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 办实事 优环境 #【“云端线下”双管齐下,助力企业招才引智】“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刚才去各家展台看了看,适合我的岗位还不少,准备跟几家企业再进一步沟通。”2月22日上午,求职者花先生早早来到华地金融中心广场,这里有蜀山区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作为合肥人的他去年在省外一家企业从事营销管理工作,今年就想在合肥找份心仪的工作。

据悉,蜀山区当天同时在天鹅湖万达广场和华地金融中心两个重点商圈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格力电器、天鹅湖大酒店、阳光电源、老乡鸡等153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超过6000个,岗位涉及行政服务、后勤保障、机械加工、光伏新能源等多个类别。

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岗位薪酬普遍在3800元以上,有些技术类工种更是高薪揽才,月薪过万。“只要能招到有能力的人并且愿意留下来,我们企业是很愿意给高薪的。”天鹅湖万达广场招聘会现场一位企业负责人笑着说。通过在节后举办大型招聘会,既可让返乡人员发现家乡好留在家乡,又解本地企业用工之渴,实现招工求职双赢。

#阜阳政务#【12位政协委员建良言献良策】1月24日,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课题,分别从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抢抓“苏阜”对接机遇等方面,积极为阜阳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

落实“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刘昌俊委员(致公党阜阳基层委员会)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光伏为重点,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但也面临着风光项目选址困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易改变等挑战。建议首先结合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以及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等,明晰双碳战略的工作路径;其次,注重分类施策,做好光伏上游产业和中游产业配套、拓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等,构建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最后,严格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和责任考核,完善“双碳”战略的体制机制。

积极对接苏州 携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新样板

——凌新委员(九三学社阜阳基层委员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苏州与阜阳结对合作帮扶,是加速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我市更好更快发展?建议以两地共性产业为基础,加强两地产业分工协作,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主动和苏州对标找差,立足自身实际,打造“阜式”服务;吸引更多在苏高校优秀毕业生来阜发展,尤其是安徽籍在苏毕业生,补齐人才短板;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引进苏州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培养重点领域的一流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落实落细“双减”政策 引导教培行业健康发展

——金少杰委员(农工党阜阳市委)

“双减”政策影响下,教培行业该何去何从?一方面,建议启动“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举办教培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等,满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才转岗转业需求,助力教培行业人员“转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科技开发、教育资源服务等方向转型。

监管上,应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等各类未经许可、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厉打击变相通过“家教”“私教”“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形式,开展营利性校外培训。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按市场运行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求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李庭奇委员(李庭奇委员工作室)

作为农业大市,该如何加强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尽可能让已发现的农业种质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加快扩建种子繁育基地,快速提升种子自主繁育和自供能力;引进增设分子育种、生物育种、基因育种设施设备,提升整体育种水平;引进高层次育种领军人才,培育一大批育种专业队伍。另外,加强我市现有育种单位和育种力量与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对接,推动小麦、大豆、甘薯等育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优质高产新品种。

落实村(居)法律顾问

——鲍梅委员(民革阜阳市委)

我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推行三年多以来,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服务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建议加强对村(居)法律顾问律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解决基层纠纷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顾问律师的职能;制定顾问律师服务量化标准,注重正向激励,满足农村法律服务需求;将村(居)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村(居)法律顾问经费,提高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力度,壮大村(居)法律顾问队伍,提升服务质效。

大力发展托育服务 助力“三孩”政策落地

——董秋实委员(民盟阜阳市委)

我市托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亟待解决。建议科学规划、分批分期建设公办托育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托育机构;积极发展“托育+幼儿园”一体化模式,减轻单一项目的运营压力,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公办、民办托育机构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构建公民办并举、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托育模式。另外,建议我市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人社、卫健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婴幼儿保健、托育技能培训,加强托育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拓宽阜阳“朋友圈” 打造区域“中心城”

——段迎迎委员

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对阜阳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发挥“亲戚圈”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接您回家”向“我要回家”升级,优化返乡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强化“兄弟圈”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市的规划联动、交通联动;用好“朋友圈”,以合肥、苏州结对帮扶阜阳为契机,积极推进园区之间、县区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共建;深化“人才圈”,在持续推进“双招双引”的基础上,形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财引税、招科引技“四招四引”,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双碳”目标 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沈红委员(颍上县政协)

落实“双碳”目标,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建议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原本产生碳排放的燃烧和微生物分解等废弃物处理过程转化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可再生资源化过程;启动建设一批“低碳村庄”“零碳村庄”,为区域乡村生态振兴提供“阜阳样板”;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具备“低碳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

抢抓苏阜对接机遇 提升阜阳制造业水平

——陈潜委员(民进阜阳市委)

苏州结对帮扶阜阳,是阜阳凸显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移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遇。建议借苏州帮扶之机,积极推进两地园区之间、县区之间的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建,推动市级共建园区和县区共建园区相互补充、融合发展。健全完善苏阜两地产业链联系对接机制,鼓励引导苏州相关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阜阳制造业发展。建立阜阳在苏州人才库、协调共享苏州市人才库,主动对接了解意愿、需求等,把招才引智工作做在前面。借鉴苏州市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设立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项目,促进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大限度化解科技创新研发的高风险。

