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德”,从何而来?深刻!
作者:名莫非

我们将从一个全息的视角,看一看“德”如何出现、如何一路走到现在、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这个时空。

德从何而来?

"德"字象征着人对美好的追求

在我们目前这个时空里,德是怎么来的?

从图的最左边看起,德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然后到西周,经历春秋、秦汉,到了汉代才慢慢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德字在商朝的写法,左边几乎都是一个双人旁,右上一竖,右下是一个眼睛——眼睛向上看。这个眼睛在西周的写法中更明显了。汉代以后,德字稳定下来,它的写法又变了:左边还是双人旁,右边变成了“十四一心”。这个写法一直到现代。

商朝写法中的眼睛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像是一个单凤眼,往天上看,那么女人的眼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吸纳。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是阴向阳靠拢,而是阳向阴靠拢。女性能量的天性是吸纳,为了吸纳就需要释放她的能量。所以,女人的眼睛代表的是好奇——女子即好,即好奇,万事万物皆因好奇而生。

这种好奇,在往天上看,意味着:德从天上来。所以,德这个字,还象征了人类去追求的一种永恒美好。基于这个追求,我们要去做一些事,采取一些行为标准,使之不断符合德的规范。

因此,人类以好奇心为起点,对这个世界开始探索,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永恒美好的文明标准,就称为德。

德中有灵

"德"字讲述着人的生命历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到了西周末期,德下面是不是加了一个“心”?这意味着大家终于明白了一点:要修心。然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德”字,直到现在都还有一个“心”。

其实,这个看似心的符号不光代表心,还代表“灵”。

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符号在古埃及的文字中,象征着“灵魂”。汉代以后,这个符号开始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像不像一条船?前面是一个开船的船夫,后面是船身,这个部分就跟古埃及的太阳船几乎一模一样。

船上面载的,就是古人相信的灵魂。不管是我们中国的古代,还是古埃及,都会把灵形容一个船。所以德这个字体现了“灵”,含轮回之意。我们常说:你上辈子积德,这辈子才有福。福德,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德字还可以看作:描述人死亡之后,心灵所经历的一个“从心到灵”的过程——心灵离开身体,经过灵魂之船,到达灵所在的世界,然后再重新回来。

灵所处的五维世界是一片“光的海洋”,这里的光是生命最基础(的质料),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般。用坐船来形容穿越这片海洋,是很贴切的。

总起来看,德形容的是人之生命的一个完整过程——

首先,眼睛看着天上,好奇地去寻找这个世界;

寻找一番后,他或许找到了一道天光(智慧),又或许没有;

无论如何,当死亡来临,心灵就要搭上这个灵魂之船(这个船在你的心灵里面),经过光的维度再回来。

这整个经历,就称为德;

累世的经历,就称为积德。

从 德 到《失控》

KK的现代控制论与“德”


我们很多人所知道的德,是“道德”。也有很多人知道,人们对德的主要理解,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来的。

凯文凯利(KK)非常崇尚老子的智慧,他在自己的书《失控》中引用了出自《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听听老子这位神秘的学者在二千六百年前的《道德经》中所写的,翻译成最地道的现代话语就是:
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
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二十一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在一个练达、超智能的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将体现为控制缺失。”
——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

原文来自《德经·第一章·论德》(通行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我们可以看出,在K.K.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里:德体现了一种有目标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好的德,那就是“最好达到目标的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恰恰是“没有方法”,不用去研究它的方法。凯文凯利举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例子:正常情况下,一般人的想法是用另外一种力量来控制活塞,但是瓦特发现只需要烧水,然后产生气体,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就能产生动能——他并没有专门设法去控制活塞,只是把宇宙中的能量进行了一个转化。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凯文凯利的理解中,“下德”就是次一点的控制论——维系控制本身就是“无德”,也就是没有找到方法。比如说我现在想吃饭,你想的第一件事情是我吃饭要碗筷(吃饭的方法),然后却发现没有人做饭(吃饭的本质)。有人做饭,才有饭,随之碗筷自然会有。而不是本末倒置。

这是西方人从控制论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理解。现在我们再回到老子的原话,探究一下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

德的核心是“心灵”

