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

—沈从文《边城》
把主要时间花在书房和厨房里,好好吃饭、按时睡觉、认真写字、开卷有益……
今天忙忙碌碌一上午,去了三个菜市场还是在稷下菜市场买到了春天最后一次春笋。回家洗、切、做了十瓶油焖笋。妥了。慢慢享用吧。
今天33度。明天下雨☔️降温。
其实宅家最大的好处就是静静呆在书房的时间长了很多。出门买菜、走路真挺耗时间的。
在书桌旁,心特安静纯净,脑子也简单朴素。 https://t.cn/RyhK4jf

我挺享受安静的,不爱管闲事、不爱凑热闹,上上班、回家宅一宅、和老公斗斗嘴、我想做饭就做饭、想吃外卖就点,想躺沙发不修边幅就躺,偶尔和好友吃吃饭,不参与任何人的生活,人真正影响的人少之又少、那些被偶尔影响的人,也是片刻感动。世界是很大,你真正又能深入哪里呢,

“那八哥儿在哪买的”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文 | 读者:霜落晨曦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

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

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外的三人以上(不含三人)社交活动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半年前,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疫情发生之前?

要说自己不热衷社交是因为社恐,倒也并不准确。我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很安静的人,相反,有时可能会变身“话痨”,工作中也得到过“沟通能力强”的评价,种种表现似乎与社恐扯不上关系。社恐是社交恐惧,但我并不恐惧,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尴尬地说不出话。拒绝社交,不是因为客观的恐惧,而是因为主观的懒惰,所以,现在的我,可能不是社恐,只是“社懒”。

不过,小时候,我确实经历过社恐的阶段。这可能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

爸爸和爷爷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学龄前的我,也是一副不爱说话的样子。我因为害怕跟长辈问好,经常被批评没礼貌。害怕来源于不知如何称呼,女性长辈应该叫“阿姨”,但那时“阿姨”一般特指幼儿园里负责照顾小朋友(不教课)的老师,在我意识里这是一种职业,如果不在“阿姨”前面冠上姓氏,就不能指代这个人,但我又怕记错姓氏张冠李戴而尴尬,索性不说话。“叔叔”倒不是职业,但比父亲年长的应该叫“大爷”或“伯伯”,年轻的才叫“叔叔”,但遇到看起来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我怎么知道你跟我爸谁大?

称呼的问题,难坏了小小的我,担心因为称呼出错而尴尬,妥妥的社恐了。

上学之后,我的社恐突然自愈了。一群可以直呼名字的同学玩伴,一句“老师好”便可以“走遍全校都不怕”,称呼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成绩还算不错带来的自信,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讲文明,懂礼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了”。

从小学到高中,与人沟通很少超出学校的范畴,远离外界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交”。上了大学,依然是同学的圈层,但人际之广阔、活动之丰富,今非昔比。交流从教室和操场,拓展到社团活动、餐厅、KTV、桌游,象牙塔里的小社会,社交生活的大舞台。无论是班级同学、实验室师兄弟,还是社团、老乡,甚至是莫名其妙组起的局,只要时间允许、活动有趣,我基本不会排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欢乐。

然而,无一例外,每次参加完这些活动,我都会感到疲惫。KTV、桌游,还有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可有时只是单纯吃饭聊天,除了嘴,全身几乎没有运动量,却为何如此劳累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与大范围群体相处会积累还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的简单依据。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成长经历,我显然属于内向型人格。内向与社恐不同,也并不等同于缺乏沟通能力,内向型的人也未必看起来就很安静。但比起在大范围群体中欢娱,内向者更倾向于两三个亲密好友的小范围活动,或者享受独处。

喧闹的社交环境尽管有可能很快乐,却会消耗我的能量;而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甚至只是发呆,则好像在充电,还不必担心插头被拔下来。

但那些外放的朋友就不同了,他们的充电器,似乎要插到人堆里,聚会结束了,电也充满了。

这样说来还挺有趣,能量是守恒的,我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难道变成了一个移动电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外向的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用爱发电”。社交,如同无形的电磁场,社交达人们用各种动作切割磁感线,为彼此发电;而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总是掌握不好发电的技巧,还接收不到别人的电波,就像一个被电磁力驱赶的小球,找不到方向,还把自己原有的能量耗散了。

于是,那些不适应社交电磁场的选手,也就渐渐退出这个舞台,变得“社懒”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社懒”的呢?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时间点。也许是毕业以后再难聚齐一群同龄朋友,也许是某次社交活动突然感到无聊,也许是为了考研加上遇到家庭变故让我主动把自己屏蔽起来。

现在的我,并不社恐,但与其在人群里一边尽情欢娱一边清空血槽,我宁愿在安静独处中享受所谓的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退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原先印象里的“社牛”“话痨”们,竟然也变得安静了。

原先在朋友圈里各种觥筹交错的同学,变成了晒娃狂魔,很难再见到与成年人的合影;原本每到放假就去旅行,与陌生驴友也可以聊得很嗨的学姐,现在周末只想在家睡觉;过年回老家,以前“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表哥,在与老家的铁哥们儿宿醉了两天之后,便一心宅在家里,谁叫也不出去……

对于社交,为什么大家都变懒了呢?

