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九守·守平》#,贪念从何而起!
人为什么都热衷追求权势财富
很多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想法: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依靠金钱,不依靠权势,简直没法活下去。古往今来,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兵马灾年,都少不了有钱有势的人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在老百姓看来,如果自己有钱有势,肯定活的会更好;而在已经财势双全的人看来,只有得到更多的金钱和更大的权势,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追逐钱财和权势,是一种内驱的动力。
老子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比之身则贱。”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啊,大都尊崇权势、趋附利益,人的贪念也大多由此而起,然而这一切和自己的身体与生命相比,则是无比低贱的东西。在追逐权势的时候,人们忘记了爱惜自己的身体;在攫取财富的时候,生命显得微不足道,这与修道之人是截然相反的。

什么才能带给生命真正的滋养
修道之人,以身体为贵,以财货为轻。使身体保持清畅,不与世争,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世人只知道趋炎附势来抬高自己,愚昧的以为只有财富才能给生命唯一的滋养,却并不知道,由外而来的权势与财富,可在一朝获得,也可以在一夕之间失去,凭借它们,是根本不能保全自己的,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唯有稳固自身的根本,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1、“温饱”足矣
圣人深知此道,所以对圣人来说,“温饱”二字足以。有果腹之食则可充虚接气,有蔽体之衣则可盖形保暖。除此之外,其他的东西都是性命之患。

2、不贪得,不多积
自然赋予你的,必是谁也夺不走的,人拼命去积累的东西,不见得真的会增多。除了对于钱财权势得戒除无休止的渴望外,耳目声色之娱也要学会收敛。清目不视,静耳不听,不妄言,不多虑,真正的做到“清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抛弃人世间那些小小的“聪明”,返回太初之时,形质之始,始精神得到修养,抛弃爱憎的牵绊,这才能使生命通达无碍,畅行无阻。

3、至大无穷的境界
善于养生的人,利与势都不能使其动摇。有道之人,知道“守平”的要义。这世间没有最大的权利,也没有最大的财富,然而修道至物我玄同的境界,则能出入无间,至大无穷。

4、守平
世人尊势厚利,有着无穷的贪欲。有贪欲则生不平之心,心不则气不和,气不和则事不顺。在这种情形下,事情不是会发展到这个极端就是会发展到那个极端,又怎能奢望平安长久呢?所以,心不贪,守平和,才是合乎大常之道。

《通玄真经》原文
老子曰:尊势厚利,人之所贪,比之身则贱,故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不贪得,不多积,清目不视,静耳不听,闭口不言,委心不虑,弃聪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憎,是谓大通,除秽去累,莫若未始出其宗,何为而不成。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悬以利,通内外之符者,不可诱以势,无外之外,至大,无内之内,至贵,能知大贵,何往不遂。

看完宇宙的生成与毁灭,才知道人身难得正法难闻
整个宇宙处于不断地生成与毁灭过程当中,宇宙是一个毁到成的相互衔接的无穷系列。
01、宇宙起源
天地从产生到毁灭的过程称为一劫,宇宙是一个劫劫相续的无限的历程,每一劫都有始有终,一劫过去,宇宙陷于黑暗,时机一到,新的一劫又将开始。
大劫之中又有若干小劫。大劫名有龙汉、延康、赤明等。龙汉、延康劫劫相续,渺渺茫茫,不知过去了多少亿数。
《洞玄五称经》曰“太上灵宝,常先天地,始生从本,无数劫来,混沌自然”。《度人经·元洞玉历》开篇即提出了“龙汉延康,渺渺亿劫”,这样的“渺渺亿劫”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而在具体的每一“劫”中,宇宙则是有生成有结束的,刘仲宇先生将其称之为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连续性是指宇宙在“渺渺亿劫”的轮回往复中是无限并且连续的,当上一劫结束,宇宙陷入黑暗与混沌中,只有坚劲的金刚风在回旋。无限的虚空中连道气也没有任何光亮。当自然演化的时机成熟之时,新的一劫“赤明劫”就要开始,新的宇宙就此诞生,这便是所谓的“赤明开图”。

间断性是指这样的每一具体的“劫”是分别独立的。当新的一劫即将开始时,道气凝聚,在空中突然出现一篇符书,字有一丈见方,八个角上垂下光芒。元始天尊一见,知道开劫时间己到,马上将这玉字,放到大罗天上的流火之庭去冶炼,它立即焕发出赤色的光芒,因此号为赤书。赤书玉字化成天的元始纲纪,称为元纲。赤书玉字之文,正是天地的根苗。

