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谛”的详细解析》】(一)

二谛是佛教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在讨论之前,十分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位重要的人物~龙树。

龙树菩萨是印度古代佛学大师,大乘佛教中观派奠基者。佛教史公认他是对佛陀二时教法、对般若经最权威的解读者。龙树菩萨公认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是《中论颂》。

早在《大乘入楞伽经》卷6中,佛陀就已经亲自为龙树做了授记:「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 能破有无宗。」
由此可见龙树菩萨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论颂》对二谛的解读
整部《中论颂》27品,约450颂左右,谈到二谛的就只有三个颂子。此处参看北京大学叶少勇教授的译文:

「诸佛陀之所说法,乃依二谛而宣说,即是世间俗成谛,以及最极胜义谛。若人不能善了知,此等二谛之分别,是则彼等不了知,甚深佛法中真实。如果不依于言说,不能解说最胜义,如果不悟入胜义,不能证得于涅槃。」

这段颂文提到了两对儿概念:第一,世间俗成谛与最极胜义谛,简称为世俗谛与胜义谛;第二,言说与胜义。

虽然龙树并没有对世俗谛与胜义谛明确地下定义,但此处颂文依然明确地解释了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区别。

“诸佛陀之所说法,乃依二谛而宣说,即是世间俗成谛,以及最极胜义谛。”即佛陀说法,是依世俗谛和胜义谛而宣说。佛陀为什么说法?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佛亲证的真实,以引领我们亲证真实、证得涅槃。因此,胜义谛,就是指佛亲证的真实,这一点没有争议。那什么是世俗谛呢?接着看颂文。

“若人不能善了知,此等二谛之分别,是则彼等不了知,甚深佛法中真实。”龙树说,如果不能很好地知道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区别,就不能知道佛陀所说的甚深佛法中的真实。因此知道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区别是至关重要的。刚才说了,胜义谛就是指佛亲证的真实。显然,世俗谛不是佛亲证的真实,而且有区别。但由前文可知,佛陀说法,又是依这两者而宣说,为什么呢?换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是“善了知”这二谛的区别呢?

龙树补充说道:“如果不依于言说,不能解说最胜义,如果不悟入胜义,不能证得于涅槃。”龙树说,如果不依靠言说,就不能解说最胜义。为什么呢?因为“最胜义”,也就是佛亲证的真实是离言的,只能依靠言说来说给我们听,否则我们不可能自己悟入胜义。佛亲证的真实是离言的,有没有经证呢?有的。依据《大乘入楞伽经》卷4:“云何自证法?谓诸佛所证我亦同证,不增不减,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由此可知,诸佛亲证的真实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的,换句话说就是言说无法诠表真实。龙树继续说:“如果不悟入胜义,不能证得于涅槃”,如果我们不悟入胜义,也就不能证得于涅槃。

综上可知,依于言说,才能悟入最胜义,这与前文所说“诸佛陀之所说法,乃依二谛而宣说”相呼应,佛陀就是依这二谛而说法,也就是依于言说来解说最胜义、依于世俗谛来解说胜义谛。因此,言说,指的就是龙树所说的“世俗谛”;胜义,指的就是佛陀亲证的真实——涅槃,即“胜义谛”。因此,要想解脱,证得涅槃,就必须依言说来解说和理解胜义,以引领我们凡夫因言悟入,亲证真实。所以龙树才说“诸佛陀之所说法,乃依二谛而宣说,即是世间俗成谛,以及最极胜义谛。”

关于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区别,佛陀在他的三时教法《楞伽经》中也有提到。依据《大乘入楞伽经》卷4〈3 无常品(四-五)〉:“宗趣法相者,谓自所证殊胜之相,离于文字语言分别,入无漏界成自地行,超过一切不正思觉,伏魔外道,生智慧光,是名宗趣法相。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于一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众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说法相。”[5]

依据经文,佛陀说了什么是宗趣法相,什么是言说法相。“宗趣法相者,谓自所证殊胜之相,离于文字语言分别”,由此可知,“宗趣法相”指的就是佛亲证的真实,因此相当于龙树所说的“胜义谛”;“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于一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众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说法相”,由此可知,“言说法相”指的就是佛说的法,相当于龙树所说的“世俗谛”。

这段经文明确地说了“宗趣法相”与“言说法相”的区别,与《中论颂》中的“如果不依于言说,不能解说最胜义,如果不悟入胜义,不能证得于涅槃。”法义完全呼应,即依言说法相来悟入宗趣法相。

