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记者一面侧耳听他们的交谈,一面细心地观察。办公桌上一本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著作《配角人生》半开着,这本被翻阅多次的书籍看来对高延征意义非凡。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的猜测也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印证……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
8 月19 日,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高延征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8月20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人物通讯,报道了高延征的先进事迹。当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予以批示:河南日报刊发的这篇长篇通讯,选取我省卫生战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典型代表予以及时报道,充分展示了当代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突出表现了医疗行业中“出彩河南人”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最美的时代赞歌。希望全省86万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像高延征等那样,秉承医者仁心的为民情怀,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争做出彩河南人,为健康中原建设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8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曾获首届“河南最美医生”的他,又获医师行业最高荣誉。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配角医者——高延征
本报记者 朱晓娟 文/图

高延征正在为刚刚做过脊柱矫正手术的“折叠人”进行康复训练

按照约定,缓缓推开房门,轻轻走进去, 只见高延征主任身着正装,端坐在办公桌前。
这里既是高延征位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整齐地放在几案和书柜里;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块巨大的观片灯,略微显眼;在观片灯的上方悬挂着“慎思笃行”四个字,这是高延征最喜欢的人生格言。
接受采访这天, 一场全国上颈椎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他进行线上讲座和讨论。办公桌上放置了三台电脑,一台是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方便患者看病;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专门用于线上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另一台是他出差工作和讲座要用的。“为啥约到快中午了,就是因为这一上午的线上会议,你进门的时候会议刚结束!”高延征走上前,面带微笑并略表歉意地向记者解释说。
要想聊,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从医40年,手术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诊治患者30余万人;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病诊疗中心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最美医生、河南优秀医师,河南省直道德模范、白求恩式好医生,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奖……众多头衔和成绩面前,他仍自谦小医生,甘当配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医术和仁心撑起了500多个弯曲的脊梁,让无数残疾绝望的患者重获新生!
刚说上两句,一位患者敲门进来,拿着片子带着孩子,急切地让高延征给看看。因为孩子患了脊柱侧弯,背部变了形,一家五口焦急万分。高延征耐心询问,认真检查,仔细阅片。一阵忙碌后对一旁的记者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患者远道而来,全家出动,不容易。咱们一会聊,先给患者看病!”
“获得中国医师奖以后,对于我个人来说,就像《配角人生》钟老所说的那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接下来我将认真思考一下,今后的目标仅仅是治疗了多少患者吗?”高延征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心中早有了答案。
高延征再一次打断了我们的采访。“我有个电话要打,跟患者约定好的时间。不好意思!稍等。”高延征随机拨通了电话。
“金胜,吃饭了没有,怎么样现在?还没想通来做手术?”
“我想通了,我家人没想通,不同意我去做手术。”
“你家里有没有舅舅啥的亲人,能说服你家人的。”
“没有!”
“你家人到底是啥想法?能不能找个邻居或者志愿者来照顾你做手术?你邻居很好呀!做完手术一个多月就恢复了!你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做手术吗?”
“俺家人说,我现在不管咋说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怕万一做过手术还不如现在咋办?万一我不能动了,没人伺候我,都可忙。扶贫办的人和村干部都给家里人说了,还是不中,不让做手术。我也没办法,非常想做手术,我自己说得又不算。”
“再给你家人做做工作,我们这个星期一就做一个跟你一样的患者,到时你看看人家的效果,你就知道了!好吧!”
放下电话,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高延征说,这样的劝说通话成了他工作之余的“家常便饭”,除了为患者看病做手术,他更多地是劝说和安抚。“目前,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家庭和心理问题,已经超越了治疗本身的难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他们。”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切实帮助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家庭摆脱困境,高延征带领全省骨科团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河南省医学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智善公益金会等慈善机构,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走进70多个山村和校园,进村入户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金胜就是他在一次筛查中发现的病例。
第一次走进位于焦作市修武县金胜家的时候,高延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新。“当时,金胜看到我们去他家里义诊,佝偻着‘折叠’的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世上的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这是身处绝境从内心发出的渴望!你不知道这个患者有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这几年我们为500余个家庭贫困的脊柱侧弯患者成功手术矫正,其中绝大部分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呀!家人或者患者心理有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要让全社会了解脊柱侧弯和畸形大部分能治疗并积极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接着举例说,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如果早期合理用药物控制,保持正确的姿势,脊柱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
“千人救助计划要上升到万人预防计划,甚至是全民预防计划。”高延征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扶贫办、团省委、教育厅等部门,通过几个县的脊柱侧弯筛查以后,得到相关大数据,然后总结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基层医生、社区医生的力量,组成专家团队制定详细的脊柱侧弯预防方案,对脊柱侧弯患者早期预防、干预与治疗进行全程管理;同时,我们正在开发无创伤、无射线的图像识别筛查软件,通过手机APP,普及到家庭、学校,实现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建立河南省脊柱侧弯患者数据库,进行全程管理,全周期监控,对他们普及预防及自我锻炼、康复的知识,减少由轻症转为重症残疾的比例,防残减残。
