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着室内跳舞,好久没有出门户外运动。最近终于有了时间到户外玩耍,和朋友约了去逛集市,出门晒太阳。
[haha]从里到外穿了一套非常舒适的hummel,轻便的卫衣套装,卡其色棒球服,包括橙色的同品牌袜子做亮点点缀,百搭的颜色适合于任何场景。
[酷]路过集装箱,拍了组照片,很有街头风,好酷!
快来Get你的冬日街头装扮吧!

#运动生活##户外##时尚穿搭# https://t.cn/A6xLjmeZ

【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南明“强省会”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来源:贵州日报

高艳飞

汗水铸就辉煌,奋斗成就梦想。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承担着大使命,担当着大责任。在新时代“强省会”赶考路上,南明区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强省会”行动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发展、数字经济、城市更新、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关键词做文章,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奋力在“强省会”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树标杆。

因地制宜 做强工业

绑扎钢筋、吊运建筑材料、安装顶板模板……走进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工人们正在有序忙碌着,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于今年2月份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2亩,总投资6亿元。”据南明区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朱涛介绍,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建设完工后,将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

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的建设是南明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作为老城区,南明区的空间格局已经定型。如何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实现工业大发展,一直是南明区深入思考的问题。”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坦言,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出击,才能发展好工业产业。在这一点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工业产业理念,招引“高精尖”企业入驻,用实际行动破解空间格局有限的难题。

用心耕耘,终有收获。2022年上半年,南明区(含双龙)累计上报工业产值232.6亿元,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南明区引进的这些优质项目,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为南明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促进产业更新。”况植培表示。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南明区将继续围绕“一主一特”健全“两图两库两池”,强化产业链思维,持续引进优强工业企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在新型工业化上取得更大突破。

乘“云”而上 借“数”腾飞

贵州启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拥有的数字资源优势,帮助南明区解决了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助力南明区打造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

贵阳杰汇数字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整合大数据领域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等资源,建立四大专业性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贵州易荣德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耕大数据+餐饮服务,帮助线下实体商户实现线上转型,提升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南明区,聚集了一家家富有时代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活跃了市场氛围,也为南明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并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一个个强有力的举措助力南明区在数字经济产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2018年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4家增加至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4家增加至159家,增加了近40倍。目前,南明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8家,数量排名全省第二,正在成为引人瞩目的科技创新热土。

坚持“乘‘云’而上,借‘数’腾飞”理念,南明区必将再创佳绩。

城市更新 颜值提升

“通过‘一圈两场三改’,南明区的城市颜值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南明区山水黔城小区居民连露看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南明区,一个个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停车场、农贸市场的改造完成,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幸福。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工作是南明区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施城市更新是大力推进“强省会”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南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共同创造更有温度、更具品质、更加温暖的生活。

在具体实践中,南明区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契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突出生态城市、产业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理念,加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和城市文脉保护,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南明;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突出前瞻性、可行性、有效性,突出完善好城市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加强城市体检,在保护历史传承、留住城市记忆中,强化规划的权威和龙头作用,引领南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亦是民生之“魂”。南明区将继续抓好城市更新工作,让住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亮点一

■ 精准招商 真诚留商

2021年,贵州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6亿元;贵州省博德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7亿元;腾讯云科技(贵阳)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73亿元;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一个个企业结出的硕果,为南明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招商工作的质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南明区也深知这个道理。南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带头招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推动形成了上下一起抓开放、抓招商、抓项目的强大合力,成功推动招商成果不断扩大。

全区以“强省会”行动为主线,以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为抓手,通过创新顾问招商、中介招商,强化平台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方法,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切实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在产业类型上,南明区围绕“一主一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生物经济产业园,紧盯产业领军、行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为高质量推进产业大招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优化营商环境,南明区积极践行“贵人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商务和社会环境,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产业大招商取得新突破——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积极发挥该区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功能,为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聚焦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移动便捷的掌上办事平台(南明智慧企业APP),将服务“窗口”前移到手机上,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真正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认真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将企业开办的申请资料减少至5件,进一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以诚聚贾,商兴城兴。贴心用心的“贵人服务”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到南明区创新创业:

