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读经: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四

大众阅藏网 为您读经 

大正藏第0268号经

录音:时长:35分55秒

妙枚居士恭诵

『经文: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四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必生疑惑不能解了,如來等正覺,以何緣故說堅信、堅法乃至辟支佛耶?」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阿難當知!若有眾生於先佛所造眾善行,能解如來密語不生疑惑。所以者何?能知如來密語,如幻、如熱時炎、如夢所見、如影、如響。阿難!若如是知密語者不生疑惑。是故阿難!菩薩摩訶薩,於如來等正覺密語應如是知。若有勤行精進不得精進,勤修智慧不得智慧者,不生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導世者, 微密語難知; 

為發大莊嚴,  無異菩薩說。 

懈怠無智者,  不能解密語; 

應當勤精進,  為解密語故。 

如幻炎夢見,  如電亦如響; 

以言說顯現,  如是等諸法。 

如是知諸佛,  所說微密語; 

能以如是慧,  照淨微密智。 

不應如是知,  菩提可宣說; 

應如是覺知,  無言說故空。 

空不能知空,  空不分別空; 

斷一切分別,  顯示如是空。 

虛空無所歸,  亦無有取捨;   

以無取捨故,  是故知法空。」

佛告阿難:「若如是知有為法皆悉如夢,而不放逸者,不生疑惑。」

說是法時,五億比丘生堅信想者,即從坐起整其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皆共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日牟尼尊, 除我等疑心; 

得解微密義,  以信求菩提。」

復有五億比丘生堅法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合掌,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蒙菩提照, 除我等疑冥; 

得解微密義,  堅法求菩提。」

復有十億比丘生八人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先住八地心, 今日皆除捨; 

得解微密義,  八人求菩提。」

復有十一億比丘生須陀洹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於佛法中, 得斷諸疑網; 

解佛微密語,  宣說須陀洹。」

復有二萬五千比丘生斯陀含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等本深著, 志樂斯陀含; 

今皆得離著,  寂滅無戲論。」

復有五百億比丘生阿那含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遭救世尊, 遠離諸戲論; 

得菩提光照,  永拔諸果想。」

復有三萬五千億得四禪比丘生阿羅漢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已離煩惱, 通達無異法; 

知諸乘平等,  皆悉如幻法。」

復有二萬比丘生聲聞想者,從諸比丘聞說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離縛牟尼尊, 止我等虛說; 

密說聲聞義,  我今皆通達。」

復有五千比丘生辟支佛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等今現見, 辟支佛所行; 

解佛微密義,  難思辟支佛。」

復有一萬比丘尼生須陀洹果想,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想,阿羅漢果想者,從諸比丘聞說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知平等法, 永斷女身分; 

佛無有異言,  必成人中尊。」

復有八萬八千優婆塞,生須陀洹果想,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想者,從諸比丘聞此偈已,即從坐起,乃至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等心無垢, 如淨毘琉璃; 

為修佛法故,  今日當出家。」

爾時虛空中,有六十億那由他諸天,以天曼陀羅華而散佛上,散已住立,而說偈言:

「本有諸乘想, 亦有諸果想; 

今日悉除捨,  必當成菩提。」



爾時有百千阿羅漢,舍利弗,大目揵連,須菩提,阿泥盧頭,離婆多,劫賓那等,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皆共和合,住於佛前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志願滿足,能降伏魔摧諸怨敵,具足成就五無間業,我等今日滿足成就五欲功德,我等今日邪見具足遠離正見,我等今日害多百千眾生之命,我等今日已逮菩提,即於今日無餘涅槃而般涅槃。」爾時世尊默無所說。

爾時會中有百千眾生皆生疑惑:「我等今者如在闇中,云何諸大羅漢作如是語?何況凡夫,以疑惑故不能從此至彼從彼至此,坐不能立立不能坐。」

爾時尊者阿難,知此百千眾生心之所疑,亦以佛神力故,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今此大眾百千眾生,聞諸大德比丘作如是語皆生疑惑,世尊默然而無所說,願文殊師利說其因緣,此諸大德比丘,以何因緣說此密語?」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語尊者阿難言:「阿難當知!此是不退轉菩薩地事,唯有不退轉菩薩,乃能證知此諸大德比丘密語。」

