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甘肃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8月的陇原大地上,瓜果走俏市场、蔬菜长势喜人,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东西狭长1600公里的甘肃,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土地资源丰富。

10年来,甘肃充分集成现代技术手段,挖掘资源潜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帮助甘肃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巨大的历史性跨越。

撕掉了“苦甲天下”历史标签的甘肃,向着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马铃薯成为陇原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盛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洋芋花开成海。

走进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爱兰薯业)的基地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马铃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公司负责人周爱兰和她的团队成员仔细地查看马铃薯,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颗“金铃铛”。

“马铃薯育种比拉扯一个孩子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周爱兰边查看育苗长势情况边说。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进一步优化“基础苗—脱毒苗—脱毒原原种(基础种子)—原种—一级种”的现代化种薯生产体系,爱兰薯业不断探索开发市场,扩大产业链,满足订单需求,改进种薯生产基础设施,扩大产能。

周爱兰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建6160平方米组织培养室、800平方米育种实验室、560座日光温室、380亩原原种网室和2.6万平方米贮藏设施。

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强更好,公司还与众多研发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了“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在甘肃,像爱兰薯业一样依靠科技研发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占全国的12%,每年贡献甘肃省粮食产量的20%。这也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创新研发密不可分。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并面临着一些亟须攻克的技术难题。面对现状,该院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实施了“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淀粉品种改良岗位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文国宏介绍,这个项目突出主食化新品种陇薯7号与陇薯10号配套技术应用,2016年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6798亩,平均亩产2241.8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078.55万元。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单产,甘肃省马铃薯总产量保持稳中小幅增长,2015年到2019年马铃薯单产由1129公斤提升到1234公斤,年均单产增长26.2公斤。”在文国宏看来,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基地。2021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20万亩和1500万吨,双双位居全国前列。

河西走廊撑起中国玉米制种“半壁江山”

在甘肃西北部,有一条长约9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由于形如走廊,因此被称为河西走廊。这里有着发达的制种业,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

每年夏季,兰州大学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团队都会在这条走廊上围绕植物生长发育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鉴定并解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为种质创新提供极富价值的遗传材料和理论指导。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岁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来生产者和市场最需要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玉米种质的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团队开辟了玉米精准分子育种的新途径,创建了新种质资源,解决了甘肃省粮食作物育种的技术难题。团队的科研进展促进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和产业向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有了高水平技术作保障,甘肃省玉米繁育制种发展形势喜人。2021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141.2万亩,产种5.79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和57.8%。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地区,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发展玉米繁育制种产业,甘肃还有更高目标。”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2021年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甘肃玉米繁育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

甘肃蔬菜走俏全国畅销海外

多年前,每到冬天,吃菜难成为大多甘肃人越不过的一道坎。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马铃薯、萝卜这“老三样”。

为了装满“菜篮子”,让本地的老百姓告别“老三样”,甘肃人在黄土地上研发、创新,搭棚、种菜。

兰州高原夏菜是甘肃蔬菜产业的代表之一,以兰州市榆中县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

今年3月6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与的甘肃省科技重大项目“高原夏菜采后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落地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据介绍,这个项目针对采前安全诱抗剂处理及降药提质、采后防腐保鲜、微环境气调、尾菜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产业化集成示范推广。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魏立荣介绍,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榆中县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甘肃,类似这样的科研投入在蔬菜产业中比比皆是。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郁继华团队实施的“瓜菜新品种选育及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甘肃省瓜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缺乏、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开展高品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该项目获得2017年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650万元。

郁继华介绍,项目建立的19个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推广精准水肥管理、生态种植模式、化肥农药减量与替代技术等为茄果类、瓜类等高原夏菜新增效益3.11亿元。

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甘肃省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以河西五市及兰州、白银为主的日光温室重点产区,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形成了全省“西部温室东部塑料拱棚”的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布局。

截至2021年,甘肃省蔬菜产量达1655.3万吨,作为甘肃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正在稳步向千亿元级产业迈进。

如今,甘肃的特色蔬菜畅销全国,外销中亚、日本、韩国、东盟市场;马铃薯产量傲视全国,产品外销东盟;河西走廊撑起了我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在陇原大地上,一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甘肃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8月的陇原大地上,瓜果走俏市场、蔬菜长势喜人,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东西狭长1600公里的甘肃,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土地资源丰富。

