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吸欧气!#逛菜市场也能发现新物种#】“没准儿是个新种!”这句玩笑话,成了真。

2021年春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滨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撞见几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虫,由于飞得很“笨”——“挺着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滨清注意,他们迅速掏出捕虫网采集下来,还打趣或许是个新物种,没想到一语中的。

这种小黑虫,正是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的4个新物种之一——三叉诺襀。

新物种的发现有何意义?靠“找”还是靠“碰”?如何验证真“新”?野外考察会面临哪些危险?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新物种发现者,探寻新物种发现背后的故事。

【发现:靠积累 也是意外】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朱滨清都在野外考察,但他不会刻意去找新物种。

“新物种的发现有一定随机性,有时跑一晚上什么都没看见,有时只是停车休息下,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朱滨清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运气,调查人员的耐心和积累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图1:朱滨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本底调查 朱滨清供图

例如,朱滨清本人对昆虫中的襀翅目非常熟悉,但为了此次本底调查,他还是查阅许多资料,充分掌握武夷山当地“老种”特征,这才能在发现三叉诺襀和武夷山诺襀两个新种时一目了然。

“襀翅目对环境非常敏感,和蜉蝣目、毛翅目一起,是国际上常用的水质监测类群,它们的存在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朱滨清说,保护物种最重要的是保护原生环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馆副馆长金效华亦认为,发现认识新物种,一方面是认识自然进化本身,另一方面是摸清“家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2:金效华在西藏米林考察 金效华供图

金效华对兰科植物有着20多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60多个新物种。他表示,发现新物种需要发现者有深厚的积累,但大部分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6年,金效华在缅甸葡萄地区考察,在经过村旁一颗树时,他抬头间猛然发现一株看起来像兰花的奇怪植物,仔细分辨后确认它是一株蝴蝶兰,而且是一个新物种。

“意外”之喜接踵而至。2017年在同一片地区,金效华在一片被烧光的竹林中看到几棵还未烧毁的竹子,蹲下来仔细一看,竹子底部竟然长了植物。“是天麻!”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果不其然,经过调查验证,这株天麻确实是新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则有一段长达10年“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2010年,吴刚在菜市场购买了一种叫作见手青的牛肝菌,看着似曾相识,但又与其他见手青不一样。“这种见手青个头大很容易被采摘,但是菜市场卖的绝大部分是不成熟的,没有孢子产生,所以缺少用于真菌物种鉴定的重要形态数据。再加上我们一直没有在野外采到标本,鉴定工作停滞不前。”

直到2020年,吴刚的师弟终于在云南大理的松林中采集到它,这才证明这种见手青代表了一个新属和新种。

图3:吴刚正在察看牛肝菌切开后的受伤变色情况 吴刚供图

身在云南,经常能发现“躺”在菜市场上的野生菌新物种。“拿我研究的牛肝菌来说,在菜市场上有很多俗名,比如黄癞头、紫见手、红葱、白葱等。其中红葱就是我发表的新属新种,但我从来没有在野外采到过,可能是被老百姓采了,因为卖价不错。”吴刚说,为了做研究,他们也会去菜市场购买野生菌。

【验证:靠眼缘,更要证据】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往往依靠外貌差异;一个新物种的验证,则需要充分可靠的证据。

吴刚告诉记者,目前物种分类中,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形态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数据来认识物种。

但他也提出,分子手段在极大地提升发现新种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衍生其他问题,例如“同物异名”,即不同人给同一物种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最先发表的、符合命名法规的才是有效名。

吴刚就犯过这样的“错误”。2016年,他发表了一个牛肝菌新种,但2019年却有同行质疑这个新种是“同物异名”。

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的携带者”,该同行对相似物种的模式标本重新研究后发现,模式标本的子实体是不成熟的,论文中的原始数据并不完全正确,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刚发表的并不是一个新物种。

“实际上,我对前人发表的物种原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物种在孢子大小上的明显区别,我就认定是新物种,问题就出在我没有研究已发表物种的模式标本。当你对自己研究类群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吴刚说。

在金效华看来,发现的新物种与前人发现的物种“撞车”,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但随着文献上网、标本上网,学者在查阅文献和标本时也更加便利,这种情况和风险也随之降低。

对于此次发现的两个新物种,朱滨清等人在收集到标本后,又经过近半年的整理、筛选、观察、比对,才最终确定为新种。

朱滨清认为,DNA测序、基因拓扑结构分析等现代手段提高了对隐存种,近似种等表型不易被区分的物种的身份界定,但不能代替传统的分类学,终归要回归物种表型上的差异,而这也是许多从业人员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就爱好研究昆虫,我的同事、同行也基本是因为热爱从事的这行。”

