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海省公安科技活动周在西宁启动】

8月26日,由青海省公安厅、西宁市公安局主办,青海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承办的2020年青海省公安科技活动周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启动。

本次活动,是根据青海省公安厅《关于举办2020年公安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围绕“科技练兵、创新强警”这一主题,采取“宣传对接、实物展示、现场参观、科普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公安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公安科技创新产品、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普及公安科技知识、提高科学智能素养。

活动现场,公安各部门通过宣传展板、宣传册、宣传海报,和民警耐心的讲解,让广大市民和过往游客及时了解了公安科技创新成就和科技战役成效。此外,由青海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组织的40家与公安科技创新成果有关的企业,从防盗门、锁、柜,家庭智能防盗和社区监控的展示宣讲。都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宣传了公安科技创安、科技惠民的突出成果。

采访中,青海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总队技防办刘金宝说:“公安科技周活动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将公安的一些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兴警惠民的科技成果集中展现,活动也让市民提升了防骗、防盗的能力,让群众真正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公安工作。”

#【气象科普知识】# “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但预报仍是世界级难题

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有人说,没有比夏天更让人关注天气预报的季节,雷电、暴雨、高温、台风,以及相应的城市高温、内涝,山区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都曾无数次地在这个季节一一上演。

来自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统计显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灾害较多的季节,过去4年,全国夏季预警占全年预警46%,预警最为频发,进入6-8月,最常见的就是雷电、暴雨、高温预警。这些预警信息是否准确,又能否抵达每位公众,是人们对于气象部门的追问和期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温预报之后,似乎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的说“天气预报越来越准,说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却说,“又被忽悠了,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说好的暴雨为何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些争议的背后,是否有人们认知上的差异以及主观感受的不同,客观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我国天气预报的水平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客观预报不准还是主观感受差异

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场大雨的到来。此前一天,中央气象台预报,京津冀地区将于次日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不过,直到8月12日中午前后,北京部分区域才出现一阵分散性降雨。网上很快热议起来,有的调侃“龙王进京需要核酸检测,大雨还在路上”,有的则抱怨“被天气预报忽悠了,真不该为大雨取消事先定好的约会”。

在气象专家看来,这场热议背后存在一个误读,即气象部门在预报这场暴雨时,就已明确主要降雨时段为中午到夜间,但有些人可能并未注意这一点。

当天一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也对此进行回应:大雨正在路上——从雷达图上可以看到,大雨正逐渐北上影响北京。

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局也分别给出进一步的天气预报:此轮降雨在18时至22时最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将于明早结束。

事实上,对于天气,人们在主观感受上的确存在一定差异。胡啸以暴雨为例,一般来说,气象上所说的大雨、暴雨量级,指的是累计降雨量,即一天24小时的降雨量。24小时降水量大于25毫米的降水称为大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达到这个量了,都叫暴雨,但大家感受上会有不同,因为短时强降水和累计达到暴雨量级之间本身存在差别。”胡啸说,发生短时强降水时,可能几分钟内雨很大,但累计降雨量不一定达到很大量级,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也就称不上是暴雨。

相应地,有时候大雨或暴雨,雨下得比较平缓,累计雨量大,但公众感受不深,甚至有人会认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不只是暴雨,对于高温,有时候人们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每到夏天,有时就会听到类似的疑问:大热天,感觉地表温度都能摊鸡蛋了,为啥天气预报才报30℃?走在大街上,为啥身上感到的温度,明显比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要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这对“双胞胎”说起。预报温度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而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后,地面与两米高处,温度差可超10℃,这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体感温度除了受预报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专家以风速为例,一定的风速会让人感到空气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

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报温度”,只是影响体感温度4项因素之一。公众单凭预报温度来判断个人感受,就会因此产生“科学的误会”。

为何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科学难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气象专家反复提到,尽管公众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误读,但必须承认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其中,暴雨预报更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一场雨,就好像从天上往地上泼一盆水。预报员可以预测大致的水量,也能预测大概哪些地面会被水打湿,但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打湿的面积大,有些地方水落下的比较少,要预知地面上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说,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暴雨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面和综合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