  10年来,甘肃充分集成现代技术手段,挖掘资源潜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帮助甘肃完成了摆脱贫困的巨大的历史性跨越。

  撕掉了“苦甲天下”历史标签的甘肃,向着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马铃薯成为陇原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盛夏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万亩洋芋花开成海。

  走进甘肃爱兰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爱兰薯业)的基地日光温室里,一株株马铃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公司负责人周爱兰和她的团队成员仔细地查看马铃薯,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颗“金铃铛”。

  “马铃薯育种比拉扯一个孩子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周爱兰边查看育苗长势情况边说。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进一步优化“基础苗—脱毒苗—脱毒原原种(基础种子)—原种—一级种”的现代化种薯生产体系,爱兰薯业不断探索开发市场,扩大产业链,满足订单需求,改进种薯生产基础设施,扩大产能。

  周爱兰介绍,目前,公司已投建6160平方米组织培养室、800平方米育种实验室、560座日光温室、380亩原原种网室和2.6万平方米贮藏设施。

  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强更好,公司还与众多研发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善了“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在甘肃,像爱兰薯业一样依靠科技研发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的企业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占全国的12%,每年贡献甘肃省粮食产量的20%。这也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的创新研发密不可分。

  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并面临着一些亟须攻克的技术难题。面对现状,该院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实施了“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淀粉品种改良岗位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文国宏介绍,这个项目突出主食化新品种陇薯7号与陇薯10号配套技术应用,2016年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6798亩,平均亩产2241.8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078.55万元。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单产,甘肃省马铃薯总产量保持稳中小幅增长,2015年到2019年马铃薯单产由1129公斤提升到1234公斤,年均单产增长26.2公斤。”在文国宏看来,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甘肃省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基地。2021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20万亩和1500万吨,双双位居全国前列。

  河西走廊撑起中国玉米制种“半壁江山”

  在甘肃西北部,有一条长约9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由于形如走廊,因此被称为河西走廊。这里有着发达的制种业,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

  每年夏季,兰州大学植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学科团队都会在这条走廊上围绕植物生长发育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开展研究,鉴定并解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为种质创新提供极富价值的遗传材料和理论指导。

  “未来玉米仍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岁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来生产者和市场最需要的依然是多抗广适、中早熟、高产稳产型品种。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玉米种质的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在多年研发的基础上,团队开辟了玉米精准分子育种的新途径,创建了新种质资源,解决了甘肃省粮食作物育种的技术难题。团队的科研进展促进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和产业向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有了高水平技术作保障,甘肃省玉米繁育制种发展形势喜人。2021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141.2万亩,产种5.79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和57.8%。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地区,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

  “发展玉米繁育制种产业,甘肃还有更高目标。”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介绍。2021年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甘肃玉米繁育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5%以上,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

  甘肃蔬菜走俏全国畅销海外

  多年前,每到冬天,吃菜难成为大多甘肃人越不过的一道坎。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马铃薯、萝卜这“老三样”。

  为了装满“菜篮子”,让本地的老百姓告别“老三样”,甘肃人在黄土地上研发、创新,搭棚、种菜。

  兰州高原夏菜是甘肃蔬菜产业的代表之一,以兰州市榆中县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主要基地之一。

  今年3月6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与的甘肃省科技重大项目“高原夏菜采后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落地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据介绍,这个项目针对采前安全诱抗剂处理及降药提质、采后防腐保鲜、微环境气调、尾菜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产业化集成示范推广。

  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魏立荣介绍,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榆中县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甘肃,类似这样的科研投入在蔬菜产业中比比皆是。

  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郁继华团队实施的“瓜菜新品种选育及高品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甘肃省瓜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缺乏、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开展高品质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该项目获得2017年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650万元。

  郁继华介绍,项目建立的19个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推广精准水肥管理、生态种植模式、化肥农药减量与替代技术等为茄果类、瓜类等高原夏菜新增效益3.11亿元。

  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甘肃省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以河西五市及兰州、白银为主的日光温室重点产区,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形成了全省“西部温室东部塑料拱棚”的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布局。

  截至2021年,甘肃省蔬菜产量达1655.3万吨,作为甘肃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正在稳步向千亿元级产业迈进。

  如今,甘肃的特色蔬菜畅销全国,外销中亚、日本、韩国、东盟市场;马铃薯产量傲视全国,产品外销东盟;河西走廊撑起了我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在陇原大地上,一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颉满斌)

夏天


五月,不知不觉已过一半,桃花已谢,转而是一颗颗扑闪着粉红的小桃子挂在枝头。杏子则早已长成,眼见成熟,在青涩中更显出一派黄澄澄的架势。
夏天正悄悄来到身边。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妙。但是夏天,对我而言是不寻常的。城市里对夏天的感觉永远只是一个字:热。能活下去的法宝也只有一个:空调。在我看来,城市里没有真正的夏天,夏天只属于乡村。

从城里回老家,在路上就幻想着家中的景象,石榴一定是满树开遍了,葡萄大概也正在开花,还有我亲手在墙角种下的芍药,蔷薇......