推进阜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蒋建森委员(民建阜阳市委)

近年来,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探索起步,个别小区业主也开展了自主探索。如何把加装电梯办成群众满意的好事?建议科学编制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加装电梯资金机制,加强监管和使用,做到加装精确、使用精准;对阜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政策、申报条件、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平台和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高水准推动“万企兴万村”

为阜阳乡村振兴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梁红群委员(市工商业联合会)

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问题亟待突破。建议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依据。结合发展实际,探索有阜阳特色的乡村治理路径和实践活动,为民营企业在农村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促使我市广大农村文明有序富裕和谐发展。引进国内知名大企业参与全域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构建更为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作多赢格局,使民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张向阳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我市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建议用市场化思维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大力营造“活商、亲商、安商、便商”的浓厚氛围。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融合建设城市“智慧大脑”,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坚持“企业在哪里,服务就推进到哪里”,在市场经营主体密集场所建立营商服务中心,实现“办事不出园”,同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从“即办”向“秒办”转变,实现审批流程最简化、办理结果秒达,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央媒看合肥#新华每日电讯关注合肥】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
“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新华社合肥1月24日电(记者杨玉华、马姝瑞、吴慧珺)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聚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最热太阳”“最久留光”“最快算力”等科技突破不断……

  地处中部的合肥,“科创之路”有何特色?2022年开年,记者实地观察合肥怎样让创新在这座城生生不息。

原始创新怎么有更多源头活水?

  春节前,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创造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新世界纪录。

  从量子通信、墨子传信、悟空探秘,到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等,一批科技成果近年从合肥走向世界。

  为什么原始创新不断诞生在这座城?

  “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1970年,“科大南迁”,合肥人腾出地方、凑齐粮票接纳了这所学校。来自中科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也纷纷落户合肥。

  这些科教资源,打下这座城的底色。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这条数百米长的街道聚集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包括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2021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50%。

  刚刚过去的2021年,掀起了一股以新技术为主的“硬科技”创业潮。合肥在源头创新上的优势加速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2021年,合肥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户。

  除了放大本地科研院所源头创新的效应,合肥还引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建立研发平台,聚集更多创新“动力源”。

  现在,合肥正启动建设“科大硅谷”,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成立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汇聚更多创新资源,让合肥成为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创新高地。

新兴产业怎么更强?

  新年前夕,合肥一口气签下三个大项目:落子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布局卫星全球运营中心、牵手数字地球产业。

  这座城怀揣一个更大的“摘星”梦:到2025年底,形成一个包括卫星制造、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及数据综合应用配套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曾经很长时间,合肥的科研与产业没有很好地结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或“远走他乡”,很少在合肥本地转化。

  十多年前,致力打造家电制造基地的合肥,看到产业链上的断点:家电所用的液晶显示面板、集成电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合肥决定瞄准“缺屏少芯”进行产业攻“尖”。

  一位合肥市的招商干部至今记得,论证京东方项目时,他被市领导连续追问各种技术问题,答不上来的他“大冬天里浑身冒汗”。为了搞清技术路线、摸准产业前景,回去后他和同事硬是拆解了一台电脑,从显示器到内存储器一个个零部件研究。

  如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已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企业已增长到300多家,2021年产值增长超过2倍。

  大寒时节,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热火朝天。蔚来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正进行内部设备安装,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按规划,这里将集聚起一个年产值超5000亿元、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集群。

  合肥还孵化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2012年,以科大讯飞为龙头,全国首家定位于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建立。到2021年,这里入驻企业超千家,产值超千亿元。

  如今,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一半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产业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增速近30%。

  一本“网红”的合肥重点产业招商指南,或能窥见这座城的产业眼光。这本199页的册子详细列举前沿产业及前景:化合物半导体、微机电系统产业、功率器件产业、微显示产业。合肥常年派招商小组驻点北上广等地区,实地跟踪前沿产业的发展,对招来的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顶格”服务。

  有眼光,又这么拼,合肥就这样聚集培养起了一个个产业地标。

硬核科技怎么更硬?

