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祛病导引法#,治疗二十种急慢性病!
《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
导引术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而且还有一定的疾病治疗功能。
对此,《道枢》卷二十八《太清养生下篇》之开篇就阐述了包括导引术在内的一些道术的治病机理:“人之身,十二大节,三百六十小骨,孔孔相对,脉脉相通,新气与故气交错其间。新气或顿阻,或循行;故气或流通,或壅滞,或俱塞,或并驰。盖壅滞者,阳气之聚而为块瘕者也;顿阻者,而为肿为疡者也。气既能蓄聚,则亦有分散之理矣。凡患之所在,可用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这里显然是把人体内“气”的运行作为人生命活力依存的基础或表征。

虽然在现代人体解剖学中始终很难找到与“气”完全对应的物质实体,但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认这种认识所暗含的科学因素。这里所说的“气”,大概是囊括现代人体生理学所讲的血液、体液的流通和神经的传导等生理现象在内的综合物。

实际上,根据现代病理知识,这段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揭示出造成人体之“气”壅滞、顿阻等病患的诸如病毒、病菌之类更深层的致病因素,而且在治疗方法上也仅指出了一些不用任何药物的诸如“导引以散之,和气以攻之,时意以送之,清气以润之,咽津以补之”之类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症,这些治疗方法当然是有效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上述导引治病机理之后,《太清养生下篇》中还列有20种病症的以导引为主体的治疗方法。若从现代医学角度考量,其对每种疾病的记述,实际上主要包含了疾病名称、生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三方面的内容。鉴于该篇中所述导引法所具有的鲜明的治病特色,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太清祛病导引法”。现整理如下。

一、病名:霍乱
病理:本乎冷气所散,其腠理乍通乍塞,其气道忽留忽行,或气应行阴乃复行阳,或气应行阳乃复行阴。
治法:于密室厚衣。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六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乃长呼者七,既已则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七,则愈矣。或疾甚,不可导引,则使人掣左手,次之右手,次之左足,次之右足,各三百六十过,兼以沸汤浸手至肘,浸足至膝,冷则易之,至愈而止。此何也?以外气引内气者也,亦足以治尸蹙焉。

二、病名:癞
病理:太阳之病也,阳为阴所排,而沉于骨髓,积久则新气不达,故气不通,壅瘀郁热而生虫。于是为癞焉。
治法:密室静居,食不厌少,情不厌闲。大坐,放纵其体,以左右手据二膝上,以首及身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为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如此则关节、血脉,腠理、毛孔尽开。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者各五。

然后以清气攻之者有六焉。其一,则大坐,放纵其体,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然后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既已,漱津以咽之,如是者六十过;其二,则以吹出之;其三,则以嘘出之;其四,则以呵出之;其五,则以咽出之;其六,则以唏出之(并与呼法同)。

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使清气周达于骨髓,口长吐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于是阳虫为阴所击当自毙矣。必以卯午酉子之时,为之可也(忌食面及羊肉)。

三、病名:半身不遂
病理:阳气蓄聚,为外寒所蔽,或因阴气所卫,其脉虽通,而内无所达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二膝上,向左力回十过,右亦如之,左右迭两相合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即使人力掣,手足不随者,各三百六十过,复以左右手向下;将手足不随者,亦三百六十过。既已,乃纵放其体,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然后口徐徐长呼出之,当呼之时,以意送其气入于所患手足之中,又咽津,随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皆如之。病甚者,不堪导引,则使人力掣。手足不遂者,以意送其气亦可。

四、病名:周身肿
病理:阳气促于五藏,出于皮肤而不散也。
治法:大坐,以左右手据膝上,左右力回者各十过,一易。于是,两相合者三百六十过。以鼻长取清气,使周达于五藏,口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者六十过,吹、嘘、呵、咽、唏,亦如之。
热之盛者,其口无津,则惟导引以鼻取其清,口吐其浊,亦可也(此亦治疮病)。热气所冲,屯聚不散而为肿者,则以口长吹于肿之上,十四过,以冷手宽按之,以口长呵于肿之上,十四过,复搓左右手,使热,宽按之。如此迭为焉,至愈而止。

