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节遇上中秋节# 【北斗献词 | 当烛光遇到月光】今年中秋节遇到教师节,一头连着思念,一头连着感恩,这也是自1985年中国确立9月10日为教师节以来,第一次烛光与月光的相互辉映。

家国情怀,尊师重教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大基石,是穿越千年指引我们寻找自己的血脉,安放自己的精神归处的两束光芒,它们一个照亮现实的黑夜,一个照亮精神的迷茫。

无独有偶,古今中外都用没有月亮的黑夜来形容没有智者指引教化的精神世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中国也有古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月映天心,一轮独耀,则有星汉灿烂,天地清朗;烛照人心,崇德向善,必是国泰民安,师道尊严。

沧海月明,寄团圆与团聚的相期,是民安与国泰的相许;窗前烛火,托燃烧与无我的寓意,是奉献而尽瘁的心意。

中国人不管何时何地仰望月亮时,都会从心底发出轻轻的喟叹,情不自禁俯仰天地,感慨岁月,感叹命运——血脉中文化基因与历史积淀被自然的激活。中国人,从小就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懂得教育的重要,“先生”的可敬。“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是民族的大幸事,“春风化雨,幸遇良师”是人生的大幸运。我们都心怀感恩、珍惜和郑重。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一年的中秋圆月都相似,每一年中秋月下团圆的我们,心绪牵挂却总有不同,但欣逢盛世,庆贺团圆,感念家国的情怀不会变;教师节几经变迁,如今教师也不仅仅停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印象里,也能体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酣畅淋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中国式妙趣天成的优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中国式润物无声的教化。

中秋节与教师节相遇,虽然只是一次历法纪年的巧合,但是这两个节日背后的文化寓意,却是我们文化传承的动力,文化自信的密码,它们共同推动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个人成长。

“今夜月明人尽望”,月亮如同天上的年轮,承载了人类对圆满的向往,对幸福的渴望,李白的另一首《静夜思》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我们双节相遇的心声:举头见明月,万古月不老。月圆人亦圆,人月应同好。

连载(301)
注:最后一编连载,多谢大家关注与支持!明天起连载由关公宴关厨圣主编《中国名厨星光大道历代名厨排座次》。

《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序

国际烹饪大师甄文达

饮食之道,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遗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源远流长,回望这浩荡的文化源流,可以领悟到中华文明雄厚根基之所在。

探讨整理我国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前进的要求。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这样一位饮食服务业的专家,穷20余年之功力,矢志不移,孜孜不倦,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动中国餐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主编,我的好朋友关伟雄先生。

读《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人们不但能够尽情地领略1万年的华夏文明,还可以见证中华民族77万年的烹饪历程,探索1800万年的自然酿饮之源,追寻4500万年的人类

足迹……

《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中有1500多幅珍贵图片和翔实的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而独到的专业理论,再现了人类进化、烹饪演进、饮食文化发展的简明过程。图书视角独特,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为分期依据,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进程形象地

概括为八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从距今约4500万年前山西“世纪署猿”的出现到77万年前“北京人”学会用火熟食为“烹前时期”。如: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或115万年前陕西蓝田人,他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过着未开化的“茹毛饮血,生吞活嚼”之饮食生活,完全不识“熟”滋味。

第2个阶段:中国烹饪诞生的时间约公元前77万年至公元前3万年为“无炊具烹时期”。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发现人类用火遗迹,中国考古学家据此做出“北京人”发明用火熟食论断,证明这里就是中国烹饪发源地,距今约77万年的历史。以前教科书上老写“北京人”生活约50万年前,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冠军等人采用最新考古方法“铝铍埋藏测年法”重新测定了“北京人”遗址和用火遗迹,认为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77万年前。烹饪诞生的伟大意义就是人类从此与动物划清界线走向文明。

第3个阶段: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万年—公元前1万年)为“石烹时期”。如:山顶洞人发现烤肉时,小块原料偶然落在石头上面,肉很快成熟,又不会烤糊,于是利用石块烹制食物,从而诞生石烹。

第4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600年)则为“陶烹时期”。如:1962年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中国最早的陶器,随后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烹饪进入“陶烹时期”。

第5个阶段:青铜食器得到广泛应用的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475年为“铜烹时期”。如: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青铜器, 随着青铜炊具、食具逐渐出现,中国烹饪进入“铜烹时期”。

