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苦的问答

问:医生说,从超音波中看到我的肝胆有层阴影,想到身体不好,心中很害怕。

答:身体有阴影,可以就医,但是心里不要有阴影。《般若心经》说:「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布,远离颠倒梦想。」所以,首先心中没有挂碍,才能远离恐怖。

问:我学佛多年,佛理也懂得不少,但是,本身面对病魔时,却仍然惶恐,无法自在,怎么办?以何方法能求得佛的感应?

答:佛教的修养并不是全要依靠佛的感应,最主要是在培养勇气:佛言「定业不可转」,要以一分坦然的胸怀及因果观,勇于接受随身显现的业报。这才是学佛的真谛和目标。

问:师父,我感觉病情愈来愈糟,怎么办?

答:没有什么好忧虑的。生死、死生,从佛家的观点来看,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有一种「分段生死」——生是死的起点,而死是生的开端,其实,舍了这个臭皮囊,可以从头再来,一切尽人事、听天命。

如果业报未了是走不了的,何况吃苦便是了苦,痛过一次就是消了一次业,所以要欢喜接受。

问:我罹患舌癌,每天都好痛苦、好悲观,不知道该如何过日子?

答:身体愈不好,愈需要把握分秒多做一些事。把心放宽,应持以乐观,切莫要悲观:况且悲观还会影响到全家。再者,心不要有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自然就远离颠倒烦恼。

问:我这一生病苦连连,大小手术不断,现在得了癌症,还得接受放射治疗,实在烦不胜烦。最近又经常失眠,而倍感痛苦。请问师父,您有什么良方,可以解除我的痛苦?

答:凡事靠一念信心,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乐观,你要安下心来,顺其自然。

无法成眠是因为压力大,要有「放下」、「由它」的心态,让精神舒缓,不要专注在睡不着的念头上。

人身有两种作用:一是造业;二是受业。造业是未来受报,若多造善业,不但现在欢喜,将来也必有善果收获。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可视为接受往昔的业报,既然是造业受报,就要拿出勇猛心欢喜接受。

该做的事已经做了,该尽的责任也尽了,眼见儿女们如此孝顺,该无憾才对。把慈济的工作交给他们接棒,让善根不断。要有愿,不要求,无求才能自在。

问:「请师父多保重。」(编案:这是一位罹患口腔癌,年仅二十六岁,已得硕士学位的李先生,在师父去看他时,用笔写下的期望。)

答:一天的痛苦过去,即消去一天的业障,你的心境要常保持安详。我常自我发愿:有一天的力量即做一天的工作,今生做不完,还有来生。菩萨的工作是永无止尽的。

问:师父呀!我善事做得不少啊!可是,为什么我还是常常生病呢?

答:那我呢?你看,我现在不是在打点滴吗?我也会生病呀,

问:我父亲生平爱铺桥造路,常叹并未犯下任何错事,为何会遭受癌症的果报?

答:这是你父亲前世的果报!前因今果,今因后果,今生虽种善因,但果未成熟啊!

问:有一位年轻人罹患了淋巴癌,好像是「业障病」,我可否带他来请师父看看?

答:什么叫做「业障病」?我并不会看病,有病要找医生,我自己也会生病啊!每个人尽力付出自己做人的功能,就是自救;然后,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交给佛菩萨。能够如此,即使是所谓「业障病」,也能够欢喜承受。

问:人到老病时,的确需要子媳的孝顺。但是,现在的社会能够尽孝道的子媳实在不多……

答: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等到病障现前,自己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是尽人事而已。人在健康时,就应该多做善事利益人群,依这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等到老病时才依靠子女为你布施植福,那就太晚了!

问:我时常觉得自身百病丛生,了无生趣。

答:不要时时把心放在身上。看看周遭,还有好多要做的事。以一分欢喜心,勇于接受现前的业障,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心中这颗善种子。

问:我是一个病人,想向师父说的是:您的身体要照顾好呀!许多人都还需要您呢!

