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光影视界)】
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面对新业态、新挑战,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生机,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话筒]扩大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拼手速”抢票,已是影迷参与北影节的一种特殊仪式。第十一届北影节开票首日票房超过千万人民币,4K修复版电影《穆赫兰道》仅9秒便一售而空,创造了本届展映最快售罄纪录。数据背后是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这首先源自“北京展映”单元的高品质。近300部、1200余场次的中外佳片与观众面对面,新片比例达到40%,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入围影片也全部面向观众。本届展映首次覆盖京津冀,在天津和张家口设立展映影院,放映优秀电影作品。无论规模还是品质,惠及面还是参与度,北影节都堪称一场“文化嘉年华”。

“用一个词来概括北影节展映的特点,就是平衡。”连续6年参与北影节策展的沙丹说:“要做到国内与国外、新片与经典、娱乐性与学术性乃至竞赛与展映、线上与线下的平衡。”这种平衡性追求,折射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包容与成熟。

如果说展映是让好电影找到观众,也让观众找到好电影,那么,主竞赛单元则从更高的维度,扩大了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业界认为,衡量一个电影节是否具有国际公信力,关键看它的文化格调和整体风貌是否形成特色,能否为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对话发挥作用。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本届“天坛奖”,由演员巩俐领衔的国际评委会对15部高水准的入围影片进行了认真评选,其中,国外影片有12部。“入围影片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选题广泛,主题温暖,体现了开放多元的国际视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影节的国际影响力。”评委陈坤评价说。

[话筒]产业勃兴的“北京方案”

产业勃兴离不开人才的拔节生长。当前国内的创作者扶持计划众多,几乎所有的国内主流电影节都开设创投项目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国际电影节等。特点不一,效果也不一。自2012年开始,北影节搭建项目创投平台,从最初的投剧本到后来的投项目,如今,创投已经成为最闪光的板块之一。

今年,北影节首次设立“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扶植4位青年导演创作短片,由“天坛奖”评委、导演陈正道担任监制,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4部短片在影院举办了首映礼,并在爱奇艺平台“云展映”。在陈正道看来:“一个真正的大型国际电影节,除了颁布荣誉以及扩大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埋下电影新生命的种子。”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今年的“北京市场”单元,39家企业签约发布44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再度创造新纪录。而11年来,北影节共促进346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达2002.51亿元。

北影节为什么能?因为聚焦产业需求,升级服务能力,坚定不移为产业勃兴做加法。这是一份有力度的“北京方案”:尽可能打开投融资渠道,推出多款特色金融产品为电影行业“输血”;尽可能促进项目流通,多家大型影企发布重量级合作项目;尽可能搭建交流的平台,近百位影人和相关人士在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专题发布中贡献智慧。

“我们应该永远站在擂台上,我们能讲故事、能感染人,有这个能力就不该放弃,这是电影人的责任。”导演陈可辛在电影大师班中的这段发言表达的信心和决心,在电影节上通过不同的方式,一次次传递出来。

[话筒]电影节与城市相映生辉

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如今,电影节已成为推动电影艺术发展与交流,促进电影人之间交往合作,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人形象地将电影节比作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城市软实力的象征,电影节以自身影响力塑造和提升着城市的品牌形象。当城市文化、风土人情与电影交流融合在一起,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熠熠生辉。

而北京,始终与中国电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16年前,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推开中国电影的大门,其诞生地就在前门外的丰泰照相馆。当下,北京为中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全国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占据6席,全年北京出品电影达185部,位列全国榜首。北京理应成为电影人干事创业的热土,更应孕育具有引导力的电影节。

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电影节在北京举办所拥有的优势资源非常可观。首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条件,立足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背靠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北影节不仅是北京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一个指数,更向世界展示北京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我们致力于将北影节打造为首都的文化金名片,使之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的高品质生活。”第十一届北影节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余俊生说:“立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影视高地’的建设大局,北影节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快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电影节。”

今年北影节主题是“新机·新局”,这样一届富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电影节,给我们带来更多信心和底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北影节会留下铿锵足音。我们也有信心期待,经由电影这一特殊媒介,国与国、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汇聚沟通,有望促成一个更加包容、开放和多元的美好世界。

图①:北影节活动现场。图②:北影节在电影院进行电影展映活动。图③:北影节开幕式上,电影艺术家田华(左二)、王晓棠(左三)、谢芳(左四)寄语青年电影人。图④:北影节首场电影放映,观众排队买票。(人民日报,制图:赵偲汝)