主角永远都是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高延征说,医者除了去治病救人,更需要人文情怀,“应该知道在疾病面前,主角永远都是患者,医务人员一直站在患者背后,在他们最无助、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力所能及的关怀和帮助”。
“高主任,你快去看一下一病区72床的小虎(化名)。”采访再次被打断。
记者跟随高延征来到病房一探究竟。
“你稍微翻一下身体我看看,可以!刚做完手术,自己要多加注意!来看看你的关节,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腿部的肌力,将来站直走路时还需要强有力的肌肉来维持平衡和运动功能。加强锻炼,可以帮助你尽快恢复。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小虎从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脊柱和关节完全融合严重畸形,成为了“折叠人”,走路困难、吃饭也困难。“目前,做完手术后的小虎,这些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在一步步恢复中。”高延征介绍。
“谢谢高主任和他的团队给我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没有他的话,我可能还生活在痛苦之中。”小虎感激眼前这位亲切的高医生。
“要不是高主任,俺孩子现在在村里还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高主任不但给俺安排了手术,还协调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善款为我们解决了经济困难。”小虎妈妈刘女士,几天前从老家新蔡来郑州陪儿子做手术,看着能够挺直脊梁平躺在床的儿子,她发自内心地高兴。因为这个病,她从小把儿子背到大。
“这次手术,按照最高标准减免。可以节省四五万元的手术费。”高延征介绍,这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8月1日,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 ”健康扶贫系列活动—走进新蔡县暨“脊梁工程救助扶贫计划”义诊筛查活动—豫南站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举行。结束专题讲座和现场义诊时已经中午,高延征顾不上吃饭,冒着酷暑赶到贫困户家中,上门筛查脊柱侧弯患者。在这次活动中,小虎成为一名幸运者,并受益于“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
2019年1月,“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由高延征发起启动,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520个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超长时间站立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肾结石发作疼痛的时候,他就吃几片止痛药。虽工作在医院,但却很少花费时间去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4月26日,他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手术时,肾绞痛发作,疼痛难忍。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他并没有放弃这台手术,而是让护士给自己搽去额头的汗珠,注射一支杜冷丁和解痉药后,重新走上手术台。
下了手术台,再上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患者。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进行了肾结石手术。3天后,他就带着输尿管支架,以超人的毅力,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和手术,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当面对先治患者、还是先治自己的选择时,他再一次把患者当成了主角。
冲锋陷阵甘当配角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的现场,李兰娟院士亲自为他颁发奖状和奖杯。手捧沉甸甸的奖杯,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北京归来,捧回沉甸甸的奖杯,这个医师节,注定难以平静!这个中国医师最高奖的奖杯,是我和我的团队辛勤付出、敬业奉献、凝心聚力、共同铸就!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学家张英泽当面祝贺,并寄语高延征说:“我看过你带领团队编译的《儿童颈椎手术学》,它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儿童颈椎疾病系统诊疗的专业著作,你们疫情期间整理翻译出来并在中国出版,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是对我国骨科、儿童外科领域的一大贡献。这个中国医师奖,你当之无愧!”
面对疫情,骨科人相对于重症和呼吸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可能不算是一线抗疫的主角,但是高延征带领团队冲锋陷阵一样不掉队。
为了普及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高延征第一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组织编写了《门诊住院患者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门诊、病房就医患者免费发放5000余册;参与制定了四部关于疫情期间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创作并朗诵诗歌《致敬最美白衣天使》MV,歌颂一线医务人员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感人故事,为医务人员加油,并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收到数十万人的收看和点赞!
在钟老《配角人生》一书里,关于承前启后、自主创新的总结,让高延征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顿悟。书中提到:“在治病救人第一线的临床学者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要适当定位,密切结合岗位和现实,选准有关的自主创新类型,依据需要性和可行性原则,实践’转化医学’理念。”
工作中,他是“脊柱外科的禁区”--上颈椎疾病领域潜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先行者;是全省第一位发明颈椎钢板的“医生发明家”;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15项科技成果,12项专利与成果的转化,150多篇学术论文的发表,8部专业著作的出版,30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是他多年潜心钻研的收获;尤其是自己团队开发研制并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GYZ颈椎记忆压力钢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填补了国际空白,成为治疗颈椎疾病的重大创新技术,获得“河南省十大职工创新成果奖”,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日新”。众多成绩的取得只是暂时的,高延征说,“为什么会把这些奖颁给我?人们可能看到的,我有过一些发光的亮点而已。任何科技成就的背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决策,单位的鼎力支持,团队的紧密协作,都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随着临床骨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我的学生,我的同仁也许都会成为今后某项创造的主角,而我则很乐于做他们的配角,因为医学领域,‘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高延征以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多项优异的科技成果,入选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领军人才、中原名医、中原科技拔尖人才;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自主创新杰出青年,获第七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和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等;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冰寒于水,青胜于蓝”的骨科优秀人才正茁壮成长,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整整两个小时的交谈,期间穿插了打电话、看病、查房、开会,这些都让记者对高延征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印象。《配角人生》这本书的扉页上有钟老专门题写的“高延征主任留念”和签名,这让高延征更加珍爱这本书。他表示,要遵从钟老的忠告,不管今后,身份如何、事业如何,切忌浮躁,永葆一个甘当配角的心态,“工作上低调勇于突破,技术上俯身顶尖医学,治疗上甘做患者的配角”。

