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如来性体显现应身之相,教化大千世界。为众生开此宝藏,皆令迴光反照 。】我们看这一段,首先我们要问,诸佛菩萨,包括阿罗汉,他为什麽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怎麽来的?是不是他想来?他有这个能力,想来就来了。如果他还有想,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不但他不是佛菩萨,连阿罗汉也不是。诸位要晓得,阿罗汉已经没有想。他怎麽来的?现在科技发达,比喻就容易,在从前打这个比喻真的很难。你家裡有电视机,你只要频道一打开,裡面人相就现前,你就听到他在那裡表演,他在那裡说话。你可以去问问他:你是不是想现身?你什麽意思在这现身?你不会问他!那个相、那个音声,充遍每一个空间,对不对,你电视机在这裡打开,它在这裡现相;把这边打开,它在这裡现相。那个电波就好比是法身,法身尽虚空遍法界。相是怎麽现的?众生有感,他就现了,那个感就好像我们打开开关一样,那个电流一样,我们一按那个电流是感,相立刻现出来是应。诸佛菩萨、阿罗汉,示现在这个世间是跟众生感应道交,他没有念头,他没有我想来,没有!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佛菩萨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自己的法身也是尽虚空遍法界。随处有感,随处有应;随时有感,随时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真相。

  至于现什麽样的相,大家我想都念过《普门品》,《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可以做一个例子,三十二应,三十二类的应身,应以什麽身说法就现什麽身。应以什麽身,不是佛菩萨,“我应该现一个什麽身”,他要有这个念头,就又变凡夫了,他又有了我相、我见,他没有;完全是众生心。众生心,我是众生,我没有想让他现一个佛,他怎麽现佛了;我没有想要他现菩萨,他怎麽现菩萨了!其实你有想,你那个想很微细,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的思想太迟钝、太粗了!微细的念头我们不晓得,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感现的相是微细念所感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的法身,那个灵敏度极高。我们众生的心念,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这样微细的念头能感,佛菩萨就能现。自自然然现,确实没有念头,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晓得。没有证果之前,没有证果就是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之前,这个境界诸位要记住,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再给诸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用其他的法门,必须要性相圆融才能入得进去,才能证得。我们没有这个功夫,到不了这个境界,念阿弥陀佛,靠佛本愿接引,我们也能去得成。这种去法只有这一个法门,前面跟诸位说过,除淨宗念佛接引法门之外,没有第二个法门;其他所有一切法门,都必须要性相相融。这是说明佛菩萨这些圣贤,在这个世间现应身、化身怎麽来的。

  他现这个身,他起作用了,教化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就起这个作用。教化,他要示现动作,他要示现言语,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这我们省略了,不必一桩一桩的说。在本经的开端,为我们示现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当中,“普贤行愿品”有四十卷经文,诸位都晓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行愿品裡面的,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为我们示现在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给我们做出一个榜样,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他不但给我们说,还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实在没有起心,也没有动过念。他是说而无说、作而无作,作跟无作是一,说跟无说是一,一就入了法界。我们今天,作跟不作是二,两码事情,说跟不说也是二,不是一,所以我们入不了不思议解脱境界,入不进去。几时我们这个二的念头没有了,那就恭喜,你就能入,你就入进去了。实在这个二的妄想断不掉,赶紧念阿弥陀佛,除此一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求阿弥陀佛帮忙,临命终时来接引我们。这是说明所有一切诸佛圣贤为我们说法,要记住,人家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所以叫称性而谈。从自性裡头,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绝对没有意思。

  我们今天学佛法,来学佛经,这个字什麽意思?这一句怎麽讲?给诸位说,全讲错了!为什麽?它根本没有意思,你怎麽可以把它乱按意思进去?我跟大家讲真话,讲真话很少人懂,还有不少人认为我骗大家。你读了不少经,研究不少,你很会讲经,大概你怕我会讲,你叫我不要去想,不要去研究,你来骗我。真有人这个想法,我真的遇到过,这冤枉不冤枉!跟他讲真话,他误会了。如果我要骗你、害你,那个经好好去研究、多查资料,那是存心害你。为什麽?你永远堕落在第六意识裡头,你不能见性。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经没有意思,因为没有意思,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要有意思,你还能通得了吗?几时在经裡头一个意思没有了,那叫什麽?智慧开了,根本智开了,般若无知;你得到无知以后,你起作用就无所不知。

