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恩爱别离,何有乐哉?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者,刚刚丧失爱子以致日夜思念,万般不舍;不久便精神恍惚,茫然地到处游走,逢人便问:「可曾见到我儿?」
就这么一路边走边问,逐渐来到祇洹精舍,站在世尊面前,问道:「瞿昙沙门!可曾见到我儿?」
世尊问长者:「什么缘故使你满面愁容、精神恍惚呢?」
长者回答:「怎么能不悲伤忧愁呢?就这么一个独子,我对他疼爱有加,从不曾离开我身边。如今无常忽至,因为哀愍、思念我儿,几乎令我心发狂。沙门!您有见到我的爱子吗?」
世尊告诉他:「长者!生、老、病、死,是世间不变的真理。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孩子示现无常,当然就会因为思念而受苦。」
当时,长者因心中悲恼,无法听进佛所言说,转身便离去。
路上逢人,长者便问:「沙门瞿昙说:『与所爱的人别离,就能够快乐。』你认为沙门所说的有道理吗?」
路人回答:「与所爱的人分别,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呢?」
离舍卫城不远,有许多人聚在一处博弈嬉戏。这时,长者心想:「这些男子都很聪明,无事不知,我现在来问问他们。」
他走到那里问众人:「沙门瞿昙跟我说:『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都是快乐的。』你们认为呢?」
这些博弈嬉戏者回答:「与恩爱的人别离,怎么会快乐?如此快乐之说,绝对不是真的。」
长者心想:「如来所说从不虚妄,可是为什么说恩爱别离,就能快乐呢?应该不是这样。」
此时长者走进舍卫城,来到皇宫门外称说:「沙门瞿昙作如是教化:『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为快乐!』」
于是,这句话传遍舍卫城乃至中宫内。当时候波斯匿王正和摩利夫人在高楼上娱乐,国王问夫人:「『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沙门瞿昙真的是这样说吗?」
夫人回答:「我从未曾听闻世尊如此之说法。」
国王告诉夫人:「如同师长教导弟子:『这样做是对的、不这样做才是对的。』弟子会回答:『如是,大师!』摩利!你也应当如此,听闻了瞿昙沙门所说的言论,应该回答:『的确是这样,无有虚妄!』现在你可以离开了,不须在本王面前出现!」
摩利夫人离开波斯匿王后,嘱咐竹膊婆罗门,你持我摩利名字,往诣祇洹精舍,顶礼后禀白世尊:「舍卫城内及皇宫中人有此言论:『沙门瞿昙说: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请问世尊有此言教吗?若世尊有所言说,你要好好听受,回来后再告诉我。」
竹膊婆罗门立刻前往祇洹精舍,到世尊处,与众人共相问讯后,坐在一旁。
此时,婆罗门禀白世尊:「我代摩利夫人顶礼世尊,问讯如来法体安康,请问起居轻安、便利否?度化冥顽之众生,无劳心否?」
接着又说:「目前,舍卫城内普遍传言:『沙门瞿昙作如是教化: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请问世尊确实有此言教吗?」
世尊告诉竹膊婆罗门:「在舍卫城内,有一长者丧失一子,因过度思念爱子而狂惑失心,东奔西走,见人便问:『有谁见到我的孩子?』所以,婆罗门!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都是毫无欢乐可言。
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老母遭逢无常,亦是狂惑恍惚,不识东西;又有一老父遭逢无常;亦有兄弟姊妹皆遭逢无常。面对在世亲人示现无常,都因此而恍惚发狂,不识东西。」