第6个阶段:根据河北平山县出土战国时期的铁釜后,铁制炊具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911年为“铁烹时期”。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到清朝有两千多年,所以又分为:战秦汉魏晋南北朝为铁烹早期,隋唐宋为铁烹中期,元明清为铁烹近期。

第7个阶段:公元1911年至2006年,随着电器炊具的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为“电器烹时期”。

第8个阶段:公元2006年,国外出现分子烹饪 并被国内餐厅引进制作,中国烹饪开始进入“分子烹时期”。

这一崭新的提法在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史上可谓独树一帜,首开先河,使读者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了更为系统而明晰的理解。

关伟雄为编著《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一书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他一头扎进77万年中华饮食文明的海洋里,查阅图书、收集资料、寻访专家、考察全国各地省市级博物馆、古迹遗址……20多年里,没有谁能统计出关伟雄啃过多少本晦涩难懂的饮食典籍,做过多少万字的读书笔记,没有人会知道他在考证饮食文化遗址的漫漫旅程中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艰辛的付出必然会获得相应的回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考证,反复修改,关伟雄终于编著成稿《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这本书不仅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饮食文化情节,而且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诠释。特别是在饮食文化的研究理论上,他不仅系统、全面、深入地将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归纳、整理,而且独辟蹊径,结出了丰硕的新的理论成果,具有宝贵的原创性。

我深信《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必将受到大众的欢迎与喜爱,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早日出版。我坚信:“甄能煮、你也能煮”,成功无它,用心而已!

连载(299)

《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序

国际烹饪大师甄文达

饮食之道,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遗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源远流长,回望这浩荡的文化源流,可以领悟到中华文明雄厚根基之所在。

探讨整理我国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以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前进的要求。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这样一位饮食服务业的专家,穷20余年之功力,矢志不移,孜孜不倦,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推动中国餐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主编,我的好朋友关伟雄先生。

读《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人们不但能够尽情地领略1万年的华夏文明,还可以见证中华民族77万年的烹饪历程,探索1800万年的自然酿饮之源,追寻4500万年的人类

足迹……

《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中有1500多幅珍贵图片和翔实的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而独到的专业理论,再现了人类进化、烹饪演进、饮食文化发展的简明过程。图书视角独特,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为分期依据,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进程形象地

概括为八个阶段——

第1个阶段:从距今约4500万年前山西“世纪署猿”的出现到77万年前“北京人”学会用火熟食为“烹前时期”。如: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或115万年前陕西蓝田人,他们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过着未开化的“茹毛饮血,生吞活嚼”之饮食生活,完全不识“熟”滋味。

第2个阶段:中国烹饪诞生的时间约公元前77万年至公元前3万年为“无炊具烹时期”。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发现人类用火遗迹,中国考古学家据此做出“北京人”发明用火熟食论断,证明这里就是中国烹饪发源地,距今约77万年的历史。以前教科书上老写“北京人”生活约50万年前,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冠军等人采用最新考古方法“铝铍埋藏测年法”重新测定了“北京人”遗址和用火遗迹,认为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77万年前。烹饪诞生的伟大意义就是人类从此与动物划清界线走向文明。

第3个阶段: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万年—公元前1万年)为“石烹时期”。如:山顶洞人发现烤肉时,小块原料偶然落在石头上面,肉很快成熟,又不会烤糊,于是利用石块烹制食物,从而诞生石烹。

第4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600年)则为“陶烹时期”。如:1962年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中国最早的陶器,随后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烹饪进入“陶烹时期”。

第5个阶段:青铜食器得到广泛应用的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475年为“铜烹时期”。如: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青铜器, 随着青铜炊具、食具逐渐出现,中国烹饪进入“铜烹时期”。

第6个阶段:根据河北平山县出土战国时期的铁釜后,铁制炊具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911年为“铁烹时期”。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到清朝有两千多年,所以又分为:战秦汉魏晋南北朝为铁烹早期,隋唐宋为铁烹中期,元明清为铁烹近期。

第7个阶段:公元1911年至2006年,随着电器炊具的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为“电器烹时期”。

第8个阶段:公元2006年,国外出现分子烹饪 并被国内餐厅引进制作,中国烹饪开始进入“分子烹时期”。

这一崭新的提法在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史上可谓独树一帜,首开先河,使读者对中华饮食文化有了更为系统而明晰的理解。