引导我们看见内在


《道德经·德篇·第一章·论德》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对于“上德”和“下德”。首先要强调:上与下,是人心里面的两个方向感,当我们如此看待上、下,就知道上并非一定比下“更好”。

其次,“德”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有一种“永恒美好”的意味,即:我要到达美好生活,所对应的所有行为、方式、目标、规范标准,称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从上往下走,是没有方法的,是不用任何途径、不设立任何目标地去做一切事。正因为没有方法,反而有“德”,有了所有的方法。

当一个人能够领悟“上德不德”的时候,他的内在就能够连结到一个古老的记忆:宇宙是一体的,这个真正的上德,就是我们所谓的“高维意识”的频率状态。这种状态不需要动脑筋去达到,因为“没有方法”。你其实已经在高维,高维在你的内在,你只要连接上你的这一部分就好。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从下往上走的时候,锚定你的方法、坚定你的路,始终有目标地走,就是“不失德”。最后就能“是以无德”,或者说“是以德无”——老子在这里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到达“无”——只要始终坚定于你的不变的法,就能走向无。

注意,这里理解的“无德”不是没有德,而是进入了“上德不德”的境界。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创造,都要从无中取法,所以我们才要走向无。

接下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即:上德的法就是无,找到了上德的人是无为的,他是从无里面取法。

继续往下:“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什么意思?仁代表无,义代表有,仁义体现的是“无有相生”的宇宙道理。在这里,老子并不是说仁义是有多么高尚。

因为接下来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这些话可以看到:德与仁,不是能表演出来的。讲礼节可以做出来,仁却不能。所以,你一定看不见“上仁之人”的“仁”在哪里。只有仁丢了,才讲义,义丢了,才讲礼。

同时老子还说:“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乱之首也”。当一个人开始讲礼貌的时候,他的忠义诚信就开始少了;当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用礼来约束的时候,就一定有了祸乱争端。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老子在前面讲了“道德仁义礼”五个词。而在(目前为止的)德篇中,强调的只是“德仁义礼”,没有讲道。所以这句话想说的是:前面讲的(德仁义礼),皆是道之华。

华,就是光。道之华,就是道所呈现出来的“光”。老子在告诉人们:人可以通过“德义礼仁”来看到道的光,但是后面马上说“而愚之首也”——人们看到了这道的光之时,也正是愚笨的开始。这些讲德、讲仁、讲义、讲礼之人,是把道的光发出来了,却也让世人开始变笨了——你若把这些人当成圣人,说明你没有了自己,没有看见光在你的内在。

总结来看,德的意义在哪里?德是一种方法,无论是上德还是上仁,皆是无。从高维到低维,不用做任何事情。所以,也不要想着去高维,因为高维就在你这里,只要你去感受,而“德”就是一种感受的方法。因此,德意味着“看到内在”。

上德是无为,下德是不失德。作为人类,不失德才能往无的方向走,才能最终明白上德无为。上德在哪里?就在你精气神连接的那一点上,就在你身心灵连接的那一点上,在你直接能够感受到无的那个点上。

对于修行人来说,他只要摸到“无”的任何一个方向,就可以慢慢找到他的法。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明白其中的智慧,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凡事崇尚礼貌,用礼去规范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人就有了不同的心事。因为“礼”是用有的方式来做事,它是看得见的。一旦你开始用礼来活着,就说明你内在一定是有弯弯绕绕的想法。

一个人讲礼,说明他内在有敬畏心,但是这个敬畏心可以敬畏神明、天地,但是需要敬畏另一个人吗?不需要。当面时,我在敬你,而背后就可能不敬;或者我表面上敬,心里面并非这样想。所以,天地之事要讲礼,而人与人之间的事,其实只要“直”——直言不讳。

这个“直”就像你内在的光,内心要坦荡、光明。大家可以检讨、感受一下自己——当你对一个人特别敬畏,特别讲礼貌的时候,你内心是真的尊敬他吗?

