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河湾扶贫纪事》为何感人至深】杨益军根据千余篇《扶贫日志》创作的《草河湾扶贫纪事》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读者喜爱,成为网上热销读物,被推荐参评2022年6月“中国好书榜”,目前已通过初选。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的扶贫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

  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望江县司阁村原第一书记李传玺表示:“这本书让扶贫干部找到了共同的感受和记忆。”

  没有接触过脱贫攻坚的读者说:“被这本书感动得热泪盈框,没想到贫困村脱贫的背后会有这么多精彩故事!”

  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燕少红感叹:“我满含热泪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感觉这不仅是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更是一本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活教材,工作队在草河湾展现的朴实情怀及扶贫智慧堪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案例。”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树认为,这本脱贫攻坚题材的精品之作感人至深,我们有责任向广大读者推介!

  97岁的绿色美学开拓者、著名美学大家郭因用放大镜看完这部20多万字作品,称赞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为“讲好扶贫故事”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一本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

  “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字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犹如草河湾大地成熟的庄稼,颗粒圆润,浆汁饱满,有劲道,耐咀嚼,为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留下了一份鲜活的档案。”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在题为《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的序言中指出:“经过岁月的磨洗,这部图文并茂的大许村脱贫档案,也许就会像其他许多留存下来的案例一样,将成为一块追忆、解读中国扶贫脱贫历史的活化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草河湾的故事,不仅是西湖的,颍州的,也是阜阳、安徽的,更是中国的。”

  在杨益军看来,作品出来后起码要让全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或多或少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以众多小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把草河湾多姿多彩的人物群体客观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力图全方位立体化呈现贫困村在不同时期的原生态情景,诸如:贫困村和贫困户当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工作队吃住在村是通过什么办法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的?工作队为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因地制宜采取了哪些措施?工作队在扶贫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工作队用什么办法促进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工作队是如何抓党建促脱贫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工作队是如何让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贫困村脱贫验收接受省第三方评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等等,这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节点从这部作品中都能看到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李忠杰在序言中写道:“大实践是由小细节构成的。当年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之所以一直为我们所称道,就是因为他们都深入解剖了一只麻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典型。纪录和反映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既需要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鲜活的具体案例。《草河湾扶贫纪事》正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大许村是全国12.8万个贫困村的缩影,作者把大许村放在全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下深度解剖,写深、写透、写活草河湾,生动解读中国扶贫脱贫最真实的农村图景。

  一本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

  燕少红撰文称:这部20多万字作品,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始末,一条明线即:通过169张红彤彤脱贫光荣证背后的故事,立体化呈现共青团安徽省委驻大许村扶贫工作队带领草河湾人民摆脱贫困的全过程;另一条暗线即:工作队在草河湾运用思想政治工作金钥匙激活了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打开这部作品,思想政治工作在草河湾大地散发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首篇万余字《谁说老朱“头难剃”》,作者在文中一开始就把老朱和包片村干部陈继芬激烈的正面冲突推到了读者面前。为侄子建房的补助款老朱坚信村干部要么没尽力要么从中做了手脚,对村干部太深的成见致他和村妇联主席发生尖锐冲突,因怀疑陈继芬有意少了他一袋化肥,于是在陈继芬主持的评议会上故意找茬,导致评议贫困户脱贫的村民小组会议被老朱搅得不欢而散。在老朱眼里,草河湾干部大都吃拿卡要,没几个形象光彩的,就是这个村干部见了绕着走的“头难剃”,经工作队循循善诱居然变身为正能量满满的“颍州好人”。在燕少红看来《草河湾扶贫纪事》中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扶贫案例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启迪:刘寨自然庄修路的事因宅基地纠纷像一团乱麻,扯不断还越理越乱,面对“烫手山芋”,第一书记第12次前往调解的时候,皆大欢喜,他究竟采用什么招法化解了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多年前外出打工意外被截掉一只胳膊的贫困户明恒星,长期走不出失去左臂的阴霾,就是这个萎靡不振的贫困户,居然浴火重生,实现了由贫困户到颍州区劳动模范的华丽转身,这个跌入人生谷底的贫困户是如何被工作队转变为当地党报头版报道的典型的?贫困户宋金军妻子瘫痪多年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他一有空就不由自主的往村头牌场跑,第一书记是如何激发其脱贫斗志,助力他成为脱贫标兵的?贫困户许国芳丈夫去世后整日愁眉苦脸,出门遇见村人她老远就低着头,工作队如何出招,让这个精神抑郁的农家妇女转身为神情开朗的最美脱贫户的?在大学校园读书的许国芳女儿为何在千里之外第一时间向家乡的第一书记报告入党喜讯?向工作队诉说儿女不给赡养费的村民刘研宏,为当贫困户差点让儿女背上了不孝的黑锅,这位故意夸大贫困的村民为何反而托人向工作队求情不当贫困户了?伴随朴实无华的文字,这些来自草河湾现场的扶贫情景,原汁原味再现了团省委工作队这个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彩画面。