  我们学经,我们今天跟古人不一样,古人学一部经,一部经下手。你拜了一个老师,老师传你一部经书,哪一部经?各宗不一样,贤首华严宗的,一定是给你一部《华严经》,叫你去念。天台一定给一部《法华经》,给你去念。没有讲的,就是叫你去念,叫你去背。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天天念,念到熟透了,念到心裡头什麽意思都没有了,那就功夫成熟。念到心裡什麽意思都没有,师父才给你讲个一段、两段,豁然大悟,就开悟了。一开悟,后头不要讲,全都通了。你要有个意思在的话,十方一切诸佛来给你讲这个经,你也开不了悟。你为什麽开不了悟?你有妄想执著在挡住。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把它念掉。念经是个方法,就是修定,打坐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念经也修定,用这个方法修定,修清淨心,道理在此地。这都是给你讲真话。所以他从一部经上开悟,一切经都贯通,不但佛法贯通,世间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什麽原因?统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你已经见性了,哪有不通达?所有一切的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佛说经也是相,也是个妄相,因缘所生法,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见了性,哪有不通达?道理在此地。只要老实念就好,不要去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坏了,以为佛有什麽意思,佛什麽意思都没有。只要你真正明白通达了,经典往桌上一摆,你拿去讲,你看看底下,底下是人,跟他讲人话;底下是鬼,跟他讲鬼话。人话、鬼话都是经上讲的。因为它没有意思,它裡面就含无量义,所以九法界众生,展开经本都可以跟他们说法,都契机,他们听了都得受用、都得利益;要是一个意思,就不能有第二个意思,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

  特别是你们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们,你们看看古大德的注解,往往一部经有几十种注解。《无量寿经》三十多种注解;《楞严经》跟《金刚经》都有一百多种注解,一百多种注解就一百多种意思,那意思都对。世尊慈悲,怕我们后人走错路,入灭之前传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麽?经。我们要依这个,经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才是真正的依靠;有意思靠不住,有意思是凡夫,有意思就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那种人不可靠、靠不住。要找一个没有意思的,没有妄想的,没有分别执著的,这才靠得住,他才能够教化九法界众生。

  不但是佛法要悟;从前,世间法教学也讲求悟。现代的学校我不知道了,我小时候在学校念书,我们听老师跟老师在那裡聊天谈话,某个学生悟性很高;我们还听到这个说法,老师还著重学生的悟性。教学的方法,如何启发他的悟性,从前教学目的在此地,诱导你开悟;开悟是智慧,不是教你去记一些常识,那个东西记得再多,看得再多,读得再多,没用!儒家在《礼记》“学记”裡面,就讲得很好,“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作老师教学生,你智慧没有开,你念得很多,记得很多,听别人讲得很多,这些东西你拿来教学生,这是错误的,这个不可以的。一定要自己有悟处,自己有见地,没有大开圆解,没有圆悟、彻悟,这是悟到一部分,那一部分是你真见到的,这才是教学真实的目标。

  我们看底下,“为众生开此宝藏”,这句话很要紧。宝藏是什麽?宝藏是众生的自性。佛菩萨教化众生,佛菩萨没有东西给众生,佛菩萨说我有东西可以传授给你,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真的佛菩萨。真的佛菩萨,我没东西给你,你所得到是你自性裡面本来具足的。佛菩萨为我们作增上缘,诱导我们开发自性。开此宝藏,“此”是众生,是众生本有的宝藏,本有的佛性,本有的自性。禅宗六祖惠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黄梅,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忍和尚给他什麽东西?什麽也没给,他自己觉悟的。悟了之后,他向忍和尚报告他的心得、 他的悟处,“何期自性,本来清淨”。本来清淨的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在凡夫是清淨的,看看畜生,畜生的自性是清淨的;看看饿鬼,饿鬼自性也清淨的;看看阿鼻地狱,阿鼻地狱那些众生自性还是清淨的,没污染,本来清淨。可见得染污不是真的,染污是迷,是不觉。不觉就染了,就叫染污,不觉就叫迷。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跟我们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来无,现在有没有?现在也没有。如果你觉得现在也没有,你开悟了。不行!现在有。现在有,你在迷,你没悟。你一定要知道,迷不是真的,自性裡头本来没有迷,现在也不迷,将来永远都不迷。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在这上建立信心,就有开悟的可能。到什麽时候开悟?迷悟是一,迷悟不二,就跟前面讲的,说与不说是一不是二,迷跟觉悟是一不是二,就开悟了。迷是迷,觉悟是觉悟,两桩事情,你在迷,你没有悟。口裡虽然说觉悟,心裡还是迷惑颠倒,没有悟。诸佛菩萨、善知识帮助我们的,是他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这一契机就成功了。