【野外:有惊吓 也有惊喜】

从开始研究兰科植物,金效华有80多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考察。

他认为,发表文章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不应该局限于野外还是实验室的形式,但野外考察非常重要,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对科学敏感度和对生物进化现象敏锐性的重要过程。

但野外考察,也是与危险共存和搏斗的过程。

图4:金效华在西藏墨脱县考察 金效华供图

2004年,不到30岁的金效华前往海南的热带雨林考察兰科植物,由于向导也喜欢观察植物,他们不知不觉地走散了。更糟糕的是,又下起了暴雨。

金效华冷静了一下,凭借经验判断村庄应该在低处,于是一路往低处走,所幸下了山。又搭乘老乡的摩托车,再步行到达90公里外的县城,终于与大部队取得联系。

还有一次更“要命”。2007年金效华等10多人从云南的贡山独龙江步行走到西藏察隅时,在穿过无人区,翻过海拔4700米的垭口后,他们发现快断粮了。

所幸,一行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地的部队。由于大雪封山,部队粮食也十分紧缺,但依然为他们挤出了前行的口粮,而原计划三四天的路程,实际上走了七天。

为此,金效华总结了几点野外考察经验:安全第一,一定要用当地向导,带够粮食。

图5:吴刚在浙江景宁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本底调查 吴刚供图

吴刚则有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

2011年,他们一行10多人前往云南怒江州考察,原本计划爬过怒江边上的一座陡山,再通过一座吊桥过去。但当爬至山顶时,才发现没有了前进的路。

碰巧一位老乡路过,他们赶紧问了路并沿着这条路走,结果还是没走出去。焦急中,他们又“摸”到一条小水沟,于是沿着小水沟往下走,终于走到了怒江江边。

令吴刚惊喜的是,迷路当天,他竟然采到了一个牛肝菌新属的物种,“不枉此次迷路”,他笑着说。

朱滨清也有一次在山里跋涉的经历。那天突降暴雨,导致山路塌方,他们不得不放弃汽车,背着设备从早上9点走到凌晨2点才出山。

图6: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璀璨星河 朱滨清摄

常年在野外,科考人员也得到了老乡、摄影爱好者、护林员的许多帮助。朱滨清表示,很多老乡看见稀奇的物种都会拍照发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有时候我们也会住在老乡家里,山里的夜间真的能看见灿烂的银河,太震撼了!”https://t.cn/A6JH8WNf

【来吸欧气!#逛菜市场也能发现新物种#】“没准儿是个新种!”这句玩笑话,成了真。

2021年春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滨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撞见几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虫,由于飞得很“笨”——“挺着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滨清注意,他们迅速掏出捕虫网采集下来,还打趣或许是个新物种,没想到一语中的。

这种小黑虫,正是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公布的4个新物种之一——三叉诺襀。

新物种的发现有何意义?靠“找”还是靠“碰”?如何验证真“新”?野外考察会面临哪些危险?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新物种发现者,探寻新物种发现背后的故事。

【发现:靠积累 也是意外】

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朱滨清都在野外考察,但他不会刻意去找新物种。

“新物种的发现有一定随机性,有时跑一晚上什么都没看见,有时只是停车休息下,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朱滨清告诉《中国科学报》,除了运气,调查人员的耐心和积累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图1:朱滨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本底调查 朱滨清供图

例如,朱滨清本人对昆虫中的襀翅目非常熟悉,但为了此次本底调查,他还是查阅许多资料,充分掌握武夷山当地“老种”特征,这才能在发现三叉诺襀和武夷山诺襀两个新种时一目了然。

“襀翅目对环境非常敏感,和蜉蝣目、毛翅目一起,是国际上常用的水质监测类群,它们的存在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朱滨清说,保护物种最重要的是保护原生环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标本馆副馆长金效华亦认为,发现认识新物种,一方面是认识自然进化本身,另一方面是摸清“家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2:金效华在西藏米林考察 金效华供图

金效华对兰科植物有着20多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60多个新物种。他表示,发现新物种需要发现者有深厚的积累,但大部分新物种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6年,金效华在缅甸葡萄地区考察,在经过村旁一颗树时,他抬头间猛然发现一株看起来像兰花的奇怪植物,仔细分辨后确认它是一株蝴蝶兰,而且是一个新物种。