尊者阿難問文殊師利言:「此諸大德比丘,皆是不退轉菩薩耶?」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此諸大德比丘皆是菩薩,已於菩提得不退轉。」

阿難請文殊師利言:「願說諸大德比丘微密語義。」

文殊師利言:「無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斷無明故名為害母。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愛,彼以永斷名為害父。以諸法不可壞,方便壞眾多想,亦壞諸行名為壞僧。應壞凡夫法名阿羅漢,以不滅方便滅羅漢想名殺羅漢,以不滅方便滅如來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斷已害畢竟無餘。阿難!以是事故,諸大德比丘作如是語:『我等今日具足成就五無間業。』所以者何?於此法中不聚、不散、不減、不滿,是故名為五無間業滿足成就。阿難當知!彼作是說:『我等今日滿足成就五欲功德』者,彼諸比丘於此五欲,了知如夢、如幻、如熱時炎、如影、如響,彼於此智滿足成就,而於五欲無增無減。所以者何?能知此法畢竟而無所有。以無所有故能如實知,而於彼法得如是忍,故名滿足成就五欲功德。阿難!以是事故,彼諸比丘作如是說:『我等今日滿足成就五欲功德。』阿難當知!彼作是說:『我等今日滿足成就邪見遠離正見』者,彼諸比丘知諸法邪、見諸法邪。阿難!邪名有為諸法皆是虛妄,此虛妄法猶若虛空不增不減,亦不住方亦無所屬。所以者何?離自性故。彼知是法皆悉平等,以平等故正見亦等,彼已遠離如是等想。所以者何?若有等想有不等想,彼諸比丘無有等想及不等想。所以者何?諸佛之法離一切想,彼於佛法通達無生,不得無生法。是故阿難!彼諸大德比丘作如是語:『我等今日具足成就邪見遠離正見。』阿難當知!彼作是說:『我等今日害多百千眾生命』者,阿難!彼諸比丘令此時會百千眾生諸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如幻、如影、如響,知此法故,離眾生想、離壽想、人想,離一切法想,以一切法不可種方便種菩提善根。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從諸比丘聞此密語,亦得離眾生想、壽想、人想,不數數死。所以者何?若著眾生想、壽想、人想則數數死,彼已遠離如是法故畢竟不生。是故阿難!彼諸比丘作如是說:『我等今日害多百千眾生命根。』阿難當知!彼作是說:『我等今日已逮菩提,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者,阿難!彼諸比丘,令此大眾百千萬億那由他諸天及人,即於今日得離煩惱得逮菩提。所以者何?此諸大眾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於今日聞說金剛句法,皆得無生法忍得見菩提,以是事故而作是說:『我等今日逮得菩提,我等今日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者,彼不斷煩惱不修佛法無餘煩惱。是故阿難!彼諸比丘作如是說:『我等今日已逮菩提,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言今日者,阿難當知!即於此日不生亦無所生,故名今日。(天竺正音不生與今日音同也)是故阿難!求菩薩乘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當漸損,以不可得法發菩提心,於一切法是名為出離菩提想,於一切法是名為入無餘涅槃而般涅槃。阿難!求菩薩乘族姓子,不應深著日想,不應以日而生晝想。阿難!愚小之人以日為晝想,無黠慧故。所以者何?若令此晝是真實、是堅牢、是常住者,應有積聚不應過去,唯應有晝不應有夜。阿難當知!有晝夜想者此是凡小。是故阿難!求菩薩乘族姓子有深心者,為善知識所護,不應生晝夜想。所以者何?求離一切想是菩提道故。」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明名為母, 能生生死故; 

已拔其根本,  是故名為害。 

不正觀思惟,  喜愛名為父; 

彼皆如實知,  畢竟無所有。 

以知無所有,  而害其根本; 

不緣無所有,  是故名為害。 

所說羅漢法,  及與凡夫法; 

彼已以智壞,  是故名為害。 

所有眾多相,  已知其性相; 

以不可壞法,  壞相名壞僧。 

本來所分別,  如來諸法想; 

彼已斷遠離,  知其不生滅。 

此想次第起,  思量知是空; 