【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光影视界)】
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面对新业态、新挑战,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生机,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话筒]扩大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拼手速”抢票,已是影迷参与北影节的一种特殊仪式。第十一届北影节开票首日票房超过千万人民币,4K修复版电影《穆赫兰道》仅9秒便一售而空,创造了本届展映最快售罄纪录。数据背后是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这首先源自“北京展映”单元的高品质。近300部、1200余场次的中外佳片与观众面对面,新片比例达到40%,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入围影片也全部面向观众。本届展映首次覆盖京津冀,在天津和张家口设立展映影院,放映优秀电影作品。无论规模还是品质,惠及面还是参与度,北影节都堪称一场“文化嘉年华”。

“用一个词来概括北影节展映的特点,就是平衡。”连续6年参与北影节策展的沙丹说:“要做到国内与国外、新片与经典、娱乐性与学术性乃至竞赛与展映、线上与线下的平衡。”这种平衡性追求,折射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包容与成熟。

如果说展映是让好电影找到观众,也让观众找到好电影,那么,主竞赛单元则从更高的维度,扩大了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业界认为,衡量一个电影节是否具有国际公信力,关键看它的文化格调和整体风貌是否形成特色,能否为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对话发挥作用。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本届“天坛奖”,由演员巩俐领衔的国际评委会对15部高水准的入围影片进行了认真评选,其中,国外影片有12部。“入围影片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选题广泛,主题温暖,体现了开放多元的国际视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影节的国际影响力。”评委陈坤评价说。

[话筒]产业勃兴的“北京方案”

产业勃兴离不开人才的拔节生长。当前国内的创作者扶持计划众多,几乎所有的国内主流电影节都开设创投项目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国际电影节等。特点不一,效果也不一。自2012年开始,北影节搭建项目创投平台,从最初的投剧本到后来的投项目,如今,创投已经成为最闪光的板块之一。

今年,北影节首次设立“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扶植4位青年导演创作短片,由“天坛奖”评委、导演陈正道担任监制,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4部短片在影院举办了首映礼,并在爱奇艺平台“云展映”。在陈正道看来:“一个真正的大型国际电影节,除了颁布荣誉以及扩大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埋下电影新生命的种子。”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今年的“北京市场”单元,39家企业签约发布44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再度创造新纪录。而11年来,北影节共促进346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达2002.51亿元。

北影节为什么能?因为聚焦产业需求,升级服务能力,坚定不移为产业勃兴做加法。这是一份有力度的“北京方案”:尽可能打开投融资渠道,推出多款特色金融产品为电影行业“输血”;尽可能促进项目流通,多家大型影企发布重量级合作项目;尽可能搭建交流的平台,近百位影人和相关人士在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专题发布中贡献智慧。

“我们应该永远站在擂台上,我们能讲故事、能感染人,有这个能力就不该放弃,这是电影人的责任。”导演陈可辛在电影大师班中的这段发言表达的信心和决心,在电影节上通过不同的方式,一次次传递出来。

[话筒]电影节与城市相映生辉

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如今,电影节已成为推动电影艺术发展与交流,促进电影人之间交往合作,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人形象地将电影节比作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城市软实力的象征,电影节以自身影响力塑造和提升着城市的品牌形象。当城市文化、风土人情与电影交流融合在一起,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熠熠生辉。

而北京,始终与中国电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16年前,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推开中国电影的大门,其诞生地就在前门外的丰泰照相馆。当下,北京为中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全国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占据6席,全年北京出品电影达185部,位列全国榜首。北京理应成为电影人干事创业的热土,更应孕育具有引导力的电影节。

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电影节在北京举办所拥有的优势资源非常可观。首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条件,立足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背靠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北影节不仅是北京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一个指数,更向世界展示北京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我们致力于将北影节打造为首都的文化金名片,使之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的高品质生活。”第十一届北影节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余俊生说:“立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影视高地’的建设大局,北影节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快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电影节。”

今年北影节主题是“新机·新局”,这样一届富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电影节,给我们带来更多信心和底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北影节会留下铿锵足音。我们也有信心期待,经由电影这一特殊媒介,国与国、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汇聚沟通,有望促成一个更加包容、开放和多元的美好世界。

图①:北影节活动现场。图②:北影节在电影院进行电影展映活动。图③:北影节开幕式上,电影艺术家田华(左二)、王晓棠(左三)、谢芳(左四)寄语青年电影人。图④:北影节首场电影放映,观众排队买票。(人民日报,制图:赵偲汝)

