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钟明读书录(十五):庄子·内•齐物论(辑七):
【译】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①:“吾闻诸夫子②,圣人不从事于务③,不就利④;不违害⑤,不喜求,不缘道⑥;(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孔夫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
无谓有谓⑦,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⑧,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⑨?”(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却认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11),见卵而求时夜(12),见弹而求鸮炙(13)。(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得太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我姑且给你胡 乱说一说,你也就胡 乱听一听。)
奚旁日月(14),挟宇宙?为其脗“wěn同“吻””合(15),置其滑涽(16),以隶相尊(17)。(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
众人役役(18),圣人愚芚(19),参万岁而一成纯(20)。(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
万物尽然(21),而以是相蕴(22)。(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23)!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24)!(“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大还不知回归呢?)
丽之姬(25),艾封人之子也(26)。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与王同筐床 (28),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泪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晋国进入王宫,跟晋侯同睡一床而宠 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29)!(我又怎么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会后悔当初的求生呢?)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0)。(睡梦里饮酒作乐的人,天亮醒来后很可能痛哭饮泣;睡梦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后又可能在欢快地逐围打猎。)
方其梦也(31),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32)。(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
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君尊牧卑,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在做梦。)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34)。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35)!(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异。万世之后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偶而遇上的吧!)
“既使我与若辩矣(36),若胜我,我不若胜(37),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倘使我和你展开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那么,你果真对,我果真错吗?)
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38)?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对,你果真错吗?难道我们两人有谁是正确的,有谁是不正确的吗?)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39) 吾谁使正之(40)?(难道我们两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吗?我和你都无从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与晦暗,我们又能让谁作出正确的裁定?)
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让观点跟你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让观点跟我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让观点不同于我和你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41)?让观点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如此,那么我和你跟大家都无从知道这一点,还等待别的什么人呢?)
化声之相待(42),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43),(辩论中的不同言辞跟变化中的不同声音一样相互对立,就像没有相互对立一样,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评判。)
因之以曼衍(44),所以穷年也(45)。(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它,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还是用这样的办法来了此一生吧。 )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什么叫调和自然的分际呢?)
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对的也就像是不对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须去争辩;)
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么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这也不须去争辩。)
忘年忘义(46),振于无竟(47),故寓诸无竟(48)”。(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因此圣人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之中。)
【注释】
①瞿鹊子、长梧子:杜撰的人名。
②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
③务:事,含有琐细事务的意思。
④就:趋赴,追求。
⑤违:避开。
⑥缘:因循。“不缘道”即不拘于道。
⑦谓:说,言谈。
⑧孟浪:言语轻率不当。
⑨奚若:何如,怎么样。
⑩听荧(yíng):疑惑不明。
(11)大早:过早。计:考虑。
(12)时夜:司夜,即报晓的鸡。
(13)鸮(xiāo):一种肉质鲜美的鸟,俗名斑鸠。炙:烤肉。
(14)奚:这里用同“盍”,意思是“怎么不”。旁(bàng):依傍。
(15)脗:“吻”字的异体。
(16)滑(gǔ):通作“汩”,淆乱的意思。涽(hūn):乱。一说讲作暗。
(17)隶:奴仆,这里指地位卑贱,与“尊”相对。
(18)役役:驰鹜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谓是与非。
(19)芚(chūn):浑然无所觉察和识别的样子。
(20)参:糁糅。万岁:年代久远。“参万岁”意思是糅合历史的长久变异与沉浮。纯:精粹不杂,指不为纷乱和差异所乱。
(21)尽:皆、全。
(22)以是:因此,因为这个缘故。蕴:积。
(23)说(yuè):通“悦”;喜悦。
(24)恶死:讨厌死亡。弱:年少。丧(sàng):丧失,这里指流离失所。
(25)丽:丽戎,春秋时的小国。姬:美女 。“丽之姬”即丽姬,宠 于晋献公,素以美貌称于世。
(26)艾:地名。封人,封疆守土的人。子:女儿。
(27)及:等到。
(28)筐床 :亦写作“匡床 ”,方正而又安适的床 。
(29)蕲(qí):祈,求的意思。
(30)田:打猎。这个意义后代写作“畋”。“田猎”即畋猎。
(31)方:正当。
(32)窃窃然:明察的样子。
(33)牧:牧夫,用指所谓卑贱的人,与高贵的“君”相对。固:鄙陋。
(34)吊(dì)诡:奇特、怪异。
(35)旦暮:很短的时间,含有偶然的意思。
(36)若:你,即说话人的对方瞿鹊子;“我”则为说话人长梧子。
(37)不若胜:即不胜你。
(38)而:你。
(39)黮(dǎn)?:昏暗不明的样子。“?”是“暗”字的异体。
(40)谁使:使谁。
(41)彼:这里讲作另外的什么人。
(42)化声:变化的声音,这里指是非不同的言论。这一句及至“所以穷年也”,计五句二十五字,旧本原在下段中部“然若果然也”之前,今据上下文意和多本校勘意见前移于此。
(43)倪:分,“天倪”即天然的分际。
(44)因:顺应。曼衍:变化发展。
(45)所以:这里讲作“用这样的办法来……”。穷:尽,终了。
(46)年:概指生死。义:概指是非。
(47)振:畅。竟:通“境”;境界、境地。
(48)寓:寄托。