答:感谢你,每个人对生命的价值观不同;依我自己的生命观点,我觉得「有病」才是真正督促我成功的一股最大力量。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林语堂说: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将这两种相反的势力调合起来,便成为中庸的哲学,也是一种“半半哲学”。

正所谓“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要经历各种是非对错,苦乐悲欢,虽不能事事如意,却也能半生欢喜。

当我们在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过关斩将,一往直前,这是一种坚韧,更是一种勇敢。

然而,当竭尽能力、百折不挠之后,却发现目标仍然不能实现,这时不妨掉头而回,转弯而返,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不乏是一种智慧之选。

杨绛说:

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缺憾。当圆满了事业,就可能忽略了家庭;当欣赏了日出,就可能错过了夕阳...

正如恒愚法师所写的《半点禅》: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半”字入景,诗便渐至佳境;“半”字入人生,生活就不会“山穷水尽”,反而处处是“柳暗花明”。

懂得了“半命半天”随机遇,所以“半贫半富”心也安;懂得了“半取半舍”是行善,所以“授人玫瑰”心也甜;

懂得了“半智半愚”是圣贤,所以“难得糊涂”人称赞;懂得了“半欲半禅”皆随缘,所以人生快乐似神仙!

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路遥说: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正如这首《复字诗》中所写出的淡然:
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
苏轼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万物循环,四季轮回,这是自然规律,外物不可改变。
即使世界不公,知道最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享受坚持的过程,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这其中经历的时间,不一定要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能看透许多东西。

有些事,做不到就放下吧,别再执着;有些人,感动不了就放手吧,别有执念;有些路,终究都是要一个人走的。
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执着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学会释然,生活才能和和美美!

林清玄说: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正因为人生多曲折,所以更要努力的去生活,走过万水千山,体会百味人生,最终修得一颗平常心。

正如这首《数字诗》所写出的豁达:

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永远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若心中有风景,处处皆风景;心中常豁达,事事可豁达。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而唯有热爱,可抵御岁月漫长!

生命已过半,剩下的漫漫路程,愿你常怀欢喜心,常看快乐事,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哲学家梭罗曾说:

当你简化你的生活,宇宙的法律将更加简便;孤独不会孤独,贫穷不会贫穷,也不虚弱无力。

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美。简单做人,简单做事,简单生活。

正如这首《一字诗》所描绘的简单:

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过得简单,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追求一个面面俱到的结果,渴望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人生哪有百分百的完美。

更多的时候,越是放不下,越是被执念束缚,越是追求圆满,越是容易失去。

一个人永远无法拥有所有的幸福,懂得知足,给心灵减负,人生才能快乐。

人生如要无遗憾就坦荡,生活要想不烦就简单,坦坦荡荡过生活,简简单单走人生。

知秋说:

淡,是人生美到极致的精彩。于女子而言,它是青荷出水的那一抹婉约,嫣然生香;于男子而言,它是淡泊名利的那一份洒脱,淡而生韵。

人生的路上,若能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当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了。

正如这首《同头同心诗》所写的悠然自得:

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人生路上,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简单而平实的拥有,追寻一份诚挚而温暖的缘分。这一路,现世光年中,追觅一袭风的自由飞扬。

心持简单的人生态度,便可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真实的快乐。穿过人世风雨,一处烟火檐下的蜗居,便是人心稳稳安落的福祉。

无论光阴荒野无涯,还是葱茏繁盛,固守一份淡泊与宁静,摒弃凡尘中各种琐事的缠扰与牵绊,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这才是我们的所想所愿!

万事都不必去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

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美好就会天天围绕在你身边。

拥有了这种好心态,才能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花花美,看人人亲。

你就会时时与快乐相伴,天天与幸福有缘!

太乙金华宗旨——第十章性光识光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镜有影,已无镜矣;水有象,已非水矣。光有识,尚何光哉?

