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裡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裡?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裡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裡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淨土裡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裡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裡,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裡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裡面、一切法裡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裡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裡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裡?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裡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裡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淨、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淨、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淨平等觉裡,这裡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瞭。不明瞭事实真相,不明瞭万法一如,不明瞭,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瞭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淨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淨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裡?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裡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乾乾淨淨,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裡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裡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裡?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淨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裡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淨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裡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鑽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淨,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益西彭措堪布: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讳的首先是精神涣散,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如果精神涣散,或处在昏沉、掉举等状态当中,那这一句佛就不可能念好,念不好就会掺杂很多杂质。
我们一定要注重念佛的质量,宁可少念一点,也要把它念好。如果只是赶速度、赶数量,那就完全是骗自己,自以为念了很多,结果很多都是不如法的念,这样就空过了。
尤其修念佛法门,关键就是要使自己的心集中在佛念上。释迦佛传给我们的念佛法门,是在生死最切近的根本上进行转换。
我们的心不念佛,就会一直念轮回里的事,念贪嗔痴,念杀盗淫,这样就导致生死相续不断。

因此我们念佛就是当下处在出生死的时刻,一定要一心专注地把这句佛念得清清楚楚。
其次是忌讳字句模糊,所念的佛其实是自己心的体现,字句模糊,自己都听不清,又怎么能感动佛呢?
“念”就是明记所缘的意思,所以从始至终都要清清楚楚地听到这句佛,这才是真念佛,才会有真感应。
还要避免的是开始念得非常快,后来越念越慢。不能一句一句地很切实地连贯起来,这样心口不能相应。
所念的这句佛就不能摄住自己的心,反而落在各种昏沉、妄念当中,这就是古德感叹的“轻忽养识”。
很多人会说:我只要心里向佛就可以,不必要讲究什么念佛音节。这完全是不懂,其实我们的心不可能离开当下的显现,我们身口意的状况就在体现自己的心。

如果念佛的声音每一句都合乎韵律,都念得非常好,那我们的心也一样安详、统一、和谐,这样就容易相应,也就自然和佛感通。
念的佛又反过来加持在心上,自己的善根能显发,佛的加持能注入。
在六根当中,关键要抓住舌根、耳根和意根。这三个根配合得好,就使得每一念都是清净的佛念,而不会增长生死的业识,就一定能把我们的业识心转成清净光明。
相反,如果你念这句 “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心和口分开了,嘴上在念,而心早就跑了,这就是假念佛。
表面在念佛、里面在念贪嗔痴,这样放任自己的心不断地起妄念。那就是在随妄念流转,这是在培养生死业识,照这样发展下去,妄想病会越来越大。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音声,一旦合韵律,念得清畅、哀雅、平整、圆润,就会激起内在的善心、信心、欢喜、恭敬、悲愍等,一定会出现这些好的相。
也会念得全身心都受到佛力加持,念得自己的心光广大地开展出来,也会念得环境里充满加持。

念佛的因是从我们的善根里来的,今天能够念这一句佛,也都是因为往昔种过很深厚的善根,不然是不可能念的。
如果你能发自至诚的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对佛有信心、有感恩心、有皈依心,这样一心归命佛来念,或者对于生死轮回非常厌离,特别想从轮回中脱出。
这样一切都要仰仗阿弥陀佛,如果是这样的心,你就会完全把心交出来,会从至诚的心里念出这一句佛。
而且本身缘起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用深广无边的修行加持过的名号,这样念出来的功德绝对非常大,是非常稀有的事。
这是已经成就的万德洪名,这句佛号就是佛的无上正觉。蕅益大师说:这一句佛就是释迦导师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现在把这无上果觉全体交付给众生。
所以要珍重这念佛的时刻,不要空过,因为一声佛号就是一声心!修行就是庄严自心,处处都是庄严。而且你的心已经安住在善心当中,它出现的就是庄严,都是有品德的相。
念佛时要非常“恳切”,就好像我们掉进大水里即将淹没时,急切地寻求救护那样,又像是我们得了不治之症祈求医生救治那样。

念佛还要“沉着安闲”,自己既然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心态自然就沉着安闲,不会急躁,不会想很快得什么效果。
比如追求见光、见佛、得感应等等,这种求速效的心其实是一种躁动的心态,这是要纠正的。
我们来办这件往生大事,就要一念一念,恳恳切切地念阿弥陀佛,这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急也急不来。
心定了之后,才能做到声心相依,也就是念佛的心和念佛的声音互相依靠。
所以总的要诀就是,你念的每一句佛号,都要心里听得清清楚楚,又念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在自己的第六意识上把握。
我们的心一直这样念出“南无阿弥陀佛”,不断地坚持下去,妄念自然清净。这就是以“佛念”来代替无量百千亿妄念的一个妙法。

