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中风第一效方(4)

治中风必学的10首续命汤

续命汤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本文总结了共10首续命汤,对于我们探索中风病的治疗,很有意义。

一、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准绳

古代治疗中风,盛行应用续命汤。

续命汤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医生治疗中风的重要方剂,如大、小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里。

这些方子流传的时间很长,《金匮要略》中也有收录,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收录更全,是古代五脏偏枯中风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风的专病专方。

这些方子被唐宋医家奉为治风的准绳,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风,主要就是用这些续命汤来加减化裁,治愈率是很高的。孙思邈深有体会,认为“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千金要方》

明末清初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小续命汤下的按语里说“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说明续命汤是古代治风的根本方。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然而到了金元时期,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而将自古辨治中风的良方续命汤弃而不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

二、续命汤用途广泛,亟待广发潜力

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风痹”不能算作中风病一类的病证,而应该属于风湿痹证的范畴。

对于中风的治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中风,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是发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风,也就是现在的脑卒中,就可以据证应用续命汤,应用续命汤最好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服药,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大家在临床上也都看到了,西医治疗中风的方法就是大量地输液,这样的治疗,我个人认为大多数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是非常多见的。

中风就是一个寒热错杂的病证,得病后血瘀水饮互结痹阻不通。病人罹患中风,原本就因真阳虚损,气不化水饮为津液,瘀血水饮互结,而大量的输液,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体内的水饮,加重了气机的不通、脉络的瘀凝,病邪不能祛除而滞留了,怎么能没有后遗症呢?
因此,得病后要通表透里,开门祛邪,以活血祛痰逐饮为治,不能太过增加水饮。

自古治疗中风盛行续命汤,而现今鲜有会用者。

由于续命汤被人忘却太久,现今,明白续命汤的奥旨、会用或善于应用续命汤的医生极少。中医辨治中风的有效率也大为下降,治疗中风的阵地现在竟主要是以西医为主了。

续命汤方药囊括多首经方,扶正祛邪,内通外透,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不仅治疗中风,而且可以治疗外感、内伤、皮肤等临床各科病证,应用范围很广,潜力很大,有待挖掘和发扬光大。

三、《千金》续命方 各自有特长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列出了系列续命汤的方药和主治,非常重要。

我归纳了一下,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有9首方子,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中有1首方子,总共有10首续命汤方。

这十首方子虽大都治疗中风,但在方药配伍主治上也有各自的特色。

现在简单来谈谈这些方子的功能主治,这些续命系列方除注明者外,都是《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的方子。

1、小续命汤系列方

(一)小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药物:麻黄、防己(崔氏《外台》不用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

加减: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二)小续命汤之二

主治: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小人方。

药物: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三)小续命汤之三

主治:治风历年岁,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语无所不及,宜服小续命汤方。

药物:麻黄三两,人参、桂心、白术各二两,芍药、甘草、防己、黄芩、川芎、当归各一两。

用法:上十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

2、小续命汤还可治疗痹证

小续命汤的用途很广,不仅能治疗中风,还可以治疗痹证。

清代医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小续命汤(六经中风通剂)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按中风有解表攻里行中道三法。……此治冬月直中风寒之方。亦麻黄桂枝之变法……昂按:此方为治风套剂,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本方去防风、防己、附子、白芍,加当归、石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录验方去人参,加干姜、黄芩、荆沥,即千金大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十三·痛痹》中举了一个痛痹的病案:“陈良甫治一妇人,先自两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于膝,一二日流于髀骨,甚至流于肩,肩流于肘,肘流于后溪。或如锤锻,或如虫啮,痛不可忍,昼静夜剧,服诸药无效。陈诊之,六脉紧,曰∶此真历节症也,非解散之药不能愈。但用小续命汤一剂而效。”

从这个病案可以看出,小续命汤还可以治疗痹证,也就是现在的风湿热多关节炎。

3、大续命汤系列方

(一)大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肝疠风,猝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方。