  一些“三农”问题专家表示:农民问题是我党始终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做实做活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事关执政党根基问题,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法绕过的一个时代课题。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如何避免“干部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的尴尬,《草河湾扶贫纪事》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前沿阵地“现场直播”

  在杨益军看来,和专业作家相比,文学性、艺术性是自己的短板,但自己四年多吃住在村,有缘拥有千余篇《扶贫日志》,有缘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向读者“现场直播”自己的扶贫亲历;与此同时,和众多想写扶贫生活作品的驻村工作队员相比,杨益军“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主任记者”的双重身份,又多了点职业优势。作为草河湾摆脱贫困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杨益军认为这部作品是他面对草河湾大地必须完成的答卷!

  杨益军始终坚信越是真实的东西越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他看来,无须为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而故弄玄虚,客观真实记录草河湾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原生态情景是他在内心深处坚守的创作底线。在与草河湾乡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深深感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中华大地十四亿有血有肉的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让作者多次落泪的第一书记

  作者杨益军曾荣获安徽省选派干部标兵称号,他所在的共青团安徽省委驻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工作队被评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个业绩不凡的工作队自然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感动读者的元素。正因如此,草河湾大地方才传颂着那么多富有时代韵律的扶贫故事;正因如此,回荡在草河湾大地的时代音符更加悦耳目动听;正因如此,作者才更加自信地向读者传递来自草河湾大地的时代足音!

  作者在草河湾曾多次被第一书记陈永刚触动得泪流满面。一次是他的老毛病肾结石发作,隔壁房间深夜突然传来痛苦不堪的呻吟声,此刻他脸色苍白,坐卧还安,痛不欲声,刀割般的疼痛把他折磨得不停地在床上翻滚,他双目紧闭,咬着牙,面部已扭曲变形,这作者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病人在疼痛时如此痛苦的情景,看到每天形影不离的队友如此痛苦,他当即眼泪就下来了,赶忙和队友许明连夜把他送到了二百多公里外的合肥市滨湖医院。从医生口中得知,陈永刚已是第四次到这里就诊了,前三回每次医生都要他住下做手术,但陈永刚每次都嫌做手术要花很多时间,村里还有很多事等着他,病情缓解后硬是不顾医生劝阻任性地离开了医院。医生警告,再这样过没规律生活,如果再次突发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经省委组织部批准,陈永刚无奈地离开草河湾,村干部听说他突然间就这样离开了,心中特别难受,大家一时无法接受。陈永刚在发表离任感言时,说着说着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作者和在场村干部禁不住泪如泉涌,村支书马若付也无法控制离别的情感,捂着脸泣不成声,干脆离开会议室到外面的走廊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陈永刚离任的消息传开后,大许村一时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许多村民伤心得以泪洗面,工作队房东许辉的母亲李秀英,伤心得一天多吃不下饭,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一辈子没舍得到饭店奢侈过,她破天荒从百味农庄要来一桌丰盛的菜肴,拉着永刚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好人呀,俺们舍不得你呀。”作者和坐在老太太身边的陈永刚一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在离开草河湾的那天,陈永刚动情地对作者和许明说:“三年前我们仨一同来到草河湾,但最终我没能和你俩共同迎来贫困户全部脱贫的那一天,虽然169个贫困户剩下的10户脱贫已成定局,但我毕竟没能看到他们的脱贫光荣证,我现在就这样走了,心里难受呀!”说着说着仨个大男人眼泪都出来了。陈永刚离开大许村,不同版本的“顺口溜”在草河湾不胫而走:“扶贫队长陈永刚,吃住都在大许庄,迎烈日呀顶风霜,好事干了一箩筐……”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社长助理高永伟在给作者的短信中写道:“‘含泪离开草河湾’收尾几段,大气磅礴,细腻婉约,美啊,美啊,美啊,不被感动,不在乡村生活的人,没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是写不出的。”