嗡嘛呢叭咪吽

一个修行人,不是在假相里面打转,这样不能悟到当体即空的真如清净,如来藏性,这样就算你百千万劫修行,你也抓不到重点,换一句话说,你能够了悟佛的这一颗究竟的真如心、如来藏性,抓到了重点,离一切相,远比你执著,绕着这个假相一直打转……烦恼断不了。简单讲,一直在这边的此岸,是没有办法达到解脱的彼岸的。所以你如果要真的放下,就是要放下这个缘起法,放下这一些生灭法的东西,直通涅槃,而且它是本来就具足的。你没有听过吗?从永恒,从永远一直到永恒,都是涅槃的特质,涅槃妙心的特性,也就是不管你是永远这个名词,或者是永恒这个名词,它都是涅槃的特质,从永远一直到永恒,都是我们涅槃的特质,因此你一定要用涅槃妙性来修行。
——[合十][合十][合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把自己绑在一棵千年大树上,暂时与它合体,待转身,面向山间空谷,奋力张眼,满空红潮,人世有多少生灵,这儿便有多少霜枫,自成空中海域,在风的魔掌中,滚涛,怒
  • 我做着志愿服务,盯着日常工作,管着物资采购,陪着龟速学生,看着混世魔王(咬人打人吐口水抢玩具抢吃喝胡搅蛮缠还特别粘人的老二)心情每天都在过山车[允悲]#荐见好物
  • #韩国留学[超话]# #延世大学#室内建筑学专业详解室内建筑学是从人类生态学观点出发,探讨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乐山旅游##同城种草##乐山约拍# 坐标:四川
  • 马老师帮选房4月3日南线看房团实录:【中骏金辉未来云城】地铁4号线,京雄高铁双轨交汇处,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门,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区一站地,紧邻小龙河水系,三大公园环
  • 【二月二十三 • 0325】20220325 出品 #带着微博去旅行# “ 且行且驻 与日俱新 Everyday Is A New Day. ” 主题 【
  • 并且,人类说我是最幸福的,我脖子上挂满最高级的幸福名牌,如果我不对着镜头做满足式的表情,他们会伤心。(歌词)字多羊一羊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日夜煎熬为什么烦恼为什么安
  • 太多见过的碧玉,要不发灰,要不色浅,要不就是深黑色的绿。但是好的碧玉,不需要刻意用强光灯打光,在自然光下,亦是有一定透度的。
  • 让你20岁不痛经、30岁不长斑、40岁不显老、50岁不绝经,女人,从年轻时就该好好保养—辣妈团队怀姜膏 给你用心的呵护。 按我爸的话说,就是他年轻时候也很帅,然
  • ”由此可见,需要修福修善必须从心底上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工夫,做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以至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人能如此存心,天必赐福于他”。因为
  • 即便是在意大利李政宰也享有极高的人气,对此当地媒体就及其主演的网飞系列 ‘鱿鱼游戏’中的表演进行了提问,同时也对李政宰本人的‘演技观’和作为导演的新挑战同样进行
  • ”回到家我跟老公说这辈子我不会去大城市的,虽然没有大城市年入百万的生活,但是至少我的孩子放学后还有在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没人在家的时候快递还可以暂放到邻居家里
  • 在艾灸调理结节期间,可能会让你怀疑艾灸是否对此病真实有用,因为肿块有时候也会变大,然后变小,如此反复,但你会发现肿块会慢慢变软,艾灸调理肿块的原理,就是软坚散结
  • #今日看盘##股票##A股##财经##东方财富##今日看盘[超话]#A股走强,比较看好券商板块,板块中有这几个股比较看好:1.东吴证券i 月线走势比较好,市盈率
  • 拆解“千亿房企”偿债能力:现金短债比逼近红线该如何应对?
  • 这么一看之前让我隐隐觉得违和的所有的行动&感情的逻辑都说得通了啊!违和的明明是我自己!
  • #食物语手游[超话]#大半夜得给我气笑了,八仙是我在新手期一路带我鲨过来的,现在炉火遇到羊腰龙八先手我还得看运气能不能打的过,竟然有人觉得他是鸡肋,我这两天修佛
  • (词林正韵)附:《烟花易冷》歌词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如你默认,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浮图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痛直奔,一
  • 这个也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比较尴尬的点,现在是存在“海水可降解”的认证,但是“海水可降解”的认证,只模拟了一种海水条件,但实际上海洋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即便说它能
  • ——《阿甘正传》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也同样是一个世界。人总会想拥有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当真的有机会得到却不敢要,因为一旦接受了,就会失去自己人的快乐,多半
  • ”是啊,即便酒店里的食材再升级,厨师的手艺再高超,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八宝鸭仍是记忆中阿婆亲手做的那只糯米八宝鸭。鸭仍是当年的八宝鸭,可团圆桌上却永远少了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