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要闻# 【云州区热烈祝贺[鼓掌]黄花被增选为大同市市花】

为更好地体现市花的地域性、观赏性、经济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按照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通过市民投票、专家评审、政府审议、人大表决相结合的方法,6月29日,我市在原有市花丁香的基础上,增选黄花为市花。黄花被增选为市花,为大同打造了又一张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名片。今天的大同黄花不仅体现着地域植物特色和文化内涵,传播着城市形象,更寄托着大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众期待,黄花被增选为市花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是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展示城市风貌的象征,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自2013年12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命名丁香花为市花、国槐为市树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城乡绿化水平,提升了城市品位,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美丽大同奠定了坚实基础。黄花又称忘忧草,也是中国的母亲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中华文化符号。黄花在我市分布广泛,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史。它花型优美、花色鲜艳、叶片秀丽,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群体花期6-8月,花期长,黄色的花朵与夏季大片浓绿的主色形成鲜明对比,是极具观赏性的园林景观植物。黄花的茎、根、叶均可入药,根茎粗壮有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药用植物,也是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态植物。黄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诗句。我市是全国黄花主产区之一,云州区已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9年,大同黄花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大同黄花产业链不断延长,已逐步发展出黄花菜、黄花饮品、黄花化妆品等系列产品。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座城市将黄花选定为市花,而公众最容易将黄花和大同关联。6月初,我市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等,召开了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专家论证会。专家们按照“市花”评审标准和要求,从黄花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政治价值等不同角度,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论证。同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刊登的纸质选票,以及大同新闻网、大同日报传媒、大同晚报、今日大同、大同园艺等微信公众号,大同广播电视台“看大同”移动客户端上的增选市花互联网投票平台踊跃参与投票。

6月29日,经过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的决定。增选黄花为大同市市花,必然会在展现城市历史底蕴、人文特色和精神气质,推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多措并举,昔日黄花菜变身“农家宝”
  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萱草”,又称“安神菜”“忘忧草”,具有止血、消肿、镇痛、清热等功效,与香菇、木耳和竹笋并称“中国干菜四大珍品”。
  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从明朝开始,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大同与湖南祁东、陕西大荔、甘肃庆阳并称全国四大黄花产区,而大同黄花拥有色泽金黄、角长肉厚、一花七蕊等独特上佳的品质,全国客商普遍公认其优于其他产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州区委、区政府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
  一切围绕黄花产业发展,一切服务黄花产业发展。几年来,云州区打出“组合拳”,成立黄花办和黄花协会,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21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开启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黄花;给予农民每亩1000元补贴;黄花种到哪里,水利设施跟到哪里;新建晾晒场地、开放公共场地,解决晾晒难题;为黄花上保险,彻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推出“黄花贷”,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农民种植黄花的热情迅速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脱贫攻坚以来的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盛产期黄花达9万亩,产值达7亿元,形成1个3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

脱贫致富,小小黄花释放“大能量”

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黄花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全力打造脱贫致富“黄金产业”,走出一条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的发展之路。小小黄花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为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每年7月盛夏时节,一片片金灿灿的黄花随风摇曳,忙碌采摘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晾晒场里满是一笼笼蒸馏出来的黄花菜……进入盛产期的黄花,亩均收入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目前云州区已经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黄花的目标。按照“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模式,云州区鼓励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获取薪金、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目前,云州区共成立黄花专业合作社95家,共吸纳7905名贫困社员,种植黄花2.8万亩。今年,该区投入2000万元,对50个黄花扶贫合作社流转的2.2万亩土地进行补贴。2019年,市财政拿出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黄花加工龙头企业、黄花产业园建设、黄花种植补贴等。在此基础上,云州区又投入4600万元,建设配套喷灌2.7万亩、共享冷库38个……利好政策犹如一针强心剂,刺激黄花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市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3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今年,全市要新栽黄花3万亩,使黄花种植总面积达到26万亩。

