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非思量,若立佛性之有无,皆是有待而言的对机施教,故经典中所立之佛性是为了说明众生成佛这一超越性的根据,而不立佛性则是为了打破思量之佛性的概念执着。若悟得真实佛性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祖言:

“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众生之自性即是佛性,只要识得众生之五蕴皆空的道理,此空性是缘起法的真实本性,若识得此性即能成就中道解脱的大智慧。佛性一旦被开发,即不退转众生界,故云“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若心不达五蕴皆空,迷于我法二执,即使自性有万般妙用也无法呈现,故云“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的平直指的是心的平等与心直契真实的境界,即是自性的解脱,离诸染垢,旷阔平坦,无有偏颇。此亦是《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高子遗书》云:“人之生也直,本体也,以直养而无害,工夫也。”

在六祖的开示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出自于《楞伽经》,通过上下文来分析,六祖这里所言的心既指本心佛性又指妄心无明,因为我们的佛性被虚妄的识所染。佛性能生万法,无论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无论是善法还是恶法,都依于佛性而起。无漏清净善法是依佛性而生,有漏杂染法是凭依于佛性而起,就像波浪本无自性,然仍是依海水而起,波浪是因无明之风刮起,风平则浪静。故可理解为心本无生灭,而有生灭的心都是妄想依于本心的功用而起的妄相,若能了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无明转为明。对于心性与佛性的问题,六祖进一步作偈来开示大家,经云:

“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此自性真佛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真如是诸法之正体,亦是我们心性之体,如果要成佛就要找到我们真实的心性。邪见是五见之一,也可以说五见(我见、身见、边见、禁取见及邪见)统称为邪,若取五见之一的邪见,则意为拔无因果之理,故作恶不惧,闻善不称,此乃五见中最为邪恶,此见长养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而生一切轮回之杂染法,故此无明邪见与贪嗔痴三毒是扰乱我们自性的大魔王。充满邪念和烦恼时正是魔王居住在我们的身心内,而当我们正念生起观照如实之自性时即是妙觉如来住于心地。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我们的见地和我们的烦恼是密切相关的,当我们的见地不与真实相应,必定会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引发矛盾,而当我们不愿悔改时,烦恼自然就引生了。凡夫的见地总是想抓住一个不稳定的对象,故佛陀一再强调世间的无常,但若不通达生命的轮回和善恶的因果,那无常也会变成消极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自性能生万法,但当自性被邪见和三毒所障时,所生的万法即是轮回的苦相,一旦冲破迷障后自性所生的万法才是庄严清净的身心世界。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自性本具法身、化身与报身,然众生自性若迷,法身即是轮回,化身即是生老病死,报身即是妄想分别。众生若悟,则心包太虚,其法身遍一切,化身则是法身遍一切处的千百亿变化身,而报身就是圆满通达法界身心的智慧。若于迷处,三身则是苦惑业,若于悟处,三身则是解脱、般若、法身。此三身性中具足,若识得本心,三身则转为成佛妙法;若迷自本性,三身即堕入无始轮回。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通常将三身中的法身定为心之体,化身依体而起用。此处六祖特别强调化身对于证得清净法身的作用。在《坛经》中所说的化身,更深刻的含义是指众生当前一念,因为六祖一再强调当下的正念对于修行的重要性,此念的清净是成佛的不二之路。马祖所言即心即佛,《大涅槃经》中所说缘因佛性,都是强调众生现前一念才是修行之本,离此念成佛别无他路。自性是无执的清净心,此心所起用之正念,时时呵护,时时长养,因为只有此念的相续不断才能成就圆满无尽的功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淫欲染污之性亦是生自性清净法身之因地也,在《维摩诘经-弟子品》中云:“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意思是说要以智慧来驾驭世间法,于世间法不断亦不染。僧肇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断淫怒痴声闻也,淫怒痴俱凡夫也,大士观淫怒痴即是涅槃,故不断不俱。”从性相来说,淫欲之相不清净,而其性体亦无自性,不异真如;从转化来说,淫欲乃众生对自性的误用,若悟自性之真实,则可渐离爱染,并生智慧与利他心,从而助成菩提道的成熟与圆满。故除却对淫欲的妄想执着就是清净的法身了,若能于自性中除却对五欲的执着,则能于刹那之间体证到众生本具的天真自性佛。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今生若能值遇顿悟法门,并且当下回归自己的本性即是与见真佛无异,此即以心印心,实乃是因为心、佛、众生,其性本无差别。若修行人只想着到处寻觅外在的圆满,这种心外求法的心态本身就是不清净的,以不清净的心又怎能寻到真实的佛。大珠禅师云:“起心是天魔,不起心是阴魔,或起不起是烦恼魔。”魔即是我们着相的心,此心即是向外所求,将虚妄之相当做真实。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吾人若能从自心中找到真实的自性,这自性就是我们成佛的因,故称之为佛性。《大涅槃经》将佛性分析为三: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不变的理体,了因佛性是实相观照的智慧,缘因佛性是开发般若智慧的各种缘起。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涵养自己,当我们的恭敬心、感恩心生起时,执着也就随之放下了,此时善知识对我们的开示就很容易领会接纳,通过修行的各种助缘(缘因),启发我们本心(正因)所具有的般若智慧(了因)。若不能从自心上修而总是一味地向外觅佛,我们内在的邪见与三毒又如何降服得住,以邪见和三毒生起的成佛心恰恰与修行是本末倒置。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六祖接着开示说,顿悟法门如今都已传授给大家,成佛是要利益众生的,但前提是唯有自己净心才有堪能去救度世人。奉告当世及来世的学道者,若不能具此正见,则会荒废修行的岁月而无有精进的工夫,佛门的精进是有燃烧烦恼的功用,否则修行再辛苦也只是苦行外道。