老子后面说“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即:大丈夫要厚积薄发,不是没有忠信,而是要把自己的忠信加强;不是看着别人的光,而是要看着自己的内在的厚实。

德就像一个方法,在万事万物中流淌,而其主体是人。但具体是人的那一部分?人真的能跟天地同齐吗?在德篇第一章,老子就告诉我们了:人若想跟天地齐,只要这四个字:“去皮取此”。

“故去皮取此”。即:当我们把所有表层的皮去掉之后,留下来的自然就是“心灵”。不讲德,不讲仁,不讲义,不讲礼,但是我的内在有心灵。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修心。这也正是道与佛相通的地方,而在古埃及的壁画上,也有这样的思想(人在死后接受审判,称量死者的“心”)。自古以来,人类所要称的东西始终是“心”。道德经的核心就是心、灵——让心走向灵。

其实,人类世界的体验,是灵魂的升级体验。灵如何得到?在德篇的第二章也直接告诉我们:“神得一以灵”。我们经常说“心神”一词,你的心就能通神,而神就是你内在的灵魂意识体。灵魂意识体构建的整个空间,称为心灵空间。所以,德经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人类的德,要落在心上,德是从心进入的,这也符合西周开始后的德这个字的写法。

昨天看《三十而已》,剧中钟晓芹说 “所谓童年阴影,就是在成年后的某一瞬间和小时候的自己通了灵。”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脑海中闪出无数个小时候的画面,那个不如其他小孩活泼可爱,于是努力想当好学生考高分讨好爸爸的小女孩。

似乎自己从小就是个敏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已经忘记的话,我却记得,越长大越清晰。成人后和父母偶然提起,他们的回应却是”这么小的事你记得这么清,有必要吗?”这个时候只有装作无所谓赶快结束话题。

很多时候,往往越小的事我们越无法与人诉说,讲出来显得矫情又小气,吞下去又苦涩难奈,如鲠在喉。于是悲从中来,彷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无助又悲伤的自己。

其实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透过自己小小的眼睛,看到了许多难以被理解的心酸。在孩子面前吵架全然不知避讳的大人,总认为孩子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转眼就会忘记,但其实,父母对彼此说过的每一句难听的话,每一个狰狞的表情,都刻在孩子的印象深处,待成年后的某一刻印象再现时,小时候的自己与彼时这个悲伤的大人重叠,顿时溢满悲伤。

而此时,旁观的人只会觉得“不至于吧”“好莫名其妙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个泪流满面的大人,曾经也是个悲伤不已的小孩。

“愿天下所以的孩子都能简单快乐的长大”是多么朴实又美好的祝福啊,但往往越是如此就越难做到。

长大后常听见父母说,“还是小时候可爱,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听话又乖巧。”没错,我们会因为长大而变得不可爱了,烦恼增多,被期望着奔跑着向前,需要担忧和考虑的事也越来越多,无忧无虑的童年越来越远,但我却并不想回到小时候。因为这是我们小时候心心念念的“长大以后”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不必依赖于父母的意愿而活,我们可以做完全独立又自由的个体。

父母之所以觉得我们不如小时候可爱,只是因为,我们不再是只会听话附和他的那个孩子了,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的大人。中国式父母认为的孝顺,简单来说就是“顺从”。父母当惯了发号施令者、掌权者,即便他们的想法不对,价值观不合理,在他们看来孩子也得顺从,这样才是“孝子”。一旦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和方法办事,就会被扣上逞能、自视清高、自以为是的帽子。父母们常说的一句话“翅膀硬了”,总能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

《请回答1988》 中德善的爸爸说“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呀,所以你,稍微体谅一下。”却忘记了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啊。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观察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今列第一总相:清净相。《卷上》说明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愿,所谓的愿心庄严,三界如果的确象我们认为的那样圆满幸福,菩萨何必如此费力地发愿建造极乐世界呢?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

       阿弥陀佛当初为什么要发愿建造一个清净的国土呢?看到我们三界的不清净,其根源是四种颠倒的邪见:无常执常,苦执为乐,无我计我,不净迷净。然后起惑造业受报,苦果不认帐,继续造恶因,注中用两种虫比喻不得出离。因颠倒心不净,故业不净,感不净果。

       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菩萨看到众生靠自己只能轮转三界,不想出离也无力出离,于是在没有任何人的请求下,发愿建造极乐世界,菩萨希望将我们安置在极乐世界,享受或叫恢复我们本有的无量光寿的永恒生命。