  真实的力量直抵人心

  皖籍著名新闻人、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朱海燕称赞《草河湾扶贫纪事》说真话、吐真情,有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

  朱海燕认为缺陷美也是一种美,十全十美的人,不真实,也不现实,作者在书中呈现的虽不是高大全形象,但这种形象往往比高大全人物更能打动人。

  对一些看上去可能影响作者形象的文字作者并不回避。比如:“从明天开始记者生活骤然按下暂停键,整天在贫困村和贫困户泡在一起,我一时陷入了困惑。更让我纳闷的是,年过八旬的小舅得知我要去贫困村扶贫,十分关切地给我打来电话:‘外甥,你是不是犯啥错误,给贬到农村了?”“有段时间,几桩烦心事搞得我和永刚心力交瘁,那天晚上我跟永刚说:‘其实扶贫的事和我这个当记者的本来没有一毛钱关系,但现在扶贫把我弄得疲惫不堪,我真的后悔当初到这个地方来!’”

  因为真实,往往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新华社)

【《草河湾扶贫纪事》为何感人至深】杨益军根据千余篇《扶贫日志》创作的《草河湾扶贫纪事》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读者喜爱,成为网上热销读物,被推荐参评2022年6月“中国好书榜”,目前已通过初选。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的扶贫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

  安徽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望江县司阁村原第一书记李传玺表示:“这本书让扶贫干部找到了共同的感受和记忆。”

  没有接触过脱贫攻坚的读者说:“被这本书感动得热泪盈框,没想到贫困村脱贫的背后会有这么多精彩故事!”

  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燕少红感叹:“我满含热泪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感觉这不仅是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更是一本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活教材,工作队在草河湾展现的朴实情怀及扶贫智慧堪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典案例。”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树认为,这本脱贫攻坚题材的精品之作感人至深,我们有责任向广大读者推介!

  97岁的绿色美学开拓者、著名美学大家郭因用放大镜看完这部20多万字作品,称赞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为“讲好扶贫故事”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一本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

  “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字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犹如草河湾大地成熟的庄稼,颗粒圆润,浆汁饱满,有劲道,耐咀嚼,为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留下了一份鲜活的档案。”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在题为《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的序言中指出:“经过岁月的磨洗,这部图文并茂的大许村脱贫档案,也许就会像其他许多留存下来的案例一样,将成为一块追忆、解读中国扶贫脱贫历史的活化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草河湾的故事,不仅是西湖的,颍州的,也是阜阳、安徽的,更是中国的。”

  在杨益军看来,作品出来后起码要让全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或多或少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以众多小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把草河湾多姿多彩的人物群体客观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力图全方位立体化呈现贫困村在不同时期的原生态情景,诸如:贫困村和贫困户当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工作队吃住在村是通过什么办法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的?工作队为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因地制宜采取了哪些措施?工作队在扶贫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工作队用什么办法促进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工作队是如何抓党建促脱贫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工作队是如何让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贫困村脱贫验收接受省第三方评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等等,这些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节点从这部作品中都能看到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李忠杰在序言中写道:“大实践是由小细节构成的。当年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之所以一直为我们所称道,就是因为他们都深入解剖了一只麻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典型。纪录和反映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既需要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鲜活的具体案例。《草河湾扶贫纪事》正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大许村是全国12.8万个贫困村的缩影,作者把大许村放在全国脱贫攻坚的背景下深度解剖,写深、写透、写活草河湾,生动解读中国扶贫脱贫最真实的农村图景。