【般若不惹】
“般若”就是“不惹”。般若音波惹,是清净微妙的大智慧,论云“般若如大火聚,四边皆不可着。”四边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这四边都不可执着不可招惹,招惹即有丧身失命的性命之虞。所以般若就是不惹!
【道不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本不可道,可道者,非道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道自天然之理,不可以修道,可修者,非道也。道无形不可见,可见者,非道也。道具一切无为而无所不为,可为者非道也。不可道、不可离、不可修、不可见、不可为是为道,道不可不可也!玄乎之谓道…
【宛然呈现】
色法就是物质世界,心法就是精神世界,色心二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的,所以都是体空,无我无为无造作。当完美的生命卡在任何一个境界时,迷茫和痛苦随即生起。当身心不受一切受,清净自在宛然呈现。心就是你的世界的总开关,随你怎么想都会显现怎样的世界人生。

不住一切境、一切心、
一切法,任运自在方是。
【无有高下】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一颗心,想到什么都是情愫。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从未离弃】
一切心不可得,所以放下一切,你的空明寂静的能力,当下就会呈现。烦恼痛苦恶业妄想都是客尘污染,就像客人一样,来了都会离开,除非你硬要留住它们。而觉性则是我们心的本质,才是主人,永远都不会背叛我们,上天堂下地狱,出生入死从未离弃。现在的当下已经很好,管它地厚天高?!
【如是而已】
要坦然放松喜悦地享受如来藏幻化的一切受用,赞叹它、享用它,并向如来藏下一切好的订单,包括成佛。当我们的生命出现贪、嗔、痴,也是化现了一次喜乐、愤怒、寂静本尊而已,一切都是本自具足,法尔如是,无有分别。具足圆满的见地,即可轻松自在地生活在修道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圆满的,更无多余造作!

【本来面目】
从任何一种现象上,都能看出隐藏在现象之中的本质。而生命的本质就是超越了无常变化的空性,此空性的妙用无有穷尽,能产生这个妙用的也就是本来面目了。对境生心不是心,无心播柳柳成荫。明心但到无心处,万别千差总是心。
【自性天真】
《心经》说五蕴皆空,心本无生因境有,无生本来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当你把心中的一切图像影像显像现像,都轻轻地抖落,心的本来面目就自然呈现在你的生命中…无法形容!勉强地说就是“空”,空就是心,含藏一切,蕴育一切,生长一切,化解一切,就是一切,一切却又都不是它!
【一丝不挂】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一无所有万象宛然。一丝不挂通体清纯,一尘不染本源自性。万念俱灭,灭也不住;万缘放下,放无能放。万境当前,自如如;万法归一,一也无。要想明白无为路,需从有为法中悟,修到有为全透脱,无为妙境无也无!

无我无人无世界,
有花有月有楼台。
【任运缘起】
金刚再坚,终被山石所含。山石再硬,终被泥土所埋。泥土再强,终被洪水冲垮。水势再猛,终被阳光蒸发。阳光再烈,终被无常驱动。无常再凶,终被空性所弃。正因为空性圆满,所以才可以任运缘起,森罗万象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展现无余】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天显示其覆盖之性,地显示其承载之性。水之潮湿、火之暖热、风之流动、鸟之鸣叫、花之开放、山之屹立、树之摇晃、人之来往、车之行藏、殿堂巍峨、大道平坦,无不是天然妙性展现无余。
【无常之常】
世间一切有为造作的万法都是无常的,而无常的规律和万法运行的准则却是永恒的。如果着眼看有相诸行之法,首要看其现象是生灭无常,其无常背后运行的规律是缘起之因果,所以无常与因果是世间万法之定律。如果着眼无为无造作无相真如,则是不变的本体,能所双亡无迹可寻。