“意外”之喜接踵而至。2017年在同一片地区,金效华在一片被烧光的竹林中看到几棵还未烧毁的竹子,蹲下来仔细一看,竹子底部竟然长了植物。“是天麻!”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果不其然,经过调查验证,这株天麻确实是新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则有一段长达10年“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2010年,吴刚在菜市场购买了一种叫作见手青的牛肝菌,看着似曾相识,但又与其他见手青不一样。“这种见手青个头大很容易被采摘,但是菜市场卖的绝大部分是不成熟的,没有孢子产生,所以缺少用于真菌物种鉴定的重要形态数据。再加上我们一直没有在野外采到标本,鉴定工作停滞不前。”

直到2020年,吴刚的师弟终于在云南大理的松林中采集到它,这才证明这种见手青代表了一个新属和新种。

图3:吴刚正在察看牛肝菌切开后的受伤变色情况 吴刚供图

身在云南,经常能发现“躺”在菜市场上的野生菌新物种。“拿我研究的牛肝菌来说,在菜市场上有很多俗名,比如黄癞头、紫见手、红葱、白葱等。其中红葱就是我发表的新属新种,但我从来没有在野外采到过,可能是被老百姓采了,因为卖价不错。”吴刚说,为了做研究,他们也会去菜市场购买野生菌。

【验证:靠眼缘,更要证据】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往往依靠外貌差异;一个新物种的验证,则需要充分可靠的证据。

吴刚告诉记者,目前物种分类中,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形态学特征以及生态学数据来认识物种。

但他也提出,分子手段在极大地提升发现新种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衍生其他问题,例如“同物异名”,即不同人给同一物种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最先发表的、符合命名法规的才是有效名。

吴刚就犯过这样的“错误”。2016年,他发表了一个牛肝菌新种,但2019年却有同行质疑这个新种是“同物异名”。

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的携带者”,该同行对相似物种的模式标本重新研究后发现,模式标本的子实体是不成熟的,论文中的原始数据并不完全正确,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吴刚发表的并不是一个新物种。

“实际上,我对前人发表的物种原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两个物种在孢子大小上的明显区别,我就认定是新物种,问题就出在我没有研究已发表物种的模式标本。当你对自己研究类群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吴刚说。

在金效华看来,发现的新物种与前人发现的物种“撞车”,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但随着文献上网、标本上网,学者在查阅文献和标本时也更加便利,这种情况和风险也随之降低。

对于此次发现的两个新物种,朱滨清等人在收集到标本后,又经过近半年的整理、筛选、观察、比对,才最终确定为新种。

朱滨清认为,DNA测序、基因拓扑结构分析等现代手段提高了对隐存种,近似种等表型不易被区分的物种的身份界定,但不能代替传统的分类学,终归要回归物种表型上的差异,而这也是许多从业人员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就爱好研究昆虫,我的同事、同行也基本是因为热爱从事的这行。”

【野外:有惊吓 也有惊喜】

从开始研究兰科植物,金效华有80多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考察。

他认为,发表文章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不应该局限于野外还是实验室的形式,但野外考察非常重要,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对科学敏感度和对生物进化现象敏锐性的重要过程。

但野外考察,也是与危险共存和搏斗的过程。

图4:金效华在西藏墨脱县考察 金效华供图

2004年,不到30岁的金效华前往海南的热带雨林考察兰科植物,由于向导也喜欢观察植物,他们不知不觉地走散了。更糟糕的是,又下起了暴雨。

金效华冷静了一下,凭借经验判断村庄应该在低处,于是一路往低处走,所幸下了山。又搭乘老乡的摩托车,再步行到达90公里外的县城,终于与大部队取得联系。

还有一次更“要命”。2007年金效华等10多人从云南的贡山独龙江步行走到西藏察隅时,在穿过无人区,翻过海拔4700米的垭口后,他们发现快断粮了。

所幸,一行人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地的部队。由于大雪封山,部队粮食也十分紧缺,但依然为他们挤出了前行的口粮,而原计划三四天的路程,实际上走了七天。