「婆罗门!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男子,迎娶一位容貌端正无双的新妇。但婚配不久,生活陷入贫穷。新妇双亲见男子家逢困境,打算将女儿强行带回,改嫁他人。
男子得知此消息后,便衣里藏刀,径至妇人家,问道:『我妻现在何处?』其母答言:『她在墙外纺纱织布。』男子走到妻子身旁,问妻子:『你双亲想将你改嫁他人吗?』
妻子回答:『确实是如此,但是我不乐于听到此话。』于是,男子拔出利剑刺杀妇人后,再取剑刺己腹,说道:『我俩同归于尽!』
婆罗门!从这事实可知,恩爱别离、怨憎会苦,皆是忧愁,苦不堪言。」
竹膊婆罗门禀白:「如是,世尊!此诸忧恼,实是痛苦,毫无快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曾经育有一子,亦是舍我而逝。我昼夜追忆爱子,不离心怀。由于日夜思子,心意狂惑而东奔西走,逢人便问:『有谁看见我儿?』沙门瞿昙!诚如您今日所说,苦实无乐!我因国事繁多,就此辞别。」
佛说:「现在正是时候。」
竹膊婆罗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后离去,回到摩利夫人处所,将世尊所有言说一一禀白夫人。
不久,摩利夫人觐见波斯匿王,说道:「大王!我想问一些问题,请您回答可以吗?大王!您想念琉璃王子吗?」
王答:「非常想念!爱愍之心,念念不离。」
又问:「如果王子遭逢迁变,大王!您会忧愁吗?」
「当然会!」
夫人言:「大王您应当要知道,与恩爱的人别离,都会心生忧愁的。还有大王!您爱伊罗王子吗?」
王答:「我甚爱之。」
再问:「大王!若伊罗王子遭逢迁变,您会忧伤吗?」
「我极愁忧!」
夫人说:「由此即知,恩爱别离,无有欢乐。大王!您爱萨罗陀夫人吗?」
王答:「我什爱彼。」
夫人说:「若萨罗陀夫人遭逢不幸,大王您会为此悲忧吗?」
「我会愁忧!」
夫人说:「大王当知,恩爱别离,此皆是苦。」
夫人问:「大王!您爱念我吗?」
王言:「你是本王所爱。」
夫人言:「若我遭逢不幸,大王您会愁忧吗?」
王言:「若夫人身有变易,我会心生愁忧!」
「大王!由此便知,恩爱别离、怨憎合会,实无欢乐!」
夫人又问:「大王!您将迦尸、拘萨罗人民放在心上吗?」
王言:「我很爱迦尸、拘萨罗人民。」
「若迦尸、拘萨罗人民遭逢无常变易,大王您为民愁忧吗?」
王言:「若迦尸、拘萨罗人民有所变易,我命尚且不存,更何况心生愁忧呢?因为我是依靠迦尸、拘萨罗国人民之力,才得以生存。我若知道性命尚且不保,怎么能不生愁忧呢?」
夫人言:「由此可知,恩爱别离,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国王便面向世尊所在的方向,右膝着地,叉手合掌说道:「甚奇!甚妙!我已明白世尊所教化的真理。若是沙门瞿昙亲至宫中说法,夫人得与共相言论。」
国王再告诉夫人:「自今以后,我当更为相信你,所著服饰与我无异,受人敬重与我相当。」
世尊听说了摩利夫人与波斯匿王的论述,告诉诸比丘:「摩利夫人聪明绝顶,若是波斯匿王问我,我亦以相同义理开示国王,如同夫人所说,没有什么不同。」
世尊又告诉比丘们:「我在家弟子中,第一得证优婆斯(指受持五戒的女众居士,又译优婆夷),笃信牢固者,即是摩利夫人。」
当时,比丘们听闻世尊所说,个个法喜充满,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六.利养品第十三(三)》
省思:
经云:「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故事中,佛陀、摩利夫人皆用譬喻阐释世间不变的真理——苦谛,使见闻者信受佛法。人生在世,皆会面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交煎的逼迫。
为此,佛陀宣扬「四圣谛——苦、集、灭、道」之真理,令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具足正见,信受奉行之,不再起惑、造业、受苦,从因上勤修戒定慧,必能得自在解脱。 https://t.cn/R2d2wQY