因此,二谛,并不是佛陀讲了两条道理,而是说法的模式:即用言说来解说最胜义,以引领我们因言悟入,亲证真实。

(本文依据广东佛研会作者晶晶的原著基础上的编辑整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

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见思惑”像恒河沙、像灰尘那么多(用尘、沙来形容,是说明量很大,但并不是说有一个实体的东西)。

菩萨破“尘沙惑”就是菩萨觉诸有情,破一切众生的“见思惑”。它是从俗谛的层面来开显分别智的,这叫“道种智”。

佛是断尽一切无明啊,就得“一切种智”。

“依智”就是依这三乘的智慧。

不依识

“不依识”,“识”就是我们分别、攀缘的六识。它有个特点就是对待,能所对待、主客体对待,妄念纷飞。建立在妄念对待当中的,都不是正确的,都不能依靠。

佛教常常讲万法唯识,境由心生。一切的法,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心里显现出来的,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了解了这个智慧,你再观察我们的待人接物。冤家对头就很恨他,不想见他,甚至想怎么怎么样……那你说这个冤家对头从哪来的?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

跟你很有缘分的人,你很喜欢见他,很爱他,很亲近他,他也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全体的境界都跟你的念头、你的心有关系。

既然所有的境界都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那全体是你自己嘛!既然全体就是你自己,还有那么强的爱憎心干嘛呢?有那么强的取舍心干嘛呢?

你反而要思惟,既然都是我的心变现出来的,是我的一个组成部分,那我对所恨的人更要宽容,更要对他欢喜。要怨亲平等,而且把冤家对头放在前面,你对他要更好一点,来转化他。

如果依这个“识”一分别,那我们对所恨的人就越想越恨,越恨就越要跟他对着干,越要让他难受。这就是随着凡夫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去做,都在造业,造轮回的业。

空性

这个“智”,是般若的智慧、诸法的空性。

我们天天念《心经》,但不一定懂《心经》啊!《心经》虽然很短,却很深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空性当中,你首先要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你可以理解为一个菩萨的名称——观世音菩萨。但实际上这个名称是要让我们观照的,我们要观自在。

自在在哪里?自在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法界心啊!当我们向内观这个法界心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就是有情众生的觉悟者。因为你在观那个超越对待法的绝待的清净心、佛性。

这种人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天到晚都是往外分别的,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不好……你根本就不自在了,一天到晚都在爱憎分明当中讨日子过啊!要观自在。

在自在的心性当中是没有圣凡、人我、邪正、是非的分别的,你的心不就清净了吗?

度一切苦厄

真正能达到观自在的水平,那都是破无明的菩萨(法身大士)啊!因为我们每天都不自在,每天很痛苦,所以我们要训练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那种甚深、细微的般若波罗蜜多,能够引领我们到彼岸的智慧,具体要落实在“观五蕴皆空”!

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缘起法,无有自性,了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空空亦空,一空到底,十八空,你想想这是何等的境界?

我们就是执著五蕴的实有才在轮转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啊!如果五蕴全空了,那就证到圆通常自性了——“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我们就契入了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心性。

在这种境界当中还有什么“苦”,还有什么“厄”呢?“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度的,不只是世间这些贫贱富贵、种种的不如意,更有终极关怀的生死之苦啊!

三界的分段生死和出世间的变易生死,你就全都超脱出来了,你就回到了自性光明的境界——佛的智慧。要依这个智慧来修行,来安立我们这颗狂躁不安的妄心,不要再在心意识里面打转了啊!

转识成智

我们无始劫以来离不开心意识。心意识有三个层面:“心”,集起为心,第八识;“意”,恒审思量,第七识;“识”,分别,第六识。

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就是第六识,“执著”就是第七识,修行就是要转第六识和第七识,不要有那么强的分别。

为什么今年要写“憨”字?就是要打破你的分别心:执著第七识即执著第八识阿赖耶的见分为“我”,执著前面六识为“我所用”。心意识在“我”和“我所”当中非常执著,没有一刻的休息。

就是第六识、第七识把我们的心性遮盖住了。所以唯识学讲,你要修行,要转第六识、第七识,要在因地上转。

你因地转过来了,把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了,前五识就自然地转为“成所作智”,第八识就自然地转为“大圆镜智”。这就是转八识为四智。

念佛转识成智

不能在意这个“识”,因为依“识”就是轮回不休的,永远没有尽头的。无有穷尽的东西,一定要阻断。

为什么要念佛号?