子辈初则性光,转念则识,识起而光杳不可觅。非无光也,光已为识矣。黄帝曰:“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即此义也。《楞严推勘入门》曰:“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此则何意?尘是外物,所谓器界也,与吾了不相涉。逐物则认物为己。物必有还,通还户牖,明还日月。将他为自,终非吾有。至于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明还日月,见日月之明无还也。天有无日月之时,人无有无见日月之性。若然,则分别日月者,还可与为吾有耶?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当明暗两忘之时,分别何在?故亦有还,此为内尘也。

惟见性无还,见性之时,见非是见,则见性亦还矣。还者,还其识念流转之性,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初言八还,上七者,皆明其一一有还。姑留见性,以为阿难拄杖。究竟见性既带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传送识、阿赖耶识),非真不还也。最后并此一破,方为真见性,真不还矣。

子辈回光,正回其最初不还之光,故一毫识念用不着。使汝流转者,惟此六根。使汝成菩提者,亦惟此六根。而尘与识皆不用。非用根也,用其根中之性耳。今不堕识回光,则用根中之元性。落识而回光,则用根中之识性。毫厘之辨,乃在此也。

用心即为识光,放下乃为性光。毫厘千里,不可不辨。识不断,则神不生;心不空,则丹不结。

心静则丹,心空即药。不著一物,是名心静。不留一物,是名心空。空见为空,空犹未空。空忘其空,斯为真空。
达道居士译文: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并不拘于形式;但只要自己得机得窍。我在前面曾经提示过:“虚室生白”那句话,那光不就是白色吗?

但有句话要提醒大家,开始炼功,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忽然虚室生白了,那就是炼功的效验。如果出现了光,而你的心意却去追随它,于是就落在意识界里去了,那光就不是本性之光了。所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什么叫“无念”?就是佛家常说的“千修千处得。”什么叫“生念”?就是佛家常讲的“一念一生持”,这里指所生的意念,是一种正念,与平时的念头不同。“念”这个字是“今”“心”两字组成的念,今心为念,念,就是现在的心。这心也就是光,就是用来作炼丹的药。

一般人看外界的事物,随便举目用眼光一看,还来不及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这时的眼光还属于“性光”。就像镜子和静水一样,映照出各种影像,本是无心无意。过了一会儿,那眼光就成为识光了,因为它已经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镜子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镜子了;静水里有了影像,已经不是静水了;光里面带有意识,还叫什么光呢?各位在回光时,开始时是一种“性光”,转念之后就变成“识光”,因为意识一生起,光也就杳无踪影,无从寻觅。这并不是说没有了光,而是光已经转化成了识。黄帝说过:“声动不生声,而生响”,就是这个意思。《楞严推勘入门》说:“不在尘,不在识,惟还根。”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尘”指的是外物,佛家称之为“器界”,与自我毫不相干。心如果去追逐外物,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外物的属性,总归要返还给外物。比如说,通气是门窗的属性,但通气要还给门窗;明亮是日月的属性,但明亮要还给日月,硬要把它当作我,始终都不会为我所有。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直到有一个属性不能返还给人了,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又是什么呢?将明亮还给日月,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明亮,却不能返还。天空看不见日月的时候,人却没有见不到日月的感想。如果是这样,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还可以为我所有吗?不知道根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那区别又何在?这里面也有着返还,那就是所谓“内尘”。只有达到“见性”的阶段,那才是没有返还。不过,在见性的阶段,“见”并不是真正的见,所以连“见性”也还给人家了。这里所返还的,是那种随意识念虑而流转的“见性”,也就是《楞严经》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他阐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八还”时,前面七种识,都一一论证他们存在返还,但到了第八识,姑且留下这个“见性”不谈,当作阿难的柱杖。我们追究一下见性这回事,即然它带有“八识”,那就不是真的没有返还。如果连这个也给破掉了,那才是真正的见性,真正的没有返还了。

各位回光,正要回那最初没有返还的那种性光,所以一丝一毫意识念虑也用不着。牵引你意识念虑在流转的,就是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但能使你成就菩提(正觉)的,也只有这六根,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这里,不是讲利用那六根本身,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现在你如不想陷堕入识的困境,那么在回光时,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如果带着识去回光,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在这个地方。

总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这里头有毫厘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要知道识不断,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结。心静就成了丹,心空就成了药。不执着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真空。