为此,金效华总结了几点野外考察经验:安全第一,一定要用当地向导,带够粮食。

图5:吴刚在浙江景宁开展大型真菌多样性本底调查 吴刚供图

吴刚则有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

2011年,他们一行10多人前往云南怒江州考察,原本计划爬过怒江边上的一座陡山,再通过一座吊桥过去。但当爬至山顶时,才发现没有了前进的路。

碰巧一位老乡路过,他们赶紧问了路并沿着这条路走,结果还是没走出去。焦急中,他们又“摸”到一条小水沟,于是沿着小水沟往下走,终于走到了怒江江边。

令吴刚惊喜的是,迷路当天,他竟然采到了一个牛肝菌新属的物种,“不枉此次迷路”,他笑着说。

朱滨清也有一次在山里跋涉的经历。那天突降暴雨,导致山路塌方,他们不得不放弃汽车,背着设备从早上9点走到凌晨2点才出山。

图6: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璀璨星河 朱滨清摄

常年在野外,科考人员也得到了老乡、摄影爱好者、护林员的许多帮助。朱滨清表示,很多老乡看见稀奇的物种都会拍照发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有时候我们也会住在老乡家里,山里的夜间真的能看见灿烂的银河,太震撼了!”https://t.cn/A6JH8WNf

#华为Mate40Pro和iPhone13哪个好#
华为mate40pro 5G版一机难求,甚至要加价才能买到。最近华为商城悄悄的上架了华为mate40pro 5G全网通8G+256G的版本,标配无充电套装,价格为6799元。
那么2022 年1月适合买华为 Mate 40 Pro 还是 iPhone 13 呢?
华为Mate40 Pro
华为近几年的遭遇让人同情,花粉们也在期待新机的到来,目前最受欢迎的机型就是华为Mate40 Pro,它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虽然在售的只有4G版本,但也抵挡不住花粉的热爱。这款手机搭载麒麟9000处理器,由台积电5nm工艺制程,在2022年也不甘落后,性能属于第一梯队,配备4400mAh容量电池,最高支持66W超级快充,无线充电也达到了50W。
唯一的缺陷就是缺少了5G,但目前的情况来看4G依旧可以使用,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普及WIFI,所以5G对很多用户不是刚需,在升级到鸿蒙OS2.0系统后,华为Mate40 Pro的响应速度和网络流畅度大幅度提升,用户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以后不够用。
如今华为Mate40 Pro的售价在6500元左右,适合喜欢华为手机的用户,并且对5G网络不是刚需,排除这些原因后,它还是有不错的表现。
iPhone 13
首先,苹果13有5种机身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星光色,午夜色,蓝色。苹果的这几种颜色搭配玻璃背板非常有质感,尤其红色和粉色非常具有辨识度。
华为mate40pro也有5种机身颜色,分别为秘银色,釉白色,亮黑色,夏日胡杨,秋日胡杨,这几种颜色和机身的造型没有特别的亮点。
总体来说,苹果13更好看,更加的具有辨识度。
另外,华为mate40pro的处理器为看家的麒麟9000,苹果13位最新的A15仿生芯片。麒麟9000的跑分比A15差了不少,A15至少目前看来还是最强的手机处理器。实测,华为mate40pro的处理速度也是没有苹果13的快,苹果13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更为优异。
如果对手机的处理速度要求比较高,比如有剪辑视频,编辑照片,玩大型游戏,建议入手苹果13,在这些方面都远强于华为mate40Pro。
还有,华为mate40pro电池为4400 mAh,苹果13的电池为3095mAh,要略小于华为手机电池容量,两款手机的续航差别不大。
华为mate40pro已经支持66W快充,苹果13虽然支持30W及以上的快充,但是实际充电的功率还是维持在22W左右,因此在充电速度上华为mate40Pro更占一些优势。
但是苹果13对电池的保护更完备,可以查看电池的健康,并进行管理。
此外,iPhone 13 虽然在亮度上比不了 Pro 系列,但也支持 HDR 显示,观看 HDR 影片时效果确实非常惊艳。除此之外,出色的色彩管理系统、无感的自动亮度调节,还有原彩显示都为这块屏幕加分许多。
最后影像配置上,iPhone 13 拥有更大的传感器,支持更好的防抖效果,其实就相当于去掉长焦的 iPhone 12 Pro,相比 13 Pro 系列也同样是缺失了长焦镜头,如果你是个比较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那它可能不适合你。至于拍摄风格,不管是后摄还是前置,都是一如既往的真实。iPhone 历来都是这种风格,它的影像算法集中在人像模式、电影效果、光效、智能 HDR等功能层面,而很少会去改变照片原有的色彩。就像很多爱自拍的女生说的那样,他们更愿意把苹果手机的原相机当作一种标准,基于这一标准,无论是直出照片还是继续修图都会更好一些。