五、病名:目赤而干痛
病理:为肝热之所冲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鼻徐徐长取其清气,而想其清气上射于目,则热气为清气冲之,自然热气退从口出,可以呵而吐之,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呵者,主于心,故出于本气者也。

六、病名:耳聋
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病理:肾中之热气冲于耳,复为阴气逆闭之也。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七、病名:上气咳嗽
病理:阳气在于藏,奔上而欲出,其阴气复入而相逢于颡中,阴阳之气渐盛,则嗽弥甚矣。譬如以气吹火焉:气,冷也;火,热也。然,吹则火盛矣。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各二百四十过;以二肘向后,以臂向前,力努之。既已,复以左右手委于二肘向前力以相近;既立已,复立左右膝,以二手在二髀之下,又以二髀向外力捅二肘,各十四过;然后以首左倾,以肩力承之,其右亦然,迭为之各十六过,向上长引其颈四过,乃长呼,长吹,长嘘,长呵,长咽,长唏,各七过。日三时为之,疾则愈矣。兼于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呼以出之,漱津以咽之,吹、嘘、呵、咽、唏者,二十过。其效则加速焉。凡上气者,其行之之时,始举足,以足向前力踏之胫后着地,斯为佳矣。

八、病名:劳复
病理:其阳虚损,或因饱气其气乍闭乍冲,或投热食以致之也。
治法:大坐,徐徐导引左右各四十九过,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口徐徐长吐之,吐则咽其津,满一百二十过,有馀力则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然后舒左足,以左手按其足上,以其足左右转之四十九过,其右易然,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彭祖日:内外转其二足,各十过,可以止诸劳。盖为此也。

九、病名:温疫
病理:阳气也。聚于诸藏,入于诸脉,及于腠理也。
治法:大坐,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歧伯日:导引者,挽仰屈伸也。甘始日:又手项上左右捩,不息也。又云:率以汗出为度,汗则粉身)。然后立右膝,以左足向前蹋之,立左膝,以右足蹋之,各四十九过(卧而为之亦可)。鼻纳之口吐之者,二百四十过,进至于三百六十之数,尤佳也。彭祖日:亦可以已疟。

十、病名:疟
病理:阳在于隔之下,奔上而欲出;阴在于隔之上,为阴所闭,其阳漏而泻出。其发有时者,盖阴阳所竞,各有节候也。
治法:于欲发之时,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右膝舒左足,蹋之四十九过。其右亦然。于是鼻纳之,口吐之,其呼、嘘各二十一过,则愈矣。

十一、病名:鼻衂血、口唾血
病理:中焦热炽,饮水则变为血,故中焦之气上冲于肺,肺复冲鼻,则为纫血,中焦之气下注于脾,脾复冲口则为唾血。凡病此者,前溲少矣。
治法:左右导引三百六十过,既已,以手力挽左右耳四十九过;然后以鼻徐徐长取其清气,兼以意想其清气使达于肾中,则以口徐徐哂而出之。如此者,满三百六十之数。咽者,主于肾;挽耳者,去其阴也。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治法:大坐,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舒左右足,以左手提右足五指七过,右亦如之;纫血,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嘘出之;唾血亦咽津焉,而咽出之,各三百六十过。旦暮为之则愈矣。甚者,三时为之可也。

十二、病名:赤下
病理:下焦热炽而复饮水,其阴阳相竞,荡于下焦,不得依道而行,时有冷气击之,则痛矣。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则咽津焉。鼻纳之,口吐之,与夫呼、嘘、呵、哂、唏各六十过,又咽津焉。日四、五为之则愈矣。

十三、病名:前后溲不通
病理:阳气在于下部而逆据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既已,以左右手向背之后相叉,以左手向右,以右手力挽之,十四过,其右亦然。复舒左手,以右手力举左肩十四过,其右亦然。然后咽津焉,与夫吐纳:呼、吹、呵、咽、唏,各六十过,日再为之,则愈矣。故宁先生曰:“平坐,伸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治前溲不通;以左右手交于背后,名日带缚,治后溲不通。”盖谓此也。

