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从清人笔记小说里面读到过一个笑话。

说有一群书生参加完科举考试以后,聚在一块玩类似现代笔仙的“扶乩(ji)”游戏,向被请来的神仙询问自己的功名。所谓扶乩,需要准备一个大一点的沙盘,然后用乩笔插在一个筲箕(竹子编的筛子)上,然后有一个人扮演被附体的乩人,拿着乩笔不停地在沙盘上写字,口中念念有词,请神附体。

过了一会儿,还真请来了,只见这根乩笔龙飞凤舞,写下一句话:“我是赵酒鬼,想问什么就尽快问吧。”

书生们谁也没听过什么赵酒鬼,便一起起哄说:“我们请的是吕祖吕洞宾,跟你这个孤魂野鬼有毛线关系,快滚快滚,不然我们请吕祖仙剑斩了你。”

这赵酒鬼看起来也挺怂的,赶紧溜了。乩笔静了一会儿,又开始笔走龙蛇,这次写的是:“洞宾道人过此,诸生何问?”书生们一看吕洞宾真来了,赶紧装成庄严肃穆的样子,跪拜询问自己的考试成绩。

乩笔也不啰嗦,写成了三个字:“多研墨”。书生们言听计从,研了一大碗墨汁。乩笔又写道:“喝下去,一滴也不许剩”。书生们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路数,但既然是吕祖说的,还是照办吧,便一人一大口把墨汁喝下了肚,像一群爱潜水的乌贼。

高潮来了:乩笔大开大合,写下四句诗:“平时不读书,临时吃墨水。吾非吕祖师,依然赵酒鬼!”

其实,换成我们现代人,肯定能想到,这是被扮演被附体的那位“乩人”给恶搞了,但是古人对扶乩这种巫术还是挺迷信的,所以尽管书生们气得一口墨汁喷出来,却也无可奈何。

按照许地山先生《扶箕迷信底研究》的说法,扶乩早在南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刘宋有个叫刘敬叔的人在《异苑》中讲,当时的妇女们迷信一位紫姑神,她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后来被凶悍的大妇在茅厕里害死了。因为冤屈上感天庭,就被封为神灵,人们在厕所或是猪栏(古代猪栏和厕所是一体的)边祭拜她。紫姑神就会附体到人身上,告诉大家蚕桑的收成。

看起来,这个紫姑神最初的时候跟农村跳大神区别不大,不过到了唐宋时代,她获得了文人的青睐,变得越来越文雅,能诗善文,甚至可以跟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唱酬。人们还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何媚,字丽卿,编出一整套身世,说她自幼知书达礼,后来丈夫被刺史害死了,她也被胁迫为妾,最后被刺史家的夫人在厕所害死。总之是越来越血肉丰满,也离跳大神的大老娘们越来越远。

到了南宋时候,风气又变了,扶乩这件事不再是紫姑的专利,神仙、妖怪甚至逝去的名人都可以突如其来地写上一把。南宋人周密的《齐东野语》中就说,有一天扶乩,请来了一位仙家大书一诗;“猩袍玉带落边尘,几见东风好做春,因过江南省宗庙,眼前谁是旧京人。”原来这位就是被金国掳走的渊圣皇帝宋钦宗,幸好他没遇上《绍宋》赵玖,不然叫他做鬼都不安生。

很明显,但凡聪明点的人都已经不相信扶乩的灵验性了,但是拿来讽刺朝廷还是挺好用的,毕竟可以甩锅给鬼神。所以南宋和后世,扶乩时候出来的神灵最多的就是含冤而死的岳飞岳爷爷。比如明朝郎瑛《七修类稿》里面就让岳飞扶乩写了一首诗:“强胡扰扰我提兵,血战中原恨未平,大厦已斜支一木,岂期长脚误苍生”。有一说一,这首写得着实不怎么样,标准的老干体而已,大概是哪个老愤青写下来伪托的。

古人玩扶乩跟我们现在算塔罗的中学生差不多,特别喜欢让神仙指点考试题目。但是乩仙多数不是俗人,自然也不会直截了当告诉他们。还是《客窗闲话》,说有一群书生到关帝庙去扶乩,却被乩笔告诉说,关帝爷请病假了,今天是我土地爷值班,想知道题目,进我土地庙一看就知道了。书生们进了土地庙,却只看到土地爷和土地奶奶的像,一个字都没看到,便都觉得是土地爷骗人。哪知道第二天入了考场一看,题目正是“土地”。

最搞笑的是,有时候扶乩的人过于唯物主义,以至于请来的乩仙都要落荒而逃。说清朝有一个姓吴的人家请乩仙,请来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一位好奇心强的客人便问:“市面上都传说《西游记》是您老人家写的,是真的吗?”