他以常规高空观测系统为例,目前该系统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蓝渝说,所以暴雨预报中,常会出现“局地”这一名词,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蓝渝说,从整个世界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属于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也表示,天有不测风云,各类天气有不同的“可预报性”。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我国的暴雨预报准确率目前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变化趋势,持续滚动更新,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他所提及的滚动预报,顾名思义,就是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说,天气预报员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再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分析,最后得出预报结论。

这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可以在一两天前“随便报一下”,然后全凭灾害天气来临前再进行更新。滚动预报的关注重点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灾害天气,这些天气系统“船小好调头”,“变脸系数”高,发展趋势难以提前准确把握。

符娇兰因此提醒,公众应多关注滚动预报,即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因为大气环流形势每天都在调整,天气系统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预报员就需要用最新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论制作出预报产品,再进行订正,最终给出“在此刻更新的天气预报”。

距离“十报十准”还有多远

那么,我国天气预报现有的水平究竟如何?符娇兰说,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和时效上均在不断提升。基本上,提前3天左右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据她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强降雨的时间和空间精细分布特点预报越来越准确。同时,中央台研发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5公里分辨率、时间间隔为逐小时,同时还能根据实况进行滚动更新,不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数值模式,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今年年初,85岁高龄的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大家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他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

数值天气预报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之一,《自然》杂志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全球天气预报可与模拟人类大脑和早期宇宙的演变相媲美”。

曾庆存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气象监测,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也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据他透露,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

这其中,台风预报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近年来,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陆点和实际登陆点相差50公里左右,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看相对值的话,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我国近年来大力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在同台竞技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据他介绍,现在和1998年相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报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加以订正,就形成了公众获得的预报预警信息。

曾庆存面对这些进步依然十分冷静,他说,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天气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也不被人为控制,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敬畏自然的力量,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气象科普知识】# “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但预报仍是世界级难题

天气预报背后的误读

有人说,没有比夏天更让人关注天气预报的季节,雷电、暴雨、高温、台风,以及相应的城市高温、内涝,山区泥石流、洪涝等灾害,都曾无数次地在这个季节一一上演。

来自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统计显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灾害较多的季节,过去4年,全国夏季预警占全年预警46%,预警最为频发,进入6-8月,最常见的就是雷电、暴雨、高温预警。这些预警信息是否准确,又能否抵达每位公众,是人们对于气象部门的追问和期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温预报之后,似乎总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的说“天气预报越来越准,说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却说,“又被忽悠了,说好的暴雨为何迟迟不来”“说好的暴雨为何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些争议的背后,是否有人们认知上的差异以及主观感受的不同,客观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我国天气预报的水平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客观预报不准还是主观感受差异

8月12日,全北京都在等一场大雨的到来。此前一天,中央气象台预报,京津冀地区将于次日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不过,直到8月12日中午前后,北京部分区域才出现一阵分散性降雨。网上很快热议起来,有的调侃“龙王进京需要核酸检测,大雨还在路上”,有的则抱怨“被天气预报忽悠了,真不该为大雨取消事先定好的约会”。

在气象专家看来,这场热议背后存在一个误读,即气象部门在预报这场暴雨时,就已明确主要降雨时段为中午到夜间,但有些人可能并未注意这一点。

当天一早,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也对此进行回应:大雨正在路上——从雷达图上可以看到,大雨正逐渐北上影响北京。

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局也分别给出进一步的天气预报:此轮降雨在18时至22时最为猛烈,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将于明早结束。

事实上,对于天气,人们在主观感受上的确存在一定差异。胡啸以暴雨为例,一般来说,气象上所说的大雨、暴雨量级,指的是累计降雨量,即一天24小时的降雨量。24小时降水量大于25毫米的降水称为大雨;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达到这个量了,都叫暴雨,但大家感受上会有不同,因为短时强降水和累计达到暴雨量级之间本身存在差别。”胡啸说,发生短时强降水时,可能几分钟内雨很大,但累计降雨量不一定达到很大量级,甚至都达不到大雨量级,也就称不上是暴雨。