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卷第四)
  大乘起信论疏记会阅
 

△二会妄显真。

  《记》会妄显真者。意令体妄即是。不须待灭也。如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论有二。初三句。会妄。次三句。显真也。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疏》一切下。妄执者云。现见诸法差别迁流。云何乃言性无生灭。释云。差别相者。是汝遍计妄情所作。本来无实。如依病眼。妄见空华。

  《记》妄执等者。谓闻前段真如是总相法门体。即真如举体作诸法。若尔。应知诸法生灭。即是真如生灭。何故乃言心性不生不灭。释意云。诸法本无。说何生灭。如见空华。本自无体。说谁生灭。

  《疏》若离下。疑者又云。以何得知依妄念生。释云。以诸圣人离妄念故。既无此境。即验此境。定从妄生。又若此境。非妄所作。定实有者。圣人不见。应是迷倒。凡夫既见。应是觉悟。如不见空华。谁是病眼。

  《记》疑者下。征其所以。可知。释云下。正显文意。又若下。反以释成。皆可解。谁是病眼者。须知见空华者是病眼。若眼明净。必不见华。楞严云。若无翳目而能见华。云何晴空。号清明眼。应知见诸法者。是曰凡夫。不见法者。斯曰圣人。圣人称实。既不见于诸法。当知诸法。凡夫妄见。实无生灭也。诸法既无生灭。真性何曾动摇。是故前云不生灭也。

  △三结真离妄。

  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疏》是故者。所执本空故。真心不动故。由此一切诸法。皆即真如也。

  《记》初。标举能离。是故二字。指前二段为所以也。所执空。即指前无一切境相。心不动。即指前心性不生灭也。由斯之故。遂得一切诸法即真如也。然此二句。又迭互相成。乃由所执本空。所以真心不动。又由真心不动。故得所执本空。其犹万像本空。明镜不动。由此下。正结真实。由此二字。指前所以。一切下。正显真如。即释论中一切法下文也。此中显真而举一切法者。以其性不离相故。一切诸相。性所成故。人皆执相以迷性。故今约相而显性。令知相即无相。唯一真如。触境对缘。任运合道。动静施作。无非妙门。然此论中从本之言。与下毕竟之言。相望互成影说。谓从本二字。约望过去以显真义。谓非是先来不离言等诸相而今方离。以从本巳来。便自离相。影取未来。毕竟如是。下毕竟二字。约望未来以明如义。谓非是只于今日平等不变不破。以尽未来际。毕竟平等不变不破。亦影取过去从本以来。便自如此。又此二义。各通下三句而转。又一切法言。亦通下毕竟而转。思之可见。

  《疏》离言者。非如音声之所说也。离名者。非如文句之所诠表也。此二句。言语路绝。非闻慧境。离心者。非意言分别故。即心行处灭。非思慧境。上来离伪妄故名真。自下离异相故名如。又下三句。展转相释。离世间非修慧境。唯正智与之相应。

  《记》次。正显所离二。先。离妄相以显真。言语路绝者。上句即音声不及。下句即名句文不及。既声名句文不及。即当言语路绝也。非闻慧者。声名句文。是所闻故。意言分别者。意言即是分别也。以形口曰言。在意曰分别。今以所分别与所言同。故云意言也。夫人发言。皆意中之事。故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心行处灭者。以相是心之行处。行。犹缘也。既离于相。心无所缘。所缘既无。能缘亦绝。无相真理。何思慧之所及乎。离伪等者。伪则钰似真金。妄谓影如本质。凡是有名相法。悉皆伪妄。故金刚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楞严云。幻妄称相。以伪妄故。则非是真。今既离于名相。即非伪妄。故名为真。离异等者。谓有差别。有变异。可破坏也。今既皆离。故名如也。又若约的训如者。似也。夫法异则不似。不似即非如。今既不异。不异即相似。似即如义也。故圭山云。谓此实体。于未来常如过去。于色中常如受中。真实相如。非为妄似。展转释者。为何毕竟平等。为无有变异故。因何无有变异。为不可破坏故。又不可破坏者。为无有变异故。所以无有变异者。为毕竟平等故。离世间者。世。谓迁流。间。谓堕在其中。以差别变异破坏。是世间法。今皆反此。故云离也。非修慧者。修即是定。非定境也。夫苦空无常不净等。皆是定所缘故。正智相应者。即如之智。证即智之如。除此之外。莫能及焉。故下文云。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从上来下。乃是通断前后二文。仍辨下段之意。以对非三慧境也。