一方面,年龄增长,30岁左右的我们,确实没有20岁那样精力充沛了,熬夜熬不动了,喝酒喝不动了,蹦迪蹦不动了。随年龄下降而减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而是在灯红酒绿中挥洒汗水的欲望。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工作和家庭压缩了社交时间,人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亲密好友或自我提升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面更加困难,让人们不得不转到线上方式满足社交需求,甚至直接放弃需求。

走向“社懒”的我,远离了无意义的社交。同时,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活动,其实也可以一个人完成。我曾经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会很尴尬,但当我真的独自踏进电影院,才发觉之前多么愚蠢,我看的是电影,身边有没有人也没多大区别啊!于是,我经常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脱口秀,一个人旅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积攒能量。

内向如我,主动选择了“社懒”;很多外向的朋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圈”。当然,依然有“宝刀未老”的社交牛人和更多的“后浪”们,前赴后继地奔向“用爱发电”的舞台。

“社恐”也好,“社牛”也好,“社懒”也罢,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意愿的状态下才最舒服,不必趋同。无论觥筹交错,还是岁月静好,做自己就好。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相识就是一种缘分、相交就是一种情分,爱你的人会追随你、想你的人会联系你,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一个对的人、它能理解包容你、给你温暖、支持你关照你,相遇靠缘分、
  • 但现在丈夫工资卡都交给了我,我真的很愧疚,但不久之后,我又发现,他只是把工资交给我,另外有奖金却是自己攒着的,我的愧疚又变成了愤怒,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成妻
  • 【#鄂尔多斯回应年薪60万招教师#:覆盖面非常广,不止于名校生】11月7日,针对媒体日前发布的“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一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
  • 最好的温周呀,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你们,今天也过着美好的一天吗?!
  • 能坚持早起的人并不多,而就是人数不多的时候,你如果早起的时候,就开始和普通人拉开距离,成为走向改变自己的异类。而把时间拉回到现在,你就会发现,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
  • 。!
  • 继2018年首张迷你专辑《Preparation Fora Journey》之后时隔3年推出的《Fireworks》是Gaho推出的首张正规专辑,并且参与作曲、
  • 【60岁老人勇救落水祖孙三人 老陈说即使到80岁我也会去救】11月28日,不少慈溪人的朋友圈都在传一段视频——一辆电动汽车掉入河里,大人用力托举着小女孩喊“救
  • #什么是成都生活#周末,带着孩子逛邛窑遗址公园,参观博物馆、上手工陶艺课、体验民宿……这已成为很多市民在周末的休闲方式。林声先生以自己诗、书、画、瓷、印均通的艺
  • 总额高达100万元的公益看牙补贴正式发放佛山市居民均可报名 不限户籍 丨 不限年龄 ①补贴范围根据《口福行动®第60批看牙补贴方案》此次补贴范围宽泛,单颗牙
  • 当人生的风霜来临,悄悄地卸下的负重,默默地隐藏起内心的伤痛,淡然处之,厚积薄发,等待迎接春的盎然与绽放。北边阳台冬天的天然冰箱。
  • #智慧##智慧生活##高菲谈美学# 去电影院给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郑渊洁打call,当年迷死了罐头小人的故事,做梦都想也能有罐头小人做伴;太喜欢这小哥俩的各种故事
  • ” #美国百态#【“这种结构非常方便,美国可以随心所欲操纵盟友”】他认为:“实质上华盛顿是在说,全球存在一个圆锥体,位居顶端的是美国,美国是地球上‘民主的使者’
  • #邓佳鑫[超话]# #邓佳鑫 最强共情大主唱# 听说别人家都卷起来了,我来为娘送新年礼物啦音音的小饼干们有好多学生党对不对?[打call]OK只要你超话等级≥6
  • 马来西亚最好的私立大学世界大学前五百强,全球排名2%,2019年QS世界排名第481位❤️与世界顶尖学府合作卓越的师资广泛的就业机会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成立于19
  • 可以说漫威用他独特的体系,重塑了整个好莱坞的电影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漫威就是过去10年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流程,在制作商业大片环节
  • 所谓偏爱啊,大概就是哪怕你什么都不做,只是站在那里,那个人也会全力奔向你。所谓偏爱啊,大概就是哪怕你什么都不做,只是站在那里,那个人也会全力奔向你。
  • 李浩源还有什么不会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守擂者参加令人心动的offer时是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干掉了研究生和博士被录取了,然后被保研,回学校读研了登场了敦煌 登场了洛
  • 我只有她会关心我,所以对她只剩下羡慕了,也很感谢她关心我。更巧的是今天还把今年年初著名的下楼小作文分享给我别圈的朋友看,她看完唏嘘,我跟她实话实说:其实这篇小作
  • #每日一善[超话]#(诚信互,请指路,勿带hui和链接)有个人,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在一起,可是就是这个遥远的人支撑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灿烂的那些日子。戒贪戒燥,以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