相应地,有时候大雨或暴雨,雨下得比较平缓,累计雨量大,但公众感受不深,甚至有人会认为自己遇到了“假的暴雨”。

不只是暴雨,对于高温,有时候人们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每到夏天,有时就会听到类似的疑问:大热天,感觉地表温度都能摊鸡蛋了,为啥天气预报才报30℃?走在大街上,为啥身上感到的温度,明显比气象部门公布的实况温度要高?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这对“双胞胎”说起。预报温度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而研究表明,夏季中午至午后,地面与两米高处,温度差可超10℃,这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预报温度之间的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体感温度除了受预报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象局专家以风速为例,一定的风速会让人感到空气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也会感觉比较干爽。

从这个角度来说,“预报温度”,只是影响体感温度4项因素之一。公众单凭预报温度来判断个人感受,就会因此产生“科学的误会”。

为何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科学难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气象专家反复提到,尽管公众对天气预报有一定的误读,但必须承认的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这其中,暴雨预报更是世界级难题。

有人说,下一场雨,就好像从天上往地上泼一盆水。预报员可以预测大致的水量,也能预测大概哪些地面会被水打湿,但水不会均匀地落在地面上,有些地方打湿的面积大,有些地方水落下的比较少,要预知地面上每个点被打湿的程度,难度很大。

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说,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暴雨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面和综合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

他以常规高空观测系统为例,目前该系统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蓝渝说,所以暴雨预报中,常会出现“局地”这一名词,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蓝渝说,从整个世界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属于世界性难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也表示,天有不测风云,各类天气有不同的“可预报性”。极端降水预报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我国的暴雨预报准确率目前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变化趋势,持续滚动更新,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他所提及的滚动预报,顾名思义,就是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符娇兰说,天气预报员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再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分析,最后得出预报结论。

这并不意味着,预报员可以在一两天前“随便报一下”,然后全凭灾害天气来临前再进行更新。滚动预报的关注重点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灾害天气,这些天气系统“船小好调头”,“变脸系数”高,发展趋势难以提前准确把握。

符娇兰因此提醒,公众应多关注滚动预报,即不断更新的天气预报。因为大气环流形势每天都在调整,天气系统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预报员就需要用最新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结论制作出预报产品,再进行订正,最终给出“在此刻更新的天气预报”。

距离“十报十准”还有多远

那么,我国天气预报现有的水平究竟如何?符娇兰说,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和时效上均在不断提升。基本上,提前3天左右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

据她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越来越高,对强降雨的时间和空间精细分布特点预报越来越准确。同时,中央台研发的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5公里分辨率、时间间隔为逐小时,同时还能根据实况进行滚动更新,不断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数值模式,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今年年初,85岁高龄的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大家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他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

数值天气预报还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和社会进步之一,《自然》杂志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全球天气预报可与模拟人类大脑和早期宇宙的演变相媲美”。

曾庆存曾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如今的气象监测,已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预测,也已从经验预报发展到数值天气预报。

据他透露,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目前的3天预报,在全球范围可以达到70%至80%的准确度,如果是一定区域,比如我国华南地区的3天预报,准确度能高于80%。

这其中,台风预报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近年来,多个台风的24小时预报登陆点和实际登陆点相差50公里左右,台风半径是1000公里,看相对值的话,50公里已经是很小的误差范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数值天气预报是“国之重器”,我国近年来大力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体系,在同台竞技中表现越来越出色。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全球9个世界气象中心之一,拥有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预报体系是最重要因素。

据他介绍,现在和1998年相比,我国综合气象观测、数值预报、预报平台的科技支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报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加以订正,就形成了公众获得的预报预警信息。

曾庆存面对这些进步依然十分冷静,他说,天气预报达到“十报九准”甚至“十报十准”,目前来说不大可能,“天气有偶然性,它不在人工实验室里,也不被人为控制,是预报总会有偏差。”