2021年,全区新引进产业项目120个,新引进优强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独角兽企业1家;2022年1月至7月,引进优强企业34家。

亮点二

■ 办好民生实事 保障幸福生活

“看病方便、上学方便、买菜方便、出行方便、健身方便、逛商场方便……”说起自己居住的小区,南明区国际城小区居民龚继章幸福感满满。

国际城小区地处南明区太慈桥车水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居住人口30000余人。日常生活中,15分钟步行范围内可满足小区群众购物、就医、上学、文体生活等各方面需求。

龚继章认为,如今能拥有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南明区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南明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生态、住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热点问题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该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公平和质量作为主要追求,强基础、优结构、提质量、促发展,积极引入优质资源合作办学,赋能教育提质增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融合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夯实公共卫生体系,擦亮“健康南明”民生品牌。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健康等健康服务,有序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此外,该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向老百姓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答卷,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营造了优良的城市环境。

手记

“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有限的南明区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发展?

南明区的回答是:在纵深上做文章。

南明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人才资源汇聚等综合优势,从优化产业结构、招引优质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楼宇经济、做强工业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不断发力,因地制宜打出一个个“组合拳”,奏响产兴城活、经济协调发展的共鸣曲,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

【医路花开,长春医保绘就“幸福线”】

医疗保障是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近年来,长春市医疗事业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让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优化服务,绘就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全民医保新格局。

截止到2022年7月,长春市已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实现住院联网直接结算,与224个地区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和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内异地就医急诊实现直接结算,异地就医服务实现“零跑动”。

链条覆盖 医疗保障亮点纷呈

十八大以来,长春市在民生保障上下足功夫,采取超常举措,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长春医保事业也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如今,长春市医保保障人数有了显著增长,由单一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发展为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以职工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居民大病保险等为补充、以医疗救助为托底,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和商业补充保险协同发展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障范围实现了生、病、医、养全链条覆盖,群众医保待遇发生巨变。

长春市医保归口统一管理以来,创出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上,体现了医保的担当;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试点工作切实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舒缓疗护、大病低自付等制度创新,打出了长春特色和品牌;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经办服务模式改革、多维度监管机制等亮点工作走在了前列……长春市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实现有效平稳运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社会各界好评不断。

下一步,长春市将继续重点研究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城镇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主要方向为调整个人账户计入方式、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加大门诊统筹保障力度,提高门诊统筹和门诊慢性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等,让全市人民切实感受到市级统筹带来的便利,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异地就医 “便捷网”绘出“幸福线”

作为一项重大政策决策,异地就医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亦是重大民生工程。

2022年7月,长春市与全国224个地区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长春市异地就医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吉林省唯一实现与全国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的城市。

自2016年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工作以来,异地就医成为了每年政府工作的“必答题”。长春市医保局始终聚焦“高频关注”,着力满足参保人多元化异地就医需求。

作为异地就医试点城市,长春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群众关注度高、获得感强、体验感深的异地就医事项,用异地就医“便捷网”绘出百姓就医“幸福线”。

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原则,长春市早在2013年便开始推进实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依托国家结算平台,逐步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联网,实现全部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异地安置退休、长期驻外工作、异地长期居住及转外就医四类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切实满足了临时转诊参保人员重大疾病就医需求。

保障提升 数据变化谱写辉煌

参保人员就医人数和人次不断提高,直接反映医保保障能力的提升。仅2022年,长春市医保就医人次就达到2267.52万人次,比制度初期增长了1237.5倍;就医人数达到275.98万人,比制度初期增长了300.7倍。

近年来,长春医保不断强化待遇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群众就医购药费用,持续提高百姓获得感。从基本医疗保险到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等多险种保障,无一不再书写着以民生为根本的辉煌篇章。

目前,长春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已由制度初期的3.9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了4.13倍;大额医疗费用救助年度最高支付额度由制度初期的6万元提高到50万元,提高了7.33倍;职工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制度初期的400元提高至200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至50%;职工门诊慢性病由制度初期的7种增加至56种,支付比例由50%提高至70%;职工门诊特殊疾病由制度初期的6种扩大至43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20万元,提高了5.67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提高了3倍;居民门诊统筹支付限额由400元提高至1000元,报销比例由30%提高至50%;居民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达到20种,报销比例达到了60%;居民门诊特殊疾病保障病种由制度初期的3种扩大至43种。