【不离不弃】
生命中,唯独觉性不会背叛我们,无论我们行善积德、上升天堂、超凡入圣,还是我们做恶缺德、堕落地狱、沉沦苦海,它都在在处处时时刻刻、不离不弃无始无终,展现出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德性,一如溺爱幼儿的慈母。
【相安无事】
站在生死这面,看不见本觉;站在本觉这面,也看不见生死。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却能够如此相安无事的并存。就象手掌抓不住虚空,虚空也抓不住手掌,而此二者却是相依互存,不能分离,彼此没有障碍。
【妄除真现】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修行不是求真而是去妄,妄除真即现。本无,所以无妄可去;真本然,所以真不必求。契入真实,全体皆是。

死生来去本无关,语默行藏日日闲。
莫把黄金当瓦砾,根尘迥脱性天然。
【蓝天白云】
心上一个相,宇宙森罗万象。依托蓝天才有白云飘渺,依托大海故有白帆点点,依托大地才有人间百态,依托心灵方有诸相差别!着相故迷心,明心即离相。心不离相时,妙用亦湛然!
【两种“能”】
能见的“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能所的能,即能见和所见对立的,那就是意根。二是性能的能,能见所见都是工具和缘起的条件,性能没有对立,只要有条件就能显现出来的,那就是根性,也就是见性。见的性能的能,叫见性。见的能所的能,叫眼根。
【业力愿力】
业就是行为,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力量,即所谓的业力。众生都是在业力的驱使下,展现生命的种种身心世界。业是缘起法,它没有主宰,只有解开缘起无自性的密码,便是超越轮回证悟无我的时刻。而愿力则是在无我的基础上,对世界众生的大悲拯救之心,以此心力而展现菩萨净土的种种庄严。

【如此这般】
学问之道无他,但求放心而已。修行之道无他,但求安心而已。学佛之道无他,但求明心而已。解脱之道无他,但求无心而已。
【五蕴皆空】
色是空,空是色。色与空都无自性,感受思想意识认知都是如此。唯心唯物都是方便说,究其根底乃是不二之空性。色不是我,色中无我;心不是我,心中无我。如是即解脱,究竟到彼岸。
【轮回顿消】
身心逼迫为苦,依报灾难是厄。走遍天上人间,依然苦乐纷呈,善恶分明有报,迷情仍旧茫然!情智无涉处,物我不相关。五蕴空透之际,轮回顿时消亡。拈来大地皆微笑,透出山河自在春。

“修心之人,亦复如是,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次当惺惺,不致昏沉,令心历历。历历寂寂,二名一体。”
故寂寂谓不著外境善恶等事,以寂寂对治缘虑。惺惺谓不昏住无记等相,以惺惺对治无记,经云: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离境即是菩提自性,菩提妙智又非无记之空,故寂寂中兼复惺惺,经云: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

此中不取不舍、不染著即是惺惺中兼复寂寂。坐禅首要是调身心,初学者不宜强行结跏趺坐,自然正坐即可,若用功过急心中则会烦躁,此时宜将万缘放下,修行之心亦须放下,此是寂寂。寂寂是万缘放下后慢慢随顺轻松自然之注意力,即随顺自性具足的智慧来观照身心,此是寂寂中兼复惺惺。若是万缘放下后心觉昏沉,这时可做几次深呼吸,挺直腰板,稍微挪动调整身姿,此即惺惺。身心提起后放松至自然状态,随顺自性具足的智慧来观照身心,此是惺惺中兼复寂寂。在坐禅的过程中遇到的境界有善有恶,须不染著,禅宗教人坐禅的八字秘诀是“来着不拒,去之不留。” 若遇到妖魔鬼怪来干扰你,不生抗拒害怕之心,若遇到佛菩萨来替你授记,也不生贪着欢喜之心,不拒不卑生慈悲,不贪不慢生智慧。轮回善恶业种因缘而现,自心自性不变随缘,此即寂寂惺惺。寂寂是要体会自性如虚空之心体,惺惺是要体会自性本具之智慧。