#佛教[超话]#《瑜伽师地论卷三》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录出)

或立五种。谓五位差别。一、因位,二、果位,三、乐位,四、苦位,五、不苦不乐位。或立六种。谓六识身。或立七种。谓依七识住。或立八种。谓增语触相应、有对触相应、依耽嗜、依出离、有爱味、无爱味、世间、出世间。或立九种。谓依九有情居。或立十种者,无。或立十一种,如前说。或立十二种,即十二心。谓欲界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无色界亦尔。出世间心有二种。谓学及无学。待续

注:*或立五种。谓五位差别。一、因位,二、果位,三、乐位,四、苦位,五、不苦不乐位。~瑜伽七十三卷八页云:复有五位。一、少分位。二、遍满位。三、有动位。四、有加行位。五、成满位。问:如是成满、其相云何?答:不为一切烦恼一切灾横所陵杂故;究竟无恼清净所依;说名成满。即此又是善清净真实义所行,一切现量所行,一切自在所行。

*六识身~集异门论十五卷二页云:六识身者:云何为六?答:一、眼识身。二、耳识身。三、鼻识身。四、舌识身。五、身识身。六、意识身。云何眼识身?答:眼及诸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为增上,色为所缘,于眼所识色,诸了别性,极了别性,了别色性。是名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随所应,当广说。

*七识住~品类足论五卷十五页云:有七识住。谓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初识住。有色有情,身异想一。如梵众天劫初时。是第二识住。有色有情,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是第三识住。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净天。是第四识住。无色有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如空无边处天。是第五识住。无色有情,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如识无边处天。是第六识住。无色有情,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如无所有处天。是第七识住。

*增语触相应~俱舍论十卷四页云:第六意触,说名增语。所以然者?增语谓名。名是意触所缘长境。故偏就此,名增语触。如说眼识但能了青,不了是青。意识了青亦了是青。故名为长。故有对触,名从所依;增语触名,就所缘立。有说:意识,语为增上,方于境转。五识不然。是故意识,独名增语。与此相应,名增语触。故有对触,名从所依;增语触名,就相应立。

*有对触相应~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三页云:云何有对触?答:五识身相应触。问:何故此触,名有对?答:以有对法为所缘故。问:增语触亦以有对法为所缘;何故此触独名有对?答:此触以初故得名。增语触更以余缘建立。有说:此触但以有对法为所缘。增语触亦缘余法。有说此触,所依所缘,皆是有对。增语触,所缘虽或有对;所依不尔。故别立名。

*依耽嗜~集论二卷四页云:云何依耽嗜?几是依耽嗜?为何义故,观依耽嗜耶?谓依如是贪瞋痴故,染着五欲。彼自性故,彼相属故,彼所缚故,彼随逐故,彼随顺故,彼种类故,是依耽嗜义。乃至有染有尔所量,依耽嗜亦尔。为舍执着耽嗜合我故;观察依耽嗜。

*依出离~集论三卷五页云:云何依出离?几是依出离?为何义故,观依出离耶?谓依耽嗜相违,是依出离义。乃至无染有尔所量,出离亦尔。为舍执着离耽嗜我故,观察出离。

*有爱味、无爱味~瑜伽一百卷十七页云:内门自体,爱染随故;名有爱味。与此相违。名无爱味。

*世间、出世间~瑜伽一百卷十七页云:若法、有漏,有诤,有爱味,依耽嗜;如是一切,名为世间。若能治此,依世俗谛所起俗智乃所引法,亦名世间。与此相违,名出世间。

*九有情居~俱舍论八卷九页云:如是分别七识住已;因兹复说九有情居。其九者何?颂曰:应知兼有顶,及无想有情,是九有情居。余非不乐住。论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情,是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余处皆非。不乐住故。言余处者,谓诸恶处。非有情类,自乐居中。恶业罗剎,逼之令住故。彼如牢狱,不立有情居。第四静虑,除无想天,余非有情居。如识住中识。

*十二心~俱舍论七卷八页云:前已总说诸心心所、前能为后等无间缘。未决定说,何心无间,有几心生?复从几心,有何心起?今当定说。谓且略说:有十二心。云何十二?颂曰:欲界有四心。善恶覆无覆。色无色除恶。无漏有二心。论曰:且于欲界,有四种心。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无色界,各有三心。谓除不善。余如上说。如是十种,说有漏心。若无漏心;唯有二种。谓学无学。合成十二。