大门上挂着铁锁。
向正在看孩子的邻居打听才知道,父亲母亲正在地里剜蒜。

把行李交托给邻居,自己一个人走向田地,去寻找曾有过的记忆。


放眼是大片的麦地。时节已过小满,农谚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远远地看,已显示出稍稍的金黄,细看却又是深绿。风吹过,真如歌词中唱的那样:“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 ,金色的麦浪。”我这一支拙笔,无论如何写不出如此的曲调。

有几位老乡在地里忙着把那些高高的大麦拔去,它们只会偷吃肥料却不产粮食。也有几个老人,蹲在地头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讨论着谁家的小麦长势更好,谁家的小麦浇灌的次数更多……在这样一个难得的不太忙的日子里,享受着此刻的清欢。

我向他们挨个打招呼,这些人虽然年纪比我大的多,却按照辈分称我为叔,爷,甚至太爷。他们叫得我满脸通红,只好尴尬的回应着。


再向前走是一片打麦场,早已废弃不用,长满了芦苇。但只看到它,你就能想到它曾经的辉煌。

多少人热火朝天在场上倾轧,用长叉将麦秸一遍遍翻上翻下。他们头顶着烈日,脚踏着黄土,任凭一滴滴的汗水流过深深的皱纹,流过半眯的眼睛,流过嘴角下巴,然后“吧嗒”一声摔在地上,碎裂成八瓣。它见过人们把一袋袋的麦粒运回粮仓,它听过人们响彻天地的劳动号子,它闻过雨后麦芽的香气,它感到过每一双脚上给它留下的力量。只是这些,都已是曾经,人们几乎已经将它忘却。
而先进的机械在生了锈的镰刀还未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已经把麦粒一颗不剩的收归了粮仓。所以,再也没有了热火朝天。

再向前走,远远地看到了父亲母亲的身影。
他们背对着我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剜蒜,一手拿着铲子,用力地往土里一戳,另一手麻利的往上一提,一头圆滚滚的蒜头就就出来了。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就蹑手蹑脚地上去,一把把母亲搂住。母亲先是一惊,继而便是一喜。父亲见我回来,满是褶皱的脸上也漾满了笑容。

“你怎么回来了?”母亲问。

“想您老人家了呗。”我每次都这样回答。

“油嘴滑舌,你还记得有个老娘啊。”她装作嗔怪的样子,手里却停下了剜蒜的活计。
“不剜啦,回家,给少爷做饭去。”
其时尚早,我赶紧阻止了她,接过她手里的铲子,剜起来。母亲便坐在旁边的田垄和我们说着话。期间总是笑声不断,既是因为收获,也是因为家。
近来这几日天总是响晴响晴的,太阳格外亮眼,天空中的浮云时不时地飘过,在地上投射出大片大片的阴影。田里的活儿忙完了,没有什么繁忙的事,吃罢了饭总是要到院子里,东看看,西瞧瞧,仔细查看石榴树的花,是不是又多开了几朵。仰着头看看葡萄架上,是不是葡萄又长大了一些,直看到脖子僵硬,也没看出到底如何。

有时候能看到一只只的蜜蜂,在石榴花上下飞来飞去,落在花上时,即使你走近了它们也不会畏惧而飞走。所以,我能仔细地观察它们,看它们伸着小短腿小心地爬进花里,不久又沾了满身的花粉爬出,倒有一番“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的乐趣了。

其实,心的愉悦就藏在不经意观察的细节之中。庆幸,我还拥有这些。

见到了朋友金子,她向我抱怨,说她现在太难了,几乎每天都要和男朋友大吵一顿。男朋友疑神疑鬼,总疑心她背着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她也总责怪男朋友小肚鸡肠,一点也不大气。所以,一丁点小事就吵个不停。

