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片言即证[超话]#2 坚凝正心:修行人在破除了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之后,回到了那个见性、见分、一精之明,与前面三阴存在的时候相比较,色阴是真心本来面目中的一种比较粗的相分,属于浮尘;受阴和想阴也属于一种比较粗的相分,是动相分。既然是动,我们就能感觉到。所以这三种比较粗浊的心破除以后,相对而言,我们的心就好像凝固在一精之明上,是变无量的妄想为一个妄想。这个一精之明,注意,仍然是妄想,是带妄显真之妄。相对前面三阴来讲,它比较坚凝。这里的「正心」仍然是带妄之心,一精之明是相对于前面的色、受、想这三种粗心、浊心而言,显得比较真实。

#佛教[超话]#2 坚凝正心:修行人在破除了前面的色阴、受阴、想阴之后,回到了那个见性、见分、一精之明,与前面三阴存在的时候相比较,色阴是真心本来面目中的一种比较粗的相分,属于浮尘;受阴和想阴也属于一种比较粗的相分,是动相分。既然是动,我们就能感觉到。所以这三种比较粗浊的心破除以后,相对而言,我们的心就好像凝固在一精之明上,是变无量的妄想为一个妄想。这个一精之明,注意,仍然是妄想,是带妄显真之妄。相对前面三阴来讲,它比较坚凝。这里的「正心」仍然是带妄之心,一精之明是相对于前面的色、受、想这三种粗心、浊心而言,显得比较真实。#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妙茹云莲华##传统文化之论坛##早晨的心语##中国传统精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0、《奇迹笨小孩》——易烊千玺评价:非常棒的一部电影,几个情境很感人,我哭了俩三次,主要讲了妈妈去世了,哥哥为了妹妹没在继续读书,靠着修手机抚养妹妹,兄妹俩过
  • 微博看见经常关注的一个妹纸发的一段话,一幅图,感觉好暖头最合适的归宿在你的脖子和肩膀弧度那里脖子归宿在你的肱二头肌胳膊可以在你胸口或者肚子树袋熊是我 树是你好像
  • ”婚礼中:“黎朔,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直到现在,我从没停止过对你的喜欢,这样的喜欢还会伴随我一生,从第一眼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眼,你始终在我眼里、心里。如果它真的单
  • 更难得的是,超多敏感皮妹子都说真得一点不刺激,这样温和有效的提亮产品,才可以让人坚持用下去的嘛~#hbn 养成发光肌# 这次礼盒设计主题是“追光逐梦”有touc
  • #今年留学生求职有多难##留学给你带来了什么#今年的春招,似乎有点冷。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这些年轻人,有学历有知识有精力,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提前被迫“退休”只能选
  • 歌词说的是男女情感,但洛阳当地财经紧张,有关部门不惜打破自己过去长期塑造与维持的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而让交警大热天上街头挤公交车开出一张一张五元的罚款单,我想这
  • ”>>当人遇到校园暴力事件时,很遗憾,父母的亲情或老师的开导并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友情才是最好的武器。”乐他人之乐的人少之又少,似乎平日里看起来要好的
  • 这次对于比赛取消,拉曼在社交媒体上说:“我的身体根本不允许我这样做,它不会让我减到200磅,但在拳击界,你在哪里看到会提前一个星期取消比赛?”相反,白大拿批评了
  • 你渴望自由,这种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放松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去一些高档购物中心,很多东西的标价也许会吓到你,你渴望自己有足够的金钱,可
  • 夫古人营宫室,筑垣墉,造冢墓,乃至井户街道用砖,多模压年月姓氏,都料工匠,又或系以吉祥之语,其专能是事绝非后世所及也。自有宋始,砖之千百年沉霾者迭出,爰好古之风
  • #沉香如屑##香思病#一开始播的时候好像挺多人黑的,原本没报什么期望,结果越追越上头,追完更新又回头重新看,不愧是集齐三大虐剧主角的两个,杨紫和成毅演技都太好了
  • 真的很烦嘴上挂着一些撕逼专用话术+狗头来阴阳人的狗东西,我并不觉得我两分钟随手发的一条评论有什么歪心思,九个字你踏马就分析出我不爱正主,追的时间有我长再来对我指
  • 梦到班级聚会,去了一个小山庄,老师说组织我们打扫一下卫生,接下来一周都住这里,都在搞卫生的时候,每一层楼都有一个房间开始流出血水,瘆人的狠,我害怕得很,想去找朋
  • #青岛美食[超话]# #日常[超话]# 外卖日常双层(鸡屎)麦当劳鸡排也不错,炸粉比正新少很多,肉更厚来大连后麻辣烫只爱吃觅姐了,食材不错汤也好喝,加一包锅巴泡
  • #蜈支洲岛WaterWorld泼水电音节#一场全新电音⚡️体验圆满结束,唤醒你的清凉夏天~海浪、沙滩、泼水、泳池,阳光绚烂的,#蜈支洲岛# 在这个夏天与爱电音、
  • ✔9个月的宝宝出现拇食指对捏的动作,这是一个很精细的动作;此时宝宝的孔洞意识也出现了,即喜欢抠一些小孔或者沙发缝隙等,家长可以给他准备一些带孔洞的玩具,让宝宝探
  • 看看这6个权威机构的建议》 ● 如何选择牛奶,我参考过的文章有:《牛奶的世界,你不懂~》《天天喝的牛奶你给娃选对了吗?包装上其实都写着》 ●关于牛奶&配
  • 【#APP信息服务管理新规今起施行#】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8月1日起施行。新《规定》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
  • 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修行人,看他内心是否放下对今生一切事物的贪着?他所作所为是为今生还是为来生、为生生世世考虑?如果没有为未来生生世世的利益去努力奋斗,那就不是修行
  • 人生没有回头路,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更不可能重来..... 但是可以改变! 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只要能从现在开始改变,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