十四、 病名:淋
病理:水道热炽,干涩而不下,时漏而出也。
治法:导引左右各三百六十过,然后立左右足,以左右手从髀之下入,左手总把左足之五指,以右手总把右足之五指,俱向内力挽之,十四过。既已,则咽津焉,鼻徐取其清气,以口咽吐出之,三百六十过。日三作之,弥佳也。

十五、病名:㽷
病理:阴也。本于虚假或病之后诸藏冷气,加以饮水。阴气既入则长所积之水矣;阳气既纳则不通所积之阴矣。水气渐盛至于皮肤而为焉。
症候:左右目脸上起色如老蚕,二胁转侧有水声也。
治法:左右导引各三百六十过。既已,鼻纳之,口吐之,次则嘘、呵、咽、唏,各六十过,及想其气周于一身,昼夜三时为之,久则愈矣(忌食成,宜啖小豆汁,或煮小豆浸左右足为佳)。

十六、病名:反胃
病理:积日受冷,于是阴气渐下屯于腹口,热食头之,为阴气逆据,反而出之也。
治法:常虚腹导引各三百六十过。以左右手相叉,以左右足力蹋二手四十九过,以左手背委于左腋之下,用右手攀左肘七过,其右亦然,即咽津焉。鼻徐徐短取其气,口呵以出之,一百二十过,复咽津焉。次则咽、吹、唏亦如之,三时作之则愈矣(力不堪者二时不可)。

十七、病名:心腹坚痛
病理:阴冷之气屯于心腹,积聚而不散,虽复厚衣以阳击之,阴阳相竞则阴弥甚矣。
治法:左右导引合于三百六十过,则咽津焉。鼻徐徐取其清气,口徐徐呼而出之,当以暖气排其积聚,凡吐咽者,满二百八十之数,呼嘘亦如之。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十八、病名:胸胁结癖
病理:阴也。冷气偏屯于胸胁,或因食久,而不散也。
治法:清旦,仰眠,立左右足,使人以手揣取癖根,渐入手于癣根之下,稍举之,起始则痛,后则可忍焉。然后力举之,一百二十过。二三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五日之后,进而至于二百四十之数,可矣。既已,导引三百六十过,然后咽津焉。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满一百二十之数,渐至于二百四十。以致三百六十弥佳也。昼夜二时为之,即愈矣。

十九、病名:心腹卒满
病理:阴气在于藏,起则冲于心也。
治法:导引左右合于三百六十过,咽津纳气,而口呼之,使气出于下部,满三百六十之数,则愈矣。

二十、病名:目赤而泪出
病理:肝之阴气冲于目也。
治法:如前导引,既已,咽津焉。瞑目,以鼻纳其清气,开目,以口呵出其浊气,满于三百六十之数,昼夜二时为之,则愈矣。

综观此“太清祛病导引法”,其对疾病的名称多以其症状名之,对疾病的病理分析则皆以阴阳为纲纪,而对疾病的处方则以导引为主,兼及行气、起居、饮食等多种疗法。
这些表现都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特征相吻合。当然,与现代医学相比,该篇对这20种疾病,尤其是在病理分析上,还只是一种大概的、粗线条的把握,尚欠缺必要的科学精度。

若追溯“太清祛病导引法”之渊源,早在曾懂之前,医学界已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或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可作参考,道教中也有诸如《太清导引养生经》之类的导引经典可作范本。

但我们将此导引法与这些“前辈”文献相对照后发现,其中极少雷同之处。只有上面第8和第13种疾病导引法中所引用的彭祖和宁先生的话是与《太清导引养生经》中的大体相同。可见,此“太清祛病导引法”的创编的确参考了《太清导引养生经》。