乩仙回答:“是真的啊!”

客人微微一笑又问:“你老人家是元朝人,可是为啥《西游记》里面有锦衣卫,有司礼监,有大学士,有翰林院,还有东城兵马司,这不都是明朝的东西吗?你是打哪儿知道的?”

这个故事结尾是这样的:乩笔忽不动,再问之,不复答,知已词穷而遁矣。

了解如来藏,为你的修行插上翅膀
  如来藏是梵文Tathāgatagarbha的汉译,意谓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自性清净之如来法身,众生身中原本就具足如来那样的智慧德相。换言之,如来藏是佛所具有的清净实性或众生身心中所潜藏的佛性。如来藏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常住不变之佛性,因被无明、妄想、烦恼所掩盖而未显现,所以叫“藏”,藏是潜藏,未显现之意。故如来藏实际上是佛性的异称。 从如来藏的体性而言,如来藏与法性、佛性、清净法界、佛的法身、真如、实相都是同义词,这些术语是同一个意思,只是用法有不同侧重面而已。

  如来藏不是有为缘起法,而是无为法。如来藏自性为空,寂然清净,不生不灭,恒常不变,周遍法界。众生与诸佛本具的如来藏具有相同的体性,平等无别。差别仅在于,佛位的如来藏已经出缠,其体性、相状皆清净无染。而凡夫位的如来藏被无明烦恼所缠缚,在相上有染污,还没有出缠。

  如来藏是众生身心中本具的,不是修行得来的,不管众生修不修行,如来藏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在众生身中,不增不减,你修行,它不会多一分,你不修行,它也不会少一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所谓的成佛就是“无所得”。众生身中原本就有如来藏,众生原本就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只因为其如来藏被无明烦恼覆盖才成为凡夫,若将无明烦恼统统除去,让如来藏脱离种种尘垢缠缚,回归其寂然清净的本来面貌,那么众生就成佛了。尽管如来藏是众生本具的,不是修行所得,但若不修行,如来藏就不可能自动出缠,所以要让如来藏出缠非修行不可。修行的过程即是如来藏脱缠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什么了?真的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如来藏一直就在你身中,从未失去过。既然不曾失去过,就无所谓得到。成佛是“无所得”境界,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修行时拼命向外求,以为有什么可得,以为成佛就是成神成仙,好像有多么稀奇神秘似的。其实,佛(法身佛)即是寂然清净的如来藏心,而不是别的什么。所以,求佛道是向自己的心中求,而不是向外求。禅宗的明心见性、即心即佛、顿悟成佛就是根据如来藏思想提出来的,将如来藏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众所周知,大乘佛教的修行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来藏即是成佛之因,是成佛的根据。如来藏思想也称为佛性说,它是整个大乘佛教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归宿。大乘佛教的修行人,不管修的是哪个法门,都应该了解一下如来藏思想,虽然这是佛教知识,但了解一下对修行会有帮助。譬如,净土宗修念佛法门,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修行目标。一般净土宗信众都知道念佛修行是为了求生西方净土,至于去西方净土干什么,并非人人都明白。去西方净土不是为了享乐,不是为了永生,而是因为西方净土有良好的修学环境和条件,在那里可以亲耳聆听阿弥陀佛和善知识的教诲,可以继续修学深造,直至最终成佛。成佛后慈航倒驾,再来裟婆世界度众生,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所以,往生西方净土不是念佛修行的最终目标,成佛度众生才是修净土宗的终极目标。西方净土只是漫漫修行征程中的中转站,而不是终点。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念佛不是光动动嘴皮子就行,还要发菩提心和慈悲心,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愿。要明白去西方净土是去求佛道的,不是为了去享乐的。若怀着去西方净土享乐的念头念佛,那念佛喊破喉咙都无用,因为以自私自利的心态念佛与佛菩萨慈悲度众生的愿心不相应。只有当你的愿心与佛菩萨的愿心相应时,念佛才会有力量,才能有成就。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简单易行,容易成就。如果念佛修行人能多少了解一下大乘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搞清楚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那么,念佛的效果会更好,会更容易成就。

  如来藏思想很复杂,三言二语说不清楚,但它的要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中国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如来藏思想,可以说如来藏思想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特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其中有六个宗派是以如来藏思想为理论依据而立宗的,它们分别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这些宗派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着主流地位。若抽去如来藏思想,中国佛教就无法成立。可见,如来藏是中国佛教的理论支柱,也是中国佛教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这么重要的如来藏思想,你能不了解吗?