打造品牌,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强农、品牌兴农,不断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全力打造“大同好粮”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大同黄花”就是一个核心子品牌。近年来,全市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0多个,研制开发了不同系列的黄花产品:黄花菜品、冰鲜黄花、黄花系列饮料、黄花真空冷冻、黄花提纯、黄花洁颜面膜……一时间,黄花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纷纷面世。为助推黄花产业做大做强,云州区在黄花品牌化、市场化、高端化上做文章,实施投资2000多万元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成了119个区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帮助农民销售黄花等土特产品。在品牌打造上,云州区创建了大同黄花网、微信公众号,拍摄了电影《黄花女人》,推广黄花菜宴,组织黄花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会,为5家企业取得了食品认证,树立特色品牌。
  同时,连续两届在大同举办的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期间,成龙采摘黄花,为大同黄花代言,让大同黄花的品牌叫得更响。
  目前,“大同黄花”商标已经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原产地保护认证,云州区已成为国家黄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黄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品牌,“大同黄花”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4月13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决定设立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大同黄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黄花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旅融合,增强品牌广度和厚度
  近年来,云州区还依托黄花产业、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全面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
  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等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峰峪国家湿地公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的美丽景观,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吉家庄旅游小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周边8个村集中起来,发展黄花产业,挖掘黑陶文化、赛马场项目,以此为带动,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大同黄花文化旅游月系列活动,与全国5省5县建立了产业发展联盟。活动月期间,邀请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记者和书画摄影艺术家及大批游客,来到云州区旅游采风,品黄花宴,采黄花、赏黄花、拍黄花、探火山,体验采摘黄花的田园之乐。中央主要媒体报道了云州区发展黄花产业的做法,扩大了影响,拓宽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民增收。
  今年6月2日至4日,省品牌协会、晋商品牌课题组、省政协智库的专家们,专门来到云州区就大同黄花品牌建设进行调研,他们将协同云州区政府积极推动黄花品牌建设,助推黄花产业做强做大,助力黄花经济振兴,让“大同黄花”品牌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三年时间,从建档贫困户到“光荣脱贫示范户”,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现在一年纯收入有8万多,今后我还要扩大产业,多养点猪仔。”近日,58岁的垫江县普顺镇仁合村7组“光荣脱贫”示范户谭合权一边忙着给自己养猪场的猪仔喂食,一边笑着对帮扶干部垫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世兰说道。

  2016年11月,谭合权与妻子生病,且家中住房为D类住房,一家被纳入建档贫困户。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三年多时间,因为享受到各项帮扶政策红利,一家人的生活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谭合权是如何从建档贫困户变成“光荣脱贫示范户”的呢?近日,他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实地走访  
  破解贫困症结

  当年,谭合权一家被纳入建档贫困户不久,垫江县检察院的帮扶干部就会同普顺镇政府干部和普顺镇仁合村干部一道对普顺镇的贫困户进行走访。

  为了解贫困户的真实全面情况,从检察官到帮扶干部,大家一起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在乡间小道上走村入户成了家常便饭。

  在走访过程中,垫江县检察院的帮扶干部耐心和当地村干部、谭合权本人及周边邻居拉家常、话闲聊,了解到村里班子建设、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情况,并重点了解了谭合权本人及家庭相关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垫江县检察院的帮扶干部了解到,谭合权本人有冠心病,妻子肖统英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家中有2个女儿在上学,住房又是D类危房,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种植庄稼,生活特别贫困。此外,从村干部和谭合权邻居口中,帮扶干部还了解到,谭合权本人自力更生意识较弱,缺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找到症结,埋头破解。“扶贫工作不仅要扶贫,更要扶志,思想才是行动的指南。”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调整了工作思路,决定先从扶志开始。于是,会同乡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向谭合权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一遍遍为谭合权算经济账,一遍遍从家庭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工作,谭合权的思想慢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国家帮扶能够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要我不怕苦不怕累,有扶贫政策支持,一定能够脱贫致富。”谭合权如是表示。

  倾力帮扶


  难题各个击破

  2018年,谭合权的二女儿考上重庆某高校,但大女儿正在上大学,这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经济压力。

  “虽然谭合权的两个女儿已经过了义务教育的年龄,但我们也要尽力给予他们教育上的帮助。”垫江检察院扶贫干部说道。

  为了让谭合权的两个女儿安心上大学,垫江县检察院的帮扶干部一方面积极协调普顺镇政府、教育部门等,为谭合权的小女儿筹措教育帮扶资金;另一方面协调谭合权两个女儿所在的高校,为其减免学费。经多方协调,最终,谭合权两个女儿所在的高校减免了她们所有费用,并每年提供30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享受国家助学金。