药物:麻黄八两,石膏四两,桂心、干姜、川芎各二两,当归、黄芩各一两,杏仁七十枚,荆沥一升。《千金翼》有甘草。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掠去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续命汤。旧无荆沥,今增之,效如神。

(二)大续命汤之二

主治: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方。

药物:独活、麻黄各三两,川芎、防风、当归、葛根、生姜、桂心、茯苓、附子、细辛、甘草各一两。

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

上气者,加吴茱萸二两,厚朴一两。干呕者,倍加附子一两。啘者,加橘皮二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十二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一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初得风未须加减,便且作三剂,停四五日以后,更候视病虚实平论之行汤,行针依穴灸之。

(三)大续命汤之三

主治: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宜产妇及老小等方。

药物:麻黄、川芎各三两,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甘草各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名续命汤,范汪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

4、西州续命汤系列方

(一)西州续命汤之一

主治:治中风痱(一作入脏),身体不知自收,口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方。

药物:麻黄六两,石膏四两,桂心二两,甘草、川芎、干姜、黄芩、当归各一两,杏仁三十枚。

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再沸掠去上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犹能自觉者,勿熟眠也。可卧,厚覆小小汗出已,渐减衣,勿复大覆,可眠矣。前服不汗者,后服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稳乃服,勿顿服也。汗出则愈,勿复服。饮食如常,无禁忌,勿见风。

并治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卧,服之大善。

凡服此汤不下者,人口嘘其背,汤则下过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汤。若虚羸人,但当稍与五合为佳。有辄行此汤与产妇及羸人,多有死者,皆为顿服三升,伤多且汤浊不清故也。但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无害也。

(二)西州续命汤之二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
主治:肉极,虚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药物:麻黄、生姜各三两,当归、石膏各二两,川芎、桂心、甘草、黄芩、防风、芍药各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黄除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日再”就是说,白天服用两次,夜晚服用两次。治疗中风,病如果不好,服药不要间断,也可以每天两剂药,药力不能间断。

这个方子,疑似仲景《古今录验》续命汤,这比刚才说到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多了防风和黄芩,加了这两味药,疗效会更好。

大、小、西州续命汤都是古方,《外台》称小续命汤出自《小品方》,这些续命汤在一些古方书中的收载互有出入,如《千金》所载的大续命汤中有石膏、黄芩、荆沥等,都可以据证选用,不影响疗效。

5、续命散系列方

(一)大续命散

主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鬼来收摄,或与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

药物:麻黄、乌头、防风、桂心、甘草、蜀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竹茹(《千金翼方》作川芎)、黄芩、茯苓、干姜各一两。

用法:上十五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以知为度。

(二)续命煮散

主治:主风无轻重,皆治之方。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

药物: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各二两,石膏五两,白术四两。

用法:上十五味粗筛下,以五方寸匕,纳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

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三)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

说到了这个续命煮散,谈谈李可老中医的加味续命煮散。

2007年12月2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首届扶阳论坛上,李可老中医介绍了他在这个《千金》续命煮散的基础上创制的加味续命煮散,加味续命煮散曾治好了他自己的中风。

主治:李可老中医说,加味续命煮散“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这个方子比大小续命汤(应用)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出现中风的预兆,或者手指麻木,或者某个地方肌肉跳动抽搐,或者出现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

药物: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用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茯苓、升麻、辽细辛(辽细辛力量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按15g计算)。用法:上药一并打成粉,混匀备用。一天服14g,用两层纱布包。14g药粉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mL左右,一天分4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要断药,就是孙思邈说的“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李可老中医说,急性期用这个方子也有效。急性期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加150g生蜂蜜,加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分次服,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加味续命煮散)来纠正四肢偏瘫。

(完)