【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光影视界)】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面对新业态、新挑战,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生机,坚定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扩大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拼手速”抢票,已是影迷参与北影节的一种特殊仪式。第十一届北影节开票首日票房超过千万人民币,4K修复版电影《穆赫兰道》仅9秒便一售而空,创造了本届展映最快售罄纪录。数据背后是观众对电影艺术的热爱。

这首先源自“北京展映”单元的高品质。近300部、1200余场次的中外佳片与观众面对面,新片比例达到40%,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入围影片也全部面向观众。本届展映首次覆盖京津冀,在天津和张家口设立展映影院,放映优秀电影作品。无论规模还是品质,惠及面还是参与度,北影节都堪称一场“文化嘉年华”。

“用一个词来概括北影节展映的特点,就是平衡。”连续6年参与北影节策展的沙丹说:“要做到国内与国外、新片与经典、娱乐性与学术性乃至竞赛与展映、线上与线下的平衡。”这种平衡性追求,折射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包容与成熟。

如果说展映是让好电影找到观众,也让观众找到好电影,那么,主竞赛单元则从更高的维度,扩大了中国电影的“朋友圈”。

业界认为,衡量一个电影节是否具有国际公信力,关键看它的文化格调和整体风貌是否形成特色,能否为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对话发挥作用。北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旨,以“大师”“大众”“大市场”为定位,经过11年持续耕耘,特点愈加凸显。“天坛奖”评选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也获得了更多认同。

本届“天坛奖”,由演员巩俐领衔的国际评委会对15部高水准的入围影片进行了认真评选,其中,国外影片有12部。“入围影片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选题广泛,主题温暖,体现了开放多元的国际视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影节的国际影响力。”评委陈坤评价说。

产业勃兴的“北京方案”

产业勃兴离不开人才的拔节生长。当前国内的创作者扶持计划众多,几乎所有的国内主流电影节都开设创投项目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国际电影节等。特点不一,效果也不一。自2012年开始,北影节搭建项目创投平台,从最初的投剧本到后来的投项目,如今,创投已经成为最闪光的板块之一。

今年,北影节首次设立“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扶植4位青年导演创作短片,由“天坛奖”评委、导演陈正道担任监制,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4部短片在影院举办了首映礼,并在爱奇艺平台“云展映”。在陈正道看来:“一个真正的大型国际电影节,除了颁布荣誉以及扩大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埋下电影新生命的种子。”为电影新人铺设起跑的“赛道”,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电影节成为人才的“孵化器”,既是责任担当,也体现格局视野。北影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

今年的“北京市场”单元,39家企业签约发布44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达352.23亿元,同比增长约6%,再度创造新纪录。而11年来,北影节共促进346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达2002.51亿元。

北影节为什么能?因为聚焦产业需求,升级服务能力,坚定不移为产业勃兴做加法。这是一份有力度的“北京方案”:尽可能打开投融资渠道,推出多款特色金融产品为电影行业“输血”;尽可能促进项目流通,多家大型影企发布重量级合作项目;尽可能搭建交流的平台,近百位影人和相关人士在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专题发布中贡献智慧。

“我们应该永远站在擂台上,我们能讲故事、能感染人,有这个能力就不该放弃,这是电影人的责任。”导演陈可辛在电影大师班中的这段发言表达的信心和决心,在电影节上通过不同的方式,一次次传递出来。

电影节与城市相映生辉

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如今,电影节已成为推动电影艺术发展与交流,促进电影人之间交往合作,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人形象地将电影节比作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城市软实力的象征,电影节以自身影响力塑造和提升着城市的品牌形象。当城市文化、风土人情与电影交流融合在一起,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熠熠生辉。

而北京,始终与中国电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16年前,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推开中国电影的大门,其诞生地就在前门外的丰泰照相馆。当下,北京为中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全国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北京占据6席,全年北京出品电影达185部,位列全国榜首。北京理应成为电影人干事创业的热土,更应孕育具有引导力的电影节。

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电影节在北京举办所拥有的优势资源非常可观。首都拥有无可比拟的条件,立足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背靠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北影节不仅是北京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一个指数,更向世界展示北京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我们致力于将北影节打造为首都的文化金名片,使之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的高品质生活。”第十一届北影节组委会副主席、秘书长余俊生说:“立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影视高地’的建设大局,北影节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快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电影节。”