如所說平等,  彼已能證知。 

所說欲功德,  其名有五種; 

遠離此諸想,  知想皆如幻。 

是諸比丘等,  於欲無增減; 

於導世師前,  而作如是說。 

知欲性皆空,  猶如夢所見; 

畢竟無所生,  於此智得滿。 

以邪智知法,  虛偽不牢固; 

邪名為虛妄,  於此智得滿。 

有為法虛妄,  而無有遠近; 

無知無近遠,  如五指摩空。 

彼說諸正見,  皆見是平等; 

如諸法平等,  知見等亦然。 

凡小多分別,  眾生想故死; 

若不得眾生,  亦無有死想。 

有緣諸眾生,  除其計壽想; 

知計壽過患,  除其如是想。 

遠離眾生想,  及與計壽想; 

彼作如是說,  害多眾生命。 

已遠離死想,  達無分別法; 

知不壞菩提,  不增無果報。 

死生不可聚,  覺了清淨法; 

一切法無諍,  不生常寂滅。 

不應分別晝,  亦不分別夜; 

於不來去法,  而求於菩提。 

凡小恒分別,  以日用為晝; 

欲求菩提者,  莫作是分別。 

彼以是密語,  宣說如是法;   

以知此法故,  能作如是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說此偈已,爾時會中百千眾生已拔疑箭,無復疑惑逮大照明,於諸法中得無生法忍,各自脫身所著上服,以奉文殊師利法王子,皆作是言:「願使我等於未來世,說是妙法覺悟眾生,如今文殊師利法王子覺悟眾生。」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除眾生疑照明佛法,法應如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百千眾生所有疑箭,非是世尊所拔斷耶?」

佛告阿難:「今此百千眾生,皆是文殊師利本所教化成就菩提,聞彼說法皆能信解。」

阿難白佛言:「是諸眾生皆於菩提不退轉耶?」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是諸眾生已於菩提而不退轉。所以者何?為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護念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諸比丘,生堅信想,生堅法想,生八人想,生須陀洹想,生斯陀含想,生阿那含想,生阿羅漢想,生聲聞想,生辟支佛想者,皆於菩提不退轉耶?」

佛告阿難:「是處難信,樂小法者,懶惰、懈怠、不勤精進、貪著飲食、貪著欲染,親近樂行欲染法者,好喜談說無益之語,亂心失念不具威儀,心意躁擾不攝諸根,輕躁嬉戲愚佷多語,如是眾生信是法難。阿難!著增上慢不能護身貪著身命,遠閑居處捨多聞法,破戒憍慢毀法竊法,不尊重法毀滅正法,貧窮法財喜樂非法,誹謗正法樂行非法,不知恩報恩,不敬佛法僧。阿難!如是眾生信是法難。慳心堅著惡戒瞋心,不解佛法,成就惡慧貧窮智慧,惡友所護遠離善友,不為般若波羅蜜所護,不為諸陀羅尼經王所護,起有得見,深重利養貪著衣鉢,於衣鉢物極生重心,不尊重和上、阿闍梨,於初夜後夜不勤行方便。阿難!如是眾生信是法難。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說非時語,貪、瞋、邪見、親近邪見,修行廣布邪方便法,無慚無悔朋黨交遊,獨行無伴離沙門法,行非沙門法,不信空無相無作無為不生不滅一切諸法非破壞相。阿難當知!如是眾生信是法難。」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即便默然。

爾時阿難承佛威神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世尊何故默無所說?」

文殊師利言:「將來惡世眾生,成就如是惡不善法,不能信解如是深法,以是事故世尊默然。」

尊者阿難問文殊師利言:「來世眾生少有信解如是法不?」

文殊師利言:「來世眾生信此法者甚少,猶如眾生不識珍寶者多、識者甚少。所以者何?非其智力所及。阿難!眾生亦爾,聞說此法信解者少;設有信解如是法者,不為國土城村人民所敬,國土人民咸共輕賤而遠離之。所以者何?此人先世作法留難業因緣故,今受此報。」