  《疏》平等等者。谓虽遍通染净。而性恒无二。所以得无二者。以在缘时。始终不改变故。所以在有为中得不变异者。以不同有为可破坏故。此则在染不破。治道不坏。

  《记》次。离异相以显如。遍通者。在染时与在净时同。谓凡夫真性。的同诸佛真性。如净室空与秽室空等。此约同时横说也。在缘者。谓在染净缘中。过去如现在。现在如未来。犹昨日空与今日空等。染净虽自改变。真如于此无迁异也。又染缘即以生相为始。业系苦相为终。净缘即以觉灭相为始。觉生相为终。真如于中。竟无改变。此约异时竖说。不同有为者。是无作法故。体若虚空。欲何破坏。在染不破等者。随流则妄染起而真体无损。反流则妄染坏而真体如旧。故圆觉疏序云。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

  《疏》是心者。结归法体。故名者。依义立名。

  《记》后。结体立名。法体者。一心即是法体。故前文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诸法既无。故唯心在。如万像本空。唯是一镜。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义立名者。于一心上。依离伪妄变异之义。以立真如之名。

  △二会执释名。(二)先释。次结 先释。(三)一正会谓执。二结名释疑。三约相释遣 一正会谓执。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疏》以一下。明言教非实。不可如言取也。但随下。释成无实所以。

  《记》先。正遣名也。于中二。先。消文。言教非实等者。以权设故。因缘有故。意令假其有言。以契无言。无言之理。可以证悟。有言之教。不可取著。取之即成认指亡月也。十地论说。随声取义。有五过失。一。不正信。听既逐声。不会深意。二。退勇猛。由不正信。则无胜解。不能决定。三。诳他。由不会故。或以深为浅。以浅为深。四。谤佛。执权为实。或执事迷理。便谓如来。言成虚妄。五。轻法。以谬解成性。闻深不重。释无实者。以一切境界。皆从妄念所生。念尚无体。况所生法而是实耶。故前文云。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由是一切言说。皆是假名。无有实体。性不可得也。

  《疏》恐诸凡愚闻上真如名则谓论主自语相违。上文既云离名字相。何故复立此真如名。故今释遣。假名非实。不相违也。

不是你的错,都是业力惹的祸!

  《地藏经》上说:众生业力能抵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可见众生业力多么可怕!

《无量寿经》第十一品: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你为啥来到这个世间?都是业力,跟这个世界有业缘关系!说啥业缘关系?这个世界有欠你钱的人,有你欠人家钱的人!

《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随牵随。

  说极乐世界那么好,去的人却那么少,为什么呢?业力牵随,业力不让你去!又是业力障碍着!

  
  我们一学佛,就知道一切都是业力在主宰。从学佛那天起,不管学哪个法门,哪个教派,都想消业障。

  于是诵经、念佛、磕头、拜忏、放生、祈福、供佛供僧、修桥铺路、扶危济贫等等等等!

  可以说世出世间什么都干了,可是烦恼少了多少呢?脾气改了多少呢?世出世间放下了多少呢?又看破了多少呢?总之一句话,业消了多少呢?

  这样一问,似乎没少反而烦恼更多了!因为业消会智朗!我们还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如法!你就没有智慧!

  也许你会问,我做了这么多善事,做了这么多功德,怎么会越修烦恼还越多了呢?似乎业还多了,于是有人就会退心!

  我们真想改,真想做个好人,做个善人。但是业力就牵着你,明明不该发脾气,明明不该做的事,偏偏去做,知道是错的,还去做!

  这就是佛法说的业力,也就是不得不!所以特别喜欢老师那句话。

  不是你的错,都是业力惹的祸!

  说那我也忏悔了呀!忏悔可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叨咕,你叨咕一遍,阿赖耶识里又造一遍,真正忏悔是后不再造,是颜夫子的“不二过”。

  更不是念念忏悔文,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的心灭不了,罪也亡不了啊!

  还有我们很多人都学过的忏悔道过,的确有些病能好,那是因为正好找对了病根,你悔过了就好了。但是无始劫我们都造了什么业,不要说累世的,就今生我们干过什么错事,都回忆不全,那这个业这个罪就亡不了!

  这还是事上我们做错了,心念上意念上我们造了多少呢?无量劫我们造了多少业?无法计算!

  其实佛菩萨祖师大德早都告诉我们了!众生造业如果有体相,虚空装不下呀!

  世尊跟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有一段对话。

  世尊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

  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

  世尊问弥勒菩萨,说一个普通的凡夫,心有所念,他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念头?说明这个念头很粗,它不是一个单位念头。有多少念头、有多少相有多少识构成一念?