  “皆令迴光反照”,所有一切法门,总不外这一个原则,叫你回头,叫你反照。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你看他说出他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怎麽用功的?他是怎麽见性的?他用耳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用这个方法。这裡讲反照,在观音菩萨就是反闻。总而言之,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时,要知道迴光反照。这一反照就见性;如果随著外面境界相,那就著相了。现在问题来了,怎麽个反法?观音菩萨耳根听外面音声,如何能从音声再听回去?我们眼睛看到外面色相,怎麽能从色相再回过头来?诸位要了解这个字裡面的真实义,不是这个反;所谓反是换一个观念,是这个意思。前面不是有吗?都讲的这个修行纲领,修行的要领在作观,观是观念,把观念转过来。“我不会转”;《金刚经》念了,还不会转?《金刚经》上任何四句、一句经文,你如果能够受持,都能见性。这个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像我们此地念的,“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我们对这个身相,马上就转了,这叫反观。凡夫对这个身看得好重,神圣不可侵犯,坚固的执著,这是凡夫的妄想,错误的观念;反过来,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分别执著统统破掉,这叫反,反照是这个反法。如果你心裡头念念贪图黄金、美钞、珠宝,天天想这些东西,《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贪心马上消掉了,这就叫反。《金刚经》上任何一句经文都能帮助你迴光反照,反是这个反法,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就是这个反法。他能够将错误的观念,立刻就能够反过来归到正确的观念,这叫反闻。大乘佛法这是用功的原理原则,宗门裡面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什麽叫觉?观念回过来就是觉,觉跟此地讲的反照是一个意思,那个念头要转得快。不转就随著烦恼去了,一转过来,烦恼就没有了,心就清淨。

是不知道答案还是不予回答?
为何佛陀对这些问题保持缄默?

佛陀对于有些问题会保持缄默,
不予回答。

佛典中虽已说明佛陀缄默的原因,
但仍无法释除学者的疑惑。

有些学者猜想,
一定是佛陀不知道答案,
所以不回答;

有些人则认为,
佛陀虽知道答案,

但由于答案与解脱无关,
所以佛陀不回答;

更有人表示,
这些问题是超越心智所能理解的,
所以佛陀不回答。

不过,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
这三种理解都是错的。

为甚么呢?

甚么是无记?

佛陀不予解说的问题,
皆可称为
「 无记 」。

就字眼上来说,
「 无记 」
一词是多义的。

在行为的道德语境中,
「 无记 」
是指中性的业行 ——

非善非恶的行为。

但当
「 无记 」
是用来描述问题时,

它的意思就不是
「 中性 」,

而是指这些问题应该捨置不答,
因为对这些问题,
我们无法作任何断言。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问题之所以被捨置不答,

并不是说这些问题是虚假的,
所以拒绝回答或不可作答。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
有些问题被称为
「 无记 」,

仅仅是说这些问题应被捨置,
不加以讨论,

至于它们可否作答,
我们则不得而知。

在说明何以
「 无记问 」
是不足解答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佛典中常见的
「 无记问 」
有哪些。

十四无记

经中归纳佛陀不予回答的问题,
通常有十四项,

佛教徒称为
「 十四无记 」 :

一、世间是恆常?
二、世间是无常?
三、世间是恆常亦是无常?
四、世间既非恆常又非无常?
五、世间是有边?
六、世间是无边?
七、世间是又有边又无边?
八、世间是非有边亦非无边?
九、命与身是一吗?
十、命与身是异吗?
十一、如来死后存在吗?
十二、如来死后不存在吗?
十三、如来死后又存在又不存在?
十四、如来死后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前八个问题所涉及的,
是关于我们居住的世界 ——

在时间上世界是恆常的,
还是无常的;

在空间上它是有边,
还是无边?

第九 、十个问题,
是有关命与身是一或是异。

它所蕴含的,
亦包括西方哲学所探讨的问题 :

我们要接受生理和心理是一,
还是异?