  一本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

  燕少红撰文称:这部20多万字作品,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始末,一条明线即:通过169张红彤彤脱贫光荣证背后的故事,立体化呈现共青团安徽省委驻大许村扶贫工作队带领草河湾人民摆脱贫困的全过程;另一条暗线即:工作队在草河湾运用思想政治工作金钥匙激活了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打开这部作品,思想政治工作在草河湾大地散发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首篇万余字《谁说老朱“头难剃”》,作者在文中一开始就把老朱和包片村干部陈继芬激烈的正面冲突推到了读者面前。为侄子建房的补助款老朱坚信村干部要么没尽力要么从中做了手脚,对村干部太深的成见致他和村妇联主席发生尖锐冲突,因怀疑陈继芬有意少了他一袋化肥,于是在陈继芬主持的评议会上故意找茬,导致评议贫困户脱贫的村民小组会议被老朱搅得不欢而散。在老朱眼里,草河湾干部大都吃拿卡要,没几个形象光彩的,就是这个村干部见了绕着走的“头难剃”,经工作队循循善诱居然变身为正能量满满的“颍州好人”。在燕少红看来《草河湾扶贫纪事》中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扶贫案例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启迪:刘寨自然庄修路的事因宅基地纠纷像一团乱麻,扯不断还越理越乱,面对“烫手山芋”,第一书记第12次前往调解的时候,皆大欢喜,他究竟采用什么招法化解了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多年前外出打工意外被截掉一只胳膊的贫困户明恒星,长期走不出失去左臂的阴霾,就是这个萎靡不振的贫困户,居然浴火重生,实现了由贫困户到颍州区劳动模范的华丽转身,这个跌入人生谷底的贫困户是如何被工作队转变为当地党报头版报道的典型的?贫困户宋金军妻子瘫痪多年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他一有空就不由自主的往村头牌场跑,第一书记是如何激发其脱贫斗志,助力他成为脱贫标兵的?贫困户许国芳丈夫去世后整日愁眉苦脸,出门遇见村人她老远就低着头,工作队如何出招,让这个精神抑郁的农家妇女转身为神情开朗的最美脱贫户的?在大学校园读书的许国芳女儿为何在千里之外第一时间向家乡的第一书记报告入党喜讯?向工作队诉说儿女不给赡养费的村民刘研宏,为当贫困户差点让儿女背上了不孝的黑锅,这位故意夸大贫困的村民为何反而托人向工作队求情不当贫困户了?伴随朴实无华的文字,这些来自草河湾现场的扶贫情景,原汁原味再现了团省委工作队这个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彩画面。

  一些“三农”问题专家表示:农民问题是我党始终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做实做活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事关执政党根基问题,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法绕过的一个时代课题。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如何避免“干部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的尴尬,《草河湾扶贫纪事》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前沿阵地“现场直播”

  在杨益军看来,和专业作家相比,文学性、艺术性是自己的短板,但自己四年多吃住在村,有缘拥有千余篇《扶贫日志》,有缘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向读者“现场直播”自己的扶贫亲历;与此同时,和众多想写扶贫生活作品的驻村工作队员相比,杨益军“扶贫工作队副队长”“主任记者”的双重身份,又多了点职业优势。作为草河湾摆脱贫困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杨益军认为这部作品是他面对草河湾大地必须完成的答卷!

  杨益军始终坚信越是真实的东西越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他看来,无须为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而故弄玄虚,客观真实记录草河湾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原生态情景是他在内心深处坚守的创作底线。在与草河湾乡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深深感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中华大地十四亿有血有肉的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让作者多次落泪的第一书记

  作者杨益军曾荣获安徽省选派干部标兵称号,他所在的共青团安徽省委驻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工作队被评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个业绩不凡的工作队自然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感动读者的元素。正因如此,草河湾大地方才传颂着那么多富有时代韵律的扶贫故事;正因如此,回荡在草河湾大地的时代音符更加悦耳目动听;正因如此,作者才更加自信地向读者传递来自草河湾大地的时代足音!