  谭合权和妻子都要长期吃药,医疗费用也是家庭的一项巨大经济压力。为此,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积极协调普顺镇政府和垫江县医疗保障局,将谭合权及其妻子纳入了医疗保障范畴。

  “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想到我住院能够报销百分之九十几。”2019年,谭合权因为冠心病在垫江县某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出院时,上万的医疗费用经报销后,谭合权本人仅支付了几百元。此外,为了更好为谭合权夫妇提供医疗帮扶,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还经常联系普顺镇卫生院及仁合村乡村医生上门为谭合权夫妇体检。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谭合权家的危房问题,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会同普顺镇政府干部一起落实危房改造政策,谭合权获得了一定的改造补助金,家里的房子得以顺利改造。

  产业扶贫
  走上致富之路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多次和仁合村“两委”专题研究谭合权产业投资项目规划,并多次向农业农村等部门咨询。经调研,谭合权所在地普顺镇仁合村,虽然没有旅游资源,但是当地空气、水质等条件不错,于是决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入手发展产业。

  在种、养关键节点,垫江县检察院的帮扶干部协调普顺镇扶贫办的农技、畜牧技术人员到谭合权家中进行技术指导;水稻收割季节,县、乡两级帮扶干部又帮他联系收割机。

  2019年,谭合权主动提出,想通过投资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来实现脱贫致富。可是购买生猪仔,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立即将谭合权的需求反映到普顺镇政府,并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部门落实扶贫小额贷款。经多方协调,谭合权获得了一笔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及时解决了养殖业资金问题。

  在垫江县检察院和普顺镇的大力帮扶下,谭合权夫妻年种植玉米20余亩、水稻15亩,玉米、水稻年收入近3万元。谭合权还从畜牧技术人员那里学到养殖技术,自繁猪仔、发展养羊,每年出售肥猪、猪仔和肥羊,能收入4万元。

  生活越过越好,谭合权没有停下致富的脚步,而是继续利用申请到的小额扶贫贷款,新挖了一口近5亩的鱼塘。“自家吃鱼不愁了,还能卖出8千多元。”谭合权颇为得意地说道。

  农闲时,谭合权还在当地做点零工,一年下来还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谭合权一家在扶贫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年收入能达8万多元,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外,为了让谭合权饲养的生猪和养殖的鱼能及时销售出去,垫江县检察院帮扶干部会同仁合村的村干部共同商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帮助谭合权修建了一条水泥路。

  经各部门合力帮扶,谭合权一家实现了脱贫,并在2019年度获得垫江县“光荣脱贫示范户”的称号。

  如今,谭合权有稳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原有的住房进行了改造,全家住进了安全、舒适、明亮、宽敞的新房,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并顺利就业,他也成了当地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者。同时,谭合权勤劳脱贫致富的案例给广大贫困户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村的村民们看着他们一家的变化,也纷纷加入到种养殖业,目前,该村的种养殖业已初具规模。

  “我们家有今天的好日子,我很感恩,时刻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不忘帮扶干部的关心与支持。”谭合权这样对记者说道。(记者 杨雪)

大连医诺生物 逆境求变获生机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打乱了不少国内企业外拓奋进的计划,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但凭借企业扎实基础的支撑,以及在针对市场和产品所做的及时调整下,医诺生物逆境突围,在全球经济震荡中抢抓机遇,获得了全新的生机。

造福国人 踏上“圆梦征程”
“十五年前,我们抓住机遇,瞄准营养健康产业,积极开展天然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改性与稳态化功能因子产品的研究。”医诺生物负责人吴文忠博士告诉记者,他留学归国后在中科院系统从事科研工作。工作中他发现,国内每年的科研成果数以万计,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很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当时,恰逢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大连是我国北方优美的港口工业城市,人居环境好,市民素质高,是我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造船运输基地,近些年来又成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包括派生出的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蓬勃发展势头,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吴文忠。为了实现理想,也为了证实自己,吴文忠决定来此创业,在辽南美丽的海滨城市成立了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组队成立医诺生物伊始,吴文忠便把发展空间定位在国际市场上,针对医疗保健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多功效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自主研发出共轭亚油酸、叶黄素、虾青素等产品,并成功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共轭亚油酸”生产线。“我们经历了从白手起家到筚路蓝缕,从栉风沐雨到披荆斩棘,我们经历过2008年最冷的经济寒冬,也经历了创业时的人员紧缺和资金不足。”创业的过程中,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连医诺生物也如此。回顾公司十五年的发展史,吴文忠感慨万千。从创业之初的3个人到340多名员工,从最初的几间办公室到占地几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标准厂区,从原来的几台旧设备到10余条先进生产线,从最初50万元的注册资本到数亿元的固定资产……2003年成立的医诺生物在吴文忠博士的带领下,谨遵“志同道合”的人才战略,坚持“双创”理念,不但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而且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公司。