此外,长春市还聚焦民需,先后创新支付方式改革,对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的病种实行付费方式改革,有效减轻患者负担,得到国务院高度赞扬,并在全国做了先进经验介绍。

2013年创新推出“大病低自付”付费方式,对白血病、肺癌等发病率较高、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的病种,实施“低自付”政策;2020年,进一步调整血液透析政策,患者年平均减负达到3300元以上,保障实现最优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启动至今,单病种定额付费由10种增加至30种;大病低自付保障病种由10种增加至29种。

随着医保待遇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全市年医保基金支出额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医保基金合计支出达到120.88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4529.19倍。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支出78.16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4529.20倍;居民医保基金支出42.72亿元,比制度启动初年提高1231倍。

填补空白 首创全国救助模式

长春市医保在全国首创医保救助新模式,建立生命晚期舒缓疗护制度。

2014年,长春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出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制度,将晚期癌症患者终止治疗后的护理、止痛、心理安慰等项目打包付费,参保职工自付400元、居民自付700元,就可享受生命晚期舒缓疗护服务。有效提高了患者临终生命质量,减轻了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2016年,将终末期脑出血和脑梗塞纳入治疗病种;2021年,将癌症终末期舒缓疗护支付方式调整为按床日付费,提高了医保支付的精细化程度,确保了政策执行效果。

截至2022年9月,共有3131余名患者受益,医保基金支出1566.14余万元。

此外,长春市还建立了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填补了全国制度的空白。

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的现实问题,长春市于2015年先行先试、大胆破题,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实现了分级报销比例、医保网络结算、照护目录、照护规范、失能标准、耗材标准、远程审批等7个实质性政策突破,填补了全国制度空白,在政策覆盖面及待遇水平上实现了全国领先。

目前,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待遇享受人次达到73710人次,比政策启动初期提高了14.1倍;基金支出达到1.5亿元,比政策启动初期提高了13.6倍,定点照护机构由35家增加到134家,可同时为3.4万人提供长、短期专业照护服务,有效解决了失能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

同时,照护保险的实施,吸引了社会资本踊跃投入养老照护领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多家护理服务机构运营模式向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专业护理人才需求扩大了就业渠道,有效带动了全市相关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态势。

“智慧医保” 绿色通道便企便民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长春医保不断坚持公共服务改革,将123项服务事项精简整合为51项,统一要件清单,全市同步落实,实现了医保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互联互通。

2016年,长春在全国率先研发医保经办业务网上申报系统,自此“智慧医保”建设拉开大幕。

近年来,长春医保坚持“智慧医保、便企便民”宗旨,畅通网上经办“绿色通道”,90%的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年均受理业务超50万件,占全部业务量的72%;“长春医保经办”微信公众号月均解答一对一咨询1.1万人次,吉林省政府办公厅给予通报表扬,这也是长春市唯一被点名表扬的市级部门;医保企业QQ群用户超2.6万名,月均答复5.2万次;呼叫中心月均接听电话9.5万次,国内首例启用人工智能AI医保客服,累计自动答复咨询超8万次。

在全市“五险一金”部门中,长春医保还率先实施了服务窗口午间轮岗制度,午休时段累计服务群众超34万人次;延长职工参保变更业务受理期限,减轻企业办事压力;在公休日、节假日增设业务值班人员,处理参保单位网报数据,避免网报数据延迟而影响职工医保待遇。

同时,在全市精心布局服务窗口。长春市医疗保障局在繁荣路大厅的基础上,还相继在长春新区、汽开区设立服务网点,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获广大群众高度称赞。