*学及无学~俱舍论二十五卷九页云: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参考资料~俱舍论二十三卷十五页云:至住果位,舍得二名。谓不复名随信法行,转得信解见至二名。此亦由根钝利差别。诸钝根者、先名随信行,今名信解。诸利根者、先名随法行,今名见至。此二圣者、信慧互增,故标信解见至名别。*五、身证。谓于八解脱身证具足住;未得诸漏无余尽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青岛·探城##青岛啤酒节# 【这里也有巨幅裸眼3D大屏!快来金沙滩啤酒城】快告诉你的小伙伴,火遍全网的巨幅裸眼3D大屏震撼亮相金沙滩啤酒城,融合新LED技术,
  • 尝试与大自然对话,在田野,草丛里,小溪旁,漫花中,只想做一些无聊且安静的事,沐浴阳光,静听鸟鸣,切断与外界的联系Feel无法奢望或者别人也做到我只希望我成为那个
  • 3.壶嘴出水性能(1)正常倒水试验电水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工作至温度控制装置动作,然后立即将电水壶垂直提起,使壶嘴处于接水容器上沿上方(5+1)cm处,倾斜壶身,
  • 张杰和谢娜确实都是圈内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他们每年的年收入不说破亿,千万也还是有的,然而对于这笔钱他们应该掏但是他们却不掏,这未免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现在看来,
  •   7月16日,8:30—10:30在天旺广场四楼奇喵编程(东风路38号)上课,17:23到天伦锦城附近核酸小屋进行检测,后返回家中。  7月15日,9:30左
  • 在检阅了俄国财政总长所带的军队之后,他们一行向车站出口走去,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突》那些为安倍致哀遣責襲擊者的人,怎麽看待伊藤博文被刺殺和後世對安重根義士的敬仰
  • 程序员去新公司办入职被拒 因离职证明写了这句话-今日头条 小伙子,你可长点心吧,拿到离职证明的时候就应该先看看上面的内容啊。入不了职还把离职证明给撕了,也是醉了
  • 后来饲养大的七只小鸡,也被我爸爸宰杀后,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盘中餐,当然主要还是由我们四个孩子来享用的。我爸爸开春后饲养的两只小白兔早就占据着小院子的一隅,过着养尊
  • ”[喵喵]#文学#✍#摘录##书摘#这是很多人在分手后都会采取的挽回方法,不停地纠缠对方。说的黛玉扑哧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么个样儿,还只
  • 64岁的任大伯(化名)是一位有六年“痛龄”的老痛风患者,还合并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一天一包“保健茶”把自己喝进透析室从去年
  • 她是《唐山大地震》当中的董桂兰,也是《都挺好》当中的刻薄母亲,而近几年拍过最出名的剧应该就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是当中的平宁郡主。在之前的娱乐圈当中,
  • 最近小姐妹们都用的啥腮红捏[害羞]#美妆生活#新手向腮红盲入奶茶色腮红真的怎么用都用不腻,而且这个色系的腮红适合大部分的人,真的很百搭很日常!最近小姐妹们都用的
  • 图片来源:小《一个小杏引发的血案》周五同事给了我一个杏,包装的还挺精致,一看就嫩黄黄的好吃,我没舍得吃想下班之后带给王小姐下班的时候,同事们陆陆续续把自己的杏给
  • ” [话筒]“马尔蒂尼是否会与米兰续约我根本都不会问自己,米兰也知道, #每日球赛推荐##足球#​《小缇娜的奇幻之地》通关啦,断断续续玩了1个月这样(毕竟白
  • 这个是我始终耿耿于怀的,我现在想想应该是要非常严肃地说出来,小清新情侣头像可爱ins而不是开玩笑的口气#情侣头像分享菌[超话]#引子:熊磊之前的账号名是“姚策熊
  • 渣男终于离婚娶小姐姐爸妈不胡搅蛮缠要钱 双人斩桃花&狐仙减肥美容反馈✨ 之前小姐姐的男朋友为了别的女生 很坚決要和小姐姐分手 后来做了仪式斩断他们后就好起来啦
  • #王嘉尔说失败是正常的成功才是bonus# 〓消息〓220430.@王嘉尔 !ns&快拍&推T更新:凯莉秀下周三查看本地频道,5月4日敬请关注再
  • 荣耀登场 | 新英菲尼迪Q50L苏州联合上市圆满成功突破极限,以科技改变驾驭无惧挑战,以实力铸就豪华不断超越,以品质诠释典范英菲尼迪旗下明星车型豪华中级轿车中期
  •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
  • #贺峻霖[超话]##贺峻霖 十八长翎破青空# 祝你有吃不完的章鱼烧,祝你和小逸哥一起考上中传(我也要!祝你可以依旧开开心心的当个小兔子,祝你拥有属于自己的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