我告诉她,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好了啊。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难道还要花费精力在那些无所谓的事情上吗?
阳光那么明媚,花儿那么娇艳,天空那么蔚蓝......
夏天,生活,本就如此美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米体:尤文已停发博格巴薪水+停赛停训,解约可以立省3000万《米兰体育报》尤文跟队记者Fabiana Della Valle对博格巴药检呈阳性一案做出了详细报
  • 过去我们做文学出版的老编辑都觉得自己是做文化的,要做出传世之作、经典之作,这样的理念与市场、与爆款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相悖。 做品牌意味着市场化 说到原创文学出
  • 留一份奇迹与爱意给自己 ᴴᴬᴾᴾᵞ ᴮᴵᴿᵀᴴᴰᴬᵞ ᵀᴼ ᴹᵞˢᴱᴸf ♥️生活的热闹和生命的骄傲,一个都不少,接纳平凡,坦然快活,知足常乐,在冬天,在腊月十
  • 这几天在四川见过不少藏族姑娘,基本普通话都说得不好,昨天在色达县的酒店,我看四小瓶都是洗发露,就问清理房间的藏族姑娘,跟她换沐浴露。她推荐我们到城南,说那里小吃
  • 但就在某天,我突然想到,有些人他明明坐在我面前,我能聽見他的聲音,看見他的錶情,甚至只要輕微觸碰就能感知到他的溫度,但當我閉上眼睛,我卻感受不到一丁點他活著的氣
  • #ciiifiii# 周末碎片/宿舍楼下的小面好好吃啊,很够味,还买了卤鸡腿巨好吃[抓狂][抓狂][抓狂][抓狂]/去新校区玩,新的就是不一样啊,哪哪都搞得好好
  • 他其实很光彩照人,真的很耀眼,但他同时也只对你幼稚,但在外人面前 在病患面前他又那么地理智就像剧情里说的“这真的是同一个人吗”我很欣赏能够永葆童趣的人,无论是多
  • p1小田做饭尊好吃呀尊好吃p2幸运咖的草莓酱太太太甜了!p3小雨天气和热咖啡100%适配p4这种天气好适合睡觉 为什么我要上班啊啊啊p5家里的傍晚p6小型喷泉⛲
  • 如果是为国为民的好政策,那是应该干的。红檀小鱼收到啦,谁都猜不出它是做什么的。
  • 跟我们一起为蔡总嗨歪版图摇旗呐喊,以爱之名,共赴山海!一起来加入,让全世界都看到坤,了解坤,从而喜欢坤,来吧,加入我们吧,我们需要你们!!Let's do it
  • 记录回dehong的第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已经摆烂太久了(暑假一个月+Disney支援一个半月)今天一下子脑子里被灌了太多东西…怎么说呢,其实这些干活的内容在
  • 我不知道这样畸形的审美还要影响女性多久,偶尔看到博主给高中女学生拍照,明明她们已经够瘦了,充满青春活力,弹幕里还是有性别为“男”的发表自己伟大的见解:“太胖了吧
  • ——苏打绿《窥》15.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北岛8.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七堇年《尘曲》9与岁月对望,所有人都老了,再没人死于
  • 见第九篇:如果你愿意,我就是你的(陈)先生 见第十篇 :我怎么给忘啦 见第十一篇:我的男朋友,精神状态查询正常见第十二篇:掉进阳光里就别拽我上来了 见第十三
  • 胖子搞不上对象还可以找个理由说自己胖,这一瘦下来,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没了。女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对任何人开人情门的时候,都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然后就是周日了,舍友们去天津看球赛去了,我去哥哥家给电脑重装系统,回到宿舍能连到学校Wi-Fi本来还有点开心,没想到水整到键盘上了,就离谱,看看明天怎么样,感觉
  • 没多看他们几眼 (所以说好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能打动人的!再还有 他们变化真的好大 很俗气的说 每个人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 其实,麻醉起效并不意味着麻醉工作的结束,而是麻醉医生全程为病人保驾护航的其中一站。其实,麻醉起效并不意味着麻醉工作的结束,而是麻醉医生全程为病人保驾护航的其中一
  • ——北岛25.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
  • 是xql在约会哦 互相给对方拍视频p8都去爬山了捏 虽然不在一起 但xql心在一块呢p9卢说“要去看星星吗”啊啊啊这暗戳戳的小心思!希望您可以跟我垫差不多高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