最后的四个问题,
则关于如来死后是否存在。

读者或许会好奇,
第二个问题
「 世间无常 」,

不就是佛教所主张的
「 世间无常 」 吗?

它怎么会变成无记问?

其实,
这里所说的
「 世间无常 」 与佛教的
「 世间无常 」,

在中文字眼的表达虽然相同,
但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十四无记中的
「 世间无常 」,
是将世间看成是一个主体,

并认为这个主体一旦消失,
便甚么都没有。

这是属于
「 断灭论 」。

然而,
佛教所说的
「 无常 」,

则是在描述世间的迁流变化,
没有恆常不变的主体。

无记问中的
「 命异身异 」 与佛教的
「 轮迴观 」 亦不一样。

十四无记的
「 命异身异 」
主张的是,
有个永恆不变的灵魂。

佛教则认为,
身心都是缘起缘灭的。

十四无记中的
「 如来死后是否存在 」,

是将
「 如来 」
视为一个独立、
不变的我。

然而,
这与佛教中的
「 涅槃 」
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
这些无记问的起源都是由于
「 我见 」。

捨置无记问的原因

佛陀为何对这些问题保持沉默?

原因起码有三个 :

第一 、如前所说,

这些无记问乃源于
「 我见 」,

不过佛教不承认
「 有我 」。

也就是说,
这些问题是奠基在错误的知见而发出的,

所谓
「 动念乖真,
开口即错 」。

就这层面来说,
这些问题都是无意义的,
故不予回答。

第二 、佛陀回答髮童子
( 摩罗迦子 ) 比丘时,

或者外道郁低迦向佛陀请益时,
佛陀都是沉默不语,
阿难尊者为免这位修行人误以为问倒了佛陀,

于是向他解释,
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不能导致涅槃。

或许有人会反驳,
第二点不就是等于 :

佛陀知道答案,
但由于这些问题与修行无关,
故佛陀不回答?

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 :

首先,
这些无记问是源自我见,

佛陀已证悟无我,
故不会产生这些疑惑。

再者,
佛陀指出这些问题与修行无关,
并不表示他知道或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与其说佛陀知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如说佛陀知道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

换句话说,
佛陀不解答这些问题,

是因为这些问题不合理、
无意义。

第三 、佛陀称这些无记问题为
「 见之稠林 」,
故不应进入。

因为不论是执取抑或排斥任何见解,

都是与瞋、
痴相应,

必定产生无用的论争。

南怀瑾老师:想改变容貌、相好端庄、让人亲近,一定要多这样做
能修诸功德才能做到“乐成就相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是怎么修来的?不是他六年在雪山中冰雪靠背来的,如果这样可以成佛太简单了,你打开冰箱靠个六年不就成佛了吗?不行的啊!要修一切功德才成就相好庄严。比方常用花供养佛,可能他生来世会长得庄严漂亮,像花一样好看。不过你小心,好看也会找来很多麻烦,因果要注意!供养花不要发求好看的愿,这个因一不对,果就不对了。供养花的时候要求一切众生的福报,就是使人一见起恭敬心,不要只为自己。

“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惭愧之上服,深心为华鬘。”这完全是在讲学佛人内心的修养。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无相,为什么又说成佛的人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净土经典也讲佛菩萨“相好光明无等伦”,为什么?

在解脱道上,一切无相才能空,才能证到形而上本体。相好庄严还是由功德来的,所以要修一切功德,学会看相就知道,世上很多人都是讨债的面孔。讨夫妻债、讨儿女债……满街都是这种不友善的面孔,很多机关单位中服务的人也是,一个欢喜的相都没有。有人的相貌是“对面不见耳”,从正面看不到双耳,相学上说是富贵之相。但这还要其它条件配合。

“相具”是外表相貌具足圆满,真得定、得道的人,即使最丑的相也转庄严了。我自己在参学经验中,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小说也写得对,说入定的人宝相庄严,脸相变了。如果打起坐来,满脸苦相,背还窝着,说入定了,那是绝无此事的。真得定了,色身气脉必然通的,所有神经细胞自然会松开(不是散掉),脸色自然是端正柔和的。所以相好庄严是从功德来的,什么功德呢?戒定慧的功德。修心能改相,这是必然的。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维摩居士说,“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我提醒过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外形就可以邋遢,你仪容还是要端正。你看,没有一个佛菩萨像是不装扮的,身上挂的戴的满满的。只除了一位,地藏王菩萨,他是出家相,可是他的头发刮得比鸭蛋还光,也是装饰。但是过分重视外形也是不对。所以真修行,不装饰或过分装饰都不对,因为不合中道。