02、时间的无限连续
《庄子·庚桑楚》和《列子·汤问》关于时间无限的精辟论述。南华真人断言,时间没有开端和结尾,并且形象清晰地用逻辑说明,在时间的观念中或者在时间的坐标轴上讨论时间的始终是困难的事情。

在《列子·汤问》篇中,作者通过殷汤与夏革二人的对话展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在回答殷汤关于“古物”与“今物”的时间先后顺序时,夏革认为其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03、空间的无限延展
道教不仅在所有“劫”的层面上认为时间无限连续,在每一具体“劫”中道教也认为空间是无限延展的,这种无限延展不仅包括宏观上的向外延展,也包括微观上的向内分割。

《管子》中将空间的性质描述为“大之无外,小之无内”,《庄子·天下》中提出关于空间的命题道“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在此明确指出空间在宏观上是没有边界、无限延展的,即不存在“宇宙之外”的情况,所以称作“至大无外”,并把这种不讨论边界的空间命名为“大一”而在微观视角中认为空间又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不存在最基本、不可分割的“最小部分”,所以称其为“至小无内”,并把这种向微观的无穷追溯命名为“小一”。文中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此举例说明“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该篇关于空间无限的思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思想深度。

《列子·汤问》篇中殷汤与夏革二人的对话不仅揭示了时间的无穷无尽,也体现了空间的无限延展,在其关于空间范围的讨论中,殷汤提出了“上下八方”即所有的空间是否有极尽的问题,夏革明确提出了空间无穷无尽的观点,天地与万物“大小相含”无穷无尽。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我们现在何不成佛呢?因为妄想、执着这两种原因,所以,学佛第一个要破除我执。

我们要懂得这个身体不是实有的,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生灭即假象,不生不灭才是真象。

找到不生不灭宇宙这个空体,就叫法身。佛菩萨都证得这个法身。我们也有,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法身。

那么人类的私心、妄想、分别、执着又从何而来?我们每个人都会东想西想,这些思想是从何处来的?

佛为了找到这个答案,进一步思维发现了,我们的心就等于光明宝镜,仰放在天空;由于空中灰尘,一点点的沉淀,灰尘多了便把光明遮障了。

另外,妄想、分别、执着都属客尘烦恼。此空体原来没有,本性清净没有烦恼尘垢,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整个心体就如光明宝镜,照天照地,照古照今。

这就是佛所明白了每个人的本有真心,每个人都有真我、大我、究竟圆满的我。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只是暂时被私心、妄想、分别、执着所掩盖。今生,我们要通过修行破除无明烦恼,回归每一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祖孙过漫水桥遇难!河道无提示!
  • 西安钢琴楼梯被霸占!影响地铁通行!
  • 大陆将向金门供水!两岸共饮一江水!
  • 女生打110叫外卖? 接警员听出玄机将其解救!
  • 中国学生被赶下机,真相曝光令人气愤!
  • 张馨予宣布结婚了!她这一言难尽的八年
  • 卢凯彤坠楼身亡,曾晒自拍称要做件大事!
  • 下月发布!三款新iPhone命名曝光
  • 碧桂园:所有施工合作单位立即停工,全面排查隐患
  • 【吴卓羲】他“做”了11年警察,“开”过飞机,现在还公然飙车大玩漂移
  • 红人馆 | 张馨予满公园找狗心急,大S为爱犬吃素,明星对宠物真的是倾尽心血
  • 《延禧攻略》尔晴嫁给傅恒后,回长春宫显摆,被璎珞打了一巴掌
  • Miss受央视采访 :畅谈电竞大环境
  • 鹿晗关晓彤吻戏来了,不是借位,真吻!
  • 何捷:“家长签字”真烦,怎么破?
  •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你要听吗?
  • 女生打110叫外卖,接警员听出玄机将其解救!为何网友却质疑接警不专业?
  • 《他从火光中走来》新书预售!!
  • 拿错红太狼剧本的高贵妃,才是《延禧攻略》里的宝藏女孩啊
  • 张馨予结婚,老公何捷武警特战指挥员帅照曝光,美满军婚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