  佛学界一般用“一心三藏”来解说如来藏思想的要旨。一心指无分别、无生灭、恒常如一的心体,即自性清净心。《楞伽经》卷一曰:“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故一心即是如来藏心,是诸佛和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也叫真心。

  一心三藏中的“三藏”的意思不是指有三个如来藏,而是指如来藏有三个含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的意思是如来藏自性寂然清净,无染无垢,离一切尘垢烦恼而显现空性,即如来藏自性是无相,是空性,这跟诸法实相是空相、是空性的道理是一致的。显现空性的如来藏体性周遍法界,实际上即是一切法之“真如”(真如即是诸法实相,即是空性)。

  不空如来藏的意思是,如来藏具足如来的无量智慧德相,具有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即如来藏的空性含摄种种“妙有”。换言之,如来藏为一切诸法之根本,具一切法,摄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如来藏能派生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善法,称之为不空如来藏。

  空不空如来藏讲的是不执空有两边的中道观,意思是如来藏既是“非一切法”之空,又是“即一切法”之不空,空与不空不可分离,既空又不空,非空非不空,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空有不二,圆融无碍,性相无碍。

  依天台宗智者大师之见,如来藏的三义与天台学的“三谛”相契合。“三谛”是天台宗的基本教义,意谓在一心中观缘起法,即空、即假、即中。事物皆由因缘和合所生,故为假有;因缘所生的事物没有独立实体,虚假不实,故名为空;空、假不可分离,非空非假,即为中道。空、假、中的三种道理真实不虚,是佛教真理,故名“三谛”。于一心中同时观悟“三谛”,称为“一心三观”,此乃天台宗的著名教义。按照天台宗的“三谛”来解释,如来藏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空如来藏即是真谛(即空),不空如来藏即是俗谛(即假),空不空如来藏即是中谛(即中)。

  说如来藏的佛经很多,若都写出来要列一长串,在此不一一开列。只给大家提一下《圆觉经》和《楞严经》,这是专门讲述如来藏“性空妙有”思想的两部佛经,是如来藏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建议文化程度较高的佛友可以读一下,无论对增加佛学知识还是修行实践都大有裨益。《楞严经》卷四涉及“一心三藏”思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一心三藏”这个术语,但佛陀对“一心三藏”的义理有详细阐述。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楞严经》卷四中,开首就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若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是本来清净的无为法,为何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等一切有为相,而且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二是,地、水、火、风、空“五大”皆周遍法界,然“五大”之性互相陵灭,如水火不相容,为何两者都可以周遍?在回答富楼那的第二个问题时,佛陀开示了如来藏三义,即佛学界所说的“一心三藏”中“三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的含义。佛陀用“虚空”作譬喻来解释如来藏三义。虚空代表如来藏。虚空之体无相,非是万物诸相。无相的虚空即是空如来藏。虚空虽空,但却不排斥万物诸相在其中发挥作用。虚空有日照就显现光明相,乌云聚积就显示黑暗相,风吹时就有动相,雨后天晴就有清朗之相,地气凝聚就现出浊重之相,尘土飞扬就现出阴霾之相,水澄清就会映现诸相。虚空中显现这七种不同的有为相,即是不空如来藏。这七种有为相是从日、乌云、风等七缘所生呢?还是虚空自有呢?如果是从日、乌云、风等七缘所生,那么就以日照为例,既然显现的是日的光明相,则十方世界应当同是日的光明色,为何在虚空中又可以见到一个圆日呢?如果是虚空自有光明,虚空应恒常自照,为何半夜和云雾迷漫之时,不生出光明呢?由此应知,此光明相不是定属于日,也不是定属于虚空,但却不离日、虚空而有。这即是空不空如来藏。接着,佛陀说明了真妙觉明之如来藏心与诸有为相的关系。佛陀说:你若循感空之业而去觉明,则有空相显现;若循地、水、火、风各不同的业而去显发觉明,则有各不相同的四大相显现;若诸业一起发明,则诸相一齐显现。怎样一齐显现呢?佛陀用一个绝妙的比喻来说明:如在一处水中映现出日影,两人同时观察水中日影,然后各自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行走,则各有一个日影随着两人而去,一随东行,一随西行,事先并没有确定的所行之处。你不应当诘难说:此日影只是一个,为何各有一日影随两人同行?各自随行的日影是两个,为何水中只显现一个呢?这样婉转说一说二,其实都是虚妄计执,并没有真实的凭据。