今年北影节主题是“新机·新局”,这样一届富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电影节,给我们带来更多信心和底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征程中,北影节会留下铿锵足音。我们也有信心期待,经由电影这一特殊媒介,国与国、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汇聚沟通,有望促成一个更加包容、开放和多元的美好世界。

图①:北影节活动现场。图②:北影节在电影院进行电影展映活动。图③:北影节开幕式上,电影艺术家田华(左二)、王晓棠(左三)、谢芳(左四)寄语青年电影人。图④:北影节首场电影放映,观众排队买票。(人民日报,制图:赵偲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纸上路易斯安那”系列展多年间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今年的彼得·库克主题展览则是该系列首次展出建筑师绘制品,展览将呈现画作如何成为向观者传达有关城市、建筑、生
  • 03发掘两人的共同兴趣想要对方离不开你,主动粘你,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他对你有兴趣,他觉得跟你在一起的时间很有趣。很多时候,大家的想法和思维都不在一个
  • 因为本憨又穿得过于厚了完全在商场待不下去,还因为分不清apm与skp遭到了无情嘲笑随机考试或许是我在P大的最后一门考试了虽然考前两天整个人状态彻底崩…想了想,最
  • #觉察体验# “你只需牢牢地关注自己的潜意识,其他的一切都交给我们就好。知命,是不容易让我们解脱,唯有通过道法的智慧,让我们跳出命运的视野,才能真正了解到命运的
  • 要不我们萧小五今天晚上和我一起详细探讨探讨?她是怎么做到每说一句话都能把人惹气的 那你后悔招我我也可以后悔当初主动选你啊不压榨到最后一刻不罢休是吧 我就是太听话
  • 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延续“用奋斗点亮幸福”的主题,邀约人们打开最平凡而伟大的话匣子,说说那些关于奋斗的故事。江苏卫视2022跨年演唱会延续“用奋斗点亮幸福
  • 成婚之后,王世所与曹振英的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但是新婚燕尔,日子过的也十分滋润,第二年,曹振英有了身孕。回家之后,王世所忍不住,手舞足蹈地在曹振英的面前,说:“那
  • #2022年第一条微博##plog[超话]##plog# 2021由你画我猜结束2022年由音游开启原来去年我还算是读了很多书的其实还有本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精选没
  • 如果在这26年中,有一方突然有了很大的福报或有一方造了大恶,福业有差距了,双方就会分开,但是因 为本来注定的缘份(善缘与恶缘总和)要26年才能了结,所以离婚后还
  • 我说那你是在等我吗?我以为她在等她的家人。
  • 把照片发给我大姑(她要在家看孙子来不了)让她羡慕[doge][doge]好家伙这几位老爷子,满眼都是我姐的儿子,尤其是我爹,哄的好开心!”他发狠的加重力度,“不
  • 漏!漏!
  • #2022年第一条微博# 分享21年的一些清单1⃣️关于书 强烈推荐年末几天看的一本《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有很多让我噗嗤一笑的地方 不过可能要跟
  • “人生有百十之九十的事是决定于你的态度”~坏事总会发生,但我们可以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勇敢地走下去~“人生苦短……但活着不等于生活。我们要知道这一生最重要的事,
  • 我希望帮助巴萨回到自己理应所处的位置,而巴萨是世界上最好的俱乐部之一。但是,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主教练,能够帮助我成长和进步,我期待着和他一起共事。
  • :想见面 想拥抱 想牵手 想感受久别重逢的喜悦 :你太容易认真了你不应该谈恋爱你应该坐在流水线上拧螺丝 :怎样都行 玫瑰花谁送都浪漫 饭和谁吃都一样 电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吧,我认知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大,不工作天天在家玩,长辈问她为什么不工作,她说:我有可以挥霍的资本。2022快到了,我希望在新的一年,橘柚小朋
  • 15什么都可以是你的,但你得是我的。“新的一年,要继续关心那些你能做好的小事”愿新年,胜旧年[心]PS:钟情be线我这辈子不会再走了,虐的我心绞痛,竭尽全力给他
  • 如此造型夸张而怪异的青铜器,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青铜器中,也是一件“孤品”!如此造型夸张而怪异的青铜器,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青铜器中,也是一件“孤品
  • 按照明晟新兴市场指数衡量,中国的远期市盈率与新兴市场的情况大抵相当。按照明晟新兴市场指数衡量,中国的远期市盈率与新兴市场的情况大抵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