阿難請文殊師利言:「惟願為此少信解眾生敷演此義。」https://t.cn/A64FsvyF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八集给Ashi按摩他是鬼迷日眼的死样子《离谱》第九集他趁Ashi生病偷亲(戴登不知道ashi醒着)《下作》第十集还腆着脸说爱 想求一个机会《蹬鼻子上脸》相反的
  • 2023-9.3-去一趟日本大概要烧掉5w块...差不多就是一个徕卡M10P的机身+35 f1.4的价格了...有的时候还是在想日常生活里要带一个什么样的机器才
  • #今天也要开心##plog# 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却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它们。你经历的每件事,都有它的意义,我们总是希望人生能一帆风顺,但生活总是起起
  • 满五年的二手房则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它们的价格或许有所攀升。但是二手房价格或许将攀升,这是因为不满五年的房子的增值税增多,多出的费用本质上由买卖双方付,负的多少就
  • 我作为一名立场坚定的外部围观群众,向来没有独立调查能力,也接触不到原始数据,一切信息都是魔法部给的,没有任何原创,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淋巴数下降,是来自官方出版
  • 这公会的名字也是金泰亨 在我看来就是6粉前来支持啊[疑问]有什么不妥吗 我觉得超棒啊啊啊那些来指责我的 敢情你们真的也没看过原评论 就逼逼啥呢[疑问]原评论图我
  • 如果看到这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读完了,关于我的最重要的人的故事。 也许这一刻会为区区一个座位而感慨,自以为大彻大悟,其实,即使重新来过,我们依然会去争抢,因为
  • そして、今日この日まで使い続けてきた「がんぱりまなかん」10代の若さもあって全てに全力だった毎日が思い出されます。アンコールで行われた卒業セレモニーでは、喘息療
  • 可能是常来的缘故,保姆深知她的套路,没有回话,没过多久她就被美味吸引了,也忘记自己刚说过的话,大快朵颐的吃了起来,一口未毕就感叹枣子好吃,然后起身,熟练的到厨房
  • ”关于阿克进球“我认为这也是越位,我为富勒姆感到难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富勒姆的球员,在这之后我也会生气。”关于阿克进球“我认为这也是越位,我为富勒姆感到难
  • 之前约稿的时候她没说明情况,我还以为她是住校生,等了一个星期,结果说了两句就不理我了,我一般都是走定尾但我还是给她画完了还给她画了赠图(现在长记性了不付定金我不
  • ”“15分20秒的曼哈顿悬日之下,我曾在熙攘的人群中清醒沉沦于我的热烈,我的渴望,我的美好,无法抵抗。#骄阳伴我#焦虑到爆炸,想去北海道看雪,想去瑞士在世界尽头
  • #任嘉伦[超话]#「 怕苦的人苦一辈子 不怕苦的人一阵子 生活没有靠山 我们就是靠山 生活没有天下 我们就自己闯天下 没有资本,我们就自己赚资本 你弱了 困难就
  •   正在使用某种东方神秘功夫的景沅瞬间湿着眼眶倒地:“老攻,救救我~”  纪晏动作利落,迅速解决掉大反派,将日思夜想的景沅紧紧搂在怀里:“沅沅,你回来就好。”大
  • 快到学校的动车上,我望向窗外,脑海中浮现他在地铁上把耳机分我一半,和我介绍他游历欧洲拍下的风景,其实我当时很想告诉我,我从上海回过学校很多次,每一次坐上去程的地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
  • 久久凝视自然天空,一直一直,听黑塞和艺术派留给我的真理,就像一份补剂,哪怕按部就班,也必须自在燃烧但凡我能够看到的“变化”于我而言都是幸福的,于是我发现,能够感
  • 人其实挺可怜的,喜欢的总得不到,得到的又不珍惜,在一起的互相怀疑,失去的又开始怀念,怀念的总想着见面,相见的又开始恨晚,到最后,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
  • 第一顿饭选了一家环境比较好的川菜,店很火,人很多,即便如此,服务员小哥看我在拍照,还会主动停下来,帮我扶着头顶的灯打光,然后我们相视一笑。咖啡小哥以为我堂食就装
  • #FreenBecky[超话]# |#freenbecky# 230902 Freen line 留言(晚安日记“祝大家每晚都有好梦呐,大家都觉得很累不是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