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在家里学佛[超话]#调马喻

万物泽被 2022-08-29 05:00 发表于黑龙江

调 马 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野,四处冲撞,无法调御。有人想骑乘牠时,马即高举前腿上下跳跃;外出时就四处横行,不走正路,在沟渠中奔行,甚至冲撞树丛、墙壁。长者对此马的桀骜不驯非常瞋怒,便将牠拉回家中以鞭杖重重责打,不给牠饮水及草料,使牠苦痛饥渴。

这匹马因为苦痛饥渴,心中懊恼自责,却又无计可施。此时空中有声音对牠说:「你应当顺从主人的调御,如此就能免除责打饥渴之苦。」马听闻此语即心开意解。次日,长者再度试乘此马,在安置马鞍、辔头等器具时,马即顺从接受,不再上下跳跃,长者骑上马背后也不再抗拒作态;主人以缰绳示意牠往东西南北各方向前进,此马皆能遵从不违。主人十分满意,便供给牠饮水、谷粮,并且随时照料牠,使牠身形饱满健壮、气力充盛。此后,主人骑乘此马而行,牠便愈来愈柔顺,处处皆能符合主人的心意。

后来,这匹马生了两匹小马,长大后,长者便试骑小马。小马不仅不顺从,腾跃跳动、横冲直撞,连缰绳也扯断了,即使以鞭杖捶打,也不改其抗拒的行为。长者便将小马拉回家,让牠们挨饿;小马饥渴不堪,只好吃路边的杂草、饮肮脏的水,想到自己所受的灾殃,觉得实在是自作自受,又能怨谁呢?到了夜晚,小马去见母亲,长跪请问:「主人现在对我们满怀瞋怒之心,不但不供给饮食,还严酷地鞭打我们。母亲,您怎么自己安处优渥的环境,欣然来去,如鸿鹄一般昂首远眺,充满欢喜,而不顾念、忧虑孩子们受到残酷的待遇呢?」

母马回答:「这是你们自己的过失,怎能责怪他人?如果长者为你们装辔头、披马鞍时,你们就温顺地让主人骑乘;不论他想往东或往西,也都顺从他的心意,就能得到他的喜爱。这原本是非常容易的事,你们却反其道而行,才会受此灾殃!」小马听闻母亲教诲,次日即依教而行。长者试骑时,为牠们安置辔头、马鞍,小马皆安然顺从;长者骑乘时令马前进、停止,小马也都遵行不违,使长者大为欢喜。此后,小马被调御得柔顺驯良,随时都能得到充足的饮食,与母马待遇相同。

在此故事中,以马比喻众生,由于众生迷惑不觉,放纵己意、任性而为,故佛陀为说种种法门,使其明白言行举止、进退取舍的轨范。不受约制的马匹譬喻行为偏离常轨、甚至造作重罪者,佛陀则他们开示持五戒、行十善,便能得人天福报;若违犯五戒、造作十恶,便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承受极大苦痛之因果,并告诉他们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不休、无一安稳之处的种种苦患。如果众生既不造恶业、又能持守五戒十善,佛陀就以四无量心、六波罗蜜、神通自在等法门来教化他们,令他们灭除贪瞋痴三毒及五盖烦恼,契悟十方诸佛的殊胜境界。

而小马长跪母马前,请问不受灾殃之法,则是比喻当行者向善知识请益修行法则时,师长所开示之深浅不同行门,皆有其用意。对于希求人天福报者,便说明持守五戒十善为人天善因的道理;对于志求无上正等正觉、精进勇猛之人,善知识则为其开演「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及四无量心、六波罗蜜等菩萨行门,令其能出离三界生死、上报四恩,更进一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以大乘心往来三界之中,运用种种神通方便,度脱一切有情。

典故摘自:

