纳西素for her edt 淡香50毫升,著名网红香·红的无人不知~斩男香!不喜欢太浓重又向往妩媚的小女人选
  • 今天带哥哥来吃我说好吃的火锅 我哥哥说这家不好吃 好吧 我之前还觉得挺好吃的 我今天居然也觉得不好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我哥哥在一起久了嘴巴变挑剔了 还是这家真
  •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没人能拒绝长意一朵花的浪漫#其实,真的在我们长意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 除菌率达到99.9%,可以有效的除菌哦~[心]FOFIFORI 洗发水 它的控油效果特别的好,使用完之后头发特别的蓬松,而且很柔顺~留香也特别的持久,总有股淡淡
  • 是不再把你的任何事放在心上,是你难过的快死他也冷眼旁观,是你挣扎着想要一个答案时,他却毫不在意的告诉你:“你要这么想的话,我也没办法。我特别怕那种一直否定我的人
  • 世界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常驻的,我们要让什么东西永驻的想法是愚蠢的;可在我们有机会享受一切美好时而不去享受,那就更加的愚蠢了。请保持热情共赴山海如果开在早晨的玫瑰
  • 委托人:是一位90后信息技术老师,之前一直在深圳做IT前端工程师,有着非常好的审美,对住宅也有非常明确的功能要求.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把他心中所想的房子完
  • 过去一有战争,城外的人就往城里跑,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 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卫才建了外城……” 她一口气说着, 一个封建社会宏伟的北京城地图, 在我眼前勾画了出来
  • 记者从蜀冈唐子城风景区管理处获悉,“五一”期间,在唐子城风景区,每天都将上演汉服舞蹈、扬州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琵琶独奏等众多表演,同时,现场还设置了趣味投
  • 巨蟹座做人的底线主要特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自己巨蟹座温柔善良,一直都是十二星座当中的老好人,但是他们却总是“人善被人欺”为了保护自己,只好声明自己做人
  • しげさんの未来に幸あれ林_彪:怎样当好一个师长?全部全部が思い出です。
  • 最近正在整理了一些绘制罗云熙哥哥以及其角色的画手太太,特别感谢这些太太们的辛苦产出[爱你]#罗云熙#[爱你][掌宝荧光棒][掌宝荧光棒]下面隆重有请这位太太出场
  • 九点多你就困了,我抱着你哄睡,妈妈还不是很会哄睡,想着喂饱你让你多睡会,你好像是在长身体,吃了两次,好久,十点多一点迷迷糊糊中你都睡了。但是会醒来,妈妈抱起你你
  • ”一个领头的胡人说道:“事已至此,我就不瞒陆兄了,因为你头上有股“宝气”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很快找到你。”一个领头的胡人说道:“事已至此,我就不瞒陆兄了,
  • “你的推断完全正确,”那位地理学家回答,“依据几何原理,若甲乙两岛同丙岛相似,那么甲乙两岛也相似. 我还要说一句,阿姆斯特丹岛也和透利斯岛一样,过去和现在都一直
  •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去打耳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刚好有假,比如我觉得随着年纪增长,戴两粒简约的珍珠耳坠是最好的装饰,再比如北京的三甲医院提供打耳洞项目。最开始想的是做
  • #bjd[超话]#这里初七/言试,想试着扩一下微博列表[可怜][可怜]普通女高/杂食二次元/微博碎碎念/玩娃六年算是个老人主玩四分,家里也有六分八分三分最近放假
  • #文明随手拍 大奖等你来#【六安“热心市民”最新爆料……】“文明随手拍 大奖等你来”推出以来,每天都有热心市民关注文明创建,曝光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