念佛就如香象过河,截断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

多识活佛:
“ 色即是空 ”

真正涵义是 ……

“ 自性空 ”
指永恒的法相 

文 / 多识活佛

“ 色即是空 ”
意思是说:

“ 色 ”
并不是与空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东西,

“ 空 ”
也并不是与色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情况。

“ 色 ”

“ 空 ”
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 色 ”
指事物本身,

“ 空 ”
指事物的性质,
即真相。

从色
( 物质 )
本身来说,
它是一个存在,

但从它的根本性质来说,
它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
由多种因素组合的一种现象,

并不存在不依条件的绝对单一独立的
“ 自性 ”。

因此色本身就是无自性的空。

具有空这种性质的物质就是色。

这里的
“ 空 ”
指的就是自性空,
并非否定色的存在的空。

“ 自性空 ”
是一切因缘之物的永恒不变的性质,

也称永恒的
“ 法相 ”。

所以宗喀巴大师在
《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 》中,
说:

“ 什么事物依靠因缘,

什么事物便无自性。”

没有比您这个论断,
更加绝妙超群之说。

色这个概念包括整个物质客观世界,

但在此处与受想行识相对,
专指人身的物质部分。

“ 空即是色 ”
这句话还说明,

空的概念是以存在为前提的,
龟毛兔角之类本来没有的东西,
说它空或不空毫无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正在经历的、面临选择的,都不同,但我们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团聚。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
  • 顾少强说,这几年,她依然时常和家人一起旅行看世界,也在结交朋友、破圈体验等过程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有朋友说她,既“硬核”又“热气腾腾”“我的宣传语都想好了,河南
  • 学校的小冰箱给了我太多的幸福感,黑椰壳yyds沈阳好吃是真的,随便一家都不会踩雷喜欢开榴莲的感觉,像买彩票一样,要命的是我们宿舍都喜欢,一群人围着一颗小榴莲品头
  • 【生物多样性之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频繁打卡昌宁 】#生物多样性# 去年以来,安装在保山市昌宁县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多次、多地点监测拍摄到国家一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王源[超话]##王源新专辑夏野了# 当我沉进海底时 震耳欲聋的是我的心跳 当我繁忙又无趣地听完海底的回声 才发现原来世界的一切 繁忙短暂又无聊 而那年的夏天和
  • 栀子的营养价值虽高,功效作用也不少,但是我们在吃栀子的时候,也是要多多注意的。当然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小说,比如有一本叫《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甚或后来改编的电影《
  • 问就是因为太喜欢了,我不允许有爱山河令的人错过裤子放在外网的三段剪辑实在是绝绝子下午就比较惨了,处处都是bug,简单的东西搞了一下午也没好,不过愉快的是今天发了
  •   今天开了一个部门小会,大概也是最后一次以摄影副团的身份,在新团和摄影部开部元勋们的见面了叭。#尊贵的橘子皮[超话]#讨论组论坛体818隔壁那个表面被直男示
  •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必须要用心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期望播在那里,就必须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
  • ◇部落图片编辑团队◇黄敬东|王芳|李保东|美丽心情|一明心|凝固的音乐#视觉中国&500px#6月7日上午9时,伴随着考试铃声的响起,2021年北京市普
  • 三五好友欢聚一堂,说说笑笑,吃个烧烤听着音乐我太喜欢这种氛围了,不想结束的喜欢[可怜]已经和瘦周三次happy到凌晨了,希望我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以后少熬点夜
  • 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必须要用心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期望播在那里,就必须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
  • 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这样的操作看到 育児休業 这个条目解释中有一个 パパクオータ制 ,因为没有具体解释,所以我就去google了,出来了日文解释,大概就是说min
  • 再就事论事下,相关行业的大佬们来说说《科技日报》发的这35个问题确实么,并且对行业影响有多大?#恋与制作人[超话]#想了好久还是决定退游了我本来是个开服玩家 当
  • [doge]粗大的“Y型”毛孔,是典型的衰老型毛孔,因为弹力纤维萎缩,让毛孔壁缺乏支撑![阴险]爱美的小仙女们不只想要不晒黑,还想变白,那就要把美白丸安排上了~
  • 其实,风景在心里,你见与不见,风景都在那里;你寻与不寻,现实里总有一处美好,能让心灵皈依,泥炉茶煮满室香,闲与一斋剪灯烛。盛夏时,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雨过清凉
  • 揭秘衡水资本化,有多大危害
  • #【上海牙套妹妹投稿】[微风]选自@上海甜甜酱说牙齿 【上海本地专业口腔博主】 [话筒][上海↘『【三度深覆合牙齿前突歪斜】』[哈哈] [话筒][[偷笑]
  • #28天断食减肥[超话]# (实时更新)2021.06.11DAY 5(开心及极度饥饿的一天)体重:82.70 ⬇️ 0.4身高:181.5cm运动: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