保持初心 夯实“实力底蕴”
“在大环境越来越好的年代,医诺生物理应拥有更远大的追求和更美好的远景。我们的目标便是响应国家号召,以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发展。”吴文忠称,医诺生物昔日标准化能力非常薄弱,现在企业却成为美国USP标准两项的制定者,并建立了ISO9001及HACCP质量体系,获得美国FDA的cGMP认证,制定了严格的国际膳食标准。今天的医诺生物,已从小微型科技企业变为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功能油脂、营养脂质微囊、运动营养和终端产品等5大系列150多种自主品牌产品,成为95%共轭亚油酸全球最大供应商;创业时的几间实验室,已变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包括微囊、生物转化、功能因子、配方与制剂四大研究中心;初创时十几个成员,从风华正茂的奋斗青年到不惑之年的中流砥柱,身边凝聚了300多位80后、90后的年轻人;初创时少有的客户,到现在客户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绿色化学应用技术、微囊稳态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生物转化技术、配方与制剂技术五大技术平台等。

尤为重要的是,医诺生物已设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的“药用成分微囊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公司的研发团队至今已自主研发200余个科研项目,其中80%已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同时,企业先后承担了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重点新产品计划等30多项重大攻关项目。正是这种保持初心进取、不断创新突破,医诺生物具备了抵抗外来风险与经济动荡的实力。

多措并举 打破“疫情困境”
“疫情至今,我们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是通过各种举措,相信我们会很好地应对形势和市场。在企业技术平台支持下,我们有做不完的事。”医诺生物财务总监刘清香说,自2月10日正式复工后,接连迎来员工不能复岗、物流及原材料受滞、境外市场震荡等难题,医诺生物压力还是挺大的,尤其占比60%业务的境外市场影响较大,预计今年受疫情因素造成订单缩水的情况会在近期有所凸显。但是,凭借过优的产品质量及潜在市场的挖掘,医诺生物今年一季度销量反而同比增加70%以上,为全年稳定销售打出了良好基础。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很多人用眼过度,叶黄素的补充便成为这类人的需求。”刘清香称,为了造福国人,医诺生物早在数年前便已实现战略转型,针对符合国人的健康营养终端产品做了很多尝试。针对此次疫情后人们对各类健康产品需求的趋势,医诺生物快速反应,一方面推出叶黄素软糖、维生素等新产品,以及片剂和胶囊等产品的新类型,另一方面短期内吸纳了营销、专业技术等各类人才,针对上海、广州等地,加速中国国内终端产品市场的本地化布局,同时开拓构建国内企业原材料供应全新合作。同时,医诺生物今年伊始便将终端健康产品的线下销售转为线上,增加了网络旗舰店、网络直播等模式。刘清香说,医诺生物目前在欧美及日韩、印度、俄罗斯等市场的开拓有所延缓,上市步伐也因疫情有所延迟。但是在多措并举下,医诺生物今年的业务发展还是比较健康,有信心将所面对的难题一一化解,所延迟的工作也将继续有序推进。怀揣中国心,不忘中华魂,医诺生物将鼎力响应号召,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工作。(文/记者 王敏 图/摄影记者 李春一)