我们的“德”,从何而来?深刻!
作者:名莫非

我们将从一个全息的视角,看一看“德”如何出现、如何一路走到现在、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这个时空。

德从何而来?

"德"字象征着人对美好的追求

在我们目前这个时空里,德是怎么来的?

从图的最左边看起,德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然后到西周,经历春秋、秦汉,到了汉代才慢慢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德字在商朝的写法,左边几乎都是一个双人旁,右上一竖,右下是一个眼睛——眼睛向上看。这个眼睛在西周的写法中更明显了。汉代以后,德字稳定下来,它的写法又变了:左边还是双人旁,右边变成了“十四一心”。这个写法一直到现代。

商朝写法中的眼睛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像是一个单凤眼,往天上看,那么女人的眼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吸纳。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是阴向阳靠拢,而是阳向阴靠拢。女性能量的天性是吸纳,为了吸纳就需要释放她的能量。所以,女人的眼睛代表的是好奇——女子即好,即好奇,万事万物皆因好奇而生。

这种好奇,在往天上看,意味着:德从天上来。所以,德这个字,还象征了人类去追求的一种永恒美好。基于这个追求,我们要去做一些事,采取一些行为标准,使之不断符合德的规范。

因此,人类以好奇心为起点,对这个世界开始探索,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永恒美好的文明标准,就称为德。

德中有灵

"德"字讲述着人的生命历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到了西周末期,德下面是不是加了一个“心”?这意味着大家终于明白了一点:要修心。然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德”字,直到现在都还有一个“心”。

其实,这个看似心的符号不光代表心,还代表“灵”。

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符号在古埃及的文字中,象征着“灵魂”。汉代以后,这个符号开始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像不像一条船?前面是一个开船的船夫,后面是船身,这个部分就跟古埃及的太阳船几乎一模一样。