  《楞严经》卷四后面部分,佛陀对如来藏和如来藏三义做了进一步解释。在此不再详述,有兴趣的佛友可以自己读一下经文。若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楞严经》,必定受益匪浅。都说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读过《法华经》和《楞严经》后方知此话不假。
转自学佛网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楞严经新解》卷十:邪师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两个字,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1.行阴计五
【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解释】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又此禅定中的善男子修行人,坚定凝神聚气正心修定,由于受阴透尽而外魔无法侵入心腑,想阴透尽也无法附体说法扰乱。
邪魔已经没有什么间隙可以方便干扰修行人。
行阴显现,可以穷尽十二类众生如何生灭。
观行阴幽清,已经无想的重浊相;但是还有流注细微动相扰动,如同地气蒸腾、庄子的野马那样。
把第七识作为万化的根本,于是在知见之中,生起计度。
此人堕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为什么说是不死矫乱呢?
因为此修行人在定中,所见所知是有限量的,见有见量,知有限量,比如八万劫内等,所以不能决择明了,于是妄生周遍计度。
此人坠入四种颠倒见。
为什么说不死呢?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只要一生不乱回答别人,死后应当生无想天,就得不死。
如果实在不知道,就回答提问的人,恐怕成矫乱,扰乱别人的修行,影响别人的修行正途,所以不能随便回答。
所以如果有问的时候,回答秘密言词,很隐晦,或者不应该都说清楚,或者给不确定的回答。
佛法呵斥此外道说法,此才是真正矫乱。
邪知邪见带着分别心,如同严谨地遍历那样,所以说遍计;
都无实义,所以说虚论。
外道不知佛本意,不明本心,所以只是学了个样子。
比如《心经》中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道德经》中讲,世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恶之为恶斯不善已。
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三教我们都会看到不定的说法,然而此说法恰恰对准真相,而外道在此的虚论反而是学得不像,反而不能心心相印,不能传佛心印。以佛心印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知晓是虚论。反而是误导了修行人,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禅宗有许多参话头和公案,看似隐秘,但是实则是直指人心的教法,令修行人顿悟而见性成佛。明眼人一看,禅宗和外道,高下立判。
如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更是虚言虚论扰乱人心。
因此我们需要弘扬真正的佛法,正本清源。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佛又说道:“第一种虚论:
此修行人因为行阴的生灭分别,而成八种邪见。
因为想阴透尽,行阴显现,进而观行阴,以为万化变化的根元。殊不知那只是第七识变现而已,还不是根元根本。
(1)变:见行阴根元迁流流注,细微动相。
既然有迁变流转,有生有灭,所以称之为变。
(2)恒:虽然有迁变,而却前后能够相续,有相续则能无断绝,所以称之为恒即常。此变即无常,恒即常,成为一对,互为阴阳。
此外道看不到行阴背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能证得自性本心真心。自性真心如同日月,是光明不变的。自性具足一切,可以生万法,如此变化可以说是变。
此外道看不到宇宙万化的变化,如同周易八卦那样循环无端。
卦象对应万事万物,而阴爻阳爻构成卦象,在其中隐秘阴阳推移,量变到质变而有变化。
比如渐修和顿悟也是如此。
渐修在做致良知的功夫,恢复自性真心的本有良知良能,去掉尘垢。如此隐秘阴阳推移。瓜熟蒂落,就会反转而顿悟,见性成佛。
(3)生:在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能见众生生,所以称之为生。
(4)灭:在八万劫外,冥冥混沌不可知,不见众生,所以称之为灭。此生灭互为阴阳,两者为一对。
此外道见量有限,只是八万劫内。而如来见量无所见量。
自性本来不生不灭,如同日月,只是被物欲乌云所遮蔽。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生灭如同泡影,如同朝露,如同闪电那么快,那么虚幻。
(5)增:因为有生灭,那么在生灭的中间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够生灭相续呢?中间必定有个什么东西,有个什么因令其相续不断。因此似多出一法,称之为增。