若从每种疾病的具体导引方法分析,“太清祛病导引法”中还融进了一些呼、吹、嘘、呵、唏、咽之类的行外气之法,第2、3、5、6、18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则运用了以意领气的行内气法,如第18种治疗方法中的“鼻纳之,口呵之,以意送其气于病之所在,使下部出之”,即包含了行内气和行外气两种气法。这一特征虽然在宋以前的很多导引法中已经存在,但不如此法中体现得鲜明。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此,我县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全面梳理城市园林绿化现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我县按照建设“重庆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聚焦国家园林县
  • 挺好的,5年!!
  • ​​​所以,笔者陈文伍(陈平)我不赞成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八年级用《周亚夫军细柳》替换《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这么经典的作品,删之太可惜了。苟富贵,勿相忘原句
  • 恁忍心拖后腿不?大数据时代,我们要跟上任嘉伦的步伐!
  • 陕州区公安局以民意为导向,高度重视案件的快侦快破工作,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作为开展教育整顿工作的重要抓手。年初以来,宏伟区疾控中心认真按照区、局的安排部署,常态化
  • 那时候总厌恶那样的生活,晚上睡不好,早上得早起看店,摊上不好的顾客,不是顺你盒烟,就是多给你讲讲价,我也有幸在年少的时候看到猖獗的邻居将花生米摔在我爸的脸上,把
  • 看这里】6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考前,公安机关将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多种形式,为高考学生办理身份证开设“
  • "#羽毛球# #维德佳佳#换一种方式感受富士山 至尊露营体验也许你去过富士山五合目,住过能看到富士山的酒店,那有没有真正的融入大自然中去感受它的魅力呢
  • 留言格式:服务器渠道 +游戏昵称(或证件号/米米号) +邻居宣言⚠️注意:iOS服就是官服,安卓分为官服和渠道服例如:官服 20080428 自己不会太肝,想找
  • 我掀起山河奔向你,踏进星辰来访你坠入我的星球吧,我去宇宙给你摘星星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多奇妙的人,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它不会因为一颗星星的
  • 说实话,今天最后一个校鼓乐队节目,看得我热泪盈眶,孩子们努力的样子真的过分可爱了,因为我可能也学不会这么复杂的打击乐器,在感动的同时又有如释重负的欣慰,全校老师
  • 近年来,四川全省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扶贫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首位任务,不断拓展扶贫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
  • 好好吃啊啊啊‼️ - 小吃拼盘 敲多种的小吃大拼盘‼️ 鸡爪|芝士球|炸鸡|煎饺|年糕|薯条 太适合什么都想吃的我了 - 还有芝士排骨锅、星空部队锅、石锅拌饭、
  • 安利宝藏剧#紧急呼救# 好喜欢,好喜欢,有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发生在身上的时候就是百分百,怎么说呢,感动的点很多,他们的友情,亲情,爱情,都很暖心,很感动,
  • #言情小说[超话]# 1002.《小心眼》 【妖孽小仙女&腹黑大boss 破镜重圆 追妻火葬场】 ([doge]这两天看了这本总裁文!男女主相差5岁,女主原本是
  • 小莉说:我只跟两个人说过经理长的跟武大郎一样,一个是你还有一个就是小柔了,我们两年同事了,说了这么久了也见得他知道啊,小柔跟我们一起玩后,我说了经理这“美名”没
  •   “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书写解说、广令流布,当得成就诸如是等现世种种功德胜利。  “复次,憍
  • 笑死 师弟师妹 夸夸粉上线好吧这学期还是很想cg很想插画的计算机学到真的吐了 需要艺术来拯救本是画画废材 但专业需要一直画画的老师也一直检查 课堂电子绘 课后手
  • 这边再补充一下娃厂给的单价出月子了当妈三十几天 刚学会单手抱娃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遇到了一个像姐又像妈的好月嫂今天开始娃就完全跟我睡了 多少有些不自信一个多月夜
  • 家里是外地来打工的 这个经济条件下已经花十几万了所以说 icu真的很贵,人命也真的很值钱。#父母婚姻破裂对子女的影响有多大#缘份已尽是某些注定负起离婚后仍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