  弥勒菩萨说:三十二亿百千念,每一个念头里面都有物质现象;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念头,都有精神现象。

  如果一秒钟能弹五次的话,一秒钟就有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你忏哪个念头?

  《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啊!起心动念都是业都是罪,那我们怎么忏?我们忏不掉啊!消不净啊!

  有人说我念佛消念佛忏,万德洪名,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念佛能消多少呢?

  祖师早有开示,假使一人出生就念佛,念一百年,每一天念佛十万,每一句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上面条件假如你都符合,我们能消多少?消指甲盖里的土那么点业,没消的业如大地土!如果我们不符合这四个条件,我们能消多少可想而知了!

  虽然说我们净土可以带业往生,可以带惑业,但是它会障碍我们往生。怎么办?

  阿弥陀佛在因地参访的时候知不知道众生业力大?那他帮不帮我们解决?阿弥陀佛就是看到众生业力大,靠自己不知道哪百辈子能成就,于是发出了四十八个大愿!

  尤其是二十一愿佛咋说的?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宿恶是啥?就是从过去无始,到现前这一刻之前,所作的一切恶,都属于宿恶。

  阿弥陀佛说:只要你闻我名号,我来帮你除恶。念佛一句还需要至心,消80亿劫生死重罪。那我们念佛能不能达到至心呢?那能消多少?念佛肯定消业,消多少那要看你自己的念佛功夫了。

  但是闻我名号,借助阿弥陀佛的二力,消无量劫的罪业啊!念佛名号能消罪,闻我名号不但消业,还能往生啊!

  其实阿弥陀佛每一愿都是帮我们消业的。

  譬如,女身是不是业?是业,阿弥陀佛说,我来帮你转男身还往生。我们这个肉身是不是业?是业!

  阿弥陀佛说,别怕,我让你莲花化生。还有我有业,障着我发不了菩提心。

  阿弥陀佛说:你闻我名,我来帮你把障碍你发菩提心的障碍消除,你就能发菩提心了。

  再有极乐世界在哪?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我找不着咋办?阿弥陀佛说,莫着急,临终我来接你去,上你家接,上床头接你,不用你动地方。

  而且阿弥陀佛一开口就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

  他对治的不是一个两个众生的业力,是十方众生的业力啊!

  阿弥陀佛就是用他的大愿跟大行,用他无量劫积功累德,也就是这股强大的正能量,也就是四十八愿力来对治十方众生的负能量——业力啊!

  那愿力在哪?我怎么能拿到这个愿力?用信愿换!信愿怎么能生?通过闻我名号!

  怎么闻?听经读经就能闻!最后回到《无量寿经》!

  假设这部经没有这么大的功德,你凭什么往生?我们以前就是不认识这部经的功德利益啊!

 《无量寿经》尘封大藏千年,我们首先要对这部经生起信心,我为啥读经读不下去呢?就是不明理!

  我们先不说对极乐世界生起信愿,生起向往之心……我们先对这部《无量寿经》生起信心。

  第43~48品都是让我们对这部经生起信心的,劝谏流通。

  信心,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先对这部经有信心,相信这部经,值斯经者,随意可愿,皆可得度(万修万人去)。

  你带着信心去读这部经,就不一样了!你要知道朝这部经要啥。

  你要了解弥陀做的两件事是帮助我修信愿这两个字!

  你就知道读经的目的了!我们以前不知读经干啥,茫然!好像读经给佛菩萨读的,每天读3遍任务完成了。3年一千遍(其义自现),到现在也没现。根本就没想到,从经典里得到什么?我必须从经典里得到信愿,感应48愿力呀!能生信愿呐!

  大家不要认为《无量寿经》一直有哇!在这个本子之前,大家都读《弥陀经》啊!《无量寿经》因无善本尘封大藏千年啊!

  只有二战日本战败投降后,众生有福有感,普贤菩萨应化再来的莲公十载会集大经,我们才能遇到这本《无量寿经》善本哪!

  
   我们幸不幸运?不幸中的万幸啊!你怎么能错过呢?一定要珍惜!!!

  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修了无量劫呀!供养无量诸佛,是亲自供养啊!无量次的供养啊!