关伟雄为编著《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一书进行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他一头扎进77万年中华饮食文明的海洋里,查阅图书、收集资料、寻访专家、考察全国各地省市级博物馆、古迹遗址……20多年里,没有谁能统计出关伟雄啃过多少本晦涩难懂的饮食典籍,做过多少万字的读书笔记,没有人会知道他在考证饮食文化遗址的漫漫旅程中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艰辛的付出必然会获得相应的回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考证,反复修改,关伟雄终于编著成稿《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这本书不仅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饮食文化情节,而且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诠释。特别是在饮食文化的研究理论上,他不仅系统、全面、深入地将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归纳、整理,而且独辟蹊径,结出了丰硕的新的理论成果,具有宝贵的原创性。

我深信《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必将受到大众的欢迎与喜爱,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早日出版。我坚信:“甄能煮、你也能煮”,成功无它,用心而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鼻子下方的凹陷是重点。!
  • 近日,精酿啤酒品牌「轩博啤酒」宣布获千万元 A 轮融资,由野草领投,星烛资本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线下渠道建设。11 月 16 日,即享粥品牌黄小猪在双 11
  • 身高169cm以上,年龄可差6岁以内,家庭氛围和谐,在北京工作男孩子来投稿了03 p 白羊座 169cm/62kg 北京大一在读 主恋爱关于生活:喜欢旅行,喜欢
  • !真的是低脂的!
  • 不,我感觉到不是这么简单……从九一八开始,到1945年结束,我们苦难的祖国经历了15年血与火的洗礼,我们渐渐成熟了,但是,我们也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我们用
  • 我小看它了!香港的娱乐事业向来做得不错,而当地出产的明星艺人也算是比较有质量的,像刘德华、张学友、古天乐、容祖儿这些艺人,就算来到了中国内地之后也都发展得不错,
  • 其实爱[心]都藏在细节里比如饭桌上的菜宗介爸爸总是最先放在我面前让我夹第一筷(都是我喜欢的菜)[心]比如我们睡的床单被套全都被宗介妈妈换成了我喜欢的粉红色[心]
  • 考本校的学生,考前就知道考试重点甚至考题,再次是评卷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考研专业课没有相应的标准答案,而考题的封面就是考生的考号和姓名,对外校学生是不公平的。这不
  • 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 但我知道,并有所领悟,有些冥冥之中的注定,就是... 世事多缠绕,世味多寡淡,削减了太多本该有的激荡与澎湃,遗落了太多本应有的情真与意切。蓦然回眸,烟月依然,人
  • 「案例详解」入户:入户的鞋柜采用和橱柜的一体式构造,充分节省使用空间。「案例详解」入户:入户的鞋柜采用和橱柜的一体式构造,充分节省使用空间。
  • 第一公里看到手表407心里想着pb就一路狂奔在第三公里扯了下袖子,最后一公里想着要不跑个十公里pb实在是跑不动了花光了所有力气406停下来在路边一顿摆拍,群里都
  • 讲解员答:因为这种鸟数量大,所以在繁殖季消灭害虫也非常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也就特别大,所以不能养。我也希望广大市民和我们志愿者一道,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
  • 据悉,该校现有教师33人,其中新入职的教师都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据悉,该校现有教师33人,其中
  • #南昌买房#【自2021年11月21日零时起 铅山县(除葛仙山镇外)全面解除封控】铅山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67)根据
  • !」清仔:「卧槽要点脸吧兄弟,我才是朱一龙的老婆!
  • 除了默契,更多是因为小可意很好带,没有所谓的二月闹,不爱哭闹,不爱抱,一个人也玩得很开心,尤其爱笑。 2021.11.20终于在一个周六出了门赶上末班公交车去看
  • 读黑塞的《在轮下》强烈的想起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只是比《远大前程》更甚的是小汉斯没能恢复到往日时光的宁静中,而是躺在了巨轮下,让人唏嘘。然而,黑塞的浪漫,在秋日
  • 他也知道韩锷这一剑下会是何等结果,但、他们连城骑中人,一见小计那一刻,就已决定,无论这消 息带来的结果会让韩帅如何忧伤如沸,会令天下如何反乱,他们也要告诉他!所
  • 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辑、高级编辑许彤分享了《衢州有意思》的创作历程与心得。”(浙江之声记者赵峥琳 通讯员徐聪琳)【第一期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工作坊举办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