身心能转变,一切功德庄严就具备了。这要随时修惭愧心,就是谦虚,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的过错,这就是惭愧心。真正知道惭愧的人,是正修行人。惭愧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一件衣服,随时忏悔反省,改进自己,修到功德圆满时,身心自然会转变。虽然没有修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一定与众不同。所以说“惭愧之上服”。

“深心为华鬘”,用深心作所戴的花饰。深心是般若,深心是佛境界,佛能穷一切智,通万法之源,所谓天上天下无所不知。等于是中国文化的儒者,“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真儒者一定学问渊博,无所不知,这就是深心,是最好的装饰。

*****

“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因为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报,心能转物所致,色身气脉自然转变。这里经文又隐藏着密教噢!不信你试试看,若做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气脉就会变,就是这个道理,立竿见影。有多少修行工夫,色相就会有多少变化,丝毫不爽。修善根结善缘的人,即使是容貌不美,仍然会让人觉得可爱而想亲近;长得虽好看而人缘不佳,就是不修善业的结果,大家要多自反省。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无限量地布施,会有具足相好庄严的果报。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根据佛经,来生就会长得漂亮;在佛前供香,他生来世不会有体臭;这一生多布施医药的人,来生身体就少病痛。虽然有这些说法,但是相好庄严还是多布施来的,人家有痛苦你肯帮忙,这帮忙也就是布施。

*****

“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大家看到忍辱就以为是受人打骂,那只是表面文字,是不相干的。真正的忍辱是八个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们这个世界翻译叫做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能忍、堪忍。这个世界上的人,忍受一切物质环境痛苦的能力特别强,因为世界并不圆满。忍辱是担负一切,担负不起来的还是要担负;做不到的,还是在做。忍辱是一切菩萨的净土,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是怎么来的?是忍辱功德成就来的,不是像有人讲的,供花给佛,来生就长得漂亮,那样就变成做生意了。