  作者在草河湾曾多次被第一书记陈永刚触动得泪流满面。一次是他的老毛病肾结石发作,隔壁房间深夜突然传来痛苦不堪的呻吟声,此刻他脸色苍白,坐卧还安,痛不欲声,刀割般的疼痛把他折磨得不停地在床上翻滚,他双目紧闭,咬着牙,面部已扭曲变形,这作者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病人在疼痛时如此痛苦的情景,看到每天形影不离的队友如此痛苦,他当即眼泪就下来了,赶忙和队友许明连夜把他送到了二百多公里外的合肥市滨湖医院。从医生口中得知,陈永刚已是第四次到这里就诊了,前三回每次医生都要他住下做手术,但陈永刚每次都嫌做手术要花很多时间,村里还有很多事等着他,病情缓解后硬是不顾医生劝阻任性地离开了医院。医生警告,再这样过没规律生活,如果再次突发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经省委组织部批准,陈永刚无奈地离开草河湾,村干部听说他突然间就这样离开了,心中特别难受,大家一时无法接受。陈永刚在发表离任感言时,说着说着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作者和在场村干部禁不住泪如泉涌,村支书马若付也无法控制离别的情感,捂着脸泣不成声,干脆离开会议室到外面的走廊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陈永刚离任的消息传开后,大许村一时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许多村民伤心得以泪洗面,工作队房东许辉的母亲李秀英,伤心得一天多吃不下饭,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一辈子没舍得到饭店奢侈过,她破天荒从百味农庄要来一桌丰盛的菜肴,拉着永刚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好人呀,俺们舍不得你呀。”作者和坐在老太太身边的陈永刚一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在离开草河湾的那天,陈永刚动情地对作者和许明说:“三年前我们仨一同来到草河湾,但最终我没能和你俩共同迎来贫困户全部脱贫的那一天,虽然169个贫困户剩下的10户脱贫已成定局,但我毕竟没能看到他们的脱贫光荣证,我现在就这样走了,心里难受呀!”说着说着仨个大男人眼泪都出来了。陈永刚离开大许村,不同版本的“顺口溜”在草河湾不胫而走:“扶贫队长陈永刚,吃住都在大许庄,迎烈日呀顶风霜,好事干了一箩筐……”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社长助理高永伟在给作者的短信中写道:“‘含泪离开草河湾’收尾几段,大气磅礴,细腻婉约,美啊,美啊,美啊,不被感动,不在乡村生活的人,没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是写不出的。”

  真实的力量直抵人心

  皖籍著名新闻人、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朱海燕称赞《草河湾扶贫纪事》说真话、吐真情,有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

  朱海燕认为缺陷美也是一种美,十全十美的人,不真实,也不现实,作者在书中呈现的虽不是高大全形象,但这种形象往往比高大全人物更能打动人。

  对一些看上去可能影响作者形象的文字作者并不回避。比如:“从明天开始记者生活骤然按下暂停键,整天在贫困村和贫困户泡在一起,我一时陷入了困惑。更让我纳闷的是,年过八旬的小舅得知我要去贫困村扶贫,十分关切地给我打来电话:‘外甥,你是不是犯啥错误,给贬到农村了?”“有段时间,几桩烦心事搞得我和永刚心力交瘁,那天晚上我跟永刚说:‘其实扶贫的事和我这个当记者的本来没有一毛钱关系,但现在扶贫把我弄得疲惫不堪,我真的后悔当初到这个地方来!’”

  因为真实,往往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新华社)

#点赞新宁夏#【央媒看宁夏 | 西海固走向“机遇之海”】西海固,没有海。如今,挥别“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过去,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已开垦为“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山桃山杏花海漫山、生机遍野;一度树影稀疏的六盘山,勃发起簇簇落叶松绿岛,高山林海、溪水潺潺;留下来的西海固人,在地方党委政府引领下,从植树造林到改土治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正在走向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的“机遇之海”。

  迁出百万人 换得千山绿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的概称,西——西吉,海——海原,固——固原,构成其核心区域。“喊叫水”“旱天岭”“水断头”等“求水若渴”的地名,道出往昔缺水、地焦的恶劣生态环境。

  在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论上最多承载22人,却一度要养活142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方式,将123万人搬出大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105亿元实施的35万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西海固的人口、资源矛盾,移民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拔掉穷根。与此同时,迁出区800多万亩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也得到自然恢复。

  47岁的固原市隆德县观堡村村民李小钢,见证了“迁出百万人,换得千山绿”的变化,更有幸成为山林守护人之一。“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一场大雨都能把庄稼冲走。现在刮再大的风也不见土,看着满山绿色,搬出去的人回来都不敢相信这里曾是自己的家。”李小钢说。

  自2016年起,宁夏在西海固地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目前已有万余名生态护林员上岗,每人年均工资1万元。

  2003年宁夏全境实施封山禁牧时,马维虎刚成为固原市原州区青石林场的一名护林员。禁牧初期,放牧村民和护林员玩“躲猫猫”。但即使是自己的大哥上山放牧,马维虎也毫不留情地把羊扣下。“为此我们俩三年没说过一句话。”马维虎说。而今,马维虎感慨乡亲们不仅变得特别支持他的工作,还和他一起“护绿”。

  现在的西海固大地已然群山葱茏、梯田层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3000万吨以上。固原市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4%提升至目前的27.28%。近期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固原市榜上有名。