船上面载的,就是古人相信的灵魂。不管是我们中国的古代,还是古埃及,都会把灵形容一个船。所以德这个字体现了“灵”,含轮回之意。我们常说:你上辈子积德,这辈子才有福。福德,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德字还可以看作:描述人死亡之后,心灵所经历的一个“从心到灵”的过程——心灵离开身体,经过灵魂之船,到达灵所在的世界,然后再重新回来。

灵所处的五维世界是一片“光的海洋”,这里的光是生命最基础(的质料),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般。用坐船来形容穿越这片海洋,是很贴切的。

总起来看,德形容的是人之生命的一个完整过程——

首先,眼睛看着天上,好奇地去寻找这个世界;

寻找一番后,他或许找到了一道天光(智慧),又或许没有;

无论如何,当死亡来临,心灵就要搭上这个灵魂之船(这个船在你的心灵里面),经过光的维度再回来。

这整个经历,就称为德;

累世的经历,就称为积德。

从 德 到《失控》

KK的现代控制论与“德”


我们很多人所知道的德,是“道德”。也有很多人知道,人们对德的主要理解,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来的。

凯文凯利(KK)非常崇尚老子的智慧,他在自己的书《失控》中引用了出自《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听听老子这位神秘的学者在二千六百年前的《道德经》中所写的,翻译成最地道的现代话语就是:
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
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二十一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在一个练达、超智能的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将体现为控制缺失。”
——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

原文来自《德经·第一章·论德》(通行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我们可以看出,在K.K.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里:德体现了一种有目标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好的德,那就是“最好达到目标的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恰恰是“没有方法”,不用去研究它的方法。凯文凯利举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例子:正常情况下,一般人的想法是用另外一种力量来控制活塞,但是瓦特发现只需要烧水,然后产生气体,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就能产生动能——他并没有专门设法去控制活塞,只是把宇宙中的能量进行了一个转化。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凯文凯利的理解中,“下德”就是次一点的控制论——维系控制本身就是“无德”,也就是没有找到方法。比如说我现在想吃饭,你想的第一件事情是我吃饭要碗筷(吃饭的方法),然后却发现没有人做饭(吃饭的本质)。有人做饭,才有饭,随之碗筷自然会有。而不是本末倒置。

这是西方人从控制论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理解。现在我们再回到老子的原话,探究一下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

德的核心是“心灵”

引导我们看见内在


《道德经·德篇·第一章·论德》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对于“上德”和“下德”。首先要强调:上与下,是人心里面的两个方向感,当我们如此看待上、下,就知道上并非一定比下“更好”。

其次,“德”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有一种“永恒美好”的意味,即:我要到达美好生活,所对应的所有行为、方式、目标、规范标准,称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从上往下走,是没有方法的,是不用任何途径、不设立任何目标地去做一切事。正因为没有方法,反而有“德”,有了所有的方法。

当一个人能够领悟“上德不德”的时候,他的内在就能够连结到一个古老的记忆:宇宙是一体的,这个真正的上德,就是我们所谓的“高维意识”的频率状态。这种状态不需要动脑筋去达到,因为“没有方法”。你其实已经在高维,高维在你的内在,你只要连接上你的这一部分就好。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从下往上走的时候,锚定你的方法、坚定你的路,始终有目标地走,就是“不失德”。最后就能“是以无德”,或者说“是以德无”——老子在这里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到达“无”——只要始终坚定于你的不变的法,就能走向无。

注意,这里理解的“无德”不是没有德,而是进入了“上德不德”的境界。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创造,都要从无中取法,所以我们才要走向无。

接下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即:上德的法就是无,找到了上德的人是无为的,他是从无里面取法。

继续往下:“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什么意思?仁代表无,义代表有,仁义体现的是“无有相生”的宇宙道理。在这里,老子并不是说仁义是有多么高尚。