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敬畏自然的力量,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不测风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手链不同样都是TT劳斯手工定制的哦)然后再抽2个喜欢小霖的bb喝杯奶茶吧~折现10r要求: 最重要——必 带#贺峻霖 令人心动的offer5# 砖花奶茶——喜
  • 苗寨四面环山,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是那儿最大的特色,我们走走停停拍了好多照片,坐景区里的四程车准备离开时,突然想吃一碗面,于是我们到了门口却又折路返回,找了一家不用
  • 10.喜欢11.vlog过期了还没有发[悲伤] 算了12……13.保持好奇、前进、感受…这应该是我近期最开心的一天故事开启,歌声响起时,都会有些诧异,原来这也是
  • #美食# 最近一直阴雨天气又赶上经期身体很虚 每天有气无力又犯困 就炖了榴莲乌鸡汤 补而不燥 而且性质温和 还具有多种食疗功效 是药膳偏方 所以推荐大家 但因
  • 毕业几年兜兜转转还有多少个我在这样“表面光鲜”的圈子中挣扎,进入或更进一步,一直以来我所觉得难以忍受的事情仿佛霎那间也变得淡然起来,而我所努力追逐的或许也只是围
  • 高仿包的质量毫无疑问是不如真包的,但这个质量很多时候只有用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所以大部分人在刚刚购买包包时,无法从质量上去区分真的还是高仿的,所以建议这点忽视
  •   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哈尔滨冰江男科医院聘请了许多专.业医生来医院咨.询,以便为大多数男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手术,从而为大多数男性疾病制定治疗计划。  经验
  • 翌得app将在第二年便完成四本【原创音图文内容】的出版,每一篇细心打磨的好文章,是给读者一个收获、也给自己的一个进步。我自己每改一文,都有许多词句的颠覆调整;编
  • 其实女主可以有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可爱,智慧,有趣,搞笑等。其实女主可以有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可爱,智慧,有趣,搞笑等。
  • 明天做新衣服(还好我有准备[馋嘴]#听听碎碎黏# 现代人忧郁,很重要的一点是想不通,家庭的谩骂,社会的嫉妒,工作场所的流言蜚语。”女孩说:“这些雾气只要到了我十
  • 最后给她推了关系的重建这本书,也是我看完觉得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合理的表达方式,有多么的重要,爱就应该表达出来,一段不愿意互相付出的爱情,早点结束也是勇气。我是觉
  • 人生第一次在火车站等通宵,与我的合作伙伴——免费口罩机以及爱箱合影留念[awsl]从前一直在想,如果有个自己的小家,我一定把整个屋子拾掇得温馨又漂亮,让它做我最
  • take it easy!·感恩:感恩收获到这样的体会——减轻对自己的苛责,相信自己会在当下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啦~#积极心理学##肖战出
  • ②期间内,单笔消费任意含「双节限定套餐」的餐饮每满78元,可获得随机1张。②期间内,单笔消费任意含「双节限定套餐」的餐饮每满78元,可获得随机1张。
  • 回到衡阳看到我们熟悉的婚房,妹妹给我们买的压床娃娃依旧躺在床上,有种梦回婚礼那天的感觉,很温馨[抱一抱]跟婆婆聊天,最安心的点反而是她非常了解我这个懒媳妇哈哈哈
  • 奥尔森说:“拜登团队显然认为关税仍然提供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并且在以后取消或降低关税,以换取中国的重大让步。他表示:“我非常怀疑芯片限制对改善美国国家安全有何帮助
  • 我们超级大声的说是的,过了好久,你走过去的时候抬头看到了月亮,说原来你们说的是这个月亮!但是没听清的你抬头指着头顶星环中的小行星说是这个月亮吗?
  • 桑媮岑砚礼桑媮岑砚礼(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fiTlzEk ‼请搜索公/仲/号【子心读屋】回个主角名即可! ‼书名:《桑媮岑砚礼》 ‼主角
  • 女主我都没看顺眼[允悲][允悲]她原来多水灵啊,特别俏皮,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当然不难看哈,但是不像当年的何以那么般配了,算了,主要也是为了看你[哈哈]期待我的烬
  • 两千余年来,这种浩然之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荡着中华民族的气概,这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铁血丹心,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高自标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