未来,长春医保系统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制度建设为起征点,从源头发力、从问题着手、从行动出发,聚焦“三大主题”,突出能力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把站位和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意识和行动凝聚成一个同心圆,把能力和担当汇聚成一股新动能,打稳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来源:长春发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海口市发布1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通报确诊病例1-18号活动轨迹●第1号确诊病例,男,45岁,常住海口市琼山区振兴路东盛名苑A栋,202
  • 山钢集团将按照“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创新产能合作模式,坚持低成本产能提升、市场化联合重组、高质量转型升级,写好山东省先进钢铁
  • ”这里的“他”指的不是人,是物,即流落他乡的国宝,每件祖先留下的珍奇物件,他们像人一样,缝隙里总塞满故事,饱含一个民族的屈辱与奋进的故事。吃后,觉得十分美味,就
  • 感觉最近时开不顺,人际关系处理的一塌糊路,干了好多吃力不讨的好的事,还被反咬一口,各种郁闷、烦人事,这会又因为烦心事睡不着,发一张晚上用矿泉水瓶diy的小东西缓
  • 珍惜身边的幸福,欣赏自己的拥有;背不动的就放下,伤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丢开,恨不过的就抚平。生活的美存于平常在于平和,生命的美存于平凡在于平淡;快乐的,就去
  • 呵呵,我真的服了#sky光遇[超话]#呜呜呜呜我无语了,就刚才,我跑完图了,在遇境闲逛,看到水边上一个菇菇孤零零坐着然后面前摆个蛋糕,还一直在哭,正义的我哪能坐
  • 你又怎么知道,我不像你喜欢我那样喜欢你#每日一善[超话]#一叶知秋,虽然夏天的热度还未真正的离我们而去,但秋天的脚步己渐行渐近。 这就是现实[伤心]等你过了三
  • 时代的进步赋予了青年自由远行的能力,他们用背包和脚投票,他们的去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否的真正的“晴雨表”。吉林共青团组织也一直把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重中之重,一
  • 全章节阅读《温言柌傅彦霖》温言柌傅彦霖姜桉小说全文《温言柌傅彦霖》温言柌傅彦霖姜桉小说全文《温言柌傅彦霖》温言柌傅彦霖姜桉小说全文《温言柌傅彦霖》温言柌傅彦霖姜
  • #深圳美食猎人#说起台湾美食,马上想到的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夜市和小吃~而深圳这一家店可以说是他们的大集合,有80+种美食,除了小吃还有台湾各地的名菜~招牌金好虾
  • 我们学佛,乃至发心出家,都是三宝哀悯故,所以,有时候实实在在也要问问:我们证圣果了呢?所以我们结夏安居、解夏自恣,我们做所有羯磨法的时候,佛陀都是现前的。
  • 若体温在38.5℃以下时,可在家继续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避免着凉,防止继发其它疾病,一般来说1-2天这些反应就会自动消失。 若体温在38.5℃以下时
  • 但船舱内部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设备施展不开,队员只能拿着几个小水枪慢慢前进,直到下午13点,才将燃料舱附近清理干净,把4名瘫软在地的水兵救了出来但这种“顾头不顾腚
  • 抗疫日记1⃣️还算自觉,小区里安安静静,大家有在认真抗疫,所有的大白都很辛苦2⃣️前两天疯狂接龙屯物资,但还是不够一人一份,大家都很自觉不会多拿3⃣️物业关照给
  • 锅热加点油,下肉末,炒干水分,加点料酒、生抽、蚝油,下切好的土豆粒,炒一会儿在其它菜,把解好的酱加入,适当加一点水,煮到收汁就可以了,不要煮太干,浇在面上特别有
  • 山茶果俗称油茶讥梗罐妓忒幻闺潍酣璃籽,呈球形、桃形,可提炼重要的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山茶油。  山茶,俗称苦茶、建茶、白花茶,学名Camellia-Oi
  •   原来,这批氢能公交采用了升级的气囊式底盘,使车辆运行时更加平稳,以氢燃料电池系统为主、动力电池为辅的双动力源,极大地减少了噪音污染。  当天,青岛美锦桥头堡
  • 【比你人际关系好的人都在遵循这13个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要面对的一种关系,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中必须要处理的一种关系,有的人因为人际关系
  • 邮政快递、物流、中转站、配送网点尽快提升配送能力,严格按照2021年8月5日国家邮政局印发的《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行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要求开展工作,
  • [汗]去找个画手画一下卫衣的logo(超话里我记得也有妈咪出过logo的稿子 可以问问能不能授权) 然后在tb上找个热转印和有粉色卫衣的店 自己捣鼓一下 这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