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时评 | #火热的东方甄选需要一点冷水#】#新东方直播间的老师们走红后# 连日来,新东方直播间反复挂在热搜上。只不过,随着“知识付费”“情怀买单”的热潮退去,一些冷思考也逐渐浮现在舆论场。可以说,扬帆起航的“东方甄选”与站立潮头的董宇辉,现在才开始真正面临驶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波风暴。

“一根玉米”的狂欢与隐忧

谈到董宇辉,一定无法回避其背后有着近29年历史的新东方、60岁的俞敏洪。自“双减”政策实施,作为传统教培企业的新东方从不缺少关注,8万套桌椅送人、裁员数万人、“东方甄选”跌跌撞撞上线……一个上市企业陷入了困境,在泥淖中不断打滚。直到董宇辉火了,人们回头看时,才发现危机中一个企业可以有如此韧性。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新东方的第一次“非正式出圈”,是2019年其年会上的一首“吐槽”意味甚浓的《释放自我》,博得外人一笑的同时,也有人担忧这几名员工事后怕是要被“穿小鞋了”。好在,这一节目的演出和创作人员后来得到俞敏洪的肯定并奖励12万元。一斑见豹,一个开放多元、韧性十足的企业文化中,一定有一群可以自由发展、扛得住事儿的企业员工。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没有董宇辉,也一定会有李宇辉、王宇辉的出现。

再看“东方甄选”的选品,新东方在线CEO孙冬旭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新东方在线左手是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右手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左手接着地气,右手举着思想,这样颇具跨度的搭配目前来看尚没有哪个直播间或哪位主播能够完美结合。可是,将其放在新东方的大框架下以及“农民的儿子”俞敏洪手中,却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一切偶然的事件都能从中找到必然的因素,当几十年积累的流量在助农和文化之间找到一个衔接点时,“东方甄选”的强势“出圈”也就不难理解了。

眼下,董宇辉便承担了这个“衔接点”的角色。如果说新东方给了董宇辉一扇门,那么他自己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什么最能打动人心?是故事。一根玉米、一袋大米在董宇辉的口中变成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勾连起了每个人的回忆、当下与向往,化为阿拉斯加的鳕鱼、长白山皑皑的白雪、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让直播间的观众“一边哭着,一边下单”,至于购物车中的是玉米,还是大米,好像并不是那么重要。

“三买大米”的故事,无疑就是观众用脚投票最好的写照。知识味儿冲淡了铜臭味儿的“东方甄选”,以独特的内容调性吸引许多从不踏入直播间大门的观众驻足;而董宇辉“农民孩子”的身份与跨赛道转型的教师身份,令我们对苦难有共鸣,更容易被苦难背后的善良、坚强所打动。人们看到资本市场中,即便是长相普通、农民家孩子的董宇辉,也可以靠着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优美的文字将跌跌撞撞的“东方甄选”直线拉升。

只是,以情怀为动机进而“野性消费”的行为向来难以长久,当鼓吹达到高潮时,风险往往紧随其后。一根被赋予了“谷贱伤农”意义的玉米,能带来下单狂欢,背后也暗含“折戟”隐忧。

情怀是易碎品,而市场总是现实的

对于近期一举一动都是“沸点”的新东方直播间来说,无论是“6元一根的新东方玉米农民能赚多少钱”提出的农产品营销思考,还是“‘东方甄选’被投诉桃子霉烂长毛”暴露的售后问题,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降温”,也未尝不是一件早日打破观众“滤镜”的好事。

毕竟,哪怕靠知识俘获消费者,并不吆喝着“下单”与“加购”,清流如“东方甄选”,仍需流量变现、需要带货与赚钱,也自然少不了所有直播间都要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情怀的消耗速度,并不比直播间圈粉速度低多少。一旦董宇辉无法高质量、持续地输出人们需要的情绪价值及共鸣体验,新鲜感流失,退潮后的直播间会留下多少愿意捧场的粉丝,仍是一个未知数。

面对瞬息万变的舆论场,董宇辉与“东方甄选”直播间,若一直被架在“情怀”的高阁,贴上“文化与知识”的标签,过于强调文化调性而忽视营利本质,蜂拥而至的赞美浪潮不慎就会反扑。理想状态下,我们期待董宇辉有讲不完的故事,和永远契合人们精神需求的“鸡汤”,带头将“知识+带货”的模式蹚出一条新路,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复制给更多人。但情怀是易碎品,而市场总是现实的,一个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双语主播更需岁月洗礼与时光沉淀,难以短时间批量孵化。

把直播间当作绿洲试图获得片刻心灵安宁的围观群众,同时也是手握评价权这个利器的消费者。“鸡汤”反复炖煮,人们却未必会一直被大米与远方的故事打动,触发回购与持续好评的关键点,仍然要回归到直播产品本身。据新东方规划,直播带货业务将农产品放在了重要地位。随着抖音平台推流及人们的热捧,直播间数据飞涨,董宇辉“目前预售的大米还在去壳”的幽默调侃,能一时博得粉丝体谅,但长远来看,选品、供应、售后等一系列难题若不能逐一破解,“东方甄选”将面临比破圈更难的发展困境。