  近年来,金钱豹等珍稀动物频频现身。大自然精灵们的光临,正是对西海固山水“换装记”最有说服力的认可。

  不单纯追求增长 更关注质的提升

  海拔2110米,在位于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沟林场,两片试验林地对比显著——一片林子排列密集,但树干细得可怜,树下难觅草本植被;另一片看着稀疏,但阳光通透,地表灌木和草木盎然生长。

  种得密一定好吗?这个问题,放在前些年,可能还有不同答案。早在20世纪80年代,造林直接目标是尽快让大山绿起来。种得过密的“高龄树”如今遭遇“成长的烦恼”——密度过大、林分单一、土壤酸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是时候更新生态建设理念了。六盘山地区是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的重要坐标,也是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宁夏林草部门2019年启动了“六盘山区高密度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研究与示范”项目。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院长余治甲一直关注着试验林地的变化。通过不同密度间伐效果的对比,进而确定适宜方式来致力最终形成多树种、多层型、可天然更新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

  “无论当初密集地种,还是如今科学地砍伐,都是为了生态更好。现在生态建设理念更关注质的提升。”余治甲说。

  固原市以流域为基本单元,针对不同山形、沟道、土质等要素特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并举,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绿、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攻……仅彭阳一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由27万亩增加到180.16万亩。

  中卫市海原县是西海固中“海”的所在地,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其干旱程度之深可谓西海固之最。

  在距海原县一个小时车程的老虎村,这里的新貌令人震撼——山坡上,密密麻麻刨挖出用于种树的“鱼鳞坑”;山坡下,移民迁出而废弃的老宅已被草木掩映;道路两旁,新栽种的火炬树迎风挺立,一排排望不到边。

  “山沟里的群众迁出后,我们先进行自然恢复,这两年通过人工干预补植补造乔木和灌木,植被更稳定了,景观也更错落有致、色彩丰富。”海原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田小武说。

  他形象地说,过去西海固“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现在通过“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谷乔木穿靴子”等治理方式,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生态林建设如此,经济林建设亦如此。

  前些年,苗木产业一度成为西海固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针叶多、阔叶少,小苗多、大苗少等种植结构短板逐渐显现,苗木大面积滞销,曾经的“钱袋子”成为“烫手山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云杉、油松价格以前能卖到五六十块一株,现在十几块钱都没人要,目前基地还有15亩云杉卖不出去。”在固原市原州区流转了400亩地种植苗木的王勇告诉记者。

  后来,王勇根据绿化市场变化和政府引导,调整育苗结构,大面积增加了四季玫瑰、大花月季等花卉类及红梅杏、樱桃等经果林苗木。“价格好,市场也好,除了政府绿化采购外,老百姓自家美化庭院也有很大需求。”

  山山水水焕然一新,西海固的灵气日益外露。

  田小武欣慰地说:“生态建设的阵地不止在大山荒野,触角已延伸到千家万户。以海原县为例,这里以乡村空地、房前屋后等为重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抬头见绿,出门见花’。”

  念好“生态经” 走出致富路

  “我的‘致富经’就是念好‘生态经’,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挨饿。”西海固人焦建鹏,大学毕业后曾到城市搞广告公司。伴随退耕还林的推进,他10年前又回到老家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搞生态”。

  建立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成立旅游公司……焦建鹏当起致富带头人,把穷乡村打造成颇有名气的旅游村。去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达11200元。

  “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新渠道。”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副调研员裴京斐说。目前固原市已培育出近500个乡村旅游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乡村旅游板块和聚集带。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海原县关桥乡,以前百姓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梨树,不具规模也没有品牌效应。这两年,当地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还依托村庄面貌,规划了步道、观景台、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昔日的西海固山乡被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及农产品加工一条龙的特色“梨花小镇”。

  47岁的关桥乡方堡村村民张小龙在“梨花小镇”租下摊位做起了烧烤生意。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节假日每天竟能有2000元左右的纯收入。“现在树多了、山绿了,守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实施国家储备林、“碳汇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发展智慧低碳城镇项目……宁夏致力以增绿量、建机制、富百姓为基础做实生态经济。当生态改善政策在西海固大地陆续落地,生态红利不断放大。