        成就者,言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

       极乐世界为什么是清净而不可破坏,因为法藏菩萨证得实相真理,依法性顺(真俗)二谛,积功累德所感得的国土,具备了常乐我净的大涅槃功德,不象娑婆世界的众生内心是污染的,所得果报就很容易被破坏掉。

  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

      以上是两个国土总相上的差别,具体的差别相如下:



       胜过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

     

        三界整体的相状是:善恶因感苦乐果,在六道中升沉,往复循环。

       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

       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虽复苦乐小殊,修短暂异。统而观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拘。且因且果,虚伪相袭。

       上一段列举了哪三界,下一段总说众生在三界中死而复生,生而又死,“暗宅”喻我们的无明,在菩萨的眼睛里,地狱天堂,苦乐升沉都是无常,流浪的日子里虽然也偶尔得到一点甜点,终究是不安稳,不自在的,完全没有当家作主的自由。

 

      “统而观之,莫非有漏”,我们无量劫也曾经发过愿,持过戒,修过善,为什么不能长久,到底漏到哪里去了呢?”我“是一个大漏洞,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们不仅要将一切众生变成”我“的奴隶,我们自己也是”我“的奴隶,一切的名闻利养都要归“我”所有,至少也要唯“我”超胜。

        可惜的是,如果”我“是真实存在的,作奴隶也就值得了,问题是”我“不存在,完全是心捏造出来的概念。为了一个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我“,我们就不断地造虚妄的业流转。即使读佛经有点了解,也因为听命“我”太久了,兆载永劫根深蒂固,哪里是理解,甚至证悟就可以解脱“我”的掌控欲?悟后起修还要业尽情空,谈何容易?

       安乐,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胜过三界,抑是近言。

      《无量寿经》说:“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我们众生为了离苦得乐,也很勤劳,流血流汗流泪,远远超过三大阿僧祇劫,一点也不没有少付出,却得不偿失,反而得到是苦本。何为苦本?生死。        

        “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短短十六个字,读了多么令人心情舒畅,如果你读不出这个味道,就多看看糞坑里密密麻麻的蛆,感到恶心的同时,多悲悯地为它们念几声南无阿弥陀佛,也为自己庆幸终于得以跳出糞坑。我们的身体,不管多好的食物吃下去,由于业力都变成糞,而我们却认为正常,自然,真是久在其中不知其臭。相对地狱的苦报,肮脏的报就算好的。

         所谓:”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发起道心,自然住于正观,自然修菩提行,而不待人劝发。譬如闻鸟鸣声,自然生起悲心;得佛光照触,增益菩提心;闻池水说无生法,顿时发起般若正观;在楼阁中普见十方国土净秽诸相,自然生起断恶行善之心,而趣向一切种智。

     ”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圣众明悟无我而现的德相。有功不居高,行善不显耀,心无我慢贡高,便是劳谦善让。因为不执著我而能放下身段,因此能普行礼敬、普行称赞,乃至普行随喜、普行恒顺等,速能成就与普贤大士同等的功德,

       "胜过三界,抑是近言。"菩萨希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哪里仅仅只是了生脱死,是要我们直至成佛而后已。这一切源自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成就。"安乐,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



        同样是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第一相:清净相。《卷上》表明菩萨愿心庄严,而《卷下》说明经过兆载永劫修行后,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同时成就了凡夫的往生成佛,二者是合而为一的整体。法藏菩萨为了我们成就阿弥陀佛,我们也因为他的成就而得救度,不然就只有干等着。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法藏菩萨成就的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我们凡夫也有成就,就是自然地起贪瞋痴的烦恼,但幸运的是,极乐世界的真实全部浓缩在名号中,致使我们短暂称名,就可以破除无始的虚妄,如同千年的暗室,一灯便可以照破黑暗,一刻都不停留。同样,不管我们轮回了多久,只要愿意往生,称名便得往生,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到极乐故乡,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不需要再流浪了,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想起弘一大师的绝笔:“悲欣交集”,是否往生的人都很想痛哭一场?活得太辛苦了!也很想放声大笑,这一切都终于结束了,实在太感恩了,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论注