  以前遇到佛没成就,没有二力法门,情有可原。今天遇到了必须成就!

  多么荣幸啊!遇到《无量寿经》,尤其我们遇到了师父上人、小草老师,我们虽然生在末法,但能遇到值斯经者,皆可得度的《无量寿经》却是不幸中的万幸!!!

——

转摘

蓦直念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智慧,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做更好的决策。3. 新渠道,视频,可能是“经典互联网”的终极媒体形态。
  • 屋宅大门口出现杂物本来就是不好的风水,会阻挡外界流向家庭的气,使气流不畅,家庭内部的气场也因此而乱掉,所以对悬针煞要格外注意。化解之道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树砍掉若
  • [思考]小王还没给大伙介绍八强的最后一支队伍呢,快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威武]陕西赛区O2G战队:不同于其他7支线上赛阶段决出的队伍,他们是本次赛事线下选拔赛的冠
  • 优尼克整形医院韩国名字:유니크성형외과 의원이준혁院長看60天的时候我起码对着이준혁说了七百遍"好帅"并且和母讨论出(오영석)这个角色本身带
  • 其实就是注入皮肤里的营养液不同 1⃣普通水光针 我们通常所了解到的普通型水光针,比如润月雅水光,它的功效就在于能深度补水,皮肤在吸收充足的水分之后,就会变得更加
  • 我自己都觉得我对世界对人性的构架真的倾向于选择善、正义的一面,也不是说不知道那些黑色地带恶的人性,就是自己非常愿意做一个傻了吧唧的白痴,别人怎么教我都没用。新年
  • 不必了 我只看风景 不下水写在草稿纸上和日记本上的名字都意义非凡偷偷浪漫吧 避开世俗的目光温柔的让步 会让很多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太多人不真诚 被爱好像中彩票去见
  • //部分有翻车哒,姐妹功课全面了解一下坐标在雾都,鼻头比较大,山根立体度低,第一次,比较看重技术,不想一次又一次的修【详细功课,评论区可查】张国强,李任,李超,
  • ”她表示,如果网友一直制造这类话题,他们小眼睛模特商家即使喜欢也不方便用。”她表示,如果网友一直制造这类话题,他们小眼睛模特商家即使喜欢也不方便用。
  • 其实,我最怕的还是你………。 【阿‮公赞‬ 魅‮鬼艳‬后】供‮亲金‬民[烟花]她​‎͏ ​们跟‮师随‬父所修‮是的‬为炽热‮人的‬缘情缘​的法门、她们的性格‮辣
  • 今天和他分享了3件事。不同的时间,他都没有回复!
  • 房租:8.25万 0礼0押面积:22平米 建筑:2020年采光:南东 楼层 : 5FJR京浜東北・根岸線 西川口 徒歩5分 周围环境:あけぼの薬局西川口店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粉丝的公益故事# rjl#任嘉伦公益正能量#「我只想我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着,璀璨的微笑,因为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泽言0113生
  • 后来这里成为了众多滑雪活动的举办地,与此同时这里还成为全国性滑雪活动比赛的场地。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区域变修建了索道和两条滑雪缆车,使之成为西西里西部唯一
  • 结婚后要及时防范婚姻不好的年份的婚姻问题,应谨慎对待,多忍让配偶缺点,融洽与配偶的关系,把握好姻缘,防止婚姻影响人生幸福。婚姻也会在2026、2027年与中意的
  • !算下来只要5块多一包啊[馋嘴]【拍7件39.7 】王饱饱 麦片100g*7袋 这个需要叠加99-15美食券(看评论区)在领上君哥的券,最后就是这个价!
  • 据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解决110接处警工作中存在的个别类警情派警指挥不准、非警务警情分流不畅等问题,省公安厅修订了《黑龙江省公安机关110接
  • 3、拍摄婚纱照不光是为了新人纪念,给朋友看,更多的是,当它挂在家中,让氛围变的愈加温馨幸福,无形中增加了婚姻运。那么关于预算方面,小编认为如果经济宽裕的情况下,
  • !!
  • 城区所有小区只留一个出口,并设置疫情防控宣传点位,对所有进入小区人员严格落实双码查验,破解了无物业小区疫情防控难问题。各级党员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争当突击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