  当前,乘着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东风,西海固地区正努力通过山林权改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打造“生态经济”新高地等一系列举措,寻找为生态赋能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了。这两年国家、自治区层面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都在加大,因此基层更有决心和能力解决老问题、蹚出新路子。”固原市隆德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马进川说 。(新华社银川6月12日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主要听了有这几点1.早期林瑞阳出g张庭被媒体报道,张庭开记者发布坏澄清,寻死觅活,赌z发誓,说她这辈子绝对不会嫁给林瑞阳。 这种垃圾,男女,竟然还能逍遥法外,
  • 这次可以离它近点了,虽然还是始终跟我保持一段距离,不过我能扔肉干到它面前了,它也吃了,开心!这两天我每天都去那片草丛看看,怎么说呢,心里挺难受的,很记挂它。
  • 4、日出东方,这个股票上周四就很看好,可惜被抢了一字,但是周五又被无情核按钮到跌停。4、日出东方,这个股票上周四就很看好,可惜被抢了一字,但是周五又被无情核按钮
  • 你投入的是100%的喜欢,你觉得既然开始了,我们俩不说一生一世,但尽量在一起久一点吧,这个你是知道的,但对方呢,你其实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你说你爱他的时候,他会说
  • 好像那个时候更纯粹一点 比现在呢 更热爱生活 也爱记录生活 有朝气 对什么事情都信心满满 敢于去尝试 从前一直都是一个人 住在出租房里 也不觉得孤零零 上班下班
  • #日行一善[超话]#心若放下,风轻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
  • #王俊凯出道九周年##王俊凯电影断桥##断桥定档813##王俊凯电影断桥定档海报# 出道九年,保持初心,谱写精彩篇章。另外,《断·桥》已开启预售,8️⃣1️⃣3
  • 一个女人如果学识不多,见识不广,又没有经济能力,不了解人性时,她的世界是非常单一且窄小的,她的内心极孱弱与茫然的,很容易在他人意见的左右下,草草悲惨地将自己这一
  • #红血丝敏感肌肤激素脸[超话]#基础护肤小常识 ‼️‼️‼️1、清洁不要过度,一天一两次,如果有化妆的话,一定要先卸妆洁面。 ​​​#护肤常识##护肤##防晒#
  • 女子走到石某近前看了看他的面容,对他说:“你本来就有病根,现在魂已出了窍,游于坟墓间了。 女子听了大骂,并把她怎样救石某的情况也告诉了石的表弟。
  • 『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 唐代·卢纶《塞下曲》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
  • 2.小孩有兔牙,小孩喜欢吃章鱼烧,小孩不喜欢吃香菜和葱,小孩想在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开演唱会,小孩的篮球很好,小孩应援色是春海月明,小孩粉丝名叫深海,小孩名叫贺峻霖
  •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我不知道,这迟来的雪是否也在预示,白雪之后即将是我的阳春。#武汉下雪##再见2018# 迟来的雪终究还是下了,很认真的雪花飞舞,期待明
  • 「一些日常温柔美好的短句文案」 ❶终岁新事无二三 ❷内不愧心,外不媚俗 ❸这一生,是场浪漫的康复 ❹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 ❺半路下车的人很多
  • #热盘最新快讯#【官渡中国铁建·西派城樾】中国铁建·西派城樾在售建面约119~203㎡,价格约16000元/㎡,价格仅供参考,以实际报价为准。该楼盘位于巫家坝片
  • 只剩最后一条命,伽尔兰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攻略王座,远离赫伊莫斯,去做一个自由的小精灵。”八月日记:1-喜欢和朋友聚会 玩到晚上被送回家的感觉 前会长做的鸭屎香柠
  • 天秤的追求者很多,而天秤偏偏是一个很难处理好爱情和友情关系的星座,他们会因为害怕伤害到别人,而把关系搞得不清不楚。天秤座喜欢天秤的人,大概都是始于颜值吧,毕竟在
  • ”这些科学理性的声音不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常遭到攻击和批评,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美国众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遭到无视甚至打压的缩影——华裔女医生朱海伦1
  • 之后,女主就出国了,在男配追求时,甚至不拒绝,似乎要斩断情缘。更神奇的是,紧接着男主受朋友所托,来到女主大学任教,两人更是交集一下多了起来。
  • 溯源而上为青海的山河立传对话阿来,了解阿来的生态感悟,这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期待。此前,阿来在与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展开座谈时说,每一次对高原的书写,都是对自己