提示:本文源于网络,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老子《道德经》
尺寸:20cmx29cm
岁次辛丑冬月
得三书社宋桂发敬书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
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https://t.cn/RuQ52a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因你们贼家上我家来被我家发现告了,我可不知情,你们贼家打击报复我张家还有理了是吗?想了想还是把桌子摆窗前了今日下雨,景色不够通透是捡的来客室后面角落里不用的桌
  • 所以心已经定了,这个境界就不要了,这个是方便的方法;不要再用心,坦然而住,这是更深的方便法门。妄念来,一提正念,就归到正念位上了,也就是孟子所讲“有诸己之谓信”
  • 其实有感觉和有些人回不去了 那些说过一定要见面的话我觉得不太可能实现了 一是客观原因 二是我觉得再见面也不会回到以前那么好了 因为我感觉到你最好的朋友不是我了
  • #长情z3# 郑茹兰有一个秘密,每天入睡后都会穿进一只猫的体内。 后来,首辅大人不知上哪打造了两只毛茸茸的猫耳朵,让盛京的女子戴上逐一试过。
  • 梅花有着和寒冬一样的性子,护人周全,又不露声色,寒冬把全部的暖意和温柔都藏进了梅花中,梅花开尽了一生的繁华,最后,谢入到冬土里。梅花孤傲,不信冬天是冷的,笃定地
  • [给力]天猫精选:5斤! [给力]天猫精选:【发顺丰2只】农家散养土鸡老母鸡 券后折上折¥69元包邮 [给力] [鼓掌]抢¥20.0券+下单: (首次领券打开
  • [ok] [给你小心心]​但是,如果你挑对了书,可能只需要读一本,就可以支撑起大半年的写作素材。[太阳]如何预防和修复羊毛衫缩水❓看这篇就够了不少羊毛衫的爱好者
  • 久处江湖而远江湖的陶渊明有随心所欲的自由,喜欢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一生。不必谁人懂,山水相逢,江湖往来皆匆匆。
  • #山田元[超话]##伊藤裕一 さんと #東山光明 さんの俳優論的なお話も大いに盛り上がった中、#ペク・ヒョンフン さんも初日を迎えましたとっても細やかなお気遣い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
  • 【店铺上新】IPSTAR|潮玩星球(成都天府广场店)[星星]本次上新:#原神# #催眠麦克风# #Paradox Live# #黑执事# #鬼灭之刃# #垂耳执
  • 而且,一个人处于一个“不上进”的圈子里,如果表现的积极进取,那么,很可能就会招来周围人的嘲讽与攻击。”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一些“三观不正”、“唯利是图”的人混在一
  • 期待二刷 杭州可以有啊[允悲]对生活的态度他强调的一直是舒适, 随遇而安。#杨九郎[超话]##杨九郎来杭录综艺# [心]#杨九郎 超燃美食记# 细细读了他的采访
  • ” @成毅成毅打戏真的好 成毅 底线|周亦安|莲花楼|李莲花|李相夷|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应渊|唐周|玄夜|南风知我意|傅云深#南风知我意##plog# 你好,
  • #王者共号[超话]# 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 【AQ】435---皮V10找个中射共号 忙工作没时间玩了,基本不上号 不改资料,不动关系,不动背包,可改头像(
  • 而和沙溢同录节目的撒贝宁、尼格买提也都毕业于名校。谈及对刘师傅的印象,同学们通常会说:就是那位六战法考的“传奇小哥”啊。
  • 他们就去找到那些小一点的门店,就是那种社区夫妻小店,一个月赚个1万来块钱的那种小店,然后伸处橄榄枝,跟他们谈,我能帮你把你的店面做的更好,让你以后每个月都比之前
  • 【商品】【商品】【0点秒杀,先领券,0点抢】【0点秒杀,先领券,0点抢】【北极绒】冬季儿童轻薄款羽绒服【淘抢购88元】券后【78元】包邮【下单】:【推荐】【推荐
  • LV/路易威登 Trevi 棕棋盘格手提肩挎包 细节如图 成色很新 四角正常使用痕迹 超级耐用款 尺寸39*32*11 原价1万8千多 现特价3699秒走啦❤更
  •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阳光透过窗户敞开她明媚的微笑我想一丝不挂的沐浴她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