  有人说,一座城如果拥有一项改变世界的未来科技,这里就拥有未来。  

  在合肥,有三项这样的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

  其中,可控核聚变2021年底实现新进展——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地实现千秒级等离子体运行。

  2022年1月,记者来到合肥北郊的科学岛附近,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在紧张建设。这是合肥的第四个大科学装置。

  这个有着14栋单体建筑的大科学装置基地,状如“凤凰展翅”,寓意飞凤逐日。明年,约80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将进入园区,使用装置开展科研工作。

  “这个项目的建设,在创造新的合肥速度。”作为研究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竖起大拇指。合肥市自掏20亿元,先行建设配套园区,使项目开工较国家整体审批至少提前6个月。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利器”。合肥目前在建、已建、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0余个,体现了这座城的“硬核”。

  然而,硬核科技不是一日练就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因为有中国科大,成功引入首个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本世纪初,合肥相继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装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从2017年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加快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手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利器”,合肥不断攀上科技高峰。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突破,合肥独占四席。

  使命不止于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合肥正与上海同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享科学基础设施、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科技攻关。

  开年以来,名为“巢湖明月”的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实施升级工程,争创国家级超算中心。作为长三角先进计算联盟的发起单位,合肥先算中心业主单位负责人游浩方说,产业联盟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赋能,更面向未来打造中国算力。

  一个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在合肥孕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腰腹部位是脂肪堆积的“重灾区”因此一般在进行吸脂时,可以结合腰腹环周吸脂,“360度”解决腰腹脂肪堆积问题,达到局部非常可观的塑形效果。当头部机构投资者形成新的
  • 婚姻生活婚姻故事:婚姻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没有感情的婚姻难有幸福,去年我结婚,结婚后感情平淡,今年打算要个孩子,也想知道我的婚姻会不会走到最后,我是1990年阴
  • 有些时候,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只有做了才知道,如果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一直在忧虑着自己能不能成功,那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戴牙套的分享时刻 作为一名女孩子就是一直在
  • 人类幼崽脑子里到底在想啥[哈哈]上周书城读一本关于人体的书,指着大脑的图片说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头脑,爸爸也有一个聪明的头脑,话锋一转说:不过,我觉得我的大脑比爸爸
  • 简约,是繁杂世界里别开生面的美;复古,是历史长河里永恒经典的美;优雅,是现实社会中从容淡然的美;精致,是忙碌生活中忠于自己的美。一起来逛工地[微风][微风][微
  • 偶然刷到本科学校的超话去看了一眼宿舍按了空调、饮水机、澡堂装修了单间那我之前大夏天被热的睡不着、大冬天打水冻的手疼、洗澡老是被水烫……啊 我好委屈[泪][泪][
  • 长期没有足够的睡眠,会导致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心脏病和动脉瘤,那么,我们如何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呢?长期没有足够的睡眠,会导致高血压,也可能导致心脏病和动脉瘤,那么
  • 这时的武松也不是滥杀人性命的人。被发配孟州路上,遭孙二娘下药,误会解除后,还央告张青孙二娘夫妇解救押送自己的两个公差的性命,这个时候的武松是一个善良的人。
  • 它从1999年3月开始就将中医、中药、针灸的费用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他们以香薷取代麻黄;以辛夷、生姜取代细辛。
  • 而即使这样资本还是不满足,现在美团饿了么这类平台的社区团购买菜已经全面铺开,显然这种资本的这种操作是不符合国家的引导方向,于是人民日报在2020年12月11号进
  • 在首轮公演中他排名第十五名确实是令人有些匪夷所思,好在有网络通道投票,才证明了他的实力!黑豹乐队的鼎鼎大名在中国摇滚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大家印象最深的
  • 同日发售的演唱会影像作品《Revival Tour “Spring Spring Spring”》也将以CD形式发售。一定不要错过哦~#LisAni# #UNI
  • 回想我所有的感情和亲情友情 可怜又懦弱 不敢麻烦任何人 害怕欠任何人 没人教我朋友亲人可以互相利用 下雨天表弟打电话让爸爸去接上学 我却自己淋雨不好意思跟我爸开
  • 初入医美其实也不是很懂,之前就是做光电系列,可以说大部分工资我都投资美丽了。回到单位后其他同事也觉得这次我俩做的项目很不错, 最起码一些深层问题都解决了。
  • 很快弘历母亲钮祜禄氏被叫来,当时弘历母亲仅是王府的一名格格。299年前的今天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二十日,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三帝第二次相聚在一起
  • 刘宇宁你好, 很高兴迎来属于我们的第二个817[笑哈哈] 往后余生, 只为爱宁, 明年817,我们相约不见不散[好喜欢] 今晚期待你的舞台,等你的黑胶 @摩登兄
  • 在整理/删除我手机相册的一万多张照片翻到这个,冰菓电影版从上到下分别是 男一 女一 男二 女二真不知道导演怎么拍的,选角有问题,拍摄也有问题,画面调色更有问题[
  • ! 强推这本,我真的太喜欢攻的人设了,我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 〰️ 〰️ 〰️ 〰️ 〰️ 〰️ 〰️ 〰️ 〰️ 〰️ 〰️ 〰️ 〰️ Ps:扫黑风暴真刺
  • #韩素希[超话]# 希望大家守候观看刘娜比和朴在言的关系是否会发展成“真爱情“。真心感谢支持他们的爱情的各位,希望在炎热的夏日里,《虽然我知道》这部剧能成为美好
  • 自己的努力不被看到,生活为什么这么难。”感觉应该有虾虾和我一样存在这个疑问的,回复来啦,不用纠结担心了[嘻嘻][嘻嘻]35岁,遇到了努力的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