不过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做出的购机选择也是会有所不同的,但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还是要将自身的需求以及几款手机的对比优点相结合,才能够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综上,如果想要拥有极致的系统体验,“有面子”,建议选择苹果13。如果想拥有强悍的拍照功能,超长的续航能力,建议选择华为mate40Pr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商业零售重镇上海,在“五一”假期推出“五五购物节”,众多线上、线下零售巨头参与,带旺消费经济。让金融人们注意的是,通过消费节,数字人民币正在更多场景实践,“飞
  • #月日深圳财富分享会 ❤️ 每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也许一开始都无人问津;可是会有人默默的扶持着你,那就是团队! 每一门日进斗金的生意,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都不足以
  • 我在远方 诗歌 写于2016年11月16日 我在远方 在离你很远的地方 这里没有你的身影 没有你的芬芳 没有你的脸庞 只有我那还保存着的旧相片 我在远方
  • #每日一善[超话]# | #阳光信用# 无论生活的路上会遇到多少障碍,都希望我们能竭尽所能地跑完这一程,没有人为你的失败负责,只有人为你的成功喝彩。就算
  • 道教六种神通修行起来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深度好文) 在道家的法门里,六神通的获取并非只有一条路线,比如术道可得六神通,内丹修炼可得六神通,踏罡步斗可得六
  • 今天受邀参加【格乐利雅和 Verawang跨界合作首秀梦想之纱婚礼艺境】 十分荣幸~ 其实每个女孩对婚纱都充满了憧憬,幻想自己在结婚那天穿上最美丽的婚纱,当我看
  • 把誓言写在“战疫”一线!火线入党的他们,转正了…… 年3月,他们在“战疫”一线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年后的今天,他们期满转正,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
  • 他压低了嗓音说:“只有死人才见过孟婆,可是我却在那时见过。”然后,便是他的故事了…… 那是哪一年,他也记不清了,但那是个冬天,一个夜里他像往常一样回家,可是这
  • 《正青春》 是巧合嘛?No. SW销售部菜鸟章小鱼每次签到合同完成指标都和温哲有关。 第一次,试用期考题销货 和凌潇潇pk,通过写字楼里网络公司直播带货,而这
  • 再不打疫苗,你可能会遇到这些“麻烦”
  • The Brothers Music Studio 學唱歌 - 香港首屈一指歌唱學府 • 五月開課 ‍♂ Brian Sir 親自教授小組 現正接受報名 •
  • 我至今单身,并不是因为情商低,并不是忘不了谁,请别独自揣摩我有多复杂,我只是稍微比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随便抓着个人就告诉自己处着试试。 …… 太矜持怕
  • 新的笔记本用起来好顺手呀 今天把手机修好啦,店长小哥哥好帅服务好周到。去逛逛,买了白辣椒牛肉的海底捞拌饭,我觉得它可以跟我买的豆浆一配[喵喵][喵喵]还有酸奶麦
  • #任嘉伦邢菲初夏氛围感大片# [心]#顾川吃火锅辣没电# " , , . ' , , ." —— 夕阳下相拥
  • #黄家驹音乐网[超话]# 这对于喜欢BEYOND的人,是一件幸事。所以我一直是一种怀念与尊重相融的感情去感受BEYOND音乐,感触BEYOND精神。看过很多关于
  • 在一起工作也2年多啦很感谢你这2年多的陪伴与支持 无论多难都陪着我 今天是你的生日也依旧不说工作了一整天 因为大大小小的事都压在你的身上 我也努力的做好该做的不
  • #天气趋势#往后的日子晴冷继续,天空呈现复制、粘贴版本,展现一往“晴”深的样子,晴到多云的天气唱主角,偶尔云量有所增加。 未来三天气温比较淡定,略微有所回升,但
  • 我妈真是一阵一阵的,耳根子软三姑六婆一在她面前作妖,就来说我,被我怼完又好一阵。昨天又不知道哪个谁在她面前吹风,疲惫不堪的我打开微信,听见她用十分责备语音质问:
  • 【#马来西亚实施全国行动管制令#】当地时间10日,#马来西亚新增新冠确诊3807例#,累计确诊444484例。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当晚宣布,即刻起在全国实施行动管
  • 以前无论白天跟爸比玩得多疯,晚上睡觉一定要粘着我一起睡[doge]要稳妈咪~但现在爸比每天晚上都跟他讲睡前故事,然后天哥非常积极的回应爸比讲哪个哪个故事,然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