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https://t.cn/A66LfL1y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赛季结束了,惯例的总结。小胖子pro的第四年,虽然是中继为主,其间4次先发,终于第一次一军完走,真是太不容易了![泪][泪][泪] 今年能站稳一军首先最重要的
  • 人活一世,没必要让自己那么劳累,让自己过的幸福快乐才是生活的本质,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因为那些东西原本就不属于你,就算用尽心思去得到,最终也会从自己的身边溜走
  • 我比你晚出生一百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独自坐在房间里对着墙上的屏幕,用我的一生把你的一生慢慢看完@任嘉伦Allen ┈┄⋆⋆⋆⋆┈┄┈┈ ̶̶̶̶̶̶̶̶̶̶̶
  • 店里烤肉的氛围感超好,烤肉喝酒什么的很合适,带上朋友将将好~新品是必须要点的~主食要点【和牛芝士瀑布汉堡】!冬日限定【一颗梨子】也可以安排上,端上来就觉得怪可爱
  • 8月20日正式开展,无数创新玩法不容错过~转发本条动态抽绝美小樱手办一只。8月20日正式开展,无数创新玩法不容错过~转发本条动态抽绝美小樱手办一只。
  • 【四段超美回复】一、落花与我立黄昏,不必问我粥可温,何须良人共熄灯,一人就可书半生,有人陪我夜仍深,不如独自美酒吞,不曾去流相思泪,可却梦她与前尘,心事陪我顾星
  • 照片中的她穿着一件黑色的毛衫,染着一头棕黄色的,戴着旗头造型再扮“紫薇”虽然这个造型与剧中的紫薇造型相差很远,但是当看到照片时,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想到了当年的“明
  • 这无限的世界,这么长的人生,总会有一个人让你想温柔地对待。稳健 一次性口罩 150个~~振德 一次性口罩 200个~~儿童 一次性印花口罩100只~~unifr
  • #跑跑团在行动[超话]##每一公里都不平凡##与BMW一起越山向海##跑跑团在行动[超话]# 第13次BMW越山向海之旅即将开启 2017至今 BMW越山向海我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34、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5、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36、原文:我非常爱你古
  • ”此刻边伯贤的心里像把家养小狗丢在街上一般难受,他只能叹口气说:“等你回学校了,我再给你单独庆祝。”朴灿烈的眼睛立刻沮丧地扑闪两下,随后便垂下头说:“就算边队长
  • 赵女士虽然嫁给她的老公,但是长期一直有婆媳矛盾,婆婆一直看不上她,连她的父母都被羞辱过,[鼓掌]她最后主动提出离婚,老公挽留多次都没用然而,赵女士和她离婚的老公
  • 崇雨田首先明确,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种病毒株而言,不会二次感染。专家最新发声→据人民日报消息,目前,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绝大多数为无症
  • 我到了现在这个小区,一次与前面楼栋里那家养了一只猪猡狗的人瞎聊居然也问我:“你是苏州人吗。一天父亲不带我出去,他给了我一个面包带我到宾馆外面的小书摊上,叫我别走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爱你] 一对一在线实时交流,从第一部大运开始测算,全程带着八字易理分析解答,便于自身有一定八字基础的客户,自行判断、检验我的水平如何,说得是否有道理,肯定负责
  • 我们都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甚至会有些平庸,可是我们的人生不仅仅是漆草诗,当在迷雾散尽后,天光大亮,我们一定会看清远方的灯塔,奔走在漫漫时光中,成为故事
  • 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释:鸟将要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悲哀的;而人将要去世之时,他的话语是善意的。
  • p1冷风把我的帽子吹掉了 然后郑先生扶着我的帽子 我就好像个小孩儿嘿嘿[憧憬]郑先生的小孩儿哎呀贴贴[抱一抱]p2是我俩第四次去笃思公园的路上~救命 郑先生的手
  • (e24 e24 没有你我该怎么活啊)4:工作上的相处不愉快,被迫受着巨大压力和山堆般重而多的事情扑面而来,变相的为难自己让自己精神内耗,不知道有何意义!3: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