(6)减:因为生灭相续之中,必然有缺乏之处,中断之处。
比如出入的气息,相续而缺中交,缺少即称之为减。
增减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如来所说不增不减是真谛,直接指向自性真心。自性如同日月,不会增加一分,不会减少一分。外道不明本心,所以虚论增减,学佛不像,不能契合如来心印。
正所谓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
(7)有:在八万劫内,各各生处,各各国土,因为观众生都有,所以称之为有。
(8)无:在八万劫外,见众生灭,因为无众生,所以称之为无。此有无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道德经》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无中可以生妙有。
无可以说是空,然而《金刚经》中所说的空、无跟外道所说,相差十万八千里。
外道此虚论,只是在计度和猜测罢了。”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留下三十六对法如下:
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后续我们进行《坛经新解》时候再详细解释。
六祖传佛心印,与我佛如来心心相印。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佛又说道:“如上八种变和恒、生和灭、增和减、有和无。
虽然以行阴之理来观,只是用心来计算的邪见,非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之人一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晓不契入佛心法,没有正知正见。
有求法的人来问如何修证,回答说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大概外道感觉亦字,两可的词汇,可以和稀泥,不会偏执一边,以为契合中道。岂不知,此离中道甚远。
殊不知此修行人如此说,在一切时所说这些都是扰乱修行人的说法。如此会令前面求法的人遗失真正的佛法章句。”
本来佛法是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可是外道却说,亦增亦减,亦生亦灭,亦有亦无。
如此和稀泥,邪师说法,令修行人无所适从,反而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二种虚论:
此修行人谛观行阴之心,观十二类众生的生灭。
因为悟得一切法都无。众生也是会灭的,八万劫数以外是无众生也是灭的。八万劫终究会过去,终究也是灭,也会归于无。
所以有求法人来问,只是回答一个字,只是说无。
除无之外,没有什么再多说的了。”
此外道更加可爱,更加绝,只是说了一边,说了一个无字。
如此显得很矫情,搅乱世人修行的心。
我们反观春秋战国,圣贤辈出,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
虽然离坚白论,白马非马论契合大道,但是如此多的言论,令世人不知如何行,容易被误解为戏论和虚论。
《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虽然各种言论出现,但是终究会归于平静。
如今末法时期,各种邪知邪见横行,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正道正法,一切都会正本清源。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三种虚论:
此人谛观行阴之心,各各国土都有众生,虽然生了有灭,但是灭了又有。于是就偏执于有。
有求法的人来问的时候,只是回答一个字,多一个字都没有。
只是说是,是即是有。除了是之外,没有多余的话说。”
此外道执着于有,前者执着于无。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佛又说道:“第四种虚论:
此修行人不会偏执于有和无,在行阴之中,都看到了有和无。
但是其心境如同树木分为两枝。
因为此修行人的定力不够深厚,智慧不够,所以不能顿悟有和无的本义。
正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只是在字面当中去看有和无,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有无,更别谈和求法的人说清楚了。他的心是乱的,一会有,一会无,到底是有还是无呢?他的心乱,还在纠结着。
当然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如果能够引入正道,一下顿悟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不会再有什么疑问了。
有求法的人来问,于是回答:也有,也是无。
但是无之中,并没有有;有之中,并没有无。
如此一切矫乱,会扰乱修行人。
此外道不容你去穷诘,去刨根问底。
你要去问他,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他也不会多说太多。”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由此去计算计度,扰乱人心。此只是虚妄邪计,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并不能指向实相。