编辑:李路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伊朗计划广泛使用加密货币支付进口费用#加密货币##区块链[超话]##财经[超话]# 8月30日消息,尽管在2019年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但伊朗政府现在准备在9月
  • #成分护肤好物# *BAUM精华油 以油养肤是我在冬季会比较喜欢的一个步骤,当然刚入秋我也让它添加一些在原有的保养品中,毕竟夏天的那些水乳还没用完,过渡期一滴油
  • #历史那些事[超话]#清朝年间,石望山接妻子回来的路上,途径一处墓地时,妻子急于小便,走到树林里,响起几声怪叫,妻子脸色慌张的跑出来,本来穿的红袄也变成了绿袄,
  • 6月25日,陕西自然博物馆里,一群孩子隔着展柜的玻璃,好奇地打量着从陕西岚皋出土的寒武纪三叶虫化石,清亮的眸子穿越以亿年为单位的时空光轮,探求发生在遥远岁月里那
  • 看我退娃坑有些难过就一直记得愿意把自己的宝送给我说永远守护我童心的友友帮忙参考礼物我说好喜欢不舍得送就立马下单告诉我你现在也拥有啦的友友因为上班了就出去玩总要请
  • 私もみんなとやれて楽しんでますよ今週もしっかり動くぞ、1週間がんばろうね♂️#切鲁锻炼第2弹最后。夏は一枚で、秋には重ね着スタイルで幅広くお使い頂ける万能アイテ
  • 有些小遗憾现在才了解到你是多么的一个宝藏女孩,从前我不怎么听中文歌,直至你的出现打破了我心底的共鸣,深入了解才发现你真的真非常好(恕我太激动一时想不出别的话)你
  • ”小人听了看看自己的情况,这里是一个病房,眼前这个男人帅气到过分,温柔多情的大眼睛,鼻子和嘴唇都完美的恰到好处,男人味十足,而自己现在就在这个男人的左手上,不对
  • 现将招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单位和人数(见附表)二、招聘对象(一)驻马店市区常住人员,同时在市区街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以下六类人员:
  •  爸爸:我和你妈妈,还年轻、身体好着呢,现在不需要买保险 孩子:那爷爷、奶奶已经有病了、也老了,他们有保险吗? 爸爸:宝贝、你还小,不着急买保险 孩子:
  • 看新闻的人就懂,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世界,没什么不变的,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更何况是复杂多变的人性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类了,人生,每个人从出生,每分每秒,身
  • 让我得以从繁忙的工作和劳心的办公室政治中暂时抽身出来,去体验一个远比我日常所熟识的世界要辽阔得多的天地。现在要回归工作,带着感激的心情,感激这份工作的存在,给予
  • 【国门新村 今日更美】 冬日正午,中缅边境的腾冲猴桥口岸碧空如洗、青山如黛。#腾冲自驾# 2018年11月12-18日,追风行者发起第五季“西南边陲 醉美滇西”
  • [鼓掌]天猫#男装#大牌[给力]:秋冬季男鞋潮鞋韩版潮流运动鞋 券后折上折¥48 [给力] 包邮 [鼓掌]抢¥20.00券+下单: [给力]双十一红包(最大¥
  • 从西南的鄂托克前旗,到东北的达拉特旗,他们走村入户、进田下地,将医疗服务、农业科技送到贫困户手中,引来一连声的“谢谢”。在此次为贫困户送技术的行动中,他还协调了
  • @ 月半九号:这个超级好吃的@ 耶啵的仙女酱:好吃 之前29.9买的,哭了@ 沫翼星:今天太多蛋黄酥了,我今天刚刚到的蛋黄酥[允悲],都没吃呢,又想买了10,导
  • 真相有人知道就好,事實永遠是事實,所有歪曲掩蓋最終都會潰散,前因後果總有時…送孩子上班日常,勞模乖乖幸福媽媽~~~心中有妮有愛有陽光真好,感恩晚安~~~[熊猫]
  • 虽然作者有说不要代入现实明星,可是我真的很上头,我太希望他们俩三搭了[泪]希望他俩是真的,我不需要他们公开,只要他俩好好在一起[悲伤]#吴露可逃[超话]##吉赛
  • #阿里巴巴信息代发#阿里巴巴信息代发这一点被很多人都忽略了,近有很多人问我,阿里巴巴信息代发自己的网站做了很多的外链以及友情链接,并且每天都持续在做,阿里巴巴信
  • #孙子勒死奶奶##小男孩勒死奶奶# 一个是老人打孙子,一个是不到十岁的孙子活生生把奶奶勒死,还有一个十多岁的看热闹拍视频。#暴风周宇[超话]# 想求一个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