《生经.卷第四.佛说马喻经第四十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以上的四点,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毕竟文玩葫芦的包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那么把一件简单的事长期坚持,就是不简单了,何况是四件呢,所以,想要把文
  • [月亮][微笑][奥特曼]一个给节目播出的四周年准备蛋糕却像是两个人单独的纪念 一个一直心心念念的不是节目四周年而是两个人相识的五周年 “那三周年为什么没过呢”
  • 或者因为什么矛盾让他觉得你过去给他的爱是假的,他就会怀疑你一定不会一直爱他。因为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新鲜和刺激,而是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他就不会再在猜疑中而受委
  • 我试用了一下水乳,保湿力简直绝绝子,太适合妈妈这种大干皮啦!谁懂啊啊啊好拿捏我[馋嘴]恋爱脑别管了12我和屁老师的默契哈哈哈哈哈哈想我的双胞胎老姐姐了,祝她考试
  • 陪喜欢的人做他喜欢的事,也蛮不错的#小林的碎碎念plog##碎碎念#-东西已经全部打包好,以为做完核酸就可以搬家了。每日演练-言语#fei的行测经验碎碎念# 说
  • 九阳破壁机 南极人榨汁机[心]百菲酪水牛纯奶[心]茉寻光腿神器 [心]网易 云音乐蓝牙耳机[心]网易 云音乐氧气耳机[挤眼]这些个推荐[心]谁不是从一个心地善良
  • 具体多少钱我不知道应该挺贵的…更有甚者问完价格来句:知道了…就消失啦!真的特别讨厌那种不分时间的问你:你们这个车多少钱?
  • 事实证明,大家当初的担心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最终也一一应验了文章跟姚笛合作中,因为有太多的对手戏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不管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剧外,都成了亲密恋人
  • 身轻了才能笑开;笑开了才能立身,身处红尘中,心居万物外。心净了,便没了阴晴,没了悲喜,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生命的涵义。
  • 雨敲芭蕉,逢身又遇一季秋。隐院深幽,一壶清茶泡情愁。昨起秋风,片片香叶 诉情仇。女儿身,男儿忧。前世载不动今生愁。情绵绵,意绵绵,情至深处泪湿襟。生无语,死无忧
  • #万般模样不如你# 没有阳光花儿不香,没有爱情生活不甜————MSR 男主人转身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眶就溢满了泪水![泪] 2:00min之后才是说给我们听的啊[
  • !!
  • ▫️纳尔齐斯渴慕歌尔德蒙这样的生活,对于这位友人他是疼惜,甚至弥补了他失去了的另外一半天性,但生命也在一次次的盛放中变成了灰烬。我每次看国乒比赛 尤其是和日本我
  • 新财富上榜分析师、东吴证券周尔双认为,2021-2022年是HJT降本的关键节点,2022年HJT新增产能将达20-30GW,随着2022年底HJT制造成本将会
  • 亦如趙勇老師此次以百合花為題,創作的工筆百合,      白花純潔嬌潤慾滴,姿態高雅。      趙老師再點以蜂、蝶修飾,使畫面又多了幾分靈動,讓我們一起欣賞趙
  • 把这样的美丽收入镜头,让那些不能来到这些地方的人领略这里的美好,这也是Ryan的愿望。Ryan去到了小小的村庄,在那里与人把酒言欢,有时候很难说自己在这样的生活
  • 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明白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懂得了爱护口腔就是爱护身体健康的道理,身体健康需要从“齿”健康。祝大家,爱牙护牙,从“齿”健康,身体才更健康哦~~~
  • 正能量是清水、负能量是脏水、就像外界的居住地一样影响人的状态。(今日突发奇想)不知大家有过没有一种朋友 人很好但就是爱抱怨 一点小事吐槽个不停 有时你说一句自己
  • 经常听人说买到划线或标注的书看到上个主人的记录怎么怎么样,有的有意外之喜,总之是好的感觉。买的时候只有“泛黄或褪色、轻度污渍”的了,还好,就是打磨的时候有的页面
  • 五月:也会和别人瞪眼睛,但整体这个月先招受别人的污蔑,之后而收益。很多地方把它形容成月亮关键词就是:【温柔,细腻,包容性强】✅在兄弟和父母,长辈相关宫位里只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