也不能像禅宗那样令人参话头而开悟,也不是公案。只会把修行人引入歧路。
如此就会堕落入外道,迷惑菩提自性。
此可以说是行阴的第五种外道。
如此四种颠倒见,以为不要多说就会进入不死的无想天。
殊不知堕入外道,堕入六道轮回。
殊不知所谓的不死,常的,是自性本心。
正如前面波斯匿王所问,在逐渐变老的躯壳之外,有什么可以不老不死的吗?佛慈悲开示,自性本心不生不灭。
由于此修行人贪求不死,有所贪求,所以就堕入邪见。
此人周遍计度,把所有那些论都算遍,只是虚论罢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希望我的这四个小崽子们在高中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有两个最后两节课回老家、旅游去了,可惜没有合照)[干杯][干杯][干杯][干杯]睡了一觉梦见了几乎每天都会想
  • [嘻嘻] 一个叫“友好村”的地方,我说如果是相聚几千公里外或者异国他乡,大家就会觉得格外美,其实家附近也有美景在。还是大摩羯♑ [哈哈][哈哈]最后我们都很注
  • 为避免吞播,按照红绳号召的四个冲刺视频多建立几个收藏夹,不同的网页(不登陆账耗)刷不同的收藏夹!千万不能错过这次安利的机会‼️ 全体深海务必对贺峻霖的冲榜直拍视
  • #闪耀暖暖[超话]#我看到超话有姐妹问为什么墨总总穿这么多,我希望大家不要问了,也不要怪他,很多时候他是为了照顾我的感受,我在家跟他讲过不希望让别的女人看到他更
  • 那芬比丘的故事   佛陀教育弟子就是教大家把「心」的观念调正,教弟子们在人群之中要懂得彼此感恩。从前有一个小国叫那螺,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以采珍珠或者采檀香贸易为
  • 」然則長生之道,猶非了性了命之極功,必至忘生無生,不生不滅,方是了的生死,而出乎生死造化之外矣!夫人生而有身,原是四大假合,無中生有,結此幻形,乃天地之委物,有
  • 每个人都会是别人的唯一,你自成风景,请相信你很特别,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每个人都会是别人的唯一,你自成风景,请相信你很特别,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自己
  • “보아스가 성문에 올라가서 거기 앉았더니 마침 보아스의 말하던 기업 무를 자가 지나는지라 보아스가 그에게 이르되 아무여 이리로 와서 앉으라 그가
  • [星星]最有求生欲的月亮星座大概就是白羊和巨蟹了,月亮白羊座的人求胜欲非常强烈,一旦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的时候,月白羊们总是有一种愤愤要势必拿回自己位置的感觉,
  • 最近真是不太平:黑人外籍杀害女学生,林生斌,父亲杀害年幼儿女,宠物托运公司违背合同导致狗狗中暑致死,吴签道德沦丧,触犯法律却得不到制裁,这些“人祸”;河南暴雨灾
  • 这次从海鲜上面搞了一个这个罗技的轨迹球鼠标,然后这东西实在是太冷门了,问了几个专业的朋友都表示不太了解。 一百多,带优联,性价比是杠杠的。 和常见鼠标比较,
  • 【北京近视手术案例】分享来自@北京近视手术-安利菌 (专业近视矫正博主) [小V开心]大概从幼儿园就开始戴眼镜了,因为有弱视就开始矫正,后面近视。术前视力
  • #贺先生的恋恋不忘[超话]#18集‼️18集‼️啊啊啊啊啊啊虽然贺总的表白来得很突然但不影响我后面被甜到吱嘎乱叫疯狂掐人中呜呜呜呜呜甜死了甜死了[舔屏][舔屏]
  • 最近的晚饭[馋嘴] 第一张照片是今天的午饭。 点心也吃了,所以不多w 1.スペアリブの残りで作った丼 2.ニラ玉、スペアリブ、大根ステーキ 3.豚キムチ、サラ
  • #喻言自曝私生活无聊# yy#喻言再唱promise# 我也觉得好无聊呢姐姐 喻言人人网上夸的大美女 想你啦 iPad 吮指原味鸡 [女孩儿][女孩儿]听说你在
  • 【#LV涉嫌发布虚假广告被罚20万元#】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2021年6月11日,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行政处罚,处罚事由为发布虚假广告,罚款
  • 汉隶 #笔法研究#戚伯著碑#北京書法培訓#笔法研究#北京書法培訓# 《戚伯著碑》是东汉中叶以前的作品,北宋嘉祐年间宿州开汴渠于泥沙中掘得之。戚伯著的先祖是戚夫
  • 嘿 我昨天做了个很长的梦 我梦到我回到了2020年回到了初中 我见到了天天给我买黄色小饼干的李小白 她还在学校里到处大喊蜡笔小新 我见到了长官 还在那和黄聘特他
  • #喻言喜欢的甜妹们[超话]# #喻言 当爱已成往事# #喻言国潮星动音乐节# 0727【积分贴 指路不吞hui 勿带】 ️️️ 喻言 yy 折4 芋圆 浴盐
  • #中国SOS儿童村# 回家,这是个多美好的字眼。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又是多大的悲伤。 到读大学的今天,小霞只恨不能在家庭妈妈能说会笑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