因为接下来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这些话可以看到:德与仁,不是能表演出来的。讲礼节可以做出来,仁却不能。所以,你一定看不见“上仁之人”的“仁”在哪里。只有仁丢了,才讲义,义丢了,才讲礼。

同时老子还说:“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乱之首也”。当一个人开始讲礼貌的时候,他的忠义诚信就开始少了;当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用礼来约束的时候,就一定有了祸乱争端。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老子在前面讲了“道德仁义礼”五个词。而在(目前为止的)德篇中,强调的只是“德仁义礼”,没有讲道。所以这句话想说的是:前面讲的(德仁义礼),皆是道之华。

华,就是光。道之华,就是道所呈现出来的“光”。老子在告诉人们:人可以通过“德义礼仁”来看到道的光,但是后面马上说“而愚之首也”——人们看到了这道的光之时,也正是愚笨的开始。这些讲德、讲仁、讲义、讲礼之人,是把道的光发出来了,却也让世人开始变笨了——你若把这些人当成圣人,说明你没有了自己,没有看见光在你的内在。

总结来看,德的意义在哪里?德是一种方法,无论是上德还是上仁,皆是无。从高维到低维,不用做任何事情。所以,也不要想着去高维,因为高维就在你这里,只要你去感受,而“德”就是一种感受的方法。因此,德意味着“看到内在”。

上德是无为,下德是不失德。作为人类,不失德才能往无的方向走,才能最终明白上德无为。上德在哪里?就在你精气神连接的那一点上,就在你身心灵连接的那一点上,在你直接能够感受到无的那个点上。

对于修行人来说,他只要摸到“无”的任何一个方向,就可以慢慢找到他的法。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明白其中的智慧,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凡事崇尚礼貌,用礼去规范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人就有了不同的心事。因为“礼”是用有的方式来做事,它是看得见的。一旦你开始用礼来活着,就说明你内在一定是有弯弯绕绕的想法。

一个人讲礼,说明他内在有敬畏心,但是这个敬畏心可以敬畏神明、天地,但是需要敬畏另一个人吗?不需要。当面时,我在敬你,而背后就可能不敬;或者我表面上敬,心里面并非这样想。所以,天地之事要讲礼,而人与人之间的事,其实只要“直”——直言不讳。

这个“直”就像你内在的光,内心要坦荡、光明。大家可以检讨、感受一下自己——当你对一个人特别敬畏,特别讲礼貌的时候,你内心是真的尊敬他吗?

老子后面说“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即:大丈夫要厚积薄发,不是没有忠信,而是要把自己的忠信加强;不是看着别人的光,而是要看着自己的内在的厚实。

德就像一个方法,在万事万物中流淌,而其主体是人。但具体是人的那一部分?人真的能跟天地同齐吗?在德篇第一章,老子就告诉我们了:人若想跟天地齐,只要这四个字:“去皮取此”。

“故去皮取此”。即:当我们把所有表层的皮去掉之后,留下来的自然就是“心灵”。不讲德,不讲仁,不讲义,不讲礼,但是我的内在有心灵。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修心。这也正是道与佛相通的地方,而在古埃及的壁画上,也有这样的思想(人在死后接受审判,称量死者的“心”)。自古以来,人类所要称的东西始终是“心”。道德经的核心就是心、灵——让心走向灵。