眼下舆论场虽然火热,我们却看到了滑稽的一幕:当董宇辉成功拉高了新东方股价,资本市场却趁机在顶点“集体出逃”。6月20日,新东方在线股价持续回落,截至收盘大跌32.08%,腾讯共套现7.2亿港元,持股仅剩1.58%。

资本无情,但未必就预示了新东方与董宇辉的失败。“东方甄选”的出现,为直播赛道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展现了新东方努力转型自救的野心与勇气,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次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有益尝试。浪潮终将退去,而在这之前,“东方甄选”与直播间的粉丝,都需要思考“情怀带货”与“野性消费”能持续多久,并只争朝夕找到答案。@济南时报(新黄河评论员:张成地 赵晓昕 )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黔西南身边事# 【贞丰国际山地马拉松 兴义跑吧夺得女子组冠军】2017年10月29日,以题为“神奇山水,浪漫贞丰”的贞丰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在黔西南州贞丰县鸣枪
  • 为什么一定要勉强自己…好累…是啊 我是不小了吧…是到年龄了是吧…是该像同龄人差不多一样吧…可能真的是我一个人日子过得太自在了…可能是我经历的太少了…或许真的找个
  • 去摒弃那些会让自己变得不好的东西,远离那些给自己带来负能量的事物。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尽力,前方还有多值得期待的东西,当陷入焦虑时,不要太着急去否定自己,你可能只是
  • ”2.别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我又要开始形容你了。5.你是我跑完八百米也想拥抱的人。
  • 10月4日从省外自驾返汉后,被点对点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无公共场所活动轨迹,隔离期间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经市级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本土确诊病例
  • 有的时候会被这样的想法反复:看起来别人拍的朋友圈里幸福模样是不是才算过的是生活呢,很快就会打倒这种自我PUA,这样的愚蠢想法简直是在否定自己和朋友在自己生活中的
  • 幸福就是一件好简单的事今晚去吃了超好吃的泡面,真的超级满足今晚终于看完了耽误了将近两个月的综艺,最后两期真的可以看一百遍,爱死了在一起玩、一起闹的样子啊,好几次
  • 众所周知,如果不成为自由球员,马刺球员是不可能被交易到湖人的,所以湖人才立刻转向了施罗德,有了后续的那些交易第二个感受就是,我发现很多人现在还在为夏天没有得到德
  • (二)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今天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这就是脱离实际。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
  • 极品鹅肠、腰花、黄牛肉等菜品也非常不错,菜品足够新鲜~-店就在鸿恩寺森林公园里,吃完去大自然里散个步,拍个美美的鸿恩寺夜景,完美!每桌必点,肥牛只要在锅里涮烫1
  • 。。
  • 我:嗯我知道,上个月开的嘛,老板娘可漂亮了,啧啧啧……老婆:别废话了,赶快吃你的饺子!他说:就他那酒量我还不知道,早钻桌子下边去了,别害怕,来吧……看到这一幕我
  • 出泡泡图 个位数 送永久aespa金玟庭 柳智敏 宁艺卓 内永绘里twice 林娜琏 平井桃 名井南 孙彩瑛 凑崎纱夏 金多贤 周子瑜 朴志效 红贝贝 裴珠泫
  • 总有这样的日子一早醒来感觉乌云层层逼近这样的日子必须想想快乐的事想一想你吧你就是那件快乐的事✨叮~ᶜʰᵉᵉʳˢ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
  • 针对小区存在的问题,他写材料、跑相关单位,可去了很多次,找了很多单位,总是没结果。”加入业委会的人多为热心人,他们为了居民,自己花钱打印资料,跑多个部门,联系各
  • 这辈子就跟我在一起吧,不行的话我再等等,还不行的话我再想想别的办法。这辈子就跟我在一起吧,不行的话我再等等,还不行的话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 Oppa..❤❤ You are my addiction and i don’t want to fight it. ❤ You’re like a magn
  • 未能在家陪伴苗苗的丈夫郑恺,也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对家的想念,苗苗回复称:“希望疫情早点结束,等你回来”。未能在家陪伴苗苗的丈夫郑恺,也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对家的想
  • 今年我爸妈在深圳,没人拍照给我看,不知道家里的樱桃成熟了没。后来我离开家来重庆读书,我爸也在院子里栽了一颗樱桃树,每年五一,他都会拍照给我看樱桃已经熟了。
  • 生活有千变万化,人也是形形色色,唯有善心、善行、善念、善言犹如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纯洁一生,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不仅改变了容颜、纯粹了内心、也是积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