摘自:劝学网——道家思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 ”“ 净德 ”就是没有烦恼,只有清净的功德,“ 既 ”是整个、全部的意思(《 谷梁传襄公六年 》 :“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所以发热并不能作为太阳伤寒证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阳不能够达于四肢,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必然是寒的、怕冷的,所以必恶寒。太阳病无论中风还是伤寒,均当发汗,但都不宜过汗,
  • [思考] 唱的还是粤语,这日本学员蛮有诚意的。[思考]薛八一唱了一首“女拳”歌曲,想法很酷。
  • 刘丹一家为什么在关于前儿媳和孙女的事上就特别积极的会打,对于儿子的夜光剧本却无可奉告?卫星社报道称,当被要求证实泽连斯基的声明时,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对卫星社表示,
  • 一些来不及的光阴,叫嚣的叹息,失去的幼稚与年轻,都在一个叫做现实的泥潭里,想要放弃,还不能放弃。梦里梦到的,是醒来不能言语的事情,是心心念念的遥不可及,或许也是
  • 感受就是意犹未尽,明明知道结局,但还是有不断读下去的冲动,看完尾声部分已经是凌晨一点[笑cry] Atticus才是真正的人类高质量男性“remember it
  • 5.应征作品一经投稿并经评选入围,则主办方有权对参加征集作品进行无偿修改、编辑、发表(评选入围的作品修改、编辑、发表后的知识产权归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享
  • 所谓信件...实际上觉得连拿个遥控器都很麻烦的粉丝们,却会为了我挑选信纸,再去挑选要粘贴的贴纸…편지를 보내기 위해 우체국을 가시고 이런 일들이 절대 쉽지
  • 来源:东北新闻网#豆瓣占星[超话]#【原创古典占星师✡️铁口直断心仪男性对她若即若离他感情曾受伤过会谨慎是个生意人喜欢做投资项目反馈全中案例分析】合盘第一次看只
  • .‼️其实夜爬不困的,兴趣而且对日出的期待都让人精神倍好,但看完日出,在安静的索道和轰隆声的大巴上,真的是困到睁不开眼睛的,回到青旅,早餐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 #王者荣耀[超话]# 蹲个共号的,你共我的因为打微信区所以没空玩q区啦,第一次找人共号iosQ区,v10,全铭文全英雄,新皮肤基本都会买可以换头像,也可以改名但
  • 苏苏:(说着就把我的晾干了的衣服很不屑扔给我,并说了一句)喏,给你,便宜货。晚上,隔壁知道我累了,带我去最爱的烧肉,跟他说到下午开会的事儿,然后我问他,为什么没
  • 我始终跳不出这红尘的束缚,爱恨情仇,怪我只是痴人一枚,俗人的世界里,那些爱过的感觉,拥抱过的双手,心贴心的交流,忘不了……我始终痴痴地迷恋着江南的雨季,草木沾染
  • 他本身牙齿内收比较多,牙弓偏窄,所以笑起来的时候有种甜甜的感觉,加上小虎牙,笑起来就是小奶狗,看着他的笑容是不是要化了 张新成的颜值我打97分! 鼻子就更不用
  • 生用,就是用冷开水冲服,这样的蜂蜜水就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尤其适合阴虚燥热的人食用。“蜂蜜雪梨汤”是民间常用的止咳食疗单方,雪梨味甘微酸,能润肺清热、生津止渴,蜂
  • ”在古代,男女大防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更何况,这个丫鬟不教宝玉学好,甚至还教唆他去拿别人,言语中的轻浮和挑逗,才是真正惹怒王夫人的。王夫人本就是善良的人,因为下
  • ” 员工洪大庆在召开紧急疫情防控宣贯会中表态,像洪大庆这样的情况还有11名,他们家住永川,以前是每天往返,但是特殊时期坚决落实公司防疫纪律,坚守岗位、牺牲陪伴家
  • 考虑到该手机号码比较稀缺,具有一定的财产价值,此前其他地区法院执行工作中也有手机“靓号”成功拍卖或抵债的先例,执行法官立即赶到通讯公司将薛某上述手机号码使用权予
  • 处女座不喜欢一事无成的人,即便你现在生活窘迫,但是有一天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拼出一片天地,处女座很希望的是这样的恋人。天秤座喜欢甜美可爱的形象,再加上天秤座也是
  • 心简单,一切都简单幸福了,心若做太多无谓的忧想,世界在你的眼中就会变得复杂的可怕。越没钱时,越不能在钱上纠结,5点建议让你越过越好【一】没钱别省钱,花钱投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