其实,人类世界的体验,是灵魂的升级体验。灵如何得到?在德篇的第二章也直接告诉我们:“神得一以灵”。我们经常说“心神”一词,你的心就能通神,而神就是你内在的灵魂意识体。灵魂意识体构建的整个空间,称为心灵空间。所以,德经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人类的德,要落在心上,德是从心进入的,这也符合西周开始后的德这个字的写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陆沉你听我说,”时间紧迫,你摇摇头捧住他的脸,看见他眼里一闪而过的错愕之后更加坚定,“你是很好很好的孩子,值得被所有人爱,你已经做得够好了。”说道当下最火的男
  • 【能力作风建设】北安:严格落实“河道警长制” 扎实推进雨后河湖管护工作6月20日,北安市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北安市公安局切实推进落实河道警长职责,各河道警长严格
  • 【王辉:做一个有情怀的新闻人】他是一个九零后,大学毕业以后参军入伍,退役后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新闻事业,他每天不是在跑新闻的路上,就是在单位写稿子和剪辑视频,被
  • p3凤凰 画的欣赏不来 是祥瑞就是了p4毕方鸟 只有一只脚 走哪哪发火灾p5混沌兽 没有七窍p6精卫 看不出来是个女娃变得p7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的那个鸟古代
  • ”永远会为ppp心动[羞嗒嗒]有哪些简短却暗含深意的句子[心]1.时间为媒,青春为聘,你若为良辰,我愿当美景。——汪国真12.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 岁月山
  • TOP系首作 著名美学大师峯作三迪·灞河壹號比肩纽约ONE、伦敦海德公园一号,是中国三迪承续郭氏集团“国际视野品质筑家”的理念倾力打造的TOP系首作,社区涵盖
  • [爱你][爱你][爱你]想吃的餐厅一定要吃到9分好评楚菜吃到十分饱不过实话味道一般般主要是最近减肥饿得慌[哈哈]嗯,这就叫吃饱了有力气减肥无意间终于找到这家比喜
  • 虽然气温在慢慢降低,但是周围每一个可爱的人都让我感受到温暖的阳光不要社恐,不要给自己贴上“内向”、“慢热”、“不善言辞”的标签,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情绪,甚至说是,
  • 国庆回了趟长沙短短三天都可以写本书了哈哈哈哈哈大晚上在les吧喝多了,在路边死鱼,还好朋友很清醒,不然真的要上演守护解放西。被便衣警察叔叔捡到本来说送我去派出所
  • 凡事太计较,想的多,所以活得累;谁的想法都在乎,太忐忑,所以心里烦。何必为不在乎自己的人,那么心烦,那么心累呢?
  • 无论是写时的焦虑和煎熬还是写完时的失望和嫌弃,这件事大多数时候都给我带来负面情绪。求职一年后的今天,我将这曾经不屑于发表的水论文(认为这是生涯污点)兴奋的加入到
  • ❗️缺点➖太大无法便携[哈哈]➖要是能左右转动就好了,不过他只是14块的小可爱,不能奢求➖按钮会发烫,不过也是正常呢➖刚刚来的时候风有点臭哈哈哈⭕️总结就是太棒
  • 让我更换成千兆的路由器,那样网速才会更快,看来真的是得根据时代的进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果断换了千兆的路由器,结果现在的网速那叫一个顺畅。但是即便自己家用的是千
  • 此时的邱加雄早已翅膀硬了,见蔡贵照知道了,干脆连谎都不愿意撒了,不仅承认了恋情,还拿蔡贵照和林月云作比较:你永远也做不到月云那样,永远比不上她! 那时,林月云已
  • 不努力没希望,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希望,但生活不会倒退,身边的有钱人不会平白无故给你几百万,钱还是要自己挣的,挣得多挣得少那是自己的事了,但不挣钱是万万活不下去的,
  • 青岛将打造全球区块链中心】要说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就不得不说到“区块链”。 现预售已经开启 力美健史上最优惠最划算 大学城环境最好健身房 设备使用全新英国博
  • 我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之谁都有倒霉的时候…今天扫雪摔个五体投地!我若不坚强,没人知道我微笑背后所隐藏的伤痛要怎么激励。
  • [姜饼人][哈哈][兔子]也许再也回不去了,在也吃不到你给我做的凉皮了,虽然有一次有点咸,有一次没有盐,但我依旧感觉这是我吃过最好的凉皮!我承认和你在一起的几个
  • 深夜总结[上课了]:早上为安检标准每天一个变化而烦躁没过10分钟,调整好自己了挺好的,我成长了[揣手]上班忙会又玩会到中午,朋友邀约逛公园晒太阳虽然有为手头工作
  • #开始辩论# 他们被彼此之外的人默认是情侣很多次她会在酒醒后第二天无中生友掩饰心里的紧张他嘴上嫌弃她 却不知不觉救了她很多次 也会记得她喝咖啡的口味 她被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