每一个佛的色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色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工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工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南师讲如何相好庄严音频:00:0018:26药师佛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像我也是,身体瘦瘦小小的不壮硕。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人。
这一代青年没有看过苦,更没有吃过苦。请问麻疯病院,几个人去过?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残疾病院谁去过?有些学佛的人说不要去管他,那是业障,活该受苦,这是学佛人讲的话?我听了心里就打颤,说这个话真是,果报不可思议啊!学佛的有几个人去照顾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说有啊!唔!当然有,坐在那里观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众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费力气,随便观想一下,实际行为一点都没有做到,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来看,在座各位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健康的,毫无缺陷的人才称得上诸根具足。譬如戴眼镜是眼根不具,镶了假牙是口根不具,头脑不够聪明是脑根不够利,不够利就笨;笨和某些众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诸根不具是这个世界的众生最痛苦的事,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可怜,色身多半下劣,诸根不具足,因此很丑陋。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佛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众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顽不灵,自以为是,怎么教都点不通。
愚:想痴呆,没有智慧,笨蛋,笨得不得了,脑根不具足。盲:睛看不见。聋:朵听不着。喑哑:声带有问题,说不出话,也就是哑巴。挛:两手弯曲不直,不能自由伸张。躄:足。有些半身不遂,会有这种后遗症。背:腰驼背,背弯起来。偻:驼背更严重,腰杆都直不起来了。现在比较少见,老一辈朋友中有。白癞:肤病。癫狂:神病。
以上所说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类的病痛有无数种,多得很。在座诸位都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都在病中。
药师佛愿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听到他的名号,一心虔诚念诵修行药师如来法门,都能得到“端正黠慧”。人身最难得的就是这四个字,形体端正,头脑聪明。有人聪明而不端正,有人端正却不聪明;既聪明又端正是修很多善行的福报而来。端正聪明已经不错,为何又加一句“诸根完具”?因为诸根完具很难,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端正,但是,却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绝对完全健康的几乎没有。
这一时代的众生,眼睛果报很坏,虽然没有瞎,却得靠玻璃生活;不架上一副玻璃镜,对面不相识,这个滋味不好受。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果报愈来愈好,众生果报却愈来愈差。依报是庄严,正报却完了;物质文明是依报,自己色身是正报。正报的福报薄了,仰赖依报而活,很可怜!这叫做其身下劣。
所以,药师佛怜悯后世一切众生,发愿成佛时,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众生没有病苦。脱离生老病死苦是人类最不容易求得的,学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这就要好好研究药师如来的道理了,尤其发心学佛修行,乃至发心学医,随时要修持药师如来法门。
色身成就之后,一定是相好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例如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化世间,都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应世。每个众生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但是,我们怎么那么丑啊!我们是具足三十二丑,八十随形不好,口臭,汗臭,脚臭,随形样样不好,为什么?因为没有悟道,没有修行,自身的光明没有引发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拿“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句话,看现在的社会,有时很好笑,发表任何政见时,要如何如何,一旦到那个位置以后,所说的话都不见得兑现了,哪里能够作到“久要不忘平生之
  • 水瓶座水瓶座平时都是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对什么都是淡淡的态度,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管别人怎么想是什么态度,活得恣意洒脱,为人很低调。天蝎座天蝎座为人低调,
  • 其实,在中小学,碳中和教育同样重要。#建言谋策##教育闲思# 参加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办的第20期学术会议“碳中和教育:未来趋势与挑战”。
  •   在传统产业占比达70%的淄博,如今已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行区,企业从智慧数字改造中尝到“甜头”。  长期以来,山东传统产业占比高,其中又以重工业企业为多,
  • 姐妹在长沙,想问一下有哪些靠谱的脂肪专家? ​​​​姐妹在西安,想问一下有哪些靠谱的双眼皮专家?
  •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前阵子才刚签了协议,准备合作来着。这个部分主要是回答这三个问题:你的结果如何?你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你能回答你的研究问题吗?(需要毕业论文辅
  • 【爆款】顺庭大牌不锈钢电热水壶1.8L 【抢券下单】: 加微信:ab775262618dao 领现金红包 【推荐】顺庭品牌,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洁净无垢,饮
  • 是那种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的少年我把这一年的快乐锁进心里,回味你带来的愉悦享受,我把你塑造出的每一个角色关在心里,
  • 今天重磅消息除了TST将遍布北上广深,还有一位至今单身,有车有房的主儿,她身高一米七,体重保密她叫什么,不知道她是谁,不认识如果你自认为养的起,想收纳她
  • 关注小奥,转发微博并@ 1位小伙伴,写下你的六一祝福~6月15日,从转发中揪10位小“萌”友,各送出超萌熊猫玩偶1个~ 我在菊花与美人蕉之间进入农历五月初,已经
  • 【上海昨日本土新增感染“3590+19923”】上海市卫健委16日通报:4月15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923例,
  • 如果感到幸福请转发点赞评论,给你们爱的么么哒。如果感到幸福请转发点赞评论,给你们爱的么么哒。
  • 【智慧】美女住酒店一晚结账时账单800元,她抱怨太贵。” 吴镇宇1月15日晚回应道:“我现在东莞,你昨晚见的是谁!
  • [二哈]#塔罗[超话]#所以很社恐来超话发个帖就是…Hi,我是不知道算不算半个新手的占卜师,说新手其实也玩塔罗单位快按年算了,但是微博里的好多人都好厉害。拍チェ
  • #设计师的家# Le Corbusier在Eileen Gray和情人Jean Badovici的爱巢E-1027住过很长时间,在墙上画了八幅抽象壁画(据说是
  • 古人总愿将这种凌越时代的壮举理解为如有神助——二王庙中主殿供奉的是二郎神,副殿里才是李冰。发明者目前未有定论,但无论是古波斯人还是古埃及人,左右都是凝聚人类智慧
  • 只要你能在克制中学会体面,在隐忍中懂得尊重,又能在适度中表达欣赏和理解,都可以获取异性的好感和喜欢,语言是有魅力的,美好的话语会让人开心,动听的语言会让人陶醉,
  • ”  高金红家后院的山坡上,有一棵树龄320年的油松,每次有客人入住,她也会带着客人来到古树下,听松涛看林海。”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高志伟与树长陈永生,检查古树保护
  •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喜欢,让人性散发出美丽的光辉,世间便没有了哀怨,没有仇恨,没有了悲伤,只剩下通体透明的情
  • #刘宇宁白愁飞#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 #摩登兄弟[超话]#像蒙尘的玉终于发光,像珍宝终于现世,无与伦比的你终于让世界看到了光芒,过往的岁月是今天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