禅宗喜欢参话头,祖师惟论见性直下承当便了,本无话头,因后人不肯死心塌地喜口头禅,故立门户各出手眼令学人看话头。话即说话,话头即说话之前,《中庸》亦云“喜怒哀乐之未发”,一念未生之际即话头,正如喜怒哀乐种种心念未生之前,此即无念之念,无生之生。看话头重在发疑情,如念佛是谁?重在是谁,如穿衣吃饭是谁?参禅悟道是谁?亦或是本来面目是谁?切不可粗想是谁,“是谁”之疑情轻轻带起,此与惺惺相应,若是思量计度岂不着妄想缘虑,疑情须如细水长流绵绵不绝,看护话头不加动扰,此即惺惺兼备寂寂。狂心顿收念头把住,功夫渐进只待反闻自性。若达自性,自然不偏于寂不偏于惺,而寂惺互摄的关键其实就在于愚智之别、迷悟之间,经云: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又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由此可见,禅宗的见地很直接,佛与众生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迷悟之间。若迷失了觉悟的本体,一迷一切皆迷,若体认到觉悟的本体,一悟一切皆悟,一即一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苦涩][允悲][偷笑] 永远记住一句话,你的热情,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其实你在多数人的世界里,根本就是轻如豪毛。大家可以看看二舅系列,让我们获得平静的画面太
  • #分享读书,我们是认真的##懂得了世界文明史,可以让孩子对中国史、世界史有更高层面的理解。#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由 #米莱童书# 出品的典藏级的文明史启蒙书,《#
  • 但在最新的一集,我们突然又发现,李莲花又变成了独身一人,虽然他是为了方小宝的安全才赶走他的,但我们不难发现,李莲花其实早就适应了孤身一人的生活,那句“孤魂野鬼”
  • 为什么说白羊喜欢享受孤独,因为他不喜欢麻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白羊很多时候都是以失望来结束,因为他是一个很直白的人,阅历越丰富的白羊看问题越是一针见血,嘴巴就
  • 中秋节文案:①²⁰²³/₀₉.₂₉ ✨“清风明月,人间良辰,愿我们月圆,人圆,事事圆️”②- “愿世间所有的团圆 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见”③²⁰²³/₀₉.₂₉ •
  • 快学起来呀~免费羊毛必须薅‼️- #火车票怎么买便宜##北京发布中秋国庆放假安排#只有百分之1的人知道,却能让你刷到的小秘密㊙️到底怎么能快速抢到火车票啊!另外
  • 领】就能领取5.元代.金⭕和升座换座-不再慌张抢票,直接把握住 去哪儿的活动就可以美美出行,赶紧行动起来吧!领】就能领取5.元代.金⭕和升座换座-不再慌张抢票,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招若干人,报名时间:见各职位招聘详情页()中国物流集团,招若干人,报名时间:见各职位招聘详情页()招银网络科技,招100人,报名时间:截
  • 后来有一次我家里没人忘带钥匙,无聊的我坐在楼道里准备在墙上画一个猪头,没想到看到了你曾经用钥匙轻轻划刻下的字,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刻下的,但现在想起如果刻下的字
  • 无奈之下我还是联系了于一凡,他第一时间赶了过来,看着正在输液的我,他脸色很差,“你想把自己折腾死?看着他肃冷的模样,我有些发愁,我爸妈要是知道了......
  • 什么时候敷面膜皮肤变差 下装颜色越统一越显高 用完洗面奶长痘怎么办怎么选择合适的洗面奶 男生这个时候又开始怀念安静的,宛如温婉的月光的白月光。这种随意的韩范
  • 一些好笑的事:事件1⃣️ 订书机丢了好些天了,明天创卫城市听说要暗访,检查全办卫生的时候抽空看了一眼我们自己办公室的垃圾桶,里面赫然一个订书机…我想了很久,掏出
  • 2023年9月2-17日香港话剧团黑盒剧场(上环文娱中心8楼)$240 (不设划位)订票:+852 3166 1288 / 粤语演出本剧含粗俗用语、吸烟场面及
  • ◆有没有受到共同演出者的刺激或感叹过?我觉得目黑先生不是像haru一样说很多话的人,不管是出场还是不出场,一直保持着haru的紧张,我觉得很厉害。专辑推荐 |《
  • )而这个梦境之所以产生,是当初第一代大召唤师为了永远留住过往辉煌而弄出来的,带给人们无数灾难的怪兽辛也是因为这个梦而产生的,不结束这个梦境则灾难只能不断循环而永
  • 一个多月前,海宁9岁的浩浩(化名)在家玩手机游戏,听到一名“大哥哥”玩家说,有免费皮肤可以赠送,浩浩信以为真,就添加了“大哥哥”的微信。浩浩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
  • 官方爸爸有在抽奖哦,喜欢的宝宝快去看看~ 重磅说下玩出梦想去年发布的XR设备——我心心念念的姜潮同款YVR 2眼镜, YVR 2眼镜是太阳镜一体化的设计,极具飞
  • 我们以“同伴支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为例:P 2型糖尿病患者I同伴支持C根据你的课题和文献回顾进行设定,比如是空白对照,或者是普通的健康教育O血糖管
  • (小狗垂眸)我很期待来着……(不好,他不是要哭吧?)」 你:「不是,我没有,很满意,我可太喜欢了(知道你在演但谁能不哄啊!
  • 小时候他们是喜欢把友谊摆到明面上来的,两个人都喜欢在对方身旁,练歌、练舞、玩闹,也是当时公认的调皮,音音那时候还会被老师说和哥哥们要乖一点,不要太调皮,玉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