       天亲菩萨造论,昙鸾大师为该论注释,该论注文词优美,简洁流畅,意义深远,注文释论如此贴切,合成一体,堪称天衣无缝,小编将论文部分加粗。净土宗行人读之,不仅有助于加深教义的理解,更是一种享受。昙鸾不仅著作一流,其生平行持所谓“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四论者:龙树菩萨《中论》、《十二名论》、《大智度论》、《百论》。昙鸾精研讲说,后舍而专弘净土。 https://t.cn/R2Wx0D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文案源自阴阳师感谢授权@蔡小困的左裤脚あなたの地図は、まだ白紙なのです。どうか自分を信じて、その人生を悔いなく燃やし尽くされることを心より祈っております——《浪
  •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不被认可的爱情后来怎样了#过分的迁就一个人 只会让他得意忘形 甚至会让他觉得 你对他的好全都是理所当然的 时间久了 他就不知道什么
  • 可见一个人只要有一项魅力满格,也足够讨人喜欢。直到我看到宣传的推荐语才惊觉两个主角才18岁,是货真价实的00后!
  • 入驻拼多多半年多,东来顺发现来自拼多多的惊人消费需求。“百亿补贴”下的东来顺羊腿,售价99.5元,击穿老字号线上零售历史底价;为年货节推出的羊肉“合家欢聚大礼包
  • 过去十年间,Lefto每周都会在Studio Brussels 进行电台节目的录制,该节目在帮助当地的嘻哈爱好者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身份。过去十年间,L
  • Daminin工作室(加2号微信 1号人满)(贝泉护肤/ 衣服/鞋子/包包/饰品/美甲/童装 ..♡)一切负责美的应有尽有Daminin工作室:全部店主实拍 (
  • 点击微博橱窗即可加购,促销价等你哦~ #品牌故事# 拥有百年历史,双雄合力铸造非凡混酿之美兰霍恩溪(Langhorne Creek)位于Bremer River
  • 所以,懒得去解释,只希望你做最好的自己,做最美的人,谈最甜的恋爱,过最幸福的生活!#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马东(出品),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著
  • 创美装饰打赢蓝天保卫战系列报道之七紧跟步伐 生态治理 彰显活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2020年六大民生看点,其中在污染防治上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自接
  • 就是一整天感觉不过也没什么关系 晚上耍耍小脾气说别人都过节了就只有我没有 但其实一点也没在生气 知道他今天店里肯定很忙 但是一收到这种信息就绷不住 觉得自己委屈
  • #青春有你[超话]#来波扩列吧[互粉][互粉] 本命李汶翰 最爱李汶翰 只为李汶翰花钱❤️ 不过真的喜欢楼姐和ODD[嘻嘻][嘻嘻] 一个有趣的灵魂和一个有
  • 今天一定要去买好多!好想马上到12月31日,这样就都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 ”少年听后笑了,对叔叔说:“叔叔,你不知道,我在那里做工就要对他们负责,我只想知道,在他们心中,我做得怎么样,会不会被认可。”少年听后笑了,对叔叔说:“叔叔,你
  • #碎碎念_日常[超话]#今天看了个好甜的剧~ (剧名:身为一个胖子)❤男主太撩了 我的天呀磕剧磕到鼾甜[doge][doge]下午来了兴趣撸了个妆 微博里
  • [酷]这只大 向我扑面而来对着我腿嗅了又嗅我冰住在地面觉得下一步就会被咬一口一个小时吃饭前,我对凡说为什么会有人把猫带上饭桌啊,这是公共场合啊对新时代女青年的要
  • 遵纪守法才能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安定,爱国爱民才能使佛法融入到家庭和社会,才能为民族和谐、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因为,扳道工的儿子是一个智障儿童,父亲曾一次次地告诫孩子
  • 敌机不会配合拍照会乱飞乱转还会打你所以角度看运气233333,说起来图里被换了皮的是7代冠名机Tempest,他真名也叫Cyril… 我要是给Starr取名时能
  • #谷佳树[超话]##谷佳樹# line blog搬运09/03 20:199月3日3日目のオフやん☆こんばんは谷佳樹です(^ν^)いよいよ明日はギャグマンガ日和
  • 工作或生活都要善于控制自己和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我认为对孩子在可塑性强的童年时代严格一点苛刻一点,正是为他们长大后有独立思考和人格时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打下牢固的
  • #两性关系# 你真的愿意做那个爱得更多的